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月字旁(胖字的偏旁是月还是肉)

吴山野士 0
文章目录:

544为什么“月”字旁表“肉”的含义?

544为什么“月”字旁表“肉”的含义?

月:

《说文解字》:“月,阙也。大阴之精。象形。”。犹太阴之精有阙之宪象者是月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诂林》第6960页:“月者,阙也。亏阙也。亦所以补阳之阙也。臣,道也。阴不可抗于阳,臣不可敌于君。故于文阙者为月。日圆月方,其中画纵顺以从上也。上阳也。周圆为君,君德徧(遍)也。德施普也。阙者为臣。才有阙也。臣能集众方以成德。故曰:翕受敷施九德咸事。臣能尽众才,以裨于君,故曰: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国其昌。臣者阙也。”从日月推想君臣,就是一种对应联想的相关推导。

《甲骨文字典》第743页上说:“月亏阙之时较多,故象半月之形以别于日。、、、月又为夜之象征。故卜辞假月为夕,且每以加点与否以别月夕。”。

《甲骨文字典》第468页的“肉”字甲骨文就与“月”字的字形相同。

《说文解字》:“肉,胾肉。象形。”。犹祭祀专用大型动物带生殖体块的部分是(甲骨文)肉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诂林》第4451页:“‘

’象胾肉连髀之形。”。屁股附近之生殖体块是最能表示肉的。且具有祭祀祈愿往生之寓意。而“月”为大阴之精。人之生殖器官亦为人之私阴处。

以此来示意两字是出于同一个宪象。只是侧重不同。“月”侧重的是宪象所导向的虚拟概念。“肉”侧重的是宪象所导向的实在实体。虚拟概念对应的是天象,实在实体对应的人体。

推测造字之初期,“月”与“肉”是同一的。但作为单字便有意识地进行了细分成为我们现在所见之“月”与“肉”。作为偏旁,还是保留了将“肉”字旁的字一般都还使用“月”来作为“肉”字的偏旁。

与天象有关的“月”字旁的字则从“月”来解。比如:朔、朝、望、有、胧、期、朦、朗、明、阴、钥、朎、朏、等等。

与身体或“肉”有关的“月”字旁的字,则从“肉”来解。比如:腿、膀、胡、脏、肚、胖、背、脸、肥、腰、脚、脱、脑、胆、胸、育、脾、胶、臂、胳、脆、膊、脖、肤、膛、肩、膝、腊、胎、胞、股、胀、肌、胜、膜、肺、肯、肖、胁、肘、腔、脉、腹、胃、胫、肠、肢、脊、脯、腑、膏、肝、腮。肿、等等。

还有一种“月”字旁的字,是从“舟”字旁改变变过来的。因为其构成的的意义与“舟”有了脱离,表达的内容不再与“舟”发生关联。于是将“舟”字旁变形为“月”字旁。来暗示这种意义的转变。如:服、朕、腾、勝、滕、螣、黱、等等。

“朋”字不从“月”、不从“肉”,也不从“舟”。完全是从隶变而来。

朋:

《说文解字注》第591页:“(

)古文凤。象形。象其首及羽翼。凤飞,群鸟从㠯万数,故㠯为朋党字。此说假借也。朋本神鸟,以为朋党字。韦本相背也,以为皮韦。乌本孝乌也,以为乌呼。子本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也,人以为称。凡此四以为皆言六书假借也。朋党字何以借朋鸟也,凤飞则群鸟从以万数也。未制凤字之前,假借固已久矣,犹习闻凤至者为之也。”。(

)凤鸟飞群鸟从以百万数以为其同党(性行相同)是朋字之范式。

《宋本广韵》第201页:“五贝曰朋。”。(

)五贝是朋字之范式。(《康熙字典》第1204页:“《前汉·食货志》元龟岠冉,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注》苏林曰:两贝为朋,朋直二百一十六,元龟十朋,故二千一百六十也。”。)

“月”字旁的字最有争议的是“有”字。最早“有”字解释是从“月”,后来有人觉得可能是从“肉”。因为“月”字旁的字大部分都是从“肉”的。近现代的文字学家基本都持这样的观点。相对来说,我比较支持《说文解字》从“月”的观点。仰望星空才是思想进步的开始。

《说文解字》传承有序,解读合理。

《说文解字注》第1253页:“(有)不宜有也。谓本是不当有而有之偁,引伸遂为凡有之称。凡春秋书有者,皆有字之本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日下之月,衍字也。此引经释不宜有之恉,亦卽释从月之意也。日不当见食也,而有食之者,孰食之,月食之也。月食之,故字从月。公羊传注曰:不言月食之者,其形不可得而覩也,故疑言曰有食之。引孔子曰:多闻阙疑,愼言其余,则寡尤。又声。云九切。古音在一部。古多叚有为又字。凡有之属皆从有。”。《说文解字注》也讲的非常在理。而“有”字从“肉”之说却有一点胡猜冒料的感觉。

有:

《说文解字》:“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凡有之属皆从有。”。

(月:参见四画之五“月”)

(又:参见二画之二“又”)

