肥胖体型怀孕(肥胖者怀孕体重不能超过多少)
肥胖+不孕,90后姑娘八种疾病缠身,减重52斤后自然受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王慧 白恬 图/受访者提供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作为全球“十大慢性疾病之一”的肥胖已成威胁健康的大隐患。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主任医师张莹提醒,对于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而言,肥胖可直接导致不孕,如多次尝试减肥却无效还可能患上了代谢综合征。
肥胖 不孕的女性,如打算备孕,建议先规范诊断、科学减重。
姑娘减重4个月,瘦了18kg的前后对比图
90后姑娘八种疾病缠身,婚后数年不孕
“医生,你在开玩笑吧,我才20多岁怎么可能糖尿病?”28岁的李姑娘,一年多前,因月经紊乱、婚后三年不孕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检查后医生却告诉她,她患有“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混合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症、代谢综合征、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八种疾病,而罪魁祸首与“一身赘肉”密切相关。
彼时,身高159cm的李小姐,体重却有94公斤,BMI为37.1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1%,远超正常值(4.3%-5.9%),同时伴有雄激素水平增高等表现。
超重、肥胖让李小姐内分泌紊乱,出现胰岛素抵抗,带来了一系列的并发症,不孕便是其中之一。
张莹介绍,肥胖是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BMI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米数平方)大于28称为肥胖,肥胖多伴有过多的能量摄入和脂肪堆积,过多的脂肪会增加胰岛负担,导致胰岛素水平代偿性升高,出现胰岛素抵抗,继而引起全身内分泌代谢紊乱。
可以说,胰岛素抵抗不仅参与慢性无排卵的机制,也是导致糖脂代谢紊乱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所以多数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同时合并糖调节紊乱、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等。
“肥胖女性不孕症的发生是正常的3倍,而女性不孕的肥胖患者常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该病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
七个月减重52斤自然受孕
为了健康,必须减重。尝试过吃减肥药、节食、用瘦身包、按摩等多种方式,减肥均告失败的李小姐,在无限饥饿和反弹后已对减肥不抱有希望,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天生易胖体质”。
为短期内控制患者高血糖,李小姐住院一周进行了系统检查及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纠正甲状腺功能紊乱治疗、调脂等综合治疗,并接受有关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教育。
出院后,由广医三院内分泌专家、专科医师、教育护师、糖尿病营养师、组成的内分泌代谢管理团队,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控糖减脂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方案,并进行后续治疗和随访。
“我们对这位患者开展了以控糖减脂、改善代谢平衡为目的的院外序贯综合管理,即每周一次糖尿病线上随访结合定期线下门诊,帮助她科学控糖减重,争取疾病逆转。”张莹介绍道。
这不仅包括了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的知识、科学制定控糖食谱等知识,还有非常详细的科普宣教,比如不同药物如何服用、如何监测血糖等等。
就这样,专家团队每天线上及时跟进指导,纠正日常行为饮食误区,动态跟进血糖、体重情况,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四个月后,李小姐成功减重18kg,所有血糖、血脂、尿酸水平恢复正常,其所患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等均获得逆转,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月经恢复正常,糖尿病治疗药物由最初的三种,降为每天一种,直至实现完全停药。
之后持续管理之下,七个月后体重下降至68kg。2019年9月顺利自然受孕,整个孕期血糖保持正常。
张莹提醒,糖脂代谢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超重/肥胖人士,应该获得规范的内分泌代谢治疗,并积极改变生活方式,争取疾病缓解或临床逆转。
对肥胖人士,如果通过自行节食、运动等方式无法减重,则要考虑可能患有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建议可到内分泌科进行咨询和系统治疗。
研究发现:孕妇肥胖容易生下巨大儿
《美国医学会杂志·小儿科》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母亲肥胖有可能生出巨大儿。
体重超过4公斤的新生儿一般被称为“巨大儿”。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800多名孕妇的孕期超声扫描图像等信息,包括443名没有糖尿病等健康问题的肥胖女性(孕前身高体重指数大于30)和2300多名非肥胖女性(孕前身高体重指数在19至29.9之间)。
结果显示,从怀孕21周开始,肥胖女性的胎儿股骨和肱骨就长于非肥胖女性的胎儿。此外,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组母亲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要重近100克。
研究人员表示,巨大儿不仅出生时骨折和实施剖宫产手术可能性增大,也增加母亲产后出血的风险。早前研究还显示,巨大儿长大后更容易肥胖和罹患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强调了女性在怀孕前保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尚不清楚为什么肥胖女性的胎儿相对更大更重。目前推测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肥胖女性更容易有胰岛素抵抗问题,难以利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因而血糖水平较高,导致胎儿过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高血压妈妈冒险怀二孩,生下1斤1两重宝宝,皮肤薄得像一层纸
26周出生只有成人巴掌大,可能是目前广州救治成功的最低体重早产儿。这个宝宝命真大!
