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前肥胖(成年后体重增加)
如何阻止小胖子成年后肥胖
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307/06/b08cf19d-ed3b-4864-cea0-ca1381dec9e1/transcode_9c36998c-29ca-8983-1a66-e183128e.mp4/av-g.m3u8
“儿童时期的肥胖,会导致其未来面临更高的肥胖风险,若不进行干预,成年后可能将继续肥胖。”同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侯凌说,“儿童期肥胖症与范围广泛的严重并发症相关联,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痛风、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另外,肥胖儿童的性激素分泌也时常出现异常,还可能会导致性早熟和身材矮小等问题。”《中国学龄前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指出,10%-20%的肥胖婴儿将成为肥胖儿童,40%的肥胖儿童将成为肥胖青少年,75%-80%的肥胖青少年将成为肥胖成人。因此,家长们不要再认为“孩子长得像年画娃娃一样又白又胖是福”。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孩子体重,对已经肥胖和潜在肥胖的孩子进行包括饮食调整、运动处方、行为改善、追踪监测和临床治疗在内的综合性干预措施。
视频制作: 实习生 王婧 文字来源:邓国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成年人BMI≥28kg/㎡就是肥胖症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顾天成 董瑞丰) 明确肥胖症的定义、诊断标准、分型、分期及相关疾病;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路径,提高医疗机构肥胖症诊疗同质化水平……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导进一步提高我国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的诊疗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作为首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权威指南,指南强调循证医学与多学科合作,为肥胖症临床诊疗提供科学、规范、同质化的指导路径。”指南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介绍,指南对肥胖症临床营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等领域予以详细指导和规范,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者健康权益。
如何诊断肥胖症,哪种程度需要医疗干预?指南对此明确,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基于体质指数、体型特征、体脂比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症诊断标准四类。其中,在我国成年人群中,BMI(体质指数)达到或超过28kg/㎡(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为肥胖症。
指南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介绍,为指导临床诊疗,指南对肥胖症的程度进一步精细化分级,包括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并结合是否有肥胖症相关疾病,有针对性地治疗,临床实践能够在指南中找到对应的、符合循证医学的治疗方案。
专家强调,多数超重肥胖是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方法是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来使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肥胖症的临床治疗,无论采取何种办法,治疗基础都是患者行为改变,只有自己的行为改变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防治效果才会最大化。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所谓局部瘦身,是怎么忽悠的?
现实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局部瘦身的方法,例如呼啦圈、仰卧起坐收腰,按摩瘦脸,瘦腿操、夹皮球减腿,甚至还有包哪瘦哪的保鲜膜,让所有减肥人士欲罢不能。
然而,这些方法真的管用吗?
人体在代谢、运动过程中,器官、组织总会优先使用快速供能物质——糖。比如快步走、骑单车、慢跑,刚开始是肌肉内的葡萄糖被燃烧利用,肝内的糖原也陆续分解保持血糖水平。持续运动30分钟左右,糖基本被消耗殆尽,此时,在激素的作用下,全身的脂肪开始动员起来,接棒为身体提供能量。因此,运动开始时,脂肪燃烧几乎为零,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才逐渐被消耗,这种消耗是全身性的,并不是手部运动就消耗手臂的脂肪,跑步就消耗腿部的;消耗的量与运动强度也不成正比关系,举1次50公斤哑铃的效果要比举50次1公斤哑铃差得多,所以中、低等强度的持续性运动最能减肥。
时尚刊物经常鼓吹的经典局部瘦身法——瘦腿操、仰卧起坐等无疑是一种体育锻炼,但即使锻炼时间足够久,也不能达到局部瘦腰、瘦腿的目的。而且,爱美者往往很难持续锻炼半小时以上,所以消耗的仅是身体中的糖,很难能达到消脂瘦身的目的,只不过是肌肉练结实了,给人瘦了的错觉。
相对于运动、节食,保鲜膜、按摩减肥就更不靠谱了。
有些人在某部位缠几层保鲜膜,直到密不透气,然后去跳操或跑步,看到膜下出了很多汗,以为该部位燃烧脂肪多。事实上,用保鲜膜裹住身体,局部温度的确会增高,但高温并不会消耗脂肪,只会令局部出汗调节温度,也就是说,脱去的只是水分,喝水后就能马上补充,身体又会恢复原样。而且,长时间用这种方法,还会使皮肤无法散热,汗液积存在局部,容易引起湿疹、毛囊炎等皮肤病。
按摩瘦身也没有科学道理,它不涉及耗能,也不可能把脂肪挤出体外,更没有化学反应。试想想,一块肥肉,无论怎么按、怎么压,它始终还是油,怎么可能消失或变成水呢?
