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肥胖(六十几岁老人过于肥胖)
女人60岁后身体发胖,意味着什么?身体出现3种情况,要尽快检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很多人都觉得,人到中年发胖是正常现象,到了60岁,更是免不了身体“横向发展”。
有些人甚至觉得这是“福气胖”,脸上圆润、身材丰盈,看着红光满面。可别被表面现象骗了,身体无缘无故发胖,可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年过60,背后往往藏着一些说不出口的小麻烦。
这里说的胖,不是那些年轻时吃多了零食长的“卡路里胖”,而是可能和身体代谢、激素、甚至一些健康风险挂钩的“代谢胖”。
60岁左右,身体的激素水平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的分泌会急剧下降。
这个激素可不是小角色,它管的不只是生育和皮肤状态,还对脂肪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年轻时,脂肪更易堆积于臀部和大腿,这种分布实则对心血管颇为友好。
但当雌激素不足时,脂肪就会向腹部和内脏转移,形成那种“腰间一圈肉”的体型,医学上称为“腹型肥胖”。
研究表明,腹型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息息相关,甚至连部分癌症风险都会因此增加。
而雌激素的缺乏还会让代谢率降低,吃同样的饭量,身体燃烧的热量却变少了。
有人可能会说,那就少吃点呗,可现实是,随着年龄增长,饥饿感的控制也变得没那么灵敏,不知不觉就会吃过量。再加上肌肉量减少,基础代谢率下降,脂肪堆积的速度真是“令人发指”。
更麻烦的是,激素问题还容易带来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血糖水平难以稳定,最终让脂肪更容易囤积,形成一种“越胖越难减”的恶性循环。简单来说,胖的不只是外表,连身体内部都被脂肪“挤满”了。
60岁以后,甲状腺的功能也容易出现波动。这个位于脖子的小腺体,看起来不起眼,却是身体代谢的“大老板”。
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直接决定了身体燃烧能量的效率。一旦甲状腺功能减退,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就会大幅下降。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无缘无故发胖,哪怕吃得并不多,体重还是一路上升。
更糟糕的是,甲减还会带来一系列其他症状,比如疲劳、怕冷、皮肤干燥、便秘,甚至连头发都会变得稀疏。
这个病有点狡猾,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等到真正胖得“离谱”了,才会引起重视。
研究数据显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在60岁后明显增加,特别是女性更容易中招。
一项针对老年人群的研究发现,有超过10%的老年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甲减,而这些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出现了体重异常增加的情况。
好消息是,这种胖是可以逆转的。只要及时诊断,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代谢水平可以逐渐恢复正常,体重也会慢慢回到合理范围。
可见,60岁后的发胖问题,有时候真不只是“吃多了”这么简单。
大部分人对胖的印象,可能停留在“肚子大了”“腰粗了”这些表面现象上。但其实,更危险的不是看得见的皮下脂肪,而是藏在腹腔深处的内脏脂肪。
内脏脂肪是包裹于肝脏、胰腺等器官周遭的脂肪层。它不像皮下脂肪那般“安分”,更似一个“捣蛋鬼”。
60岁以后,内脏脂肪的堆积速度会明显加快,特别是在体重超标的人群中。它不仅会干扰器官的正常运作,还会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增加身体的慢性炎症水平。
这种慢性炎症是很多疾病的“温床”,包括高血压、心脏病、2型糖尿病,甚至癌症。
更麻烦的是,内脏脂肪过多的人,往往会出现代谢综合征。这是一种“组合拳”式的健康问题,包括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简直就是对身体的多重打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超过50%的60岁以上肥胖人群存在内脏脂肪超标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会逐渐演变成更严重的疾病。
减少内脏脂肪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增加运动量,特别是那些能提高心率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
研究显示,每周从事150分钟及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可显著削减内脏脂肪的堆积。而在饮食上,控制糖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也是关键的一步。
那问题来了,60岁后减肥还有必要吗?很多人觉得,60岁发胖是自然现象,没必要再去折腾自己减肥。这种想法可不对。
研究表明,即便只减掉5%到10%的体重,对健康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降低血压、改善血糖水平、减少心血管风险等。
而这个阶段的减肥,绝不是为了追求“年轻苗条”,而是为了让身体更健康,日子过得更有活力。
60岁后的减肥更讲究科学和策略,绝不能像年轻时那样靠节食或者高强度训练去“硬碰硬”。这个阶段,身体代谢已经开始减缓,减肥需要更温和的方法来保护身体机能。
一套“组合拳”是关键,既要控制饮食,又要增加适度的活动量。饮食上,应多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比如蔬菜、全谷物、豆类,同时减少糖分、盐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让饮食清淡又营养。
运动方面,可以选择对关节友好的运动方式,比如快走、瑜伽、游泳、骑自行车,甚至日常的伸展运动,都能促进血液循环,提升新陈代谢。
此外,定期体检不可或缺,其有助于对体重、血糖、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控,从而及时察觉身体潜在的风险。
减肥的目标不只是减掉表面的脂肪,而是更重要的——减少内脏脂肪的累积,减轻代谢负担,预防多种慢性病。
健康的减肥,不仅让身体更轻松,还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数字不重要,状态才是核心!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资料参考[1]徐杰卿.中年发胖,补钙来防[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0,(11):56.
