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阴肥胖(脾肥厚什么原因)
孩子胖嘟嘟不是健康的标准,很可能是脾虚
对于小朋友,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有一种“以胖为好”的健康判断标准,看到别人家孩子胖嘟嘟的,甚至是米其林身材的,忍不住羡慕人家养的好。
别再羡慕了,孩子胖瘦不是健康的标准,特别有些7~8岁的孩子有大大的肚腩,不知道里面装着多少冷饮、烤鸡腿、零食、冰淇淋化成的痰湿堵在体内呢,其实,非常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增大户外运动量,把这些痰湿浊气排出,孩子才会健康又聪明。
对于胖嘟嘟的低龄小朋友,我们看他是否是“健康胖”,主要看他的肌肉,如果孩子的肌肉是松弛而不结实,一般是脾虚导致“虚胖”,我们反而需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脾胃健康,才有利于他未来健康成长。
脾虚一般分为脾阳虚和脾阴虚,虚胖的娃一般是以“脾阳虚”居多,身体处于阳气不足、运化不利、痰湿重的状态。
孩子每日吃进来的食物,会通过脾胃运化,大部分会成为“精微物质”去滋养身体,一小部分成为垃圾被排出体外,食物出入正常,身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孩子一旦脾胃虚弱,食物无法被正常吸收、消化、排泄,那么就会堆积在体内,变成痰湿,制造“虚胖”的假象。
此时,我们该如何好好爱孩子呢?为什么有些成年人“喝水也发胖”多数也是脾阳虚的原因,脾虚导致水液无法被正常运化,变成水湿滞留在体内,人自然也就虚胖了,另外一方面,身体阳气不足的情况下,人体为了自救,也会堆积脂肪,为身体保温。
孩子生命力旺盛,脾虚痰湿重的孩子,多数还夹杂热,处于虚、湿、热的状态,我们会观察到孩子的舌苔厚腻、大便时常不成形、大便粘不易冲厕、夏季时皮肤容易长各种红疹、不爱运动、晨起很难叫醒等状态。
对于孩子来说调理的关键是饮食合理和户外运动,一定要少吃厚腻难消化、生冷的食物,不伤害脾胃本身就是在健脾,多让孩子在草地上奔跑,让气血运作起来,可助于体内的痰湿代谢掉。
按摩腰部:
对于有明显大肚腩、腰部肥胖的6岁以上孩子,可以按摩腰部,因为腰部有一个重要“带脉”,属于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儒门事亲》曰:「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惟有带脉横向环绕,哪条经脉在腰腹处出现问题,可通过抓带脉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和疏通。
腰部的肥胖,往往与痰湿淤积有关,如果我们经常给孩子捏腰部两侧100次左右,力度以孩子能承受为度,可以刺激带脉,起到运化痰湿的作用。
具体方法:
双手捏住腰两侧的肥肉,拉起,然后松开,这个算一次,不断反复,注意不要在饥饿或者饱腹的状态下做。
对于6岁以下孩子我们可以用推腹方法,帮助孩子把体内痰湿排出体外
【捏脊】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脊一般捏5-8遍,每捏三下再将背脊皮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晨起上捏脊7遍,上捏脊可以提升孩子阳气、增强五脏六腑、增强抵抗力,解决孩子本质是“虚”的问题,如果孩子有明显的热证时,如便秘、口腔溃疡等问题时,就不要捏脊。
【山药莲子猪肚汤】
原料:山药6克、芡实15克、茯苓10克、莲子9克、猪肚150克
做法:先将药材浸泡30分钟,猪肚切片,然后将所有原料放入砂锅之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小火慢熬,待猪肚熟透后,即可食用,以喝汤为主。
功效:健脾祛湿。芡实可以补脾阳、祛湿气、固肾气;山药可以补脾气养脾阴;茯苓可以健脾渗湿;莲子可以健脾安神,猪肚可以健脾养胃。
如果孩子有湿热证(如舌苔是黄腻、身上有红疹等),此时将“茯苓”更改为“生薏米仁”10克,这样可以祛湿清热。
除此之外,偶尔可以给孩子喝苍术荷叶茶(苍术6克、荷叶3克泡开水喝);湿热比较明显的时候,可以做荷叶粳米粥,来祛痰湿降浊气。
对于小宝宝来讲,有些宝宝是正常的婴儿肥,不要误当虚胖,即便有一些肌肉松弛的虚胖,不需要特别去调理,注意饮食合理,保护孩子的脾胃,经常带宝宝去晒晒太阳,晒后背膀胱经和督脉,给宝宝足够阳气,促进脾胃强壮起来。
有些宝宝虽然胖,但是肌肉结实、精神充足、能吃能睡能拉,是天生比较壮实的健康孩子,就跟脾虚没啥关系啦,但是同时也要记得,即便是健康的孩子也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征,千万别太骄傲了,随意吃喝、熬夜,日积月累会导致孩子体质变差。
