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好物(肥胖症应该该吃什么)
- 1、富阳种出的巨型水稻!低糖,吃起来更有饱腹感,怕胖的可以一试
- 2、堪比 “服毒” 的4种零食,第三种还被当养生好物,难怪老人身体差
- 3、堪比 “服毒” 的4种零食,第三种还被当养生好物,难怪老人身体差
富阳种出的巨型水稻!低糖,吃起来更有饱腹感,怕胖的可以一试
“柴米油盐酱醋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为五斗米折腰”,关于“米”的说法,很多我们都耳熟能详。
不难看出,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如今大家对大米的追求和要求变得更高,除了口感,健康更是首要的。比如,身边有的朋友,担心大米的淀粉含量过高,吃起来很有负担。
所以今天跟分享一款抗性淀粉大米。来自富阳,是一名广东人种植的。
什么是抗性淀粉大米:
抗性淀粉大米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大米,因为淀粉成分特点不同,从而对身体影响不同。
抗性淀粉大米的优势:
1.因为抗性淀粉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通过肠道发酵,提供与普通大米不同的健康益处的同时,更能增加饱腹感。
2.绿色种植,无农药化肥,产品天然健康,运用尖端设备,进行清洗分级包装,保证产品安全。
3.粒粒圆润饱满,高产低糖大米。抗性淀粉检测含量10克/100克,硒含量0.0693mg/kg,较一般大米更高。
种植抗性淀粉大米的人名叫谭畅佑,80后。联系上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他的微信名“在富阳种水稻的外乡人”。
谭畅佑
过去5年,谭畅佑为了种出满意的水稻,他一直深耕富阳,很少回广东老家。
踏入这个行业,他觉得是缘分,也是幸运。
谭畅佑大学毕业后进入香港一家海外投资公司做投资风控(风控部主管),回到内地后从事过银行金融投资、娱乐投资、能源投资等领域的发展。
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介绍他到富阳,他先是被这里的青山绿水吸引,然后被抗性淀粉大米这个给大家健康带来好处的大米吸引。
“我觉得现在人对健康的关注会越来越多,健康农业,健康产品,健康生活。”
这个感受也是源自他身边的亲戚朋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很多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如肥胖、糖尿病等。
他看到传统农业往往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也威胁到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而抗性淀粉大米的种植,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营养价值,还能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促进农业的绿色转型。
因此,他决心投身于抗性淀粉大米的种植推广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选择,同时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谭畅佑种植的水稻,被大家称作 “巨型水稻”。
“巨型水稻”
“我这水稻长得比人要高,走进去,根本看不到人,你们很少见过。”
每到秋天水稻成熟时,他的农庄就是很多人打卡的景点。大家走到稻田里,享受着别样的风吹稻浪的壮观。
谭畅佑农庄,有很多人来“打卡”。
谭畅佑说,巨型水稻通过技术手段增大植株,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和光合效率,深根系增强养分吸收。
单株粮食产量可到800~1500公斤,亩产高效。而这种水稻产出的大米,就是高抗性淀粉大米。
组织小朋友们体验种水稻。
谭畅佑家里很多亲戚朋友,起先对他从事这个行业很不理解,但这些年,当大家吃过他种出的抗性淀粉大米以及相关开发产品时,对他刮目相看。
“吃过才知道真的舒服!”这是很多朋友反馈给他的话。
如果你的朋友家人,或者你自己,喜欢吃一口健康的米饭,又不想给身体带来太多负担,不妨试试这款高抗性淀粉大米。
第一次和大家分享,谭畅佑送出了一波福利:
真空包装,一包2.5公斤。日常价225元/包(45元/斤),优享价150元/包(30元/斤)。
这次方哥找来的抗性淀粉大米,我先买了一袋给老妈试试。
收到包装,感觉看起来和普通大米没有太大区别,拆进去把大米倒出来仔细看,似乎没有市面上很多大米那样的亮白,有点像小时候农村里的大米,相对来说比较糙一些。
这里也可以说一下,为什么现在很多大米看起来又亮又白,有些其实是抛光过的。
用它煮了一锅饭,先说我自己的感受,口感上没有东北精米那么好吃,口感上似乎要更硬一些。
老妈吃了,她的感受和我差不多,但是老妈说她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她说,这个米的特点应该是偏向于粗粮,所以口感上可能也偏粗一些。
现在,这袋大米已经吃完了,虽然是抗性淀粉大米,但是吃的时候还是要悠着点,也不能敞开来吃,最好还是搭配粗粮哦。
更多好物
堪比 “服毒” 的4种零食,第三种还被当养生好物,难怪老人身体差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零食,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快乐源泉”,深受各种人群的喜爱。尤其是老人,他们往往喜欢在茶余饭后用一两口零食来满足嘴巴的寂寞。在琳琅满目的零食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健康隐患,甚至一些零食堪比“服毒”,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老年人的健康。
那么,这些隐患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些零食甚至被当成了“养生好物”?
