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缺钙(肥胖缺钙是什么原因)
日常生活中肥胖对小孩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大家说夸奖小孩的时候,都喜欢用白白胖胖这个词来形容小孩的健康,大人们养小孩也喜欢养成白白胖胖的样子,全身的胶原蛋白,看起来就十分的可爱,所以大人们总是喜欢把小孩养的大胖,但其实胖胖的小孩并不是那么的健康。
肥胖一直是我们的一大病痛,很多人为了减肥付出了很多,而不计较外在的形象,就单说肥胖,它就可以引起很多疾病,比如说高血脂,冠心病,心脏受压等等,这些疾病都会因为太过肥胖而造成,而且人长大后变得很胖与小时候喂养的白白胖胖有很大的联系。
要说小时候很胖长大了还是很胖是不一定的,但是概率还是很高的,如果你小时候很胖,那么长大后变得比同龄人胖的概率为百分之二十,胖胖的小孩长大后很胖的风险是平常人的十六倍以上,所以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太过注重营养。
肥胖对小孩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1、如果小孩子过于肥胖,很容易会引起缺钙,因为脂肪过多,钙质被用来结合于脂肪而不能用于形成骨骼。而且过胖的小孩会比正常的小孩玩一段时间学会走路,因为身体过于肥重,小孩子没有足够的支持力站起来,所以会晚时间学会走路。
2、太过肥胖的小孩,智力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会比同龄的人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有所减弱。而且过于肥胖会影响身体的美观,从而使小孩子有一种心理上的自卑,使小孩变得很孤僻,不愿意接触其他人,也会变得不合群。而且肥胖的人大多长大后也无法脱离肥胖,在长大后形成心脏疾病的概率也会变得更高,为以后的健康埋下了很大的风险。
3、肥胖不仅对小孩的心脏有影响,也会引起脂肪肝,呼吸道困难乃至消化系统也会出现疾病,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对小孩进行营养的喂养,不能什么都给小孩吃,避免一些油多,盐多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肥胖,小孩子白白胖胖并不是健康的标准,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对小孩进行健康的喂养才能良好的成长。
专家谈肥胖:是病需就医、治疗没有“一招鲜”
肥胖问题困扰不少民众,但很多人对其认知有误解。许多人低估其对健康的严重威胁。有不少人认为,只有极度肥胖才会产生健康危害,轻度或中度肥胖无伤大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1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肥胖是一种病,必须进行医学干预。其次,肥胖的轻重,要根据是否代谢异常来判断。第三,肥胖的治疗没有绝招,没有一招鲜,必须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据悉,近期,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33亿成年人受到超重和肥胖的威胁,高BMI(超重 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将从2020年的42%增加到2035年的超过54%,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患病率达到39%。中国的超重或肥胖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悉,从科学角度来看,肥胖症其实是一种以大脑为中心,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饥饿中枢”和“饱中枢”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平衡出现异常,“饥饿中枢”的作用将明显增强,人体就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从而食欲大增,而非简单的仅靠意志力就能控制住进食的渴望。
曲伸教授表示,根据临床经验及病因,他把胖子分为红(高代谢型肥胖)、白(代谢正常型肥胖)、黑(炎症代谢型肥胖)、黄(低代谢型肥胖)四种。能吃、能喝、有高血压,一喝酒脸红红的,能喊、能叫的是“红胖子”,他们代谢旺盛,吸收非常好。“红胖子”将来最容易得高血压。“我们和美国有关机构合作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类肥胖患者的存在。”他说。
黑胖子一般很有劲,像鲁智深一样,能吃能干。很多美国橄榄球运动员都是黑胖子。现在年轻的黑胖子比较多,表现为脖子发黑、女孩子月经不正常、毛发增多、肌肉多,脂肪也多。
黄胖子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一胖就胖肚子,有气无力、甲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代谢率降低,喝西北风也胖,一胖就出病。
代谢健康性肥胖者被称为白胖子,他们体重指数超标,但白白胖胖的,皮肤弹性好。医学名词就叫正常代谢性肥胖,就是代谢没有问题。
这四种类型肥胖患者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对黄胖子,医生会帮其提升激素水平,代谢率高了,自然而然会瘦下来了。黑胖子,减重比较难,必须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红胖子时常出现大便干燥,肠道通畅以后才能减重。而对于白胖子,一般不能轻易减重,否则会导致月经不正常、没力气,需要预防持续性发胖。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发胖,有的人怎么吃也不胖?“不同的基因构成决定了身体的代谢类型,从而影响体重。心理因素和部分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体重的增加。”曲伸教授告诉记者,有的人胰岛素水平很高,就特别爱吃。有的人感觉永远吃不饱,这和中枢调控有关。这位专家透露,其现在正在研究肥胖的中枢调控机制,并发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脑子就有一个“调定点”,设定该长多少体重。有的人可能注定会胖到100公斤,大脑才认为“够了”。
曲伸教授说,虽然人一辈子会长成什么体形大概率由先天决定,但是,如果有人很自律,对疾病的认识超前,或许能控制不增加到原定体重;但是如果任之为之,在原定基础上发胖,那会很严重。这位专家表示,因此,大家所说的“超级肥胖”,就是源于此。
对于更年期女性发福现象,曲伸教授直言,更年期女性最大的问题是向心性肥胖,更年期的替代治疗(常指:激素替代疗法)或是一个减重好办法。“我们说的‘替代治疗’其实很复杂,并不是单纯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缺钙、缺维生素D,都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他指出,“对于更年期女性,调整内分泌紊乱,获能避免体形就发生剧烈改变;开展针对性治疗,应减少其腹内脂肪和脂肪肝,肠通了、肝通了,腰围就不会增加了。”曲伸教授说。
“减重一定要从全方位出发。”曲伸教授表示,“我一直认为肥胖不能‘一招鲜’。”对于社会上流行的生酮饮食、低卡路里饮食、16 8饮食等“减肥方法”,这位专家认为,都是“赶时髦”。他直言,营养治疗是第一步。曲伸教授表示,因为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糖尿病发病率、肿瘤发病率变高令人担心。但是瘦了以后,骨质疏松引起的死亡更多,所以千万不要减重过度:该减的减,不该减的不能乱减。大规模研究发现了“U形曲线”:体重指数小于18.5的人全因死亡率,远远高于体重指数在25-30者。全因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人口数之比。
许多肥胖症患者为了减重可能采取快速却不健康的方法,如极端节食或过度运动,其实这些方法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他指出,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尤其肥胖症合并相关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通常伴随慢性生理或心理障碍,需要接受多学科综合护理或多种药物治疗,不单以减重为目标,还应涉及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记者陈静)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要想腿脚好,中年后要把好这两关
最近春光暖暖,气候宜人,很适合外出踏青、赏景,各种花式合影早已称霸朋友圈。中老年朋友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春游,腿脚灵活、有行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老。要想腿脚好,中年后可要把好骨骼与关节这两大关!