做为吃瓜群众,看到别人家乱吃乱喝还比较健康,千万别羡慕,千万别模仿,因为时间会告诉你答案——身体是经不起折腾的。
对于那些肌肉结实、头发浓密乌黑、精力旺盛、眼睛炯炯有神,但是比较瘦的孩子来说,天生体质是不错的,瘦一点也算正常,如果经常生病,多数是饮食不合理、或者生活太不规律如熬夜、经常到处疯玩导致的,千万别当做体虚来治疗,应该是回归生活,把生活理清楚了,身体就健康了。
健康小贴士 | 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如何诊治?“运脾化浊”疗效佳
文|吴Sir
编辑|杜仲
在中医看来,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以“脾胃受损,气机郁滞”为本,痰湿和瘀血为标。
1. 中焦气机失运,生痰、致瘀,痰瘀互结
脾主升清,通过运化转输使得水谷精微分布于全身,具有类似西医学中“代谢”的功能。
水谷经胃腐熟,而脾又是气血的源头,二者升降相因互为表里。
脾气不升或为湿困或为虚损,脾虚则不能运化布散精微,气血无源,气虚则血缓凝而为瘀,脾虚亦不能统摄血行,溢于脉外就变成了瘀。
脾虚又能生湿生痰,痰湿阻碍气机也会影响脾的升清功能,所以斡旋中州运脾气则能化浊瘀,脾升清自如气机得畅则浊瘀不生。
不正确的减肥方式如过度的节食、不遵医嘱滥用泻药等都会损伤脾的功能,脾的功能低下,水谷精微不得运化,又加重了痰湿的形成;
现代人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久坐不动等等都会导致气机不畅成瘀,情绪急躁低落都是肝脏疏泄功能失于调和的表现,对脾胃的吸收造成直接的影响生成痰湿。
痰瘀既是脾虚不能运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又能作为致病因素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升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恢复脾的运化功能极为重要。
2. 化浊瘀运脾气,脾升气畅则浊瘀不生
脾气本虚,若再单纯泄湿化痰则削弱脾之阳气,阳气不充痰湿难化,痰湿更重。
总结导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经验,从脾入手,兼顾肝胃及三焦,圆机活法,用药平和,健脾助运,升阳除湿,平调阴阳,条畅气机。
药物组成:
黄芪20g、茯苓20g、炒白术30g、陈皮15g、枳实15g、泽泻10g、柴胡15g、半夏9g、生姜9g、桑叶30g、荷叶30g、山楂30g、赤芍15g、苍术10g、薏苡仁15g、甘草9g、大黄5g。
白术为君药既可滋养脾阴,又可畅达脾阳,升发之性温补脾土使脾气上达,脾阳得升,水气得除亦不伤脾阴。
茯苓得木之气,又能疏土,行气和缓,利水又不伤正。
泽泻逐三焦膀胱停水,去旧水养新水。
陈皮宣通疏利,气行痰消。
柴胡治少阳推陈致新,通畅三焦之膜网。
薏苡仁除湿行水。
半夏燥湿利水,配以生姜以去痰涎之壅滞。
赤芍逐贼血,去水气。
不同于厚朴的能升不能补,黄芪其根长深入土中吸土下之水滋上,既能升提又能补气配以提举下陷阳气之柴胡升补同用。
黄芪其体松含内行水道之空隙,其色黄如三焦油膜能拓表达里行三焦之水为三焦良药。
大黄推陈致新荡涤三焦油网,肾与膀胱气海之阳气皆须循着三焦油膜上达于肺成卫气。
本方之妙在于“补脾阳提脾气,升精微于上做云化雨;推陈致新,通调三焦水道补而不涩”,堵塞的官窍得以通畅,体重必会下降。
3.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在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治疗过程中慎用逐水之利品,攻伐痰瘀之药,以防“脾阳虚衰,痰饮更盛,脾气下陷,精微不升成湿成浊”。
因而重用畅达脾阳之白术温化痰饮,茯苓得木之气疏土,黄芪升提补气。
方中黄芪、柴胡与半夏、陈皮升降调和,斡旋中焦的气机,气机畅达以化痰瘀。
佐以少量赤芍逐贼血,大黄推陈出新。
现代药理研究肥胖是一种血清中炎症分子增加的低度炎症反应和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失调。
血清中炎症分子的增加导致肥胖患者的低度炎症反应的发生。
在炎性反应中,脂肪组织的分泌功能和脂肪组织的细胞代谢功能的变化是主要的,而脂肪组织的脂质运输功能的改变是最重要的。
柴胡皂苷A、B2和D通过抑制TNF-ɑ、IL-1和IL-6的表达,减少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可能性。
白术中的粗糖和石油醚成分有健脾利湿药效。
对大鼠进行腹腔水负荷,造成动物脾虚模型。
给予白术水煎液体质量显著降低,尿量略升高,白术排水途径可能由粪便排出,白术有运化水湿作用和促进机体水液代谢功效。
研究人员发现白术挥发油具有抗利尿作用,建立了脾虚湿阻模型。