首先要明白,零食本身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某些成分或者长期食用的习惯不健康,才让它们成为了威胁健康的“慢性毒药”。以下这4种零食,看似无害,但对身体的危害却不容忽视。
第一种:高盐腌制类零食——隐形的高血压“推手”,腌制零食是许多老年人茶余饭后的最爱,例如腌萝卜、咸梅干、话梅等。这些零食的味道刺激,开胃又“解馋”,但它们的隐患却藏在看不见的地方:高盐含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成年人每日摄入食盐量不应超过6克,而一些腌制类零食,每100克的含盐量甚至超过10克。长期高盐摄入,会直接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尤其是老年人,本身身体代谢功能下降,高盐带来的危害更是成倍放大。
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与脑卒中、心衰等重大疾病密切相关。比如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指出,全球每年因高盐饮食导致的死亡病例高达300万。细思极恐,腌制零食或许就是高血压患者的“幕后推手”。
第二种:膨化食品——“健康杀手”的代名词,膨化食品不仅是年轻人追剧时的标配,也是一些老年人闲暇时的“解闷神器”。它们口感酥脆,味道丰富,但这类食品却是反式脂肪酸和丙烯酰胺的温床。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众所周知,它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坏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好胆固醇”),从而大幅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丙烯酰胺则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在高温油炸或烘烤过程中会产生。
有研究指出,每周食用超过两次膨化食品的人,患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会显著提高。对于老年人而言,膨化食品不仅“毁胃”,还会进一步加重身体负担,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第三种:糖果与代糖零食——甜蜜的“养生误区”,糖果零食一直被认为是血糖升高的罪魁祸首,但近年来,一些标榜“无糖”“低糖”的代糖零食,却摇身一变成了“养生好物”,吸引了许多老年消费者。然而,这些所谓的“低糖零食”,真的如宣传的那样健康吗?答案令人失望。
代糖产品中常见的成分包括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和糖醇类物质。这些代糖虽然不含热量,但却会影响人体的肠道微生态,干扰正常的代谢功能。有研究显示,长期摄入代糖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甚至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更可怕的是,许多老年人会因为觉得“这是无糖食品”而放开吃,导致摄入量远超正常范围。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减少糖分的危害,反而对身体造成了更大的负担。被当成“养生好物”的代糖零食,实际上是一场甜蜜的健康误区。
第四种:加工肉零食——“癌症风险”的隐形推手,火腿肠、腊肠、肉干等加工肉类零食,因其咸香的口感和便捷的食用方式,深受部分老年群体的喜爱。世卫组织早在2015年就将加工肉类列为一级致癌物。
加工肉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在体内代谢时会生成亚硝胺类致癌物,增加胃癌、结直肠癌的风险。根据一项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报告,每天摄入50克加工肉制品(相当于一根火腿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18%。
此外,加工肉类零食还含有高盐、高脂肪等成分,对于老年人来说,过量食用无异于“慢性服毒”。值得警惕的是,许多老年人并未意识到这些零食的危害,甚至将其当成日常补充蛋白质的来源。
或许有人觉得,上述内容不过是“危言耸听”,但一则真实的社会案例可能让人幡然醒悟。2018年,江苏一名67岁的退休教师王先生,因为长期食用低糖糕点和腌制零食,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高血压和早期糖尿病。王先生平日极为注意饮食健康,坚信“低糖食品更安全”,却没想到这些零食的隐形危害让他一步步走向疾病的深渊。
通过深入了解后,王先生才发现,他所钟爱的某品牌低糖饼干中,代糖成分超标,而他每天吃的腌制话梅,含盐量也远超正常范围。医生指出,这些“养生零食”不仅没有保护他的健康,反而成为了疾病的“帮凶”。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以下建议值得参考:
1. 减少零食摄入频率:零食不应成为日常饮食的主角,尤其是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零食,应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2. 选择健康零食:可以将新鲜水果、坚果等天然食品作为零食的替代品,但也要控制量,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3. 注意食品标签:购买零食时,仔细查看成分表和营养标签,避开含有反式脂肪酸、亚硝酸盐和高盐、高糖配料的产品。
4. 坚持均衡饮食:零食再好也不能代替正餐,合理搭配膳食,保持营养均衡,才是健康的根本。
零食虽小,健康事大。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今天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家人的饮食习惯,为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柳叶刀》:全球高盐饮食相关研究
3.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加工肉类的致癌风险报告
4.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相关文献
堪比 “服毒” 的4种零食,第三种还被当养生好物,难怪老人身体差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说到零食,很多人眼中都是那种随手可得的小食品,吃上一口,立马感到满足。
尤其是在电视前看剧,或者和朋友聚会时,那些包装精美的小零嘴,简直是必不可少的陪伴。
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很多零食虽然味道好,却在悄无声息中毁掉了健康?
