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性皮炎(肥厚性皮炎图片)

科技工作者 0
文章目录:

肥胖为何导致皮肤感染?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案揭晓

研究确定了肥胖和感染之间的关联。

肥胖症会导致很多疾病,包括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伤口愈合不良以及皮肤感染。然而,其中一些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揭晓。

近日,中国厦门大学药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洛实验室在《科学转化医学》上发文揭示了肥胖与皮肤感染之间的联系机制。此外,他们还确定了一种治疗方案,该方案不久将进行第2阶段临床试验。

这项工作聚焦于揭示疾病和表皮微生物群(寄居于皮肤表面的正常细菌)间的联系,以及如何优化皮肤的防御系统来治疗或预防疾病;而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肥胖如何导致细菌感染率上升。

厦门大学药学院、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Ling-juan Zhang 博士解释:“我们发现,当老鼠被喂食高脂肪食物并变得肥胖时,其皮肤脂肪细胞会变大,并在皮肤感染期间丧失抵抗细菌入侵的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成熟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会使细胞信号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信号传导增强,进而减少皮肤脂肪细胞祖细胞的数量,而这些祖细胞可以产生一种被称为cathelicidin的抗菌肽。

Zhang博士补充:“正常情况下,皮肤脂肪细胞可以对入侵的细菌迅速作出反应,并产生抗菌肽分子。这种分子是我们的自身细胞产生的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然而,在肥胖时,放大的皮肤脂肪细胞无法产生抗菌肽,因为肥大的脂肪细胞会产生TGFβ,阻碍抗菌肽的产生。”因此,抗菌肽的缺失将导致表皮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体感染。在瘦体型被试者(本研究中包括小鼠和人类)中,皮肤微生物组成功预防了葡萄球菌感染,因为成熟脂肪细胞的数量不足以破坏阻止感染的正常表皮脂肪功能。

对于已经患有特应性皮炎的肥胖患者,研究小组正在寻找有效治疗方案,包括阻断TGFβ作用的新药物以及治疗肥胖相关皮肤感染的干细胞疗法。

Zhang博士说:“脂肪并非都是有害的,健康的脂肪细胞是身体抵抗感染的必需品。幸运的是,脂肪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和可调节性,肥胖患者脂肪细胞的抗菌活性可以通过干预措施恢复,如健康饮食、定期运动和靶向药物或疗法。”

目前,对这些靶向治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研究人员说:“可分化健康脂肪细胞的干细胞可能被用作再生健康脂肪细胞的潜在疗法,这些细胞可以在肥胖患者的皮肤中产生抗菌肽,帮助抵抗感染。”

虽然对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地如火如荼,但预防总是好于治疗。

Zhang博士说:“我们的研究表明,不健康的饮食和肥胖会影响皮肤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个人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人们最好通过定期锻炼来防止过大脂肪细胞积聚而造成的抗感染能力下降。”

编译:小贝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科学转化医学》

期刊编号:1946-6234

原文链接: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2-obesity-infection-link-treatment-healthy.html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

儿童太胖易患皮炎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肥胖不仅会增加代谢病风险,还可能催生一系列皮肤病。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近期发表在《研究性皮肤病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儿童肥胖与斑秃、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存在密切关联,维持健康体重则能降低患病风险。

定制饮食运动方案

7月19日,《生命时报》记者来到位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楼二层的“医学门诊减重教学基地”,这里也是营养科的减重门诊诊室。诊室外可以看到几个家长一手捏着挂号单,一手牵着自己的“胖娃”。孩子们看上去都肉乎乎的,衣服穿在身上略显紧绷,有的孩子走路时全身上下的肉跟着颤动。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闫洁告诉记者:“暑假来就诊的小胖孩尤其多,营养科减重门诊一天30个号,往往一放号就被挂满了。”

减重门诊诊室内有两位医生,一位负责询问患儿基本信息,另一位则坐在一台人体成分检测仪旁。正在就诊的刘明(化名)今年读小学四年级,身高1米5,体重116斤,看着不算胖,只是稍显壮实。刘明妈妈告诉记者:“我和孩子爸爸都不高,本来是带孩子来测骨龄的,结果发现超重,担心体重问题影响身高,就来了减重门诊。”