月、又两范式叠加:本是无,所持之物可遮蔽相得之物犹持月以蔽日者是有字之范式。

《甲骨文字典》第743页的“月”字甲骨文与《甲骨文字典》第468页的“肉”字甲骨文相同。且用“月”作偏旁的字多作“肉”解。参见《说文解字诂林》第6980页。“有”字下之“月”解为“肉”。

(肉:参见六画之六“肉”)

(又:参见二画之二“又”)

肉、又两范式叠加:犹若以手持肉与无相对者是有字之范式。

“有”是所持之物遮蔽相得者。

“有”读yǒu ㄧㄡˇ。“有”读yòu ㄧㄡˋ。

“又”读yòu ㄧㄡˋ。

由“月”、“又”组合。“又”在上位起主导作用,“月”在下位起到辅助完善意义的作用。但“月”又在所从之先。所以“月”也起主导示意作用。那么这个表达只是“月”、“又”相与比述的参照。与“月”、与“又”不是直接的关联。形声字同声同韵变调。那么“又”在“有”字中以其本义相与比述直接参照参与其间辅助完善意义。犹太阴之精有阙之宪象者是月字之范式。“月”在此表达的是相与比述所持之物犹持月者。犹象右手重复取物之宪象者是又字之范式。“又”在此表达的是相与比述手持物者。“月”、“又”组合导向了所持之物可遮蔽相得之物犹持月以蔽日者是有字之范式。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具有,与“无”相对。

“有”与“无”是相对于物来表达的。所持之物可遮蔽相得之物是有。即有此物。而“无”是指“无”此物。比如:我有一本书。即我所持的一本书与可以遮蔽一本书这个物,所以我有了。而这里的“无”只相对一本书这个物而言的。日月是天下目视最大之恒在物。因此以月食之宪象来表达是最有说服力的。而用有没有肉来表达有无就差强人意了。古人并不都是靠吃肉生存的,有没有肉并没有一定的述求。

心宽体胖的“胖”竟然不读pàng,99.9%的人都读错了, 感觉自己学了个假语文!

心宽体胖【xīn kuān tǐ pán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意思是一个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因而人感到舒坦。

胖是个会意兼形声字,由“月”和“半”组成,月字组成的字,有一小部分与月有关,如“朔、朦胧、期、明”等。

因为"月"和“肉”的古字形十分相近,所以“月”作偏旁时,又有“肉月旁”的说法,组成的字都与肉(身体器官)有关, 如膀、胱、股、胳、膊、肘、肝、胆、肺、脾、脏、胸、腕、脖、脑、肠、肥、胖、腰、脸、腹、肤等。

“半”字始见于春秋金文,古字形上面是八,表示“分”,下面是牛,意思是把牛一分为二。所以“半”字的本义是一半。

月(肉),半(一半),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半的肉,也可以称之为“半体牲”,在古代,半体牲主要用来祭祀,如《仪礼.少牢馈食礼》:“司马升羊右胖,髀不升。”意思是:司马呈上羊的右半边肉,不包括大腿骨。 这里的“胖”,指的就是半边肉。

“胖”字始见于篆文,字形左边是块肉,右边是祭祀用的牛,肉被分成了两半,本义是指祭祀用的半体牲,读作pàn。后被引申为安适、舒坦的意思,读作pán。

《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意思是: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意念真诚。

这句话衍生出了成语“心广体胖”,后又有了“心宽体胖”这个成语,但这个“胖”pán,指的是安适、舒坦。跟肥胖的“胖”pàng意思完全不同,pàng这个读音产生的时间也比较晚,大约在宋元时期,那时候胖才有了肥胖的意思。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个胖子整天乐呵呵的,就会说他是心宽体胖,我们说的这个胖,是肥胖的意思。但“心宽体胖”这个成语,表达的是心情好了,体态也会好,并不是心态好了,身体就会胖,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

由于大家普遍误解了“心宽体胖”的意思,并把胖“pán”读成了“pàng ”。所以有专家提出,心广体胖的胖可以继续用读音“pán”,表达安适,而心宽体胖早已经被大家误读了,不如将错就错,让心宽体胖与心广体胖彻底断绝关系,把胖字改读音为“pàng ”,表示肥胖。但这个审议尚未通过,所以目前还是读pán 。

月和肉到底有没有关系,为什么和肉相关的字都是月字旁

月亮的月和肉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和肉相关的字都是月字旁,比如胖,肝,肺,腰,等等这些字都和肉有关,但它们为什么都是月字旁呢?其实这两个字没什么关系,唯一的内在联系就是它俩都是象形字。

在甲骨文中这两个字的区别比较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也日新月异,到了小篆时,这两个字的写法几乎一样,这就让人们很难分辨,本来都应该写成肉字旁站的字也就写成了月字旁,这样慢慢的和肉相关的字也都成了月字旁,其它它们都应该是肉字旁。

我们要根据意思去分辨一个字到底是月字旁还是肉字旁,比如和月亮相关的就是月字旁,明,朗,朔,这些字都是月字旁,但有些字是肉字旁却被写成了月字旁,比如肺,肝,肪,脂,胖,肘等,这些都应该是肉字旁,只是相似写成了月字旁,都是小篆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