减肥药物有效,但定向瘦身就很值得怀疑。因为成人全身的脂肪细胞同出一辙,肚子的和手臂的并没有本质区别,药物如何能具“慧眼”,只“打击”肚子上的肥肉呢?其实,有过减肥经验的人都知道,身体总是从腹部开始瘦起,因为腹部脂肪细胞堆积得最多,脂肪层最厚,减起来就更明显。所以,定向减肥药不过是吸引购买者的噱头。
研究显示,减肥是全身脂肪成比例的缩减,身材是在原形的基础上变瘦。人们总幻想局部减肥,其实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想减掉赘肉,不瘦胸部是不太可能的,这是减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难道,局部瘦身是不可能的事吗?
目前,真正可以达到局部瘦身的,就是吸脂术。吸脂术是指通过切开皮肤,直接将脂肪抽出体外的方法,可以去除局部堆积的脂肪,达到塑形的目的,它的使用范围不受性别限制,只要符合做吸脂的要求,没有禁忌症,都可以用。而且,运动、节食、药物等都不能减少脂肪细胞的数量,吸脂手术却能移除一部分脂肪细胞,让人的体形更美观的同时,该部位不容易复胖。
不过,减肥者一定要明白,吸脂术抽去的局部脂肪所占全身的比例并不大,不能大幅减轻体重,它更多的是被定义为一种整形术,而不是减肥法。对于爱吃少动的肥胖者来说,手术虽然可以减少一部分脂肪细胞,但并不表示剩下的脂肪细胞不会“吃”得更胖。由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仍在,尤其是内脏脂肪无法去除,不能抱着预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希望来进行该手术。吸脂术后仍然要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塑身效果才能永久。
另外,凡是手术操作,都存在一定风险,感染、血肿、局部积液、损伤神经,甚至因电解质紊乱发生严重后果的,在临床上经常出现,要慎之又慎,不可盲目跟风。
肥胖者之所以胖,是因为他们体内的脂肪细胞体积更大,含有更多油脂,数量更多。临床研究显示,一个成功减肥的成年人,脂肪细胞的体积大幅缩小,甚至可以达到原来的1/3,但数量基本不会变化。而体重猛增的时候,脂肪细胞数目也不会增加。也就是说,成年后无论体重如何变化,脂肪细胞的数目基本保持不变,主要是脂肪细胞内油脂含量在改变,多由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
但童年和青春期就不同了。这时人体快速发育,细胞迅速增多是发育的重要部分之一,脂肪细胞数也大幅增长。许多成年前就肥胖的人,拥有的脂肪细胞比别的同龄人更多,而且他们的脂肪细胞体积更容易增大,成年后肥胖的几率高达75%;如果小时候体形正常,长大后又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肥胖的几率则只有10%。到青春期后,雌、孕激素会刺激脂肪细胞增长,脂肪堆积,也会对体形有影响。
基因、激素、童年生活习惯等因素决定了我们脂肪的多少和分布,成年后的生活饮食习惯决定了我们的最终体形。脂肪总是热爱女人的大腿、臀部和男人的腰部,当过多的脂肪把身体“撑”起来,女性就像一只梨子,男人像一个苹果,再怎么减肥,也只是变成小号的“梨子”和“苹果”。
通常,脂肪影响了“梨子”们的美观,因此她们热衷减肥,表现得甚为疯狂,无所不用其极,衍生出不少局部瘦身的伪科学。不过,她们的脂肪多在皮肤下面,而“苹果”才是真正危险的,他们的脂肪多是臭名昭著的内脏脂,包裹着重要脏器,打乱身体正常的代谢机制,危险指数非常高。
所谓的局部瘦身法纯属虚构,“梨子”不必过分强求;反而“苹果”更该改善生活习惯,多吃粗粮蔬菜,控制食量,多做运动,努力缩小“码数”。儿童的体形也要引起家长们注意,与其在日后花时间、精力去减肥塑身,不如现在就开始拒绝炸鸡腿、薯条、可乐,督促孩子们多锻炼。#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