之后检测该组模型大鼠经过白术挥发油处理前后的水负荷指数,发现白术挥发油具有燥湿利水的药效,可以显著降低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的水负荷指数。
研究人员探索了白术及其组分对正常动物有无利尿作用,观察6h尿量,测定Na 、K 、Cl-排出量、血尿素氮浓度等,结果表明,白术对正常动物没有利尿的功效。
动物实验表明,桑叶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抗癌,降低血脂,抗氧化等方面。
当脂类与胆汁酸结合时,会加速胆固醇的分解,使得膳食中的脂肪被机体吸收。
通过实验考察发现桑叶中的多糖成分具有较强的与胆酸盐结合的能力,胆汁酸一旦被结合,就会使其水解和吸收脂类的功能受限。
那么部分脂肪就不会被机体吸收利用,所以桑叶有较好的降脂效果。
从薏苡仁中提取出来的6个过氧化物酶促活化受体激动剂都是促进人体脂代谢的羟基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对机体起到加快脂代谢作用。
9-羟基-(10E,12E)-十八碳二烯酸通过生物活性导向分离出来,它的作用最强甚至可以媲美列酮类药物。
泽泻能降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泽泻中分离出六十余种化合物中泽泻醇类可有效降血脂。
泽泻醇类的泽泻醇A既可降低胆固醇,也有抗氧化抑制三酰甘油吸收的效果,泽泻醇C可有效降低胆固醇。
试验发现泽泻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可有效降低高脂模型小鼠的血脂。
研究表明,无论是泽泻的乙醇提取液还是水提液对高脂大鼠的血脂都可以起到明显地降低作用。
大鼠实验结果显示等量配伍的黄芪与大黄可以降低肌糖原的利用,同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可以被周围的组织用来增加脂肪的消耗。
药理学研究发现,苍术具有抗炎保肠、双向调节肠道蠕动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症、胃肠道溃疡、便秘等症状。
研究者观察了三组小鼠,即正常小鼠、由大黄粉所致的消化道缓慢性蠕动小鼠及新斯的明所致的消化道亢进性蠕动小鼠,观察经过β-桉叶醇处理后胃肠运动情况的变化。
经数据分析后发现β-桉叶醇可以减慢经过新斯的明造模胃肠功能亢进小鼠的胃肠蠕动;又可显著改善大黄造模组小鼠的活动减少、不思饮食、毛色失泽等脾虚症状。
β-桉叶醇可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可能是其抗胆碱作用。
苍术之所以能够发挥健脾功效,主要是因为其含有β-桉叶醇成分。
穴位埋线治疗浅析(1)穴位埋线可以多靶点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不良状态,因此在本试验中加入穴位埋线疗法,穴位埋线与中药并用加强疗效。
在选穴配伍上,同样以运脾化浊为大法,多选取任脉、脾经、胃经穴位。
(2)埋线穴位方义:天枢居于腹部,胃经要穴,居阴阳升降之中,天地之气升降出入之枢纽,疏通气机,似枳实可导滞通肠,针刺天枢化湿和中,疏调肠腑。
中脘穴居腹部属任脉,它是任脉与胃、三焦、小肠经经络相交的地方,也是胃的募穴,可治疗胃脘痛、腹部胀满、食少等。
有调脾理胃、调节食欲之功能,又是腑会,能降胃气使得浊降腑通,气机疏利使得脾气升达;
中脘具有显著的燥湿化痰作用。
关元是任脉在腹部的重要穴位,针刺关元增强元气,具有温经理气、调气血、治虚损的作用。
经络中的阳气旺盛,可以驱散滞留在经络中的阴邪。
任脉原穴为气海,这个穴位控制着气的畅通,使得脾胃正常运转从而运化水谷精微。
大横为脾经与阴维脉的交会穴,处于腹部脂肪丰厚的部位,配合腹结可运化水液、消食导滞、通调肠胃,治疗腹部肥胖有较好的疗效。
合用腹哀、腹结两穴以达健脾气,消积食之功。
胃经气血合于足三里,“合治内府”,具有较强的补气、健脾胃的功能,是强壮要穴和治疗腹病的常用穴。
针刺膀胱经上的脾俞具有补中益气、和胃健脾、壮阳、升清利湿的功能,脾气健运,自消湿气。
脾为痰之来源,肺为蓄痰之皿,针刺肺俞,肺气得运,则痰浊自行。
水分位于脐上一寸属任脉,“至是而泌别清浊…故曰水分。”
因此,利水消肿的关键穴位是水分,用祛痰湿的丰隆来配穴,有形化为无形,才能达到祛湿化痰的效果。
带脉居足少阳胆经,此穴为带脉经气所过之处,故可调畅气机、通调脏腑,有健脾利湿、调理经络之功效,埋线本穴可减脂。
阴陵泉穴属水为脾经的合穴,是脾经精微气血汇集之处,可以排渗脾湿。
选择阿是穴为了破坏腹部、上臂和大腿的脂肪。
通过对不同疾病的辨识和治疗,阿是穴的位置与病情的发展、转归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上臂臂臑穴、带脉穴和腿部髀关穴都是脂肪较为丰厚处。
在临床中,在主穴基础上辅以阿是穴,达到辨证论治和辨部位的结合。