才26周就早早降临人间,出生时仅540克,重量和一瓶矿泉水差不多,只有成年人的巴掌那么大,皮肤薄得像一层纸,连血管都清晰可见。
小宝宝连闯几道生死关,在出生后的第88天,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体重达到2205克,顺利出院,刷新了广医三院成功救治早产儿最低体重纪录,可能也是目前广州救治成功的最低体重早产儿。
出生第二天,宝宝只有成年人巴掌大。
//高血压妈妈冒险怀二胎宝宝26周出生仅540克//
月月(化名)的妈妈是一位有十年病史的高血压妈妈,怀孕于她而言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尽管孕期一直小心翼翼,但状况还是发生了。
5月19日,月月妈妈因头晕到广医三院产检,医生发现她尿蛋白升高,随时有可能进展为子痫发生抽搐。
由于她血压控制不理想且合并糖尿病、前置胎盘等,出于对母婴安全的考虑,广医三院多学科会诊后出决定为她提前剖宫产。
于是,2019年5月24日,才26周的月月提前降临人世。
出生时,她体重540克,也就一斤多一点儿,个儿只有成人巴掌大,胳膊大小与成人手指相当,脚丫子还没有成人拇指长,全身皮肤“吹弹可破”,血管隐约可见,属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宝宝出生时的脚印,比成年人的拇指还短
//住进“宝马”箱接受特别救护//
月月出生时呼吸微弱、全身器官发育极不成熟,等候在旁的广医三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马上展开一系列复苏抢救工作,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崔其亮教授亲自指挥抢救:保鲜膜包裹保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静脉置管……
随后,这个孱弱幼小的生命,被迅速转运到广医三院NICU病房里,“住进”一个特殊的保温箱——“宝马箱”(一款高档婴儿培育保温箱,由于价格高达50万,与一辆宝马汽车价格相当,所以被医护人员称为“宝马箱”)里进行下一步的救治。
//88天精心守护,宝宝化险为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月月连闯几道生死关——
第一道生死关:呼吸关
26周便生下来,月月肺部发育极不成熟,面对的第一大难题就是“保命”——维持呼吸。
进入新生儿科后,月月立即接受了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并在气管插管下予以呼吸机治疗,但这是一种创伤性较大的治疗方式,容易导致肺部感染。
为此,医护人员精心做好肺部疾病的治疗和呼吸机管路维护,仅在她出生9天就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出生37天就顺利脱离了氧疗实现自主呼吸,拔管和撤机速度与救治效果可谓“神速”。
宝宝肺部发育极不成熟,面对的第一大难题就是“保命”——维持呼吸。
第二道生死关:颅内出血
闯过呼吸关,月月还面临着颅内出血的威胁。
“超早产儿极其容易出现脑出血,严重的脑出血会导致脑瘫,这也是很多早产儿被放弃治疗的重要原因。”广医三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吴繁介绍。在月月出生后,新生儿科便启动了一系列的护脑计划,包括镇痛镇静、集束化护理、减少刺激和减少血氧波动等。
当月月出生第三天发生轻微颅内出血时,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的心都悬了起来。幸亏干预及时,月月的颅内出血没有进一步加重,避开了早产儿脑瘫的风险。
第三道生死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的救治中有一个老大难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这是一种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进展快、死亡率高、手术机率高的严重并发症,对幼儿以后的人生有严重影响,如营养不良、腹泻、无法进食等。
所以,积极的营养策略对于月月来说非常重要。根据最新欧洲的早产儿营养管理理念,崔其亮教授和吴繁主任医师为月月制定了详细的营养治疗方案,从她出生当天就开始接受肠内微量喂养以促进胃肠道发育,并辅以静脉营养,保证足量的热卡的同时,还要保证液体补充得不偏不倚。
为了让月月能尽快喝到“黄金液”——妈妈的奶水,从第五天开始,医护人员便从1ml开始逐日增加月月的奶量。到她出生17天时不再需要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实现了母乳喂养。
在88天的救治中,尽管月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状况,但在广医三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护下,一一化险为夷。8月20日,月月体重达到2205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终于可以出院了。
“出生胎龄这么小、体重这么低的早产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在这么短的时间救治成功,可以说是奇迹。”广医三院新生儿科黄小霞医生感叹道。
在广医三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护下,月月闯过一道道生死关,化险为夷。
9月9日上午,月月回到广医三院做儿保,妈妈说她挺能吃的,一天吃八次,一次能吃60-65ml的奶。出生时身高只有30厘米长、540克重的她如今已长到47.5厘米,体重3080克,头围34.7cm,纠正胎龄42周 2,发育得越来越好。
宝宝回广医三院做儿保
//有救治系统工程护航早产儿存活率逐步提高//
实际上,在相关文献中,这类超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成功哺育的报道亦很少。
广医三院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崔其亮说,广医三院每年救治危重症新生儿接近2000例,其中早产儿占60%-70%,为提高救治成功率,该院构建了早产儿救治系统工程,包括产前的管理、出生时的复苏、NICU的积极救治和出院后的随访管理等多方面。
“我们不仅把早产的宝宝救活,还要让他们活得健康、活得有质量”据广医三院主任医师吴繁介绍,我国的超早产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存活越来越多。
广医三院新生儿科研究显示,接受救治的超早产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在逐年增多,由2008年的不足120例增加至2017年的600余例,整体存活率也由2008年的42.9%上升至2017年64.5%。这说明早期的积极干预和高级生命支持措施对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具有积极意义。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黄小霞、白恬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翁淑贤、黄宏斌 通讯员黄小霞、白恬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石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