登记基本信息后,刘明站到人体成分检测仪上,捏着仪器把手,不一会儿连着检测仪的电脑上就出现了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体型判定、节段脂肪分布等信息,并自动输出了一份“减重食谱”,详细罗列了每餐搭配的食材、用量、营养成分含量。测完体成分后,医生开始进行“膳食调查”,详细询问了刘明平时吃三餐和零食情况、过敏食物、运动习惯等,据此对食谱进行修正,并提醒孩子和家长饮食、运动的注意事项。

闫洁介绍,刘明超重程度较轻,对于其他明显肥胖的孩子,问诊时还会加上“大生化检查”、糖耐量试验,以了解孩子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尿酸以及胰岛素情况。在治疗方面,除了极特殊情况外,药物治疗和减重手术在儿童中不适宜使用,儿童减重更侧重管住嘴和迈开腿。“我们会给孩子定制膳食处方和运动方案,告诉他每天怎么吃、如何动。重度肥胖、身体指标亮红灯的孩子,需要及时用药或住院治疗。”

“成也父母,败也父母”

在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营养科均开设了减重门诊。闫洁介绍,肥胖属于典型的代谢紊乱型疾病,归属于内分泌科,所以内分泌减重门诊很早就有,考虑到膳食营养是减重干预最关键的手段之一,营养科于2014年左右开设了减重门诊。减重门诊的医生团队由内分泌科和营养科医生组成,每次有1~2名医生坐诊。暑假一向是就诊高峰期,平时内分泌科减重门诊日门诊量为二三十人,现在达到一百多,营养科减重门诊也从十几人增加到三十多。“小胖墩”每天大概有十几个,其他孩子可能是存在内分泌、代谢等问题。

闫洁说:“比起胖,矮了瘦了更让家长担心。”肥胖儿童容易出现性激素分泌异常、早熟、性发育迟缓、乳腺过早发育、生殖器小等问题,这些是家长带孩子就诊的常见原因。不过,孩子多在其他科室首诊,医生发现根源是胖,才转来减重门诊。此外,目前北京已经将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纳入中考分数,很多家长会拿着学校“超重”“肥胖”的体检报告带孩子来就诊,闫洁无奈地说:“临近中考时,很多孩子来开诊断当“体育免考证明”,一问要不要减重,都说考完再减,之后也没见他们来。”

闫洁表示,儿童肥胖多是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吃肉不吃菜、偏好高热量食物、钟爱含糖饮料、运动量不足等,都是致胖原因。总的来说,肥胖对孩子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外貌。肥胖对外貌的影响显而易见,有的小女孩说自己从小就没穿过裙子,儿童款从来没有能穿的码,有的还会因为体内脂肪蓄积,造成胰岛素抵抗,发生黑棘皮病,导致脖子、腋窝、大腿根部发黑。二是健康。肥胖会引发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等一系列问题。三是发育。肥胖可能导致性早熟,影响身高。四是心理。胖孩子容易受到同龄人的歧视,自尊心、自信心明显不足,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和成年人不同,孩子减重是一个家庭的事,治疗大多‘成也父母,败也父母’。”闫洁举例,她接诊过一位14岁男孩,就诊时身高1米7,体重182斤,妈妈特别关注孩子的肥胖问题,为了帮孩子减重,陪着孩子天天拿蔬菜当主食,结果饿出了贫血。来就诊后,妈妈得到有菜有肉的科学食谱,用小电子秤严格照着食谱搭配,孩子半年就减了20斤。另一位年纪相仿的男孩家庭则形成鲜明对比,他BMI高达34,属于重度肥胖,每次复查,男孩和爸爸的肚子都会大一圈,家长却当着医生的面指责孩子没有自制力。

合力帮孩子瘦下来

闫洁表示,判断儿童肥胖主要看两点,一是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得到BMI,结合腰围、臀围数据来判断是否达到超重或肥胖;二是借助仪器测试人体成分组成,得到体脂率、肌肉量、基础代谢率、内脏脂肪面积等,精准判断孩子肥胖特点。事实上,只要家长发现孩子体重、体脂率等不符合标准,肉眼可见的胖,或在7~11岁青春期前每年增重超过10斤,就应及时带孩子就诊。不要指望随着生长发育,孩子会自动瘦下来。受激素分泌影响,有些孩子青春期会食欲大增,加上学业压力大,无法保证运动量,体重更难控制。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到2030年,我国7岁及以上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要遏制这一趋势,闫洁认为要多管齐下,在医院主导之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配合,才能攻克“减重关”。