人到60岁发福无法避免?胖错“地方”不可忽视,或许是疾病征兆
想象一下,一位60岁的老友在周末聚会上笑称,他的腰围增加是岁月留给他的“礼物”,仿佛这是一种必然的老年标志。然而,当一个健康警报突然响起,将这种增加解读为可能的健康风险时,笑声戛然而止。这不仅是一个关于体重增加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我们身体变化的警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皱纹或是发色的改变,更深层次的是我们体内发生的新陈代谢速度的减慢以及荷尔蒙平衡的变化。这些内在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体重和体形,尤其是脂肪的分布。
新陈代谢的减缓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新陈代谢率逐渐下降。新陈代谢率是指身体在休息状态下消耗能量的速度,这个速度决定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的总能量。年轻时,高效的新陈代谢帮助我们即使在不运动的情况下也能消耗掉相当量的卡路里。然而,到了中老年,即使饮食和活动量保持不变,减缓的新陈代谢也会导致额外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在身体中。
荷尔蒙的影响
荷尔蒙水平的变化也是导致中老年人体形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例如,男性的睾丸激素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些荷尔蒙的减少会改变脂肪的分布,尤其是促使脂肪更多地积累在腹部。而腹部脂肪,尤其是深层的内脏脂肪,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包括糖代谢异常和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似乎成为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然而,值得我们警觉的是,脂肪积累的位置对健康影响重大。特别是,腹部脂肪不仅是体型问题,更是健康隐患的警报。
内脏脂肪与健康风险:腹部深处的内脏脂肪,与糖代谢异常、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俗称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内脏脂肪的危害在于,它不仅围绕着重要器官,还能积极分泌多种有害物质,影响身体的炎症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增加慢性病的风险。
为何腹部脂肪更值得关注:与四肢的皮下脂肪相比,腹部的内脏脂肪更能直接影响到人体的代谢功能。研究显示,腹型肥胖的人群,其健康问题发生的几率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肥胖。
评估自身风险:自我检测方法
识别腹部脂肪积累是否达到了需要警惕的水平,以下自我检测方法简单易行,可以作为初步评估。
腰围测量:使用软尺围绕腰部最窄处(一般位于肋骨下方和髂骨上方之间的中点)测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男性腰围超过94厘米(37英寸),女性超过80厘米(31.5英寸)即表示腹部脂肪积累过多,增加了健康风险。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腰臀比:虽然BMI能够提供体重与身高比例的信息,但结合腰臀比(WHR)使用,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腹部脂肪积累的风险。腰臀比是通过将腰围除以臀围得出,男性标准为0.9或以下,女性为0.85或以下。
中年发福竟与代谢无关!想要甩掉小肚腩?饮食建议做到这几点→
迈入中年之后,“发福”成了横亘在每个中年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迈过29岁这个“坎”之后,想要保持苗条的身形会逐渐变成hard模式……过去吃什么都不胖的人,现在喝水都发胖;过去一顿三碗饭,现在半碗就管饱。
01
为什么中年发福来的这么迅猛?
