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医产后肥胖(产后肥胖中医辩证)

健康沈阳 0
文章目录:

健康科普堂 | 产后肥胖中医能“破”

从怀孕开始,为了能让肚子里的宝宝有充足的营养,孕妇们在吃上就下功夫,当小生命诞生后,更是在吃上大鱼大肉,汤汤水水,久而久之肚子上“游泳圈”越来越大。在产后这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产妇体重的控制需要遵循科学合理适度的原则。

一、产后减重要适度

产妇减重做好两件事:

1.控制饮食。

2.锻炼身体。总原则除保证产出乳汁的生理需要及产妇在适宜的营养摄入基础上,选择健康的膳食结构同时坚持适当的运动,产后减重是个持久战,一般情况6个月内体重下降5%-10%是理想的减重目标,为了避免影响哺乳,保证妈妈的健康减重,减重目标为每月体重下降0.2-2公斤,产后9个月恢复到孕前体重为宜。

二、饮食结构要合理

按照健康的原则安排膳食结构,有助于调整身体代谢,减脂控制体重,每天饮食摄入能量按比例分配:

1.主食定量摄入(米面类及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视为主食)。主食三分之一以上为全谷类食物,杂粮或粗粮,这些主食可提供更为丰富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饱腹感强,有利于控制食量,调节血糖血脂减轻体重。

2.动物性食物类摄入。包括肉、蛋、奶,为避免过度摄入油脂,肉类应尽量选择瘦肉,避免食用肥肉、肉皮、动物内脏等。

3.蔬菜类摄入。原则需充足摄入,种类多样(3-4种/日),蔬菜可为母亲提供充足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既可满足产妇和宝宝的营养需要又有利于减脂。

4.油脂类摄入。食用油25ml/日,坚果30g/日,杜绝油炸及膨化食品摄入。

三、适宜运动不可少

健康生活方式应减少久坐,坚持日常活动,一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的锻炼,推荐妈妈们保持40-60分钟锻炼(强度达到微微出汗),自觉心跳略加快的程度,相当于每日中等步速行走6000-10000步,但宝妈忙于带娃,运动有时是个奢侈品,因此利用零碎时间保持适宜的活动,如散步、爬楼梯、做家务,也都是活动的方式。

四、中医调理方法多

通过经络腧穴进行调理,其机理是:中医认为肥胖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湿津液气化异常,气机运行不畅而形成一系列病理改变,通过中医传统手法刺激腧穴来调整经络,达到加强肺脾肾功能,扶助正气,又通过经络疏通作用祛除停滞于体内的邪气,不仅能取得整体减肥效果,而且能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肥的目的,它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塑身,还能局部减肥,让产妇回归孕前优美的身姿。

具体方法及机理:

1.针灸减肥:调整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针刺后能抑制胃肠蠕动,并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从而减轻饥饿感,达到针灸减肥的目的。

2.穴位埋线减肥: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来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大系统功能,加快基础代谢率,从而促进脂肪代谢,产热增加,使积存的脂肪消耗,进而调整、完善、修复人体自身平衡。

3.拔罐减肥:通过拔罐时强大收拔力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使体内毒素、废物加速排出。

4.耳穴疗法减肥:耳上有身体各部位反应区,通过压豆能调整机体内分泌紊乱以及内脏功能,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胰岛素值,进而抑制食欲达到减肥目的。

五、减肥误区

1.吃减肥药。腹泻利尿虽然减轻体重较快,但减去的却是水分,随着水分的丢失,体内电解质紊乱,还易并发代谢性酸中毒。

2.过度节食。节食减肥不但不能持久,而且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等。

3.剧烈运动。易消耗葡萄糖,不利于脂肪代谢,对减肥徒劳无益。

4.控制饮水量。造成机体脱水,不但对脂肪代谢不利,还能增加肝肾负担,使代谢过程中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引起机体自身的中毒反应。

总之,科学减肥更安全。

【本期专家】

何妍,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辽宁省中医肿瘤学会理事、辽宁省中医血液病学理事、沈阳市中医协会理事、辽宁省中医评审专家。从事于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中医心脑血管、内分泌、肿瘤治疗。

产后肥胖怎么办,看中医瘦身指南!

产后肥胖成为困扰许多妈妈的问题!所以也特别羡慕那些刚生完孩子就瘦下来的女明星!