(3)单纯性肥胖者病程久,痰湿膏脂会在体内堆积,尤其是在腹部,所以需要留针才能达到深层和持久的效果。
针灸有良好的功效在改善人体代谢,减少体重,调节内分泌等方面。
穴位埋线是由毫针刺法衍生而来,在毫针刺法的基础上,结合外科可吸收一次性缝合线可长达15天或更久的长效刺激作用,可增加刺激量,以达量效,用来达到“深层和持久”的效果。
且通过外科可吸收一次性缝合线作为异物埋入穴位,能致敏淋巴细胞使其与巨噬细胞、抗体等配合液化吸收药线。
穴位埋线作为持续刺激,能够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淋巴及血液循环通过体内软化、分解及液化吸收的这个动态过程。
《内经》中常湿浊同义,也是最早记载湿浊关系的。
湿浊是一种病理性产物也是致病因素之一,湿性重浊留滞,妨碍阳气的运行。
湿和浊若要分述则略有不同,湿有内生和外邪之分,积湿而成浊,浊只有内生,浊为重湿为轻,《金匮要略》中有一句话:“浊邪居下。”
实际上是指重浊之邪气。
浊邪比湿邪浓厚、胶结、稠重,因此难化、难除。
在湿浊的发展过程中,脾虚无力运化,会造成气机不畅、水道不通、血行受阻,进而形成湿、饮、痰、浊、瘀,同时存在,五者虽为异流却同出一源,可以相互影响、转换。
在燥湿化痰、化痰逐饮、芳香化浊、活血利水等治则也可看出这些病理产物或者说是因素可以同时存在,只是对病情的影响程度不同。
湿浊表现形式多种,区别在于其程度的轻重。
而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由于病程久,痰湿膏脂会在体内堆积,积湿成浊,浊邪更盛,因此采用运脾化浊法,在除湿邪的同时也可化更为胶结、稠重的浊邪,两者兼顾。
1. 完成情况
在本研究收入的108例受试者中,合格受试且最终完成本研究的患者共计102例。
其中对照组3例脱落,完成33例,完成率为92%;治疗组1,1例脱落,完成35例,完成率为97%;治疗组2,2例脱落,完成34例,完成率为94%。
2. 对试验结果的思考
三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表明三组患者所用治疗方法不同,但对单纯性肥胖症都有治疗效果。
三组治疗后在体重、BMI、腰围、腰臀比上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2疗效优于治疗组1优于对照组,表明穴位埋线的局部治疗效果更优,可以减少脂肪和改善分布。
脂肪是三大营养元素中的一种,在人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负责保持身体的稳定。
肥胖可导致人体脂肪过度积累,并破坏原有的均衡分配。
脂肪过多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比如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内脏和皮下脂肪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而内脏脂肪对心血管病的影响最大。
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并不只是为了减轻体重,还要降低脂肪的堆积。
三组患者所用治疗方法不同,但对单纯性肥胖症都有治疗效果。
三者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对照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都有下降,表明减少摄入,增加消耗有一定疗效。
治疗组1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也有下降,表明根据病因,在运脾化浊法基础上,从脏腑出发,补脾阳提脾气,升精微于上做云化雨,推陈致新整体治疗的疗效显著。
治疗组2的疗效显著,说明埋线治疗,刺激局部血液循环,滋养末梢神经和肌肉,其治疗刺激持续时间长,有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更说明三者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提示综合治疗效果更佳,更值得推荐。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饮食运动基础疗法、运脾化浊法指导下的中药疗法及运脾化浊法指导下的中药联合穴位埋线疗法。
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并对比分析同一时间节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肥胖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总有效率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
