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胰腺饱满(胰腺饱满可以恢复吗)

清晨碳水 0
文章目录:

解析|为何女性更年期后身体会倾向肥胖?做好4点,恢复轻盈体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是清晨碳水。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在你20来岁的时候,能吃能喝能熬夜,即使胖了那么三五斤,减脂也是恨不能分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事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35岁开始,以及女性更年期后,减肥却突然变得没有那么游刃有余随心所欲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却依然平平。你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少年,年龄增长后的身材管理确实更需要一些技术与智慧了。今天的话题就来说说为何女性40,50岁,直至更年期后身体更倾向于脂肪的增加,以及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改善这一情况。

为何女性更年期后身体更倾向于肥胖

雌激素与脂肪

女性更年期前后最大的变化莫过于雌激素水平的衰退。而雌激素在女性体重调节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雌激素的流失会使得脂肪的减少更加困难,也因此减缓了人体的新陈代谢。这是因为雌激素会影响脂肪储存的相关酶的反应,正常水平下的雌激素会通过激活让脂肪分解的酶且抑制让脂肪储存的酶,从而使得身体的脂肪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但是一旦雌激素水平下降时,与脂肪相关酶的平衡被打破,就会使女性更倾向于脂肪的储备。同时更年期后女性脂肪的存储位置大多也由臀腿转移到了腹部区域,除了由于雌激素降低到低点外,睾酮激素占优势外,还有一点就是因为雌激素对这些相关脂肪酶的受体的移动有关。

其他激素水平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人体的所有激素水平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衰退,而与脂肪相关的其他激素也是如此,如生长激素、睾酮激素与胰岛素等。生长激素在整个人体阶段青春期最高最活跃,但从此以后开始缓慢下降,到中年时,将会显著下降。而生长激素有着加速脂肪分解代谢的作用,年龄增加,效率降低。女性睾酮激素本来就不多,但同样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质量下降,使得脂肪分解减少更加困难。除此之外,胰岛素敏感性也会下降。胰岛素是一种合成激素,可以促进脂肪储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后,胰腺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打开目标细胞将葡萄糖输送到目标细胞中用作能量使用,但当身体内有着较高水平的胰岛素时,会更倾向于增加人体脂肪,特别是是腰部和腹部脂肪。

肌肉质量下降

我们都知道肌肉与瘦体重是消耗热量的大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人体的肌肉与瘦体重也在不同程度的流失。年龄越大似乎肌肉越少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人体在大约35岁之后,肌肉以每10年5磅的速度流失,肌纤维的横截面积会缩小,肌肉密度降低,而且更要命的是肌肉内的脂肪增加了,特别是女性,会显现的更为突出。其中肌肉质量下降的原因,除了本身激素水平降低外,还有更多的原因是身体活动量少了,相应的力量训练没有跟上,从而使得女性整体负重比较少,导致肌肉质量下降,基础代谢下降。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脂肪增加,体重上涨。

如何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来改善这一现状

我以前的文章中一再强调的是改变身体成分或者说是脂肪的减少,更多的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思路来进行,全面的饮食、运动、睡眠与情绪管理才是关键所在,但以下的四点,在更年期后的减脂过程中也显得格外重要。

第一,全面的饮食方案

简单说就是什么都得吃,什么都不能少,尽量别偏食,钟爱的饮食也适可而止。减少面食的摄入,减少深加工食材的摄入以及烟酒等不利用健康的食材,反而可以稍微多摄入一些优质蛋白质、蔬菜与水果等。可能会有不少小伙伴突然间的加加蛋白质后会"上火",这时采取的解决方法就是配合着蔬菜一并摄入,同时日常中水分的补充也要及时到位。对于脂肪,也别"谈脂肪色变",有益脂肪还是要摄入的,注意控制好量即可。如果实在不知道以一个什么标准来执行,建议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就可以了。膳食均衡不仅是更年期后要着重把握的点,也是整个人体周期饮食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点,一定要平衡好。