在医学上来说,女人在怀胎十月的过程中,腹腔必需承受很大的重量。所以,在生完小孩之后,整个腹部会像没有弹性的橡皮筋。非但腹肿,连带的子宫、阴道,都会失去原有的紧实与弹性。 此类病人会比较肝虚,则筋膜无偏向体力差、容易疲劳、眼睛容易干涩、怕光、情绪不稳、容易发脾气、头晕、指甲枯、小腹胀等,也就是现代医学中所谓的产后荷尔蒙恢复的过渡时期。

为了帮助更多的妈妈们可以摆脱产后肥胖的烦恼,我们把肥胖分成了几类,让大家可以对症减肥,尽快恢复好身材。

1.水湿型肥胖

体质和水的代谢有关,您可以试着拍拍自己肚脐一下的小腹,看看是不是有“咚咚咚”拍打肚子的声音,而且平常下半身特别容易肿,特别重,这种就是属于体湿型肥胖。此种体内水分无法适当的排除、身体无法完全代谢身体的废水,时间久了,容易体质变虚寒,五脏循环功能不良,脂肪就屯积在腹部了。所以此种体质者要减少吃生冷、冰品、配合运动多出些汗,使身体的基本代谢率增加,排出不要的废水!

2.气虚型肥胖

此种体质,一般表现为腹部肌肉松弛,无法支撑内脏,造成肠胃下垂,形成小腹。此类患者常很容易疲累、皮肤干燥、显得憔悴,其它地方可能都不胖,就是小腹下垂往外凸,此类患者建议要多注意生活作息,也要适量的运动,并按摩穴位,再请中医师开一些补元气的调理药方配合,如四君子汤、四神汤。关注健康丝带学习养生知识!

3.便秘

长期的便秘让肠胃失去原有的功能,便便堆积在肚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小腹婆啦!这种小肚通常是硬硬的、又往上突出。解决方法除了每日适量的运动增加肠蠕动外,也要多吃蔬菜水果和优酪乳!

4.生活习惯

弯腰、驼背、一吃饱饭后就马上坐在椅子上看电视,时间久了,小腹就跑出来了!这种生活上的习惯不佳,就要自己提醒自己,饭后去公园散个步吧!

要消除产后所引起的腹部肥胖,要注重腹部的运动与穴道指压按摩,最好能配合茶饮或中药的调理来彻底的疏通肝经,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

1腹部按摩要注意下列事项:

  1. 饭后一小时后才能进行指压,以以免影响消化。

  2. 按摩腹部时间,以不超过二十分钟为宜,腹部按摩的方向,以顺时钟方向按摩,由右往左方向按摩,可先在腹部擦上减肥霜或减肥香精油,再双手合掌顺势按摩,才不会挫伤肌肤。 按摩以两百下开始增加,每天早晚或有空时可做腹部按摩,不但可以消除腹部的肥胖,还可以活络腹部的器官,兼具养生、袪病的功效。

  3. 月经期间、腹泻时停用。

2腹部按摩方法:

a.平躺在床上时,用食指指压肚脐上一指的位置水分穴,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避免水肿,及帮助肠胃蠕动、锻炼腹肌。

b.再拿捏肚脐两旁各一指的位置天枢穴

c. 再拿捏 肚脐下方四横指幅的位置关元穴。

以上几个穴道都有帮助消化、排气、排水、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便,当然更有消除小腹赘肉的作用。

3食物取向:

产后腹部肥胖,在食物方面宜多摄取富含维生素B群,以帮助脂肪燃烧,提高肝脏的代谢率。维生素B群不但可以强化肝脏功能,消除因肝虚,所引獉_的肿胀。还可以减轻头晕、目眩,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脸色黯淡,口唇淡白,指甲干枯,月经量少等症状。

食物中,肝脏是维生素B群的宝库,全谷类、酵母、酸酪、小麦胚芽、豆类、牛奶、肉类等,也都是重要的维生素B群来源。

除此之外,适当摄取一些利水的食物如:

1.黑豆汤:【做法】将黑豆洗净,加水煮熟后,吃汤即可。

2.红豆汤:【做法】将红豆洗净,加水煮熟后,吃汤即可。

3.绿豆汤:【做法】将绿豆洗净,加水煮熟后,吃汤即可。

4.冬瓜汤:【做法】将冬瓜加水,嫩姜切丝,煮熟后加少许盐即可。(不可加味素或糖)。

5.玉米须汤:【做法】将整株玉米,须须不可去除。整株玉米切段煮汤,加少许盐。喝汤与吃玉米粒即可。

6.薏仁与小米:【做法】将薏仁、小米洗净,加水煮熟后不加调味料。关注健康丝带学习养生知识

以上菜单长期食用,不但可以减肥,更有预防肥胖的功能。

4产后减重茶饮:

1.瘦身茶

【材料】黄耆三钱、茯苓四钱、纡、洛神茶五朵、清水1000cc、代糖适量

【做法】 将药材洗净后放入茶壶中,水煮开后冲入茶壶中煮五分钟后至出味成红色即可加入适量代糖,或放凉后过滤取汁,放入冷藏室冰一下,凉凉的喝更可口,也就是夏日的清凉、增强免疫力兼瘦身的清暑凉饮!