医生输出专业指导。临床上,医生要进行个体化评估,为孩子定制科学的减重方案。临床外,医生应深度分析肥胖的危害和防治要点,积极进行科普宣教。

家长把好“吃动关”。家长应让孩子少吃或不吃零食,均衡搭配饮食,减少红烧、油炸等烹饪方式;鼓励或陪伴孩子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有长胖趋势的孩子,要关注其体重变化,及时带孩子接受专业干预。

学校尽好教育义务。学校是向孩子传播知识的关键阵地,应增加面向孩子和家长的健康知识教育,同时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

管理部门优化社会环境。运动是治疗肥胖等多种慢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医院能提供详细的饮食指导,但缺乏具体的运动干预手段,体育管理部门应联合医院共同推进运动处方进临床;食品管理部门可改进营养标签,在食品包装上增加“热量超标”等警示;市场监管部门要限制高糖、高脂食品广告的市场投放,尤其要严审针对儿童的广告,避免误导消费。

研究人员对2009至2020年间韩国超过216万名儿童的身体健康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发现,相较于体重正常儿童,肥胖儿童罹患免疫介导性皮肤病(IMSD)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其中,特应性皮炎的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儿童体重一旦由正常跨入超重范围,特应性皮炎的患病风险就会大幅攀升;若能将体重减回正常,患病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该研究作者之一、首尔大学医学院皮肤科教授朴贤顺(音)博士说:“我们深信饮食等生活方式及肥胖问题,在潜移默化影响着肠道的微环境,并进一步催生免疫介导性皮肤病的发生。”新研究结果提醒,应积极倡导健康体重,并在肥胖儿童中推广科学有效的减重措施,尤其是在学龄前这一关键阶段。(刘 冬)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脂溢性皮炎传染吗 如何治疗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皮肤疾病,多发于成年人及婴幼儿身上。那么脂溢性皮炎传染吗?脂溢性皮炎如何治疗,脂溢性皮炎如何自我调理和预防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脂溢性皮炎传染吗

皮脂腺越丰富的地方就越容易出现脂溢性皮炎,大部分脂溢性皮炎患者都会有瘙痒、红疹、白屑的症状,脂溢性皮炎不仅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会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一些人还认为脂溢性皮炎是有传染性的。那么,脂溢性皮炎的传染性有多大呢?

神经性皮炎的皮损很容易治好,只是皮损治好后很容易复发罢了。因此,对于神经性皮炎,防比治更重要。神经性皮炎由细菌感染,长时间不治疗,皮脂侵蚀毛囊,很容易滋生细菌感染,导致毛囊被破坏毛发不长逐渐引起脱发症状。由于神经性皮炎与皮脂分泌过剩,饮食、生活、细菌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长时间不治疗,皮脂侵蚀毛发,很容易滋生细菌感染,导致神经衰弱、头部毛发破坏逐渐引起脱发症状,最终导致斑秃或者脱发,因此发现以后要及早治疗。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粘膜由于接触外界物质,如化纤衣着,化妆品、药物等等而发生的炎性反应。其临床特点为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缘鲜明的损害,轻者为水肿性红斑,较重者有丘疹、水疙甚至大疤,更严重者则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作适当处理,可以速愈,否则可能转化为湿疹样皮炎。

脂溢性皮炎治疗

1、仪器治疗

多违背肌肤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强制性祛除过敏皮肤,造成皮肤角质层的伤害,甚至是角质层萎缩的可能,易色素沉着,易复发。

2、西药治疗

西药的功效具有多样性,不能准确的界定有效活性成分,缺乏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部分西药会引起皮肤过敏。

3、外用化妆品

只能从皮肤的表层改善皮肤过敏症状,针对性很单一,治标不治本。有些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如激素、有害化学成分,多易伤害皮肤加重症状。

4、激素治疗

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患者是越来越多,因为含有激素的产品见效快,但是很容易复发,甚至于延误病情,引起的副作用和后果是不可估量的,并难以挽回。