1、饮食运动基础治疗、运脾化浊法指导下的中药疗法及运脾化浊法指导下的中药联合穴位埋线疗法三种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BMI、臀围、腰围、腰臀比、脾虚湿阻证候积分。
2、运脾化浊法指导下的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法在改善患者体重、BMI及腰围、腰臀比方面明显高于运脾化浊法指导下的中药疗法,优于单纯饮食运动疗法;
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臀围方面疗效明显高于单纯饮食运动疗法。
3、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治疗组1总有效率为82.86%;治疗组2总有效率为94.12%。
可见三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且治疗组2优于治疗组1和对照组,差异明显。
综上,运脾化浊法指导下的中药联合穴位埋线疗法在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方面疗效确切,且安全、无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提供了新的思路。
万病先祛湿,中医名方四神汤,胖子瘦子都能用
经常有朋友提问:老师我齿痕多是不是湿气重?还有朋友问老师,早晨起床后整个眼睛都有眼袋了,是不是湿气重,还有一些疾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湿疹,这些是不是都跟湿气有关呢?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湿邪重不重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自己的舌头。
1
发现体内湿气大的信号
伸伸舌头,有没湿气一看便知。
你可以在每天早晨刷牙的时候,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舌头。看舌头主要看两部分:一是看舌体,二是看舌苔。
湿邪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不过,其本质却是离不开水分太多这个特点。
通过舌体的大小,可以判断体液的多少。水分越少,舌体越瘦水分多了,舌体就会胀大起来。
咱们去非洲的时候可以看看沙漠地带的人,他们很少有胖人,这就跟水分的蒸发有关系。舌头胖了、大了,但是口腔还是原来的大小,舌头就会顶上牙齿,时间长了就留下齿痕。
另外,湿多了以后舌体也可能出现裂纹,像是泡发了一样,跟咱们洗澡时间长了手上起皱一样。
再来看舌苔。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清净的,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达不到这个程度,出现了腻苔,那可能就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问题。
腻苔是什么样呢?它就好像舌面上挂着一层刚喝完的牛奶一样,又白又厚。
像这种舌苔白厚,看起来比较滑腻的,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或体内有寒;如果舌苔黄厚而且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舌苔薄说明病只是处于初期,病位浅;舌苔厚,说明病已经逐渐侵入体内,病位较深。
那我们总结一下,看湿气在舌头的主要表现就是:舌体胖大,舌头两侧有牙齿印或舌体有裂痕,舌苔厚、发黏,就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那么除了望诊,我们还可以通过这4个信号来判断。
1.起床后身体疲劳,四肢沉重——湿气重浊。
有的人起床后觉得特别疲劳,头上像有东西裹着一样,整个人没有精气神。
2.便完不爽,大便冲不干净,小便淋漓不尽。
有的人清晨大便后,发现大便黏,不容易擦干净,别人用一两张纸就行,他得用三四张。
而且,有可能冲一次水还冲不干净。还有人在小便时排尿不畅,有淋漓不尽的感觉。
3.下肢易水肿
《黄帝内经》中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我们收水往低处流,湿的特性跟水相似,都是往下走的,所以湿邪容易侵袭腰以下部位。
4.面色淡白,精力不济
被湿邪困住了肌表的经络,肢体就会困重,懒动;如果湿邪阻于中焦就会胸脘痞闷;如果湿邪停于下焦,气化不利就会小便短涩。
想要祛湿我们就要先弄明白湿是什么?