那些看似平常的零食,背后可隐藏着不少“毒药”,吃了不但没啥好处,反而对身体伤害不小。
有些零食可能会让人中毒,没错,吃起来可能感觉像“毒药”。其中有几种零食,甚至堪比“服毒”,吃了后身体会慢慢变差。
甚至有些零食,很多人还觉得它是“养生好物”,看起来非常健康,谁知道它实则是一个隐藏的健康杀手。
这些零食,一旦吃上了,身体健康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甚至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期食用这些零食,身体状况极有可能直线下降。那么,哪些零食,嘴巴上满足了,身体却要付出代价呢?
下面列举了四种“堪比服毒”的零食,尤其是第三种,还被当成养生食品,结果却让许多老人的身体变差。
薯片几乎是每个人小时候的最爱,香脆可口,放在电视前,一边看着剧,一边吃,简直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尤其是对不少老人来说,薯片这种零食就像是一种美味的诱惑,他们认为自己能吃上一包,便是放松和享受。问题是,薯片背后的“暗黑面”可能会让他们的健康崩塌。
薯片含有大量的油脂,尤其是反式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在体内无法被充分代谢,
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长时间下去,很容易引发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尤其是老年人的代谢能力本身就比较弱,消化这些油腻的东西会变得更加困难。
并且,薯片中的高盐分也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过多的钠盐会让肾脏和心脏的负担加重,甚至可能诱发高血压和中风。
数据表明,过量食用薯片等油炸零食的群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要比其他人群高出至少30%。
有一项研究发现,老年人如果经常吃这些高盐高脂的零食,骨骼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大。
即使那些嘴巴上觉得很享受的人,长期下来,身体的承受能力也会逐渐下降。
糖果,无论是软糖、硬糖,还是巧克力、棒棒糖,都是人们生活中的“甜蜜调味剂”。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们买糖果,也有不少老人会在喝茶时搭配一些糖果。表面上看,这些糖果并没有什么问题,甚至看起来还很可爱、很美味。
然而,糖果中含有大量的精炼糖和人工色素,尤其是那些便宜的糖果,
里面的糖分通常较高,吃上一颗,糖分就会在体内迅速进入血液,导致血糖飙升。
这对老年人尤其有害,过多的糖分会加重胰岛的负担,甚至可能引发糖尿病。
老年人一旦患上糖尿病,不仅要面临体内血糖失控的问题,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比如眼睛视力受损、肾脏功能衰退等。
另外,糖果的酸性物质对牙齿的腐蚀性也不容小觑,长期食用糖果,牙齿的健康会逐渐下降,甚至可能导致牙齿龋坏。
数据表明,成年人中,患有蛀牙的概率几乎与他们食用糖果的频率成正比。
很多人都认为糖果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但其实它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吃得越多,
伤害越深,尤其是在老年阶段,身体的代谢功能已经逐渐减弱,糖果的危害就显得尤为明显。
果干,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健康?毕竟,果干源自水果,水果本身就充满了营养,甚至有些人专门购买那些宣传“养生”的果干,
认为它能给身体带来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好东西。然而,这种零食隐藏的风险,往往被人们忽视。
其实,果干的制作过程中,通常会加入大量的糖分,且糖分含量往往比新鲜水果还要高得多。
一些果干为了保持长期的保存期,还会加入人工添加剂、色素、甚至防腐剂,这些成分对身体的健康有着潜在的威胁。
更何况,果干本身的纤维含量已经大大减少,虽然口感上更加甜美,但它的营养价值远低于新鲜水果。
尤其是那些标榜“养生”的果干,它们大多经过了高温烘干或其他加工处理,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大量流失。
许多宣传果干“无糖”“低脂”的品牌,实际上添加的糖分也会悄悄地提高,导致血糖飙升,身体长期在这种状态下,健康必然会受到影响。
对老年人来说,果干这种零食看似健康,其实它的糖分含量足以让人面临糖尿病、肥胖等问题的威胁。
即食面,一直是人们解馋、速食的首选。它方便、快捷,尤其是在工作忙碌时,很多人甚至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吃上一碗即食面,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满足口腹之欲。
尤其是在老年人中,一些人不愿意费劲做饭,简单的即食面成为了他们的“必备零食”。
然而,即食面可不是个“好朋友”,它含有大量的脂肪、盐分、化学添加剂等成分。
即食面中的油脂一般采用的是反式脂肪,这种脂肪对心脏和血管的伤害极大,尤其是老年人,长期食用这些东西,
不仅增加了患心脏病的风险,甚至还可能导致高血压、肾功能衰退等健康问题。
更为可怕的是,即食面中的调料包,含有大量的味精、人工色素、防腐剂等化学成分。
这些物质的积累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长期下去,不仅影响新陈代谢,还可能带来胃肠道疾病,甚至对肝脏造成损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1]曹艳萍.调整饮食结构,拒吃“垃圾”早餐[J].中医健康养生,2023,9(0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