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儿童弊端(肥胖儿童容易得什么毛病?)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宝宝胖嘟嘟就算养的好?婴儿肥胖的这些危害你都知道吗?

在这个普遍追求骨感的时代,却对一个群体格外宽容——宝宝!

奶奶们带宝宝遛弯,晒太阳一扎堆。先不说啥,就盯着你家宝宝一通夸:“看这小脸蛋,小手手,长得可壮实,你给你家孙子一天吃的啥呀?”

宝宝的体重也就成了长辈最为得意的谈资,宝宝肉肉越多,在长辈眼里就越健康。可是,长辈眼里的这个“健康”和真正意义上的宝宝“健康”,那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肥胖,我们不做任何思考,就会给它贴上笨、懒惰、没有魅力等一系列负面标签。这种既定的偏见带给宝宝的,更戳心的是心理上的灰暗影响。宝宝的自我评价也会很消极,明显不合群,幸福感低。这一点已经得到了验证,成年肥胖者无论是在工作上,寻求爱情上都会较平均水平低。

其次在健康层面,肥胖会造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骨关节炎等一系列疾病。无奈,这些目前还没有影响到我们的疾病,我们都只是当做知识听一听。对宝宝来说,就更是远在天边了,不引起重视也是理所当然的。

小时候一直胖的人,成年后肥胖的几率也会很高,宝宝在6个月左右就有肥胖表现,成年后出现肥胖症的概率达14%;而在7岁出现肥胖的宝宝,成年后肥胖症的概率则会高达41%。

至于宝宝身体是否处于肥胖状态,就要根据这个表来衡量了。

超过2岁的宝宝,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BMI,来衡量宝宝的健康程度。

BMI(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例如,一个3岁的男宝宝,体重14kg,身高95cm,那么他的BMI=14÷(0.95)2=15.51。

具体的操作方式:1.横向对应年龄处,画垂直竖线;2.纵向找到算出的宝宝的BMI值,画线;3.检查二线相交的点,落在哪个区域。

横线代表年龄;竖线代表BMI

蓝色区域:体重过轻;

绿色区域:健康

黄色区域:即超过85%就属于超重

粉色区域:即超过95%就属于肥胖

宝妈根据以上方式,就可以判断出宝宝的健康程度。宝宝肥胖和家族遗传、内分泌疾病等也有关系,有这些原发病,我们要先积极治疗。排除了这些原发病,根本原因就是,宝宝“被吃的太多了”!

由于宝宝还不具备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对自己的饮食摄入控制能力差,这个“被吃饭”就是导致宝宝肥胖直接的元凶。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塑造宝宝正确的饮食观,预防宝宝出现肥胖。

1.尽可能地母乳喂养

建议在6个月以内,给宝宝纯母乳喂养。到宝宝添加辅食时,辅食 母乳混合喂养,逐渐至2岁。这一点很好理解,宝宝吃母乳时,饱了会自己减慢速度,或者停下来。这可以很好的帮助宝宝识别自己的饥饿信号,调节自己每顿吃母乳的量。饿了吃,饱了停的这个好习惯会影响到他的整个童年时期。

2.给他提供优质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宝宝成长活动的能量必备来源。当宝宝开始吃固体食物时,含有丰富纤维的谷物,如小麦、大麦、全麦面包等;新鲜蔬菜,白菜、萝卜、芹菜等;水果苹果、梨、香蕉等都是优质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3.吃饭时,和电视绝缘

说实话,宝宝的坏习惯,源头在于家长。我说过数次的“吃饭不开电视”,仍然有宝妈为了“这次”哄宝宝吃饭,打开电视。好了,有一就有二!

4.和宝宝一起动起来

活动还得宝妈先来,带动宝宝。在宝宝还只会爬的阶段,宝妈可以躺下来,或者蹲着和宝宝的视线齐平,鼓励宝宝多爬,多动。特别是3-4月龄期间宝宝翻身,以及7-8月龄期间爬行训练。宝宝会走了,就可以带他户外散步,把花费在电子产品的时间用到运动上来,一举两得。

宝宝小时候胖嘟嘟的,我们看着是挺可爱的。可怕的是,我们把这种肉嘟嘟当做了“宝宝健康”的标准,而实则,我们早给宝宝成年后,阳光的社交、完美体型,健康生活习惯埋下了引爆线。趁着时间还来得及,从现在开始,给他养成受益终生的饮食习惯!

宝宝太胖有何危害?3月龄被要求节食,令人唏嘘

大家好,我是小丽~

胖宝宝,一直以来在老人眼里都是健康的象征,但是老人的观点往往也会给妈妈们给带偏。

宝宝胖,虽说体重方面有优势,但是在健康的角度宝宝的肥胖弊端很多。

宝宝身体脂肪过高,对于宝宝的成长发育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一点也要特别的注意。

宝宝太胖危害还是很大的,这一点妈妈们也要特别的注意,别不当回事。

宝宝太胖的危害还是很多的,已经有不少宝宝吃亏,家长们也不要盲目的追求。

来自河南的一位妈妈自述:

宝宝出生的时候体重就达到了9斤,当时医生也说宝宝的体重有点偏高了。

在后天,宝宝奶量也要比许多的同龄宝宝高,吃的多,增长速度也比较快。

到了三个月的时候,宝宝的体重也是遥遥领先,儿保的时候妈妈还信心满满,在检查后医生也要求降低喂养标准,开始节食。

原因宝宝的呼吸已经受到了影响,对宝宝的呼吸系统带来影响。

婴儿胖,影响方面还是有很多的,作为新手妈妈也应该要多留心眼。

01

呼吸停止症

新生儿呼吸系统本身是不成熟的,所以宝宝过于肥胖也会给宝宝的心肺添加负担,导致宝宝出现呼吸停止症。

所以,妈妈们也要丰富自己的小知识,为宝宝的成长发育保驾护航,这一点要特别的注意。

尤其是在睡眠的状态中,很多宝宝会出现短暂性呼吸停止,甚至有窒息的可能。

02

冠心病

宝宝的脂肪过高,出现冠心病的概率也会大大的提升,这一点也要特别注意。

虽说冠心病大部分是发生在中老年,但是过于肥胖身体代谢差,也是存在这样的可能,所以也是岌岌可危的。

03

大脑缺氧

宝宝肥胖,也会导致大脑缺氧。

肥胖的宝宝,身体负担增加,导致颅内压高,会让宝宝大脑缺氧,也会导致宝宝进入嗜睡的状态。

关于宝宝的大脑缺氧,这也应该被我们所重视,这也可能会导致宝宝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发育迟缓、反应迟钝等。

04

影响关节

宝宝体重过高,也会给宝宝的身体添加负担,导致宝宝的关节负担大。

尤其是关节负荷也会增加,对髋关节、骨骼、腿型方面发育都会带来影响。

宝宝成长过程中,并不是越胖越好,反而宝宝肥胖会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不利于宝宝身体代谢,不利于宝宝健康的成长,这一点也要特别的注意,别不当回事。

小月龄宝宝也要特殊的照顾,这对宝宝的成长发育影响还是很大的,妈妈们别疏忽。

【图源自网络,侵联删】

肥胖也是一种病,它“毁掉”的可不止你的颜值丨世界防治肥胖日

五月的三分之一已经过去,飙升的气温会让你的肉肉越露越多,当初喊着“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的你,减肥成功了吗?

明天(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就是“我要1”,“1”的形象又代表了苗条的身段,也表达出肥胖人群对苗条身材的期望。

有数据显示,中国有9000万肥胖人群,其中1200万属于重度肥胖,已高居全球榜首。肥胖的问题再次敲响警钟!但你知道吗,一旦肥胖,牺牲的不仅仅是颜值,还有健康!趁着今天这个日子,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肥胖的那些事儿。

肥胖本身是种病,诊断肥胖有标准

对很多人来说,减肥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对自己的体重数字难以接受时,就更有减肥动力,其实,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有明确的标准。

制图/李禾炜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肥胖人群增加迅速。根据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数据,中国有9000万肥胖人群,其中1200万属于重度肥胖,已高居全球榜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张鹏表示,不同的统计结果数据稍有区别,总的来说,目前国内成人中大概有7%-10%的肥胖人口。“比较可怕的一点是,中国总体人口的肥胖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但在青少年当中,尤其是学龄期儿童,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肥胖症发病率已经与西方国家相当,在未来二三十年当中,当这批青少年长大以后,会有更多肥胖人口。”

对于造成肥胖的原因,张鹏表示,饮食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垃圾食品的过量涉入是导致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另外,随着汽车的普及,以前人们骑自行车甚至走路上班的习惯也有所改变,运动量减少、应酬增多等,都是导致肥胖的原因。工作压力增大也是肥胖的重要原因,“压力增大以后,人们往往会产生心理性的多食症,压力也会导致人体代谢发生变化,尤其对于学龄期儿童来说,学习压力很大,孩子运动越来越少,这些综合因素导致肥胖在我们国家快速流行。

肥胖“毁”掉的,不仅仅是你的颜值

提到减肥,很多人减肥是因为“胖了就不好看了”,其实不仅如此,肥胖本身也是一种疾,肥胖症会使人们的预期寿命平均减少6-7年,其中严重肥胖症(BMI>40)会使男性预期寿命减少20年!

此外,肥胖还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者相关疾病。在肥胖人群体内,会出现脂肪过多集聚,并随血液遍及全身,“在肝脏里就会造成脂肪肝,在局部会造成一些炎症反应,抑制器官功能,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尿酸高是肥胖的直接危害,此外,肥胖还可能引起心理的变化,造成抑郁症等。肥胖还可能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腰椎过度负荷、膝关节、踝关节问题等。”张鹏强调,心脏脂肪过多还与心梗发生增加、糖尿病有关。

对女性来说,肥胖人群还会导致卵巢功能问题,包括雌激素转化问题,有可能发生高雄激素血症,即女性不排卵,没有月经周期,还可能会发展成不孕。

变丑、得病还减寿,肥胖的弊端这么多,该怎么科学减肥呢?

重度肥胖可选择手术减重

到底该如何科学减肥?张鹏表示,减肥的原则是管住嘴、迈开腿,但管住嘴不等于不吃,如果要通过节食来减,建议人们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热量饮食,每天达到人体基本所需,同时避免营养素的缺乏。

对于重度肥胖人群来说,运动减肥不值得推荐,张鹏表示,“本身体重就过重,他每迈一步都是对关节的损伤,这类人群减肥应注意减轻关节赋能,运动也要适度,不要做魔鬼式运动减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中心主治医师刘洋介绍,对于重度肥胖人群来说,减去10斤、20斤,意义不大,“体重达到一定程度,手术减肥是最有效的一个方式。”当然,这种减肥方式有严格的适应证限制,如果肥胖患者BMI指数超过32.5,无论是否出现合并症状,都可进行手术。另外,如果患者合并出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或者是高尿酸和肥胖相关的任何两种疾病,进行手术的BMI指数限制可以降到27.5。

数据显示,减重治疗后一年平均体重可以降低31公斤,10-15年平均体重可降低20公斤。相比不接受减重治疗的患者,减重治疗降低肥胖者患糖尿病风险83%,并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和其他合并症的药物使用等。

采写:张秀兰

制图:李禾炜

编辑:火星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