“湿”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水,右边是两把晾着的丝,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濕”。
它左边的形符说明跟水有关。右上的符号为“日”,也就是太阳,右下的表示挂在架上的丝织品。
了解到这些,湿的含义也就很容易弄清楚了。被水浸过后的丝品,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分蒸腾往上走,形成弥漫、氤氲之势,这就形成了湿。
湿的本质是水。湿从水中来,但是又与水不同。湿是弥漫在天地之间微细的水,你只能感受到它,却看不见它;而水是聚在一起的湿是有形之物。
在我们人体内,水液代谢也要依靠阳气的作用。水液在体内是以“气”的形式运行的,也就是说液态的水液需要转化成气才能运行到全身,这一转化就需要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
离开了阳气的气化作用,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就无法进行,让多余的水液就会停留在体内,导致内湿。
内湿为病,多是脾胃功能受损造成的。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脾胃功能正常,湿邪就会通过大小便等途经排出体外;但是如果脾胃虚弱,水湿就会滞留在体内,从而形成一种诱发疾病的因素,所以除湿应该先当健脾胃。
健脾除湿的方子非常多,每一个方子针对的湿气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让我给大家推荐一款人人都适用的祛湿方,那么当数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方——四神汤。
2
健脾祛湿“四神汤”
四神汤其中“四神”是指:山药、莲子、茯苓、芡实(或薏仁)。四神汤,以甘平为主,甘能治水,故能祛湿健脾和胃。
莲子养心安神为首功,山药以补虚为长,茯苓以去湿为长,芡实健脾祛湿。
四神汤里不但有茯苓化湿,还有芡实把湿气转化成津液,又有山药莲子补虚,且能镇水,达到安神之功,使湿气不再为害,从而整体调理身体,达到健康。
四神汤里面这四位药食同源的食材性质都非常平和,效果好,不光能祛湿,还能健脾固肾,不管你是湿热还是寒湿都能用,对大家具有普遍适用性。
四神都有补益脾阴、厚实肠胃的功能,所以非常适用,怎么吃都长不胖的瘦子,还是喝口水都长肉的胖子。特别是那些消化不好,容易拉肚子,吃多少都不长肉的人,非常有用。
那么我们看一下这四种原料。
1.莲子
俗谚有云:“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说的就是莲子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
莲子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
2.山药
《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民国大医家张锡纯认为,山药即滋阴又利湿,能滑润又收涩。功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且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药中成为无上之品。
3.茯苓
《神农本草经》中关于茯苓的记载:“茯苓,味甘、平,一名伏菟,生太山山谷大松下。”
茯苓甘、淡,平。因其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故古人谓之为“四时神药”。
4.芡实
芡实,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之一,也是一味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它的果实很像鸡头,所以又称“鸡头米”。有“水中人参”之美称。
以上这“四神”都有补益脾阴、厚实肠胃的功能,非常适合那些怎么吃都长不胖的人,喝口水都会胖的人,食欲不佳或者总是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朋友。
注意,方剂因人而异,如果要借鉴,大家要在专业医师的辨证指导下使用,切勿以身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