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儿童肥胖原因(儿童肥胖原因包括( ))

快乐的小大夫 0
文章目录:

越来越多儿童肥胖,这5个因素都容易肥胖,做好早期预防

在当今社会,儿童肥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41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或肥胖,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带来一系列长期的健康风险。

什么是肥胖?

儿童肥胖是指儿童的体重超出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标准范围。通常,医生会使用体质指数(BMI)来评估儿童的体重状况。BMI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超过一定阈值即被认为是超重或肥胖。

儿童肥胖的原因

儿童肥胖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环境及心理因素等。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儿童肥胖中占据重要地位。父母若体重超标或肥胖,其子女发生肥胖的概率显著增加。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个体的代谢率、食欲调节、能量消耗等方面来发挥作用。

2. 饮食因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如汉堡、薯条、巧克力、蛋糕等)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不足,导致体内热量过剩,转化为脂肪堆积。此外,暴饮暴食、频繁食用零食、夜宵等不良饮食习惯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3. 生活方式因素:现代生活方式中,儿童往往缺乏足够的运动。长时间的坐着学习、看电视、玩游戏等,导致身体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不足,进而引发肥胖。同时,不规律的作息习惯、睡眠不足等也会影响新陈代谢,增加肥胖风险。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儿童肥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家庭环境中的饮食偏好、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学校、社区等外部环境中的快餐店、电子游戏厅等场所也可能成为儿童肥胖的诱因。

5.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儿童肥胖的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情绪,导致孩子不合群、少活动,以进食为自娱,从而引发肥胖。

儿童肥胖的危害

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1. 身体健康危害:呼吸系统疾病:肥胖的孩子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肥胖的孩子会因胸腹部、咽部脂肪增多,妨碍正常呼吸,容易引起缺氧。

2. 心血管疾病:肥胖孩子运动能力普遍较差,心肺负担加重,长期超负荷的心肺工作势必使心肺功能下降。此外,肥胖儿童血压、血脂大多偏高,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3.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肥胖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增加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同时,肥胖还可能引发高尿酸血症、肥胖相关性肾病等代谢性疾病。

4. 发育异常:肥胖的孩子往往伴有早熟情况,骨龄通常比实际年龄大,影响孩子的生长空间,最终影响成年身高。

5. 心理健康危害:自卑感和焦虑:肥胖儿童容易因体型问题受到歧视、孤立等,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影响个性、气质和性格的形成。

儿童肥胖的预防与治疗

针对儿童肥胖问题,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改善生活方式、心理治疗等。

1. 控制饮食:

均衡饮食:保证饮食的均衡和营养的全面性,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定时定量:建立定时进餐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频繁食用零食。每餐应适量,避免过度进食。

健康烹饪: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减少煎、炸等烹饪方式的使用。

2. 增加运动:

激发兴趣:鼓励孩子参加有趣的体育活动、户外游戏或参加课外运动俱乐部,如跳舞、游泳、篮球、足球等。

家庭活动:将运动融入家庭日常生活,如一起骑自行车、散步或进行团队运动,增强家庭成员的身体活动。

减少静坐时间:限制电子娱乐设备的使用时间,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游戏和其他有益的娱乐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

3. 改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新陈代谢和促进身体发育。

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的身体形象认知,避免过度关注体重和外貌。

4.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对于因肥胖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孩子,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

家庭支持: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避免过度批评或指责。同时,家长自身也应树立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5. 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的严重肥胖儿童,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药物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应谨慎选择。

手术治疗:对于极度肥胖、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儿童,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风险较高,且术后仍需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儿童肥胖问题不容忽视,它对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家长,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通过科学饮食、适度运动、改善生活方式、心理治疗等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问题,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小儿肥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在给宝宝带来的饮食中,也会加入更多的营养物质,这就给孩子们带来另一个生长的中的难题,那就是小儿肥胖,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导致小儿肥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吧。

营养过剩

营养过多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如每次婴儿哭时,就立即喂奶,久之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喂婴儿高热量的固体食物,使体重增加太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后期过度营养,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目前的孩子往往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尤其是无限制地吃零食、喝甜饮料,这些都会引起肥胖。

缺乏活动

目前孩子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许多课外学习,比如音乐、美术、外语等等,挤掉了孩子大量的活动时间。另外,即使是课外活动,也是体力活动越来越少,静止活动越来越多,什么电视录象啦,游戏机啦,都会让孩子减少活动、增长脂肪。胖孩子就不爱运动,不爱运动的孩子就变得更胖,结果造成恶性循环。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性肌病或严重智能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热量减少,发生肥胖症。

