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协调性(协调性有什么用)

中国日报网 0
文章目录:

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 建立肥胖治疗中国标准 分人群完善我国的肥胖管理指南

当前,全球约4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肥胖症在近年来也已发展成为中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中国肥胖儿童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肥胖成人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按照中国标准(BMI≥28kg/m2),中国肥胖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秀珍认为,作为独立的慢性疾病及其他众多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将肥胖症防治提升至国家战略关注层面,对于健康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为此,马秀珍建议:

分人群完善我国的肥胖管理指南。近20年我国先后出台《中国成年人肥胖预防管理指南》、《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但未关注到儿童肥胖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不同人群的肥胖管理和预防指南。

建立系统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跨学科专家,制定我国肥胖中长期防控规划、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临床诊治及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等,加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政府肥胖防控投入。

启动“临床 科研”的实践模式。建立以临床肥胖相关慢性病监测为主、社区肥胖咨询为基础的中国肥胖管理模式,储备和建立大数据,进行肥胖减重相关临床试验、肥胖治疗模式研究的科研项目,探讨形成符合中国肥胖/超重患者的管理模式。研发或引进更多的可以选择的治疗肥胖的药物,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药物治疗标准和方案,以缓解肥胖药物治疗的困境。(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来源:中国日报网

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 建立肥胖治疗中国标准 分人群完善我国的肥胖管理指南

当前,全球约4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肥胖症在近年来也已发展成为中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中国肥胖儿童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肥胖成人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按照中国标准(BMI≥28kg/m2),中国肥胖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秀珍认为,作为独立的慢性疾病及其他众多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将肥胖症防治提升至国家战略关注层面,对于健康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为此,马秀珍建议:

分人群完善我国的肥胖管理指南。近20年我国先后出台《中国成年人肥胖预防管理指南》、《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但未关注到儿童肥胖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不同人群的肥胖管理和预防指南。

建立系统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跨学科专家,制定我国肥胖中长期防控规划、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临床诊治及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等,加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政府肥胖防控投入。

启动“临床 科研”的实践模式。建立以临床肥胖相关慢性病监测为主、社区肥胖咨询为基础的中国肥胖管理模式,储备和建立大数据,进行肥胖减重相关临床试验、肥胖治疗模式研究的科研项目,探讨形成符合中国肥胖/超重患者的管理模式。研发或引进更多的可以选择的治疗肥胖的药物,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药物治疗标准和方案,以缓解肥胖药物治疗的困境。(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练腰腹不只“平板支撑”:学会一个动作,强核心力量改善腰背疼痛

说起腰腹核心训练已经是陈词滥调,各种文章和教学都在推广各种花式动作,卷腹、平板支撑、转体……这些动作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动作的讲解也很全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比较冷门的核心训练动作,这个动作通过四肢的配合、身体的动态移动,可以起到增强腰背力量、改善腰背疼痛、强化躯干稳定性的功效。

“熊爬”,也叫作“平地爬行”,模拟的是熊类四足着地走路的姿势。但除了熊,很多自然界动物都是以这种姿势移动和生活的。

即便是人类,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在进化为直立行走的姿态以前,也是以爬行作为移动模式的。

让两只脚行走的我们,重新回到“手掌着地”的姿势,听起来似乎是一种退化。

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因为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肥胖和腰腹肌群弱化,滋生了很多新兴的健康问题,比如腰酸背痛、腰椎颈椎疾病、骨盆体态问题等等。

练习熊爬这个动作,可以降低身体在坐姿、站姿的情况下腰背承受的压力,激活脊柱深层肌群力量,真正做到“强化核心肌群”,以此来缓解和改善上班族、中老年人的腰背疼痛。

除此以外,熊爬的增肌和减脂功效也非常明显:

因为四肢需要撑地、配合着前行,动作可以强化手臂、臀腿肌肉力量,而腰背作为支撑也可以被募集激活;

持续的身体移动对体能是不小的挑战,速度的加快会带动心率上升,增加身体的热量消耗,有助于减脂塑形。

如何做好这个动作?我们来讲解一下:

  • 双手双脚与肩同宽,手掌心跟、脚尖作为地面支撑点。
  • 上身躯干和小腿平行于地面,收紧腹部,不要弓背或塌腰。
  • 右手手掌向前移动1掌距离,同时左脚脚尖移动相同距离;完成后换左手、右脚移动。

刚开始练习时,由于手脚配合不好、身体协调性差、核心力量不够等种种原因,新手朋友容易出现顺拐、臀部上顶、步伐凌乱、膝盖触地等各种问题。

不要着急,慢慢来,从最基础的“四肢撑地”开始练起,逐渐培养对动作的感觉。宁慢勿错,毕竟动作不到位还是很容易受伤的。

注意点:

1.躯干角度

理想的熊爬体位,身体躯干平行于地面,身体重量竖直向下,均匀分布在手掌和脚上。

如果躯干位置变了,手掌或脚尖或多或少会受力不均,对腕关节和踝关节的压力则加大,更容易受伤。

2.步幅

初步练习动作时,建议新手采用“半掌”或“全掌”的步幅,也就是一次行进的距离为半个或一个手掌的长度,步幅大不容易控制核心肌群的稳定,同时还容易顺拐。

当然了,熟悉动作的训练者完全可以做到健步如飞,步幅就不是问题了。

3.膝盖

理想的前进是依靠髋部力量来完成的,你可以理解为大腿根和臀在发力往前倒,而不是让你的膝盖不断向前。

所以在动作全程,尽可能让小腿平行地面,这样膝盖不会触地。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性价比的动作。觉得腰腹训练枯燥的人可以练,觉得自己手脚协调性不好的可以练,觉得腰背不舒服的也可以练……

哪怕你什么都不练,闲暇之余躺在床上觉得烦了,熊爬几分钟也挺有趣味性的。

不需要出去跑跳或去健身房撸铁,在家就能收获健康和运动的愉悦感,何乐而不为呢?

关注“中国健体那些事儿”,分享健身干货,畅聊体坛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