【服法】饭后饮用。

【不宜】月经期间宜减量。

2.清秀茶

【材料】粉紫色玫瑰五朵、桑叶一钱、新鲜薄荷五片、清水500cc

【做法】药材快速洗净后,以沸水将茶杯烫过,将药材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五分钟至出味即可。

【服法】饭后饮用。

【不宜】肠胃虚寒者,容易腹泻、腹胀者宜减量。

3.活力饮

【材料】绿茶五克、何首乌、丹参各三钱、水2000cc

【做法】 将药材洗净后放入茶壶中,水煮开后冲入茶壶中煮五分钟后至出味,稍放温约八十度时,再放入绿茶后,即可饮用。

【服法】吃饭前后当茶饮用

【不宜】腹泻者禁用

妞妞(国家二级营养师)

如果你也喜欢养生,请加我微信maka13888

产后汗多,真的是虚?

生完孩子后,很多新妈妈都会有这种感觉:即便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休息,也是挥汗如雨的,有些人认为这是产后体虚的表现,必须大补“元气”才行。那么,产后汗多,真的是身体虚弱吗?真的需要大补特补?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的产后出汗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调节现象。女性在怀孕后,为了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身体都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循环血容量也会较孕前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伴随着激素水平和能量代谢的变化,使得大量的水分和钠盐潴留在体内。待宝宝出生后,随着体内新陈代谢活动和激素水平的显著下降,机体不再需要那么多循环血容量了,之前潴留在体内的多余的水分也慢慢地排出体外了。所以生完孩子后的新妈妈都会觉得出汗特别多,但随着体内多余的水分被排泄出去后,一般一周左右的时间,这种出汗多的情况也就慢慢好转了。

对于这种生理性的产褥期出汗,新妈妈需要做的是注意做好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清洗,勤换贴身衣物及床单被褥,同时还要做好居室房间的通风换气,夏季气温较高时,还可用空调或电风扇辅助降降温,但要注意风口不要直接对着产妇吹,以免受凉感冒。

饮食上,在经历了妊娠、分娩的漫长过程后,新妈妈的身体都会稍微虚弱一些,所以产后也都需要适当地进行调理一下,以促进身体各个机能更好地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刚生完就大补特补,以免虚不受补,一下补得太急太快,反而可能会加重新妈妈的胃肠负担,造成腹胀腹泻,或是导致新妈妈乳房过度充盈而引起胀痛甚至并发乳腺炎。一般来说,刚生完孩子的第一周,正常饮食即可,之后,再根据自己的体质,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进补。

那么,新妈妈需要补的是什么呢?其实,对新妈妈来说,最科学的进补是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蛋白质是维持生命与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新妈妈产后补充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不仅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还能保证奶的质量,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因此,新妈妈生完宝宝一周后可以适当吃一些鱼类、禽类、肉类、蛋、大豆及其豆制品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也要注意适当控制进补的量,避免大量进补高脂肪、高蛋白营养品,以免造成脂肪积聚体内,导致新妈妈便秘或肥胖,而且大量进补高蛋白食物,也还可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造成宝宝胃肠功能紊乱或增加其过敏的风险。另外,新妈妈在生宝宝的时候流失了一些血液,因此在产后也要注意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等,同时也要注意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铁的吸收和伤口的愈合。

但如果新妈妈出了月子了也还一直大汗不止,或是出汗的时间多发生在夜间睡着后,汗出湿衫,醒来即止,那么则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必要时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辩证调理。中医学认为“气随津脱”,汗使人体津液中的一种,过多的出汗会导致产后妇女出现气虚状态,表现为疲倦乏力、精神不振等,因此,当产后多汗时,可予以中医治疗。

潘医生提供产后健脾养阴止汗保健药膳参考:

方组成:黄芪15、当归5、山药10、枸杞子10、杜仲15、女贞子10、糯稻根20、浮小麦30,用1000ml水煮成600ml饮用。

功效: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收敛止汗。

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潘明沃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