第一关:骨骼关补好钙
人体骨量约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此后随年龄增长,骨量逐渐流失,中年之后人体骨钙含量以每年 1%~5% 的速度下降,女性尤为明显。护骨要赶早,中年后每天可补充600毫克的元素钙,帮助满足每日钙需求。
你真的会补钙么?
1. 别再猛喝骨头汤了,含钙高的食物在这里。骨头里面的钙不会轻易溶出来,骨头汤的油脂含量高,含钙量却微乎其微。而牛奶和奶制品含钙量较高,且容易吸收。另外,虾米、海带、黑木耳、黑芝麻、花生,以及豆类和豆制品也是常见的钙含量较高的食物。
2.缺钙不能单纯补钙 ,有帮手才能吸收好。很多营养素之间都有相互促进作用,比如在补钙的同时,如果能再补充维D、维C和适量蛋白质,配合适当的运动,补钙效果会更好。
① 维生素D
晒太阳是维生素D3最简单的来源,此外,动物性食物是天然维D的主要来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肝脏、蛋黄和乳酪等。
② 维生素C
维C能促进成骨细胞生长,促进机体吸收钙。富含维C的食材主要是新鲜蔬果,一般叶菜类维C含量比根茎类多,酸味水果维C含量比无酸味水果多。
③ 蛋白质
膳食中蛋白质不足或过量,会对机体钙平衡和骨组织中的钙含量起到负调节作用。肉蛋奶类、豆制品等都是蛋白质的好来源。
④ 运动
要想补钙好,运动不能少。机体得到钙以后,要有肌肉运动的牵拉、挤压,钙质才能到达骨骼组织内“安家”。
3. 补钙也有最佳时间,睡前补钙好处多。血液中钙的浓度在后半夜和早晨最低,因此在临睡前补充钙,能为夜间的钙代谢提供充足的原料,增加血液中钙的浓度,还能减少心脏病、中风、哮喘、肺气肿等疾病的发生。
4. 小心补钙遇克星,这几类食物很减效。食物中所含的草酸、植酸、磷酸以及摄入过多盐分、油脂、糖类食物都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例如,菠菜、苋菜、竹笋中含有的草酸,会引起人体钙吸收率下降。
过多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动物肝脏、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食用含钙食品或补钙类药物应该注意与含上述成分的食物错开摄入。
第二关:关节关爱“膝”护“膝”
15-30岁时,膝关节处于“完美状态”,运作起来不知疲倦。但30岁后,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发生退化、弹性降低、滑液减少、胶原纤维断裂及易受炎性因子侵蚀,再加上膝关节是负重关节,活动量大且容易受伤,所以容易出毛病。
如何正确养护关节?
在生活中注意做好这几件事,可以保护关节:
1. 控制体重,防止太重伤关节。有数据显示,肥胖女性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女性的4倍,而男性则为4.8倍。控制体重把握两点:一是体重控制在(身高-105)kg以内,二是体脂,男性体脂含量要小于体重的25%,女性小于30%。
2. 维护肌肉健康,保持一定肌肉量。增加肌肉量可以对关节起到更多的保护作用。很多膝关节的问题是由于大腿肌肉力度不够引发的。30岁后,如果不加强体育运动,锻炼肌肉,我们的肌肉量每年会丢失3%~8%。
3. 避免过多钠盐摄入,每天吃盐量尽量控制在5~6克。别以为吃盐多了只会影响血压,盐吃多了还会损害关节健康。
4. 久坐后动一动,少做高磨损的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关节液流动,关节才能得到液体的滋润。久坐则不能,因此关节更易损伤。建议每久坐1个小时就起来活动一下。
如果关节已经出问题了,太极拳、瑜伽和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不建议长时间跑步、长途徒步、爬山等。
5. 补充氨基葡萄糖。氨糖是促进关节软骨合成的重要成分,进入中年后氨糖逐渐流失,及时为关节补充足量氨糖软骨素营养,润滑关节软骨面,使关节部位更加灵活自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