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油治肥胖(奶油可以增肥吗)
营养师提醒:4种食物是肥胖的“催化剂”,能少吃一口也行
胖,是这个时代人人避之不及的问题。
肥胖就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呈现的一种状态。
在医学上,肥胖也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型肥胖。
单纯性肥胖多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继发性肥胖与多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关。
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拥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0万肥胖女性。
人们常说“一胖毁所有”,其实,肥胖不只毁了美丽,还毁了健康。
很多人会有疑问到底多少斤算是肥胖呢?
BMI身体质量指数,它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
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
成年人的BMI数值如果低于18.5即为体重过轻,18.5~24.99为正常,25~28为超重,28~32属于肥胖,而高于32则为重度肥胖。
营养师提醒:4种食物是肥胖的“催化剂”,能少吃一口也行
1、饮料
很多饮料中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和糖。
数据显示,喝了一瓶250ml的普通甜饮料,我们摄入的糖分可能高达10~20g。
而饮料中的蔗糖分解为大量葡萄糖,进入人体血液中,不仅会引起血糖飙升,也会引起肥胖。
而研究发现,一罐碳酸饮料的热量相当于跑4000米消耗的热量,等同于一下子吃了10大勺白糖。
2、蛋糕
蛋糕含有很高的热量,比如120克的芝士蛋糕中含有505千卡的能量。
长期食用会导致营养过剩,从而引起肥胖。
并且蛋糕上的奶油更是一颗“定时炸弹”,一般这些奶油都是自于氢化植物油,其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让人肥胖的“效果”是平均脂肪酸的7倍,是饱和脂肪的3-4倍。
正常的脂肪人体的代谢时间在5-7天,而反式脂肪酸至少在15天。
3、加工的动物性食物
动物性食物本身就会增加脂肪堆积的几率,同时其中含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健康杀手就是激素,这些食品也被称为是“激素食品”。
激素食品就是在养殖、加工、生产等过程中加入了激素。
过量的食用激素类食品,在体内堆积,影响人体正常的代谢,导致激素紊乱,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肥胖。
4、奶茶
奶茶是很多人“爱不释手”的食物,尤其是很多女性。
而奶茶是高糖、高油、高热量,没有营养的食物。
一杯奶盖的热量大约为500大卡左右。
奶茶加的奶精,多由椰子油制成,会导致脂肪堆积,胆固醇升高。
因此,想要减肥第一件事就是要“戒掉奶茶”。
过度肥胖,会引起3大疾病“缠身”,要引起重视!
1、三高问题
体重一旦超标,体内的脂肪堆积,身体的代谢下降,血管像是“生锈”一样,身体会相继出现各种问题。
在40-50岁的肥胖者中,高血压的发生几率要比非肥胖者高50%。
肥胖也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影响胰岛的功能,而胰岛是体内唯一可以降糖的组织器官,过度的肥胖,会出现永久性高血糖。
3、肝脏问题
数据显示,过多肥胖的人,患肝脏疾病的几率提升30%。
肝脏是人体糖,脂肪,蛋白质主要的代谢“工厂”。
当人体摄入过多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细胞内,肝脏会进行清理,而一旦脂肪太多,肝脏不能及时的清理,便造成了肝细胞内脂肪的蓄积。
因此,肝脏会慢慢的损伤,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3、肠道疾病
生活中不难发现,肥胖的人都是“大肚子”。
因为与身体的其他部位相比,腹部的肌肉抗拒脂肪的能力非常弱,所以脂肪会很容易堆积在腹部。
肥胖者肠道的蠕动能力,消化能力下降,体内的膳食纤维相对较少,会引起便秘,消化不良等。
长期会破坏肠道内环境,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诱发炎症,肠道癌变等。
生活中,合理的控制体重,做好“四个不”!
1、不熬夜
研究发现,每晚只睡3-4小时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时间在7-9小时的人体重超重的可能性会增加73%。
而睡眠不足的人每天要平均要多摄入300卡的热量,所以说熬夜相当于加了半顿餐。
此外,长期熬夜身体的生物钟紊乱,代谢脂肪的能力降低,也会引起肥胖。
2、不吃宵夜
在睡前2小时最好不好进食。
人在睡觉的时候,血液循环代谢速度降低,肠胃也处于休息状态。
如睡前吃夜宵,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而食物也不能完全的消化,会引起肠胃疾病,脂肪聚集体内,引起肥胖。
最好不要吃夜宵,如加班时刻选择一些好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
3、不忧郁
良好的情绪,可以提高和协调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身体的代谢排毒能力强,使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对于减肥的人,情绪更是重中之重,有良好的情绪,对减肥也会更有自信,体重自然会慢慢的下降。
一个好的情绪是健康的基础,所以每天保证乐观积极的态度。
4、不久坐
长期久坐的人,基础代谢率会明显下降,身体消化的热量也会减少,容易导致脂肪囤积。
运动是减肥的必经之路。
有氧运动能燃烧脂肪,消耗热量,长期坚持可达到减肥的目的。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开始,从轻出发
5月11日
今天是世界防治肥胖日
世界卫生组织
将肥胖确定为
十大慢性疾病之一
它也是当今社会
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
肥胖可导致
各种各样的疾病:
如:糖尿病等代谢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生殖系统疾病等
如何界定肥胖?