第二,蛋白质

刚才说过,更年期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因此摄入主食时,要尽量选择以粗粮为主,精细粮为辅的方式进行选择,与低脂饮食相比,限制精细碳水化合物对降低胰岛素抵抗更为有效。同时,在饮食结构中提高蛋白质摄入的比例。很多更年期后的女性,其实对于蛋白质并不重视,只是单纯的认为吃少点多吃点蔬菜水果什么的就可以减肥了,其实不然。蛋白质对于人体细胞更新、骨骼健康、免疫系统以及人体中的各种酶、激素以及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减脂来说,不仅能够有效的维持瘦体重增加代谢水平,而且还有着强烈的饱腹感,不至于在减脂时过于饥饿等。更多的膳食蛋白质和更频繁摄入,对于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日常生活中,即使没有运动,也应该至少保证每公斤体重每天1.0g左右的蛋白质摄入水平。

第三,力量训练

更年期雌激素下降不仅会影响脂肪的相关储存,同时还会带来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骨质疏松,这是因为雌激素有着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破骨细胞就会活跃起来,从而加速骨密度的下降。我们都知道骨质疏松需要补充钙,但是钙从骨密度提升的角度来说,只是原材料,如果要想补充到人体中去,就必须有一定的"搬运工"来将钙这种原材料放入骨骼内,而谁是这个"搬运工"呢。最为直接的就是人体的外在压力,使得骨骼有了应激反应。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力量训练,不仅可以减脂,同时也可以提升或者缓解骨密度的流失。因此,在你的生活中循序渐进的加入力量训练是最为有效率的做法。比如从最为简单的自重训练开始,比如深蹲、推举以及俯卧撑等。当然,力量训练开始前也要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动作模式与质量,避免受伤,比较建议在有经验的教练员下开始力量训练。

第四,增加非运动消耗

这里说的增加非运动消耗,可不是简单的让您多做家务活,多出去走走,当然这也是非常好的消耗能量的方式。这里更多的是指的是身体姿势的调整以及学会使用核心,这样无形当中,坐立行走都会增加能量的消耗。我们人体也是好逸恶劳,习惯窝在沙发上躺在床上,为什么?因为舒服啊,但是人体如果站如松的话,就会非常的累,这其实也没有多做什么家务活,而累就是因为调动了身体中更多的肌肉与能量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因此,更年期后的女性,多多关注一些自我体态的调整,然后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不知不觉就会提高能量消耗。同时,还会因为身体姿势的调整,整个人会显得精神状态更加饱满,气色更好。

关于人体核心的学习,可以参见:为何人体核心如此重要?一张动图全部知晓!附三平面核心训练方法

除此之外,还是我原来经常提到的睡眠质量以及情绪管理等,都不要忽视,反而要全面平衡的去做好这个事情。高质量睡眠可以增加人体的生长激素与睾酮激素水平,而好的情绪,也可以平衡压力激素皮质醇等,使得减脂效率更高。我们更年期后的身体健康,如果指望单一因素做的特别突出而使得身材变化的话,可能最后会搞得特别累,而且效果未必能持续。均衡与平衡一些,才是正确的打造身体健康水平的唯一选择。

写在最后

其实说到底,更年期后的女性,大概率减脂并不应该放在第一目标,而是应该以身体健康为第一目标。如果你要以减脂为第一目标的话,上述内容还应该加入热量缺口,但如果以打造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的话,则应该以膳食均衡以及有运动的生活为主。不要认为运动是为减脂服务的,运动更多的是给予身体的一种营养元素,同饮食一样,合理科学的运动会刺激人体的激素水平的改变,给人以年轻活力。好的生活方式,则更建议您从当下就开始做起并改变,越努力越幸运。大家加油,共勉。


唯有不断提升现在,才能更好主宰未来,我是清晨碳水,感谢大家支持与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优质的文章,谢谢。
#清风计划#

每逢佳节胖三斤,“命悬胰腺”要当心

五月份我们刚刚结束了五一劳动节的吃喝玩乐,马上六月份的端午小长假又在向我们招手致意,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在我们亲朋欢聚,推杯换盏的快乐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急性重症胰腺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急性胰腺炎偏爱那些人群,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以及患病后的康复小Tips~

1️⃣急性胰腺炎偏爱这六类人群‍‍

有胆石症或胆道疾病的人——胆囊或胆管里有石头,掉到胆管和胰管汇合交界的地方,使胰液堵塞排不出,胰腺炎就容易发作。

内分泌异常的人——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时候,属于代谢异常,钙、磷有异常,这一类病人也容易得胰腺炎。

