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多水(胖人水分多吗)

中医美容科江瑞 0
文章目录:

你可能不是胖,而是体内“水”太多了

你可能不是胖,而是体内“水”太多了,送你一剂千古利水第一方,水肿从头清到脚

中医讲,水肿是由于体内水液代谢失常导致的肿胀现象,这种状态常被误认为是体重增加和脂肪堆积,实际上体重的增长,有时是由于水分的积聚排不出来。中殹将这种“胖”称为“水胖”。

中医认为,这种情况与脾肾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脾在中医里被视为后天之本,主要负责运化水湿,而肾则是先天之本,掌管着水液的代谢。

当脾肾功能失调水液的代谢就会受阻,导致其在体内停滞积聚,从而形成水肿。因此,水肿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肾

一、水肿的表现自查

面部:睡前喝水,起床后眼睑脸部肿胀。

四肢:用力握拳,手指间感觉肿胀相互挤压。小腿和脚踝出现肿胀。

体重:短时间内发现,体重快速增加。

二、如何调理

1、饮食:赤小豆、冬瓜、南瓜、山葯、薏苡仁等,可以健脾利湿,避免过食生冷、过咸、油腻、辛辣等食物。

2、运动:八段锦、太极、拍八虚、金刚跪、慢跑等运动,帮助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水液的代谢

3、按摩:足三里、太溪穴、气海穴等可以帮助促进气皿流通,改善水肿状况。

4、情绪: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因为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脾肾功能。

三、一人一方,辩证加减

除了外养还要内调,水肿归根结底是脾肾出了问题,脾肾没有调好,那么身体里多余的“水”仍然无法排出,时间长了,还是会水肿肥胖。

临床上去水肿,我常用这5味药加减,别看简单,合理的用量配伍,每一味药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组方】:附子、白术、茯苓、生姜和白芍等。

功效:此汤具有温阳利水的作用。

附子、白术等药材能够温补脾肾之阳

茯苓、生姜则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白芍则能养血柔肝。

适用情况: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肥胖、可能伴随腹胀、尿少、胸闷、乏力等症状。

肥胖并不是那么难减,中医说减肥很简单,先辩证分析自己属于哪一种肥胖,然后一人一方,针对调理,从头减到脚,我们想要的不仅是身材的好看,追求的还是身体的整体健康

#中医减肥##中式减肥##我要上微头条##水肿##身体水肿,有什么好办法缓解?#

肥胖,是肾水枯竭了,养好肾阴,体重才能降

在追求轻盈体态的旅途中,许多人尝试了各种方法,却不知答案或许就隐藏在“肾水枯竭”这一秘密之中。

那么,肥胖为何与肾阴虚息息相关,根源在于肾水不足呢?让我为您一一揭晓。

许多肥胖者,除了显而易见的体重问题,还常常苦于腰膝酸软、疲乏无力、体态臃肿等症状。细心观察,这些症状是否都在暗示我们肾脏功能的失调?

肾脏在人体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犹如人体的“水利枢纽”,掌管着水液代谢和滋养全身的重任。而肥胖之人,多伴有湿气重、痰湿内蕴,犹如乌云遮日,阻碍了肾水的正常流动。

肾在五行中属水,主阴,原本能够调节身体的湿气,然而一旦遭受湿邪的侵袭,肾水就会逐渐干涸,肾阴虚便悄然而至。

肾水不足,无力化解湿邪,湿邪愈发肆虐,进而加剧肾水的耗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体重如何能下降呢?

让我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这一点。

曾经有一位患者,经过朋友介绍找到了我。他一脸焦虑地告诉我,自己一直在与肥胖作斗争,但体重始终居高不下。

初见这位患者,我发现他体型肥胖,但并非健康之胖,而是全身散发着疲惫的气息。他常常感到浑身湿气重,疲骨未歇,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饮食来补充能量,但反而越吃越胖。

我仔细观察他的舌头,舌体胖大,苔白腻,这正是典型的湿阻之象。

综合他的症状,我判断他为肾阴不足,湿邪内蕴。肾脏的失调导致了湿气的积聚,进而引发了肥胖。

为了调理他的身体,我为他开出了以下方剂:茯苓、泽泻、白术、薏苡仁、黄芪、生地黄、枸杞子等。

茯苓和泽泻是利水渗湿的良药,能够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白术和薏苡仁则能健脾利湿,改善脾胃功能,减少湿气的生成。

黄芪和生地黄则负责滋补肾阴,为肾脏补充能量。枸杞子则能滋养肝肾,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者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体重逐渐下降,身体也变得更加轻松。腰膝酸软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肥胖的调理并非无迹可寻,只要找到肾阴虚这一根源,对症下药,减肥之路便能化繁为简。

希望这个案例能为广大肥胖者点亮一盏希望之灯,开启从肾阴调养体重的新征程。

肥胖,多喝3杯“黄芪水”!脾胃强了,体重一天比一天瘦!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健康直接影响我们的体重和体型。

现代社会,由于饮食习惯不规律、工作压力增大,很多人的脾胃功能开始出现问题,肥胖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今天,我要分享三种神奇的“黄芪水”,只要坚持饮用,就能帮助你强脾胃、减体重,让身体一天比一天轻盈!

1. 黄芪山楂茶

黄芪被誉为“补气圣药”,能有效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山楂则能消食导滞,促进脂肪分解。

尤其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肥胖者。但脾胃实热者应谨慎饮用。

将黄芪、山楂适量,沸水冲泡即可。

2. 黄芪枸杞茶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特别是对于肥胖者来说,脾胃功能受损,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黄芪能补气升阳,枸杞则能养血滋阴。两者结合,既能增强脾胃功能,又能促进脂肪代谢。

(感冒发热、身体炎症者不宜饮用。)

取适量黄芪、枸杞,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3. 黄芪荷叶茶

脾胃喜温恶寒,若脾胃不和,易导致食欲不振、腹部脂肪堆积。

《本草纲目》记载,荷叶能“清暑解热,利水消肿”。与黄芪搭配,既能理气和胃,又能促进脂肪燃烧。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脾胃实热者慎用。)

取适量黄芪、荷叶,沸水冲泡,焖泡片刻后即可饮用。

今天分享的每种茶饮都有适宜的人群,中医需要对症下药才能发挥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