国际上通用以体重指数(BMI)来划分:BMI=体重(公斤)÷ 身高(米)÷ 身高(米)
通常女性的正常体重指数为21~23
男性的正常体重指数为22~24。
超过正常数值,但低于28的,界定为超重;在28以上的,则属于肥胖症的范畴。
肥胖怎么办?
专家介绍,主要的控制体重方法还是改善生活习惯。通过科学的饮食合理的运动,可以使体重得到控制。确实有一些人,尝试了各种方法,可能有短期的体重改善的作用,但是很难长期坚持。
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可以采用一些能控制血糖,又改善体重的药物来帮助他们。实在过胖的患者,肥胖对他们的睡眠,血糖控制,血压控制,关节都有巨大的影响,这样的患者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去减肥。
在世界防治肥胖日
“减肥”的话题
又被提上了议程
“迈开腿,管住嘴”
这个简单道理大家都懂
但减肥
您真的“减”对了吗?
以下这些减肥误区
千万别踩
误区一:只做运动不控制饮食
有一些经常运动的人仍然很胖,这是因为,减肥的唯一途径就是摄入的总能量小于总消耗,长跑一个小时大约能消耗 400 卡路里,而一个奶油蛋糕就能让你这一个小时的努力化为乌有。所以要记住,关于减肥,运动只是辅助,正确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才是减肥的关键。
误区二:不吃早饭,或者长时间不进食
不吃早饭会让你新陈代谢缓慢,从而在一天中后面的时间里更难以消耗脂肪。如果长时间不进食,经常挨饿之后等于对身体发出了“饥荒”信号,而身体会做出这样的反应:在下一次的进食后会储存更多的脂肪。所以,正确的减肥方法是少食多餐。比如,一日三餐之间加上一点零食(比如低糖的水果,一片面包),让身体处于随时有能源供应的状态而非“饥荒”状态。
误区三:局部减肥
常常有人问:怎么减腰腹部脂肪之类的问题,并且强调自己其他部分不胖。而且在一些健身网站,还经常看到一些诸如某某腰腹运动平坦小腹,甚至一些所谓的“按摩瘦身霜”。事实是:脂肪只可能全身减,而不能局部减。腰腹部位是人体最易堆积脂肪的部位,而要减少腰腹脂肪,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饮食,加上合理运动。
误区四:禁止任何脂肪的摄入
人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吃脂肪长脂肪,但这并不对!不是脂肪让人变胖,而是摄入的总能量过高让人变胖。高脂肪食物容易发胖是因为,每克脂肪热量有 9 卡路里,而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每克只有 4 卡路里。常常看到一些健身论坛上提到减肥就说要禁油,这并不正确。膳食结构中的脂肪的供能比在 25-30%,所以应该限制的脂肪摄入的总量,同时注意脂肪的质量,尤其是限制和减少反式脂肪(大量存在于煎炸,加工食品)和饱和脂肪(肥肉)的摄入。
误区五:只吃蔬菜水果
如果只吃蔬果的话无法从中获得足够、均衡的营养物质,无法从中获取蛋白质,身体会大量分解肌肉。而肌肉和新陈代谢大大相关,如果你通过这种方法减肥,可能在一个月内减少了 10 斤肌肉,仅仅只有 1-2 斤脂肪。结果就是你的外观并没有改善多少。更坏的是,大量损失肌肉意味着你的新陈代谢将大大降低,身体会越来越难以消耗脂肪。所以关于减肥的目的是减少脂肪,而不是水分或者肌肉。
误区六:高蛋白饮食让人发胖
很多女性认为高蛋白饮食会让人发胖,事实上,三大营养素中,蛋白质是最不容易让人变胖的成分,因为人们进食时会存在食物的热动力效应,即人体在消化蛋白质时会提高新陈代谢高达 30%,碳水化合物则只能提高 10%。有些人控制肉食和油的摄入,却吃了大量的白米粥。其实,精制的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更容易发胖。
误区七:以代餐粉取代正餐
现在市场上,鼓吹各种功效的代餐品层出不穷,其成分以谷类、豆类、薯类食材等为主的,包括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和代餐粥。其主要特点是热量极低,能够延长胃的消化时间,从而产生饱腹感,有效的控制自己想要吃东西的欲望。但代餐粉只是减肥辅助手段,不能长期只吃代餐粉而不吃正餐,否则会有营养不良、厌食症、肠胃道疾病风险。
关于减肥这件事儿
咱得讲究科学
饮食调控
人体每日所需能量摄入的类型与比例是固定的,即碳水化合物占55-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0%,三大热源物质缺一不可。减肥期间也不应过分改变上述比值,而是要限制总热量的摄入。
“管住嘴”绝对不是盲目节食或只吃素食,而是均衡、合理的膳食搭配,控制摄入总量;保证三餐,将餐盘切割成四分,1/4是肉类,1/4是主食,1/2是蔬菜;多吃蛋白质、少吃精碳水,碳水化合物以多糖(比如富含淀粉的玉米、谷类、薯类及纤维素等)为主,告别高糖高热量零食和饮料,多喝水。
减肥失败或减肥后体重反弹是因饥饿感所致。了解哪些食物有助于增强饱腹感,有助于减轻体重并保持减肥成果。
四项注意:快走比忍住不吃更利于减肥