外用激素

如果脂溢性皮炎的患者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如肤轻松霜、倍氯美松霜等,会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其副作用约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持续一段时间,一旦停药,用药部位可发生赤红、触痛、瘙痒、裂口、脱屑、以致发生脓疱,原发病变加重。

重新使用后又好转,再停药,症状比以前更加严重,完全依赖后,皮肤明显变薄、脆弱、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出现紫癜、真菌感染、痤疮样皮炎等,变得易受损伤。还可出现轻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伤口愈合困难等。

内服激素

长期大剂量注射或内服激素,可引起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水钠潴留引起的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出血、溃疡等病症。对肾脏也可能造成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肾小球硬化,诱发加重肾脏感染等。还可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能力。

脂溢性皮炎的自我调理

对于不同的体质,脂溢性皮炎的病情也是会有差异的,传染性自然也就不同,因而治疗的时候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同时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休息,保存好体力,定期的做好治疗工作,脂溢性皮炎也是很容易康复的。

预防细菌侵入。正常人的皮肤是偏酸性的,pH值一般在5.2~5.5;这种酸碱度的水平,不利于细菌的生长。但是,当皮脂分泌过多且化学成分有所改变时,皮肤的酸碱平衡就破坏了,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也随之减低,皮肤表面的菌群大量繁殖致使皮肤发炎患病。因此,皮肤要保持清洁,不要用碱性过大的香皂洗脸,以维持正常的酸碱度。

饮食与生活习惯。皮脂分泌旺盛的人一定要注意饮食的调节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首先,要避免一切物理、化学、食物的刺激,控制啤酒、咖啡、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保证睡眠休息,有规律地运动和锻炼身体。

要避免搔抓皮肤,少用碱性香皂和洗发液。首先考虑的是外用肤脂适量,均匀涂抹在患处,配合口服维生素b或者是复合维生素b6,可以有效的改善脂肪代谢不良而引起得溢脂性皮炎,但是要服用适量。

中医中医调理。外用疗法是用中药配置洗头粉,有硼砂粉10g、小苏打30g、包好后加温水3000ml洗头,最好3.5天洗一次。第三,饮食疗法以清热为主,一是取苦瓜100g,洗净后切段,用水焯一下,再取尖椒15g切成丝,将两样加在一起凉拌;二是取芹菜50g切成段,胡萝卜60g切成丝,加在一起用开水焯过凉拌。这两种凉菜对清热凉血有一定效果。

脂溢性皮炎的食疗

薏苡仁红缨粥:薏苡仁、萝卜缨、马齿苋各30克。将上三味洗净,萝卜缨和马齿苋切碎,加水适量,煮粥,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具有清热利湿功效。

大枣猪油汤:大枣100克,生猪油60克。将大枣生猪油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熟食用。每周3次,12次为1个疗程。具有祛风清热,养血润燥功效。

脂溢性皮炎的预防

充足睡眠,饮食清淡、减轻压力。这一点很重要,患者一定要注意时时调节自己的心态和工作,争取让自己的免疫力永远保持旺盛。压力常常导致内分泌失调,也是脂溢性皮炎的易发因素。

选用合适的化妆品,不可过度清洁。在脂溢性皮炎的肌肤上,使用温和性的洗面奶,可以避免进一步受伤,也预防诱发。这一点,女士们尤其要注意了,凡是要注意度的问题。

不宜用卸妆液、水洗式卸妆油等卸妆产品。除了卸妆液,为了让油能被水溶解,水洗式卸妆油多添加许多界面活性剂,对于脂溢性皮炎的肌肤常常具有刺激性。这就要求患者根据自己皮肤的敏感程度,选用相应的化妆品。

不要过度使用去油、去角质产品。因为脂溢性皮炎常常生长于皮脂腺较多处,过度去油很容易诱发脂溢性皮炎的发生;过于严重地去角质会导致真皮层外露。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就会出现多种不良变化,如脆弱、过于敏感,出现红血丝、疼痛、发炎等症状。

结语:以上就是三九养生堂为大家总结的脂溢性皮炎的传染性以及治疗和预防的相关知识,希望小编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对于脂溢性皮炎的预防也是很有好处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