有遗传性胰腺炎的人。

暴饮暴食的人——胰腺分泌的胰液作用于消化脂肪,摄入过多高脂肪的食物会使胰腺分泌大量胰液,这时候就容易使胰液“误伤”自身组织从而引发胰腺炎。

酗酒的人——酒精的代谢也需要胰腺的帮助,大量饮酒导致胰腺过度“开发”分泌功能,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高血脂的人——甘油三酯过高的人,非常容易得胰腺炎。

2️⃣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急性胰腺炎呢?

减少诱因——胆石症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术,从病因上预防胰腺炎的发生。

切忌暴饮暴食——建议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作息及饮食,少食多餐,进食低脂食物,少食油腻食物,忌食辛辣刺激。

戒酒——减少酒精的刺激,使胰腺不过度分泌胰液。

减重——甘油三酯在胰酶的作用下生成游离脂肪酸,对胰腺腺泡影响较大,尤其是肥胖患者和有高脂血症的人应减重,减少胰腺的负担。

切忌乱食药物——利尿剂、雌激素、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也有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

3️⃣急性胰腺炎恢复期的康复小Tips

饮食要注意:康复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汤、面片汤、南瓜粥等,同时可以适当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这些蔬果富含维生素,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疾病的恢复,如苹果、桃子、冬瓜、菠菜等,要切记忌食高脂肪类油腻食物,这些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胰腺负担,导致病情复发,如炸鸡、烧烤、肥肉等。

生活要注意:急性胰腺炎康复期不仅要注意饮食,也要注意做好生活管理,要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避免激动和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刺激;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劳累;如果存在胆管结石和胆道感染等原发疾病,也要注意及时治疗。

作者:宋文浩

来源: 宣武普外

专家:腹型肥胖为女性心脏病独立危险因素 医学运动治疗需遵医嘱

专家指出,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 陈静 摄

专家指出,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30日电 (记者 陈静)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心内科专家李楠博士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另一位专家和亚萍博士指出:“体力活动缺乏,也是一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亚萍强调,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

据了解,相较于男性,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疾病诊断、药物代谢和防治策略都有所不同。研究显示,女性初潮、妊娠、绝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女性情绪容易波动、被动吸烟等因素,都导致女性心血管疾病症状更隐匿、不典型,在同样的发病情况下,预后也要比男性差,危害也更严重。

李楠博士直言:“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腹型肥胖,不仅体现在形体上,如:腰围变粗,更多的是脂肪组织的异位储存,即脂肪从皮下分布转变为内脏分布,如储存在心脏心包外膜、肝脏内、胰腺内和肾窦内。这位专家表示,腹部肥胖不仅会引起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房颤、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女性在更年期后,体脂分布会更易于趋向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女性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全因死亡率风险也更高。”李楠博士强调,“需要及早干预、预防、和治疗腹型肥胖,主要为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和运动相结合。”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的活动量越来越少。“体力活动缺乏,也是一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上海德达医院心内科主诊医生和亚萍博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和亚萍表示,“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压、控制血脂、降低血糖、降低尿酸、控制体重,也可以改善心理应激、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从而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和亚萍博士同时强调,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并根据危险分层,确认运动处方是否需要在医务人员监督下执行。她对记者说:“运动处方属于医疗级别的运动方案,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能够在保证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运动能力,有针对性地调节血糖血压血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等。“

记者了解到,在第三届“德知妳心”女性心血管健康活动日直播中,哥伦比亚大学女性心血管健康中心联合主任JenniferHaythe教授、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沈立荣教授等从妊娠高血压、饮食健康、运动策略和心肺复苏等多个角度出发,就女性心血管健康管理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耐心、仔细地分析线上患者病情、解答患者疑问。据统计,数十万人次观众在线参与。

“女性心血管健康计划”随访行动同期开启,期望通过完善的随访问卷调研,深入挖掘女性在心血管健康管理中的认知现状及信息需求,加快女性心血管健康管理平台的创建,为中国女性带来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全链化、系统化的高品质医疗服务。(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