大多数减肥的人都强忍着自己对美食的渴望,每天靠吃蔬菜水果来达到节食减肥的效果。然而,相比单纯压抑对食物的欲望,运动能更有效抑制饥饿感,减少热量摄入。
行走的速度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状态,每天快走半小时至40分钟,走到“细汗微出”,年轻人心跳一般不超过130次/分钟,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不超过120次/每分钟,以每分钟120至140步、心跳120次为宜,强度以感觉呼吸、心跳有点加快,微微有点出汗,身体无不适感为准。
减肥目标不宜高
如果你对自己的肥胖十分苦恼,也许有时候你会想让自己全身的多余重量全部减掉。然而,这一想法并不正确。肥胖者只需要减掉全身重量的5%,就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事实上,树立的目标越简单,越容易达成,这对于刺激代谢水平以及减肥具有最佳的效果。
持续的减重是有利的,但并非所有器官系统都有相同的反应。肌肉细胞对于持续减重的反应最为强烈,但是肝脏与脂肪组织仅仅在减重5%的时候反应强度达到最高。
5月不减肥
6月徒伤悲
教大家一组室内锻炼法
学起来,动起来
告别肥胖
为了健康
管住嘴,迈开腿
保持良好的
饮食、运动、生活习惯
让我们一起
健康瘦下来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来源: 长城新媒体
一胖“毁”全身?!严重可致命!减肥必看→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据《柳叶刀》在线发表的近年来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的肥胖人数在15年间增长了约3倍,如何防治肥胖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影响的不仅是颜值美观,还有全身健康,甚至直接影响人的预期寿命,那么肥胖究竟和哪些疾病密切相关呢?
1.导致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有窒息的风险,严重可致命;
2.会造成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形成2型糖尿病;
3.高血压、高血脂、高胆红素血症,以及高尿酸血症;
4.导致血管斑块,冠状动脉硬化,形成冠心病;
5.肝脏病变三部曲:脂肪肝、肝硬化、肝癌;
6.胰腺炎,肥胖是导致胰腺炎的高危因素;
7.和5种肿瘤密切相关,如胰腺癌、乳腺癌、大肠癌等;
8.性激素异常也是肥胖的一个常见表现,男性主要表现在性功能障碍,女性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
可见肥胖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增加了重大慢性疾病的风险。如今各种千奇百怪的减肥方法也层出不穷,到底哪种减肥方法最靠谱呢?便捷有效的减肥秘籍是什么?
减肥秘诀一:科学吃零食
可经常食用的零食——低脂、低盐、低糖类食品。
比如:水煮蛋、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全麦面包、豆浆、香蕉、西红柿、黄瓜、梨、桃、苹果、柑橘、纯鲜牛奶、纯酸奶、瓜子、大杏仁、松子、榛子、红薯、土豆等。
限制食用的零食——高糖、高盐、高脂肪类食品。
比如:棉花糖、奶糖、水果糖、炸鸡、膨化食品、巧克力派、方便面、奶油蛋糕、罐头、蜜枣脯、炼乳、炸薯片、可乐、雪糕等。
总而言之就是要吃得科学,多吃低脂、低盐、低糖食物,避免睡前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减肥秘诀二:“慢”中见成效
减肥的一个秘籍就是“慢”,慢慢地每天半斤以下的减重,才有可能是消耗脂肪的真正的减肥,否则很容易反弹。
需注意,过度运动或者过度节食不运动等极端快速减重的方法,容易造成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会导致急性肾衰竭,严重可致命。
减肥秘诀三:快慢交替的间歇性训练
运动减肥小妙招:对于适合运动的人群,可进行快慢交替的间歇性训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徐顺霖介绍说,运动减肥,要找到一个度。如果强度过大,练的是肌肉,不减肥肉。强度太低,会导致劳损。
进行间歇性训练的方法:采用高中低强度的训练,并分成若干组,组间给身体一定的恢复时间。训练一次五到八组,每天练三次,可有效辅助减肥降脂。
比如,高强度训练可以通过快走的方法,心率达到一定水平。具体为(年轻人):220减去年龄所得值为最高心率,最高心率的60%-85%是最有效的运动心率范围。此时当心跳变快,有些气喘的时候,消耗脂肪、降血脂是很快的,然后转为中低强度的慢走。这样快慢交替作为一组,简便有效,可以让人体的代谢率在不断变化中去减肥。
转自: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