过去我们总认为,这口让人发胖的锅需要基础代谢来背,走上下坡路的身体代谢让我们无法消耗摄取的能量,从而积攒在体内转换成了大把大把的脂肪。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却打破了这个认知——其实,我们20~50岁期间的能量消耗是稳定的,并没有在跨过某个坎之后就出现急转直下的降低。
比较明显的代谢水平下降,其实出现在60岁之后,人体已经迈入衰老时。60岁之后,新陈代谢每10年会降低7%左右,到了90多岁时,日常的能量消耗平均会被50多岁的人群低20%~25%。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下降,尤其是肌肉质量的下降,新陈代谢的降低也会越发显著。
显然,刚刚30多岁的中年人,远没有到代谢降低的这一步。咦?代谢没降低,吃的东西也没有徒增,为什么还会发胖?
原因很简单,动得少了。在研究中,人们发现30岁以后的人群比20岁的人群少动了20%左右。
遥想当年,20岁的我们精力旺盛,能熬夜K歌散步,还能说走就走,拎起行囊就一路硬座到西藏。而30岁的我们,被生活压榨得疲惫不堪,别说每天运动了,就是每天晚下班一小时就够让人心力交瘁了。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动得越来越少了,被繁重的工作死死地焊在了工位上。虽然我们吃不多,身体基础消耗也没变,但我们原本有的额外运动消耗没了,整体算下来能量还是能轻松累积下来,成为我们腰间的游泳圈,脸上的双下巴……
不仅如此,迈入中年后我们还面临着压力、熬夜、情绪问题等“催肥剂”,以及加班、带娃等一系列让我们有心运动也没时间运动的阻碍事件;再加上忙于工作只能吃高油高热量的外卖或者精加工的食品,而没有时间自己去做一顿美味又健康的食物……
总而言之,中年发福,哪里是我们不想减肥,分明是我们被生活压迫得死死的,根本没工夫减肥啊!也难怪,如今的中产们追求的潮流已经不是名车名表了,而是谁有钱又有闲,能够每周甚至每天坚持运动。
02
怎么减缓中年发福速度?
中年发福其实与代谢水平无关,主要由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日益减少的运动量,和增加的压力,以及为了释放压力而暴风吸入的不健康食品们,都是中年发福的推手。
看到这里,你或许想说:如果我有钱有闲,我当然也能每天运动啊!
确实,肥胖与个人经济情况也有很强的关联:收入水平、职业类型、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到人的体型。此外,性别也会影响到同年龄段内人群的体型。比如同样是中年,高学历男性就会比低学历男性更胖。有趣的是,在女性群体中确实反过来的,高学历的女性会比低学历的女性更苗条。这背后,显然也与个人经历、职业导致的个人观念差异有关。
但是,已经踏入中年的我们,显然已经来不及从奋斗中改变这些外在条件了。想要对抗中年发福,还是得靠最经典的那一句“管住嘴,迈开腿”。
对于缺少时间的中年人来说,像年轻时那样每天花上几个小时去做高强度有氧运动已经不现实了,但每天从工作和家务中抽出十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来做做HIT一类的短时高效运动还是可以的,它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提升你一天的能量消耗。
当然,管住嘴也同样重要,毕竟我们的运动量只有一点点,多吃的每一口高热量食物都在助推我们的发胖。要怎么管住嘴?其实不难,但需要长期坚持。
首先,摄取食物需要考虑整体的营养素密度,像高糖甜品、饮料,以及酒类、油炸食品、饼干、泡面一类的食物最好少吃。是的,你最爱的奶茶也最好戒掉,这不光减肥还省钱,毕竟几十块一杯的奶茶除了给你带来短暂的快乐,剩下的全是发福的痛苦。
其次,一定要长期关注摄入的总热量,以及膳食结构。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都要适量摄入,为了减肥目的可以优化结构,主食可以在白米饭里增加些粗粮的摄入,比如燕麦米、糙米、荞麦,甚至是杂豆也很不错。没必要为了减肥,而生生饿肚子,毕竟我们还需要满满的能量去应对事务繁忙的每一天。
最后,多吃蔬菜,适当吃水果,保证摄入了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果吃的不够,可以考虑吃复合维生素片补充,预防维生素摄入不足。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