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体肥胖(胰腺肥胖是什么原因)
中年男子因肥胖,查出“脂肪胰”,医生:脂肪胰可导致代谢症候群
孙先生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士,长期坐办公室,爱吃甜食导致体重直逼180斤。虽然知道自己很胖,但是也没有太在意,觉得只要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就行了。
有一天,他去医院做了一次体检,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医生告诉他,他的血糖、血压、血脂都超标了,而且他的胰腺也有问题。
医生说,他患了一种叫做“脂肪胰”的病,就是胰腺内的脂肪过多,影响了胰腺的正常功能。这种病不仅会导致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还会增加患胰脏癌的风险。
孙先生听了感到非常害怕,脂肪肝他听过,但是这个脂肪胰他却很少听说,也不知道这种病是不是和脂肪肝一样严重,接下来要怎么治疗才能让自己恢复健康!
脂肪胰是指胰腺内脂肪过度沉积的现象,它可能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甚至是疾病发生前的警讯。脂肪胰与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代谢症候群的组成部分密切相关,也与糖尿病和胰脏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所以,肥胖者千万不能忽视自己的胰腺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脂肪胰您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脂肪胰是怎么形成的脂肪胰的形成主要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高油高糖少蔬果的饮食、缺乏体力活动、长期吸烟和过度饮酒等。这些习惯会导致全身脂肪堆积,促进脂肪在肝脏、胰腺等器官的异位沉积。
当胰腺的脂肪堆积超过5%以上时,就会影响胰腺的正常功能,损害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和敏感度下降,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和糖尿病。
另外,胰腺内的脂肪也会引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增加自由基的产生,损伤DNA,促进癌变。
据统计,患有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的人群,患胰脏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3倍。
脂肪胰如果不及时干预会有什么后果
脂肪胰是指胰腺内脂肪过多的现象,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它会给胰腺带来多方面的危害。首先,脂肪胰会损害胰腺的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腹泻等症状,影响身体的健康和质量。
其次,脂肪胰会影响胰腺的内分泌功能,降低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度,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和糖尿病的发生,增加心血管和肾脏等并发症的风险。
再次,脂肪胰会引发胰腺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坏死,导致胰腺炎的发生率增加,胰腺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急性或慢性疾病,会造成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最后,脂肪胰会损伤胰腺细胞的DNA和促进癌变,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胰腺癌是一种难以早期发现和治愈的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因此,如果您有脂肪胰的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一般情况下可通过改善您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减少体内的脂肪沉积,达到保护改善脂肪胰的目的。
1.少油:每天的烹调用油量控制在25~30克以内,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油,避免过多的油炸和油腻食物。
2.少盐:每天的食盐量控制在6克以下,相当于一瓶盖的量,减少高盐食品和调味品的摄入,用醋、柠檬汁、香料等提升食物的风味。
3.少糖:每天的添加糖量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过25克,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如蔗糖、果糖、葡萄糖等,减少甜点、甜饮料等含糖食物的摄入。
4.高纤维: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一般建议为25~30克,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和坚果等食物中,它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血糖和血脂,增加饱腹感。
首先对于脂肪胰患者要增加体力活动量,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可以选择健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
运动不仅可以消耗多余的能量和脂肪,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免疫力。
其次,要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和饮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心血管负担;饮酒会增加肝脏负荷和血清三酸甘油酯水平,影响血糖代谢。
结语
总之,脂肪胰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肥胖、糖尿病和胰脏癌等严重的健康问题有关。肥胖者应该重视自己的胰腺健康,通过医嘱进行治疗,一般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监测身体状况,预防和控制脂肪胰的发生和发展。
如果有严重的并发症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胰腺损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者其他介入治疗。治疗方式需要以医嘱为准,切勿自行服药治疗。
顶刊日报|Gut:酒精+肥胖→急性胰腺炎的核心机制
酒精会增加遗传性慢性胰腺炎易感性的风险。这些结果表明环境和遗传危险因素对胰腺炎发展的相互作用。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酗酒会增加 2 型糖尿病患者患急性胰腺炎 (AP) 的风险(调整后 HR=86.3(65.3–111.0))。 然而,没有研究调查肥胖和酒精过量对 AP 发展的协同作用。