遗传因素

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如父母离异、丧父或母、虐待、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而造成不合群,少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

中枢调节因素

正常人体存在中枢能量平衡调节功能,控制体重相对稳定。本病患者调节功能失平衡,而致机体摄入过多,超过需求,引起肥胖。

以上的这5点就是导致小儿肥胖的主要原因,根据上面的原因提示,家长们合理规划孩子的饮食和生活,帮助孩子们避免出现小儿肥胖。

一个暑假胖一圈?95%的儿童肥胖,与家长相关

浙江之声记者吴迪,视频剪辑 实习生何天丽、通讯员郑佳

暑期快结束了,这段时间放飞自我,一不小心吃胖的小朋友们有点慌。杭州市多家医院门诊挤满了小患者。浙大儿院内分泌科接诊了不少体重增加的小朋友,有胖了五六斤的,也有胖了十几斤的。

浙江萧山医院近期也接诊了三十多例“小胖墩”患者,一个个都是圆小腹、粗胳膊和大象腿。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叶爱丽医生说,孩子发胖的主要原因有遗传、进食快、运动少、营养过剩以及高热量饮食等,而肥胖带来的健康危害远超家长们的想象。“别看他们年纪小,很多脂肪肝都已经有了。有一部分小孩子可能会出现血压血糖的轻度升高,还有尿酸高,血脂紊乱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平时接诊也会碰到十七八岁得糖尿病的孩子。”

在老一辈的观念中,长身体就要多吃,吃得多个子就长得快,如果宝贝食欲好总是要东西吃,大人们会很开心,什么都依着。但要注意了,这种宠爱可能反而是在压缩孩子的生长空间!

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生长发育)门诊最近就接诊了一位小患者丽丽(化名)。丽丽从小就肉嘟嘟的,胃口很好,因为和长辈一起住,平时她喜欢吃的喝的都给安排上,饮料当水喝,被养得白白胖胖。看着丽丽日益“圆滚滚”的身材,妈妈却愁死了,心想不能再耽搁了,赶忙带着女儿来就诊。

经过测量,丽丽身高118cm,体重达30公斤,BMI指数为21.5kg/m2,已超过中国女童6岁BMI18.4kg/m2的肥胖标准线,要是再放任胖下去,不仅影响生长发育,危害还可能延续到成年。

胖到一定程度也是种病

孩子多胖算胖?

肥胖症是指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超过了正常生理需要量,体重超过了一定范围,并有害健康。

判断儿童是否肥胖,常用体块指数(BMI)做为诊断标准。

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²(m),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BMI的标准会因年龄和性别而有所不同,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来判断孩子是否属于超重或肥胖。

孩子为什么会肥胖

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

肥胖分为两大类: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最常见的肥胖类型,占95%,主要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蓄积。

主要原因如下:

1、遗传因素:与基因相关。和遗传因素有关的小胖墩很悲伤,因为喝白开水也会胖。父母肥胖,儿童肥胖的几率大大增加。

2、环境因素:母亲孕期有高血糖、吸烟等病史。

3、行为因素:不吃早餐、久坐不动、睡眠不足、吃配方奶奶粉等等。

◎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是由某些疾病导致的,通常与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等有关。

主要原因如下:

1、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症、库欣综合征等。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2、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下丘脑肿瘤,影响到食欲调节中枢,导致过度进食,从而引起肥胖。

3、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抑郁药物等,可能引起体重上升。

肥胖的危害远不止长不高

预防有方法

肥胖可引起性早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非酒精性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黑棘皮病、骨折、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自卑、压抑等心理问题。

这里先提供给家长们三个方面的预防改善方法。

体育锻炼

运动项目:快步走、慢跑、跳舞、骑自行车、游泳、爬山;

运动频率:每周3-5次;运动时间:1-2小时/天;

运动期限:3月为一阶段,一年为一周期;

运动强度:一般运动时脉搏达到150次/分左右,如果脉搏低于140次/分,则应加强速度,如果脉搏超过160次/分,则将速度放慢;

饮食管理

摄入热量严格控制;对摄食行为、食物烹调方式进行调整,尽量清蒸,避免红烧、油炸食物;戒绝挑食、偏食习惯,少吃零食,少喝饮料,不吃反季节蔬菜、水果,建议由营养师为孩子制定科学食谱。

中医治疗

耳穴贴敷、中药治疗。

“管住嘴、迈开腿”是减肥路上永远不变的一个主题,而是否能够坚持,是减肥能否成功的关键!

来源: 浙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