2022年4月22日,四川大学黄伟及夏庆共同通讯在Gut(IF=23)在线发表题为“Alcohol predisposes obese mice to acute pancreatitis via 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dependent visceral adipocyte lipolysi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急性酒精摄入和肥胖的组合导致小鼠多器官损伤 (MOI) 的 AP,由内脏脂肪细胞组织 (VAT) 脂肪分解介导。
对肥胖小鼠进行急性乙醇给药可显著增加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循环胰酶升高、胰腺和肺髓过氧化物酶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6 水平升高。这种肥胖酒精性急性胰腺炎 (OA-AP) 模型的时程变化显示,在第一次注射乙醇后 3 至 6 小时,胰腺损伤参数显著升高,MOI 指数升高;几乎所有参数都在 12 小时达到峰值。相比之下,在瘦小鼠中急性乙醇给药仅引起轻度胰腺水肿,而没有明显的胰腺坏死或 MOI 指数升高。
研究人员推测多余腹部脂肪的脂肪分解对 OA-AP 至关重要,从乙醇诱导的 VAT 脂肪分解中释放游离脂肪酸 (FFA)。事实上,在乙醇处理的肥胖小鼠的腹腔和胰腺周围观察到脂肪皂化。肥胖小鼠的循环基线 FFA 水平高于瘦小鼠,在急性乙醇给药后进一步升高。乙醇处理的肥胖小鼠新鲜分离的附睾VAT超过 3 小时释放的 FFA 和甘油高于瘦小鼠。虽然胰腺淀粉酶或胰腺甘油三酯脂肪酶 (PNLIP) 具有可比性,但取自肥胖小鼠的乙醇处理的附睾VAT的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 (ATGL) 显著高于瘦小鼠。
为了证实假设,该研究将乙醇和脂肪细胞同时注入瘦小鼠的腹腔,这概括了 OA-AP 的所有特征。使用特异性 ATGL 抑制剂阿格列他汀抑制脂肪分解可显著降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胰酶、血清 MOI 指数和血清 FFA 水平,而 PNLIP 抑制剂奥利司他的影响最小。
总之,该研究发现肥胖和酒精通过诱导 ATGL 介导的 VAT 脂肪分解在 OA-AP 中 MOI 发病和发展的发病机制中协同作用。单独使用大量乙醇可能不足以诱导临床 AP,也不足以诱导小鼠实验性 AP。通过 ATGL 激活乙醇诱导的 VAT 脂肪分解是 OA-AP 发病机制的核心。
文献来源:Yang X, Yao L, Dai L, et alAlcohol predisposes obese mice to acute pancreatitis via 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dependent visceral adipocyte lipolysisGut Published Online First: 22 April 2022. doi: 10.1136/gutjnl-2022-326958.
来源:iNautre
更多研究进展资讯请关注
《临床肝胆病杂志》官方网站—国外期刊导读栏目:
http://www.lcgdbzz.org/newsListDaoDu.htm
科普 | 肥胖也会导致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腹痛(常位于中左上腹)、腹胀、恶心、呕吐,常伴寒战、高热,严重的还会继发腹膜炎、皮下出血等。每10万人中约有110-140人发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高于男性。
目前,全球肥胖趋势明显,超10亿成人超重,6.5亿成年人肥胖,还有1.24亿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体重(超重、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日益增加、严重,超重和肥胖也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腹部肥胖和内脏脂肪/肌肉比值,被认为与心血管疾病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成正相关,肥胖可致患代谢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可致AP发病率增加和病情加重。
01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及混合型结石。胆固醇不溶于水,胆汁中胆固醇在磷脂酸胆碱的作用下运输,当胆汁内胆固醇过多时,可以析出胆固醇结晶,进而形成结石。而肥胖患者体内常出现脂质代谢异常,胆汁中脂类的浓度发生改变,胆固醇含量增多,易导致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肥胖患者还易伴有脂肪肝出现,进而增加胆管结石的发生率,而胆石症正是造成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首要病因。
02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主要是指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伴或不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肥胖患者多伴有血脂异常。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肥胖人群比重越来越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明显增加,在中国,已成为继胆石症之后的第二大病因,肥胖可能会通过增加高脂血症的概率而影响AP的发生。
0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糖代谢异常的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研究表示,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且2型糖尿病是AP的高危因素之一,肥胖可能通过增加2型糖尿病的概率而促进AP的发生。
摆脱肥胖,保持健康体重,能减少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那么,该如何避免肥胖发生,实现健康体重自我管理呢?
1.合理饮食:均衡饮食,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少油少盐,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三餐规律,不暴饮暴食,不挑食,不偏食。
3.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高等强度身体活动,如跑步、游泳等,通过合理运动,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率,有效增加肌肉量,避免肥胖的发生。
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刘祎凡
荐稿:黎晓琴
图片:北京世纪坛医院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