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者尿频(肥胖 尿频)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晚上起夜次数多或是这几个原因 尽早检查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睡得好好的,突然被尿意惊醒,不得不起来上厕所。偶尔起夜一次可能并不值得担心,但如果夜间起夜次数明显增多,有些人会开始担心,这是不是肾衰竭的前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晚上频繁起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夜尿多 身体哪里出了问题

01

患有慢性病

人体产生尿液的地方,主要在肾脏,像糖尿病、慢性肾炎、尿崩症等慢性疾病,都容易让肾脏产尿增多。

02

储尿问题

尿液产生之后,会被存放在膀胱中,膀胱如果受压迫,就可能会被动缩小,从而影响储尿。比如患有前列腺增生,膀胱三角区肌层出现代偿性肥厚,从而造成逼尿肌反射亢进,导致稍有一点点尿,就会产生出急不可耐的强烈尿意,甚至把你直接从睡梦中揪醒。还有尿道狭窄、膀胱结核等问题,也可能会造成尿频。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拍片和其他辅助检查才能明确。

03

其他调节有问题

例如,一种叫做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的物质,在你熬夜、饥饿等生理节律紊乱时会导致夜尿症,此外还有一些药物、食物等因素也会引起调节障碍。

04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其高发人群是有性生活的女性。由于女性尿道直又短,且与阴道、肛门相邻,在进行性生活时,不停地碰撞和挤压都是给细菌制造机会,所以容易患上尿路感染。

如何预防夜尿多的问题

预防夜尿增多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对于没有其他疾病的普通人群,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预防夜尿问题:

1. 控制睡前饮水量:尽量在睡前2小时内减少饮水,尤其是避免摄入咖啡、茶等利尿性饮品。

2.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会增加尿频的风险,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减少夜尿,还能降低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风险。

3. 注意饮食调节:减少盐分摄入,避免高盐饮食导致的水肿和血压升高,进而影响肾脏和膀胱功能。

4. 定期体检:对于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或肾脏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血糖检查,及时了解身体状况。

晚上起夜次数多,不一定意味着肾衰竭,但它确实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提示我们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尽早关注夜尿的变化,及时检查和管理,有助于维护肾脏和全身的健康。

来源: 健康吉林12320

尿频、老起夜……可能是膀胱出了问题!医生建议你可以这样做

50多岁的王阿姨(化名)很是苦恼,她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睡过好觉了。

原因有些难以启齿。最近几个月,她尿频、尿急,经常不得不频繁地跑厕所,夜里还总是要起夜,甚至偶尔还会出现尿裤子的情况……着实严重影响了生活。

她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接诊的罗德毅医生告诉她,这是患上了——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咋回事儿?

通常来说,正常成人白天排尿约为4~6次,夜间起夜0~2次。

尿得太频、太急,或晚上起夜太多,可能是喝水太多造成的,这是正常现象,通过减少饮水量就可以有所缓解。

但是,如果水没喝多少,却也总是想上厕所,这就要当心了,有可能是生理原因导致的,比如膀胱过度活动症。据罗医生介绍——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原因尚不清楚,它通常与逼尿肌的过度活动有关,是一种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导致的常常需要排尿的情况。

患者可能白天、晚上都会需要频繁地上厕所,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膀胱过度活动症通常会出现这些典型症状:

1.难以控制的强烈尿意;

2.经常需要去洗手间,远远超过正常次数(8次);

3.夜尿次数多,起夜≧2次。

罗医生还提到,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即急迫地想排尿并伴有不受控制地尿液流出的症状。这时,就可能会出现还没跑到厕所就漏尿的情况……

据文献统计,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达11.3%。也有女性患者同时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女性更易受困扰

膀胱过度活动症在女性中更为常见。有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总体患病率在4%~6%。

据罗医生介绍,膀胱过度活动症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普遍。

但即便年龄的增长会增加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风险,这种风险女性依旧是比男性高,因为除了年龄、体重等因素,还跟主导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肥胖,绝经期妇女,怀孕、已生育多产的女性患病风险更高。

另外,这些情况也可能诱发膀胱过度活动症——

1.喜欢长时间憋尿者。这类人由于排便习惯不好,使得膀胱内受压,影响了膀胱的血液供应和正常的生理功能,降低了黏膜防御能力,从而诱发膀胱过度活动症。

长期憋尿也会导致排尿后膀胱内残存尿量增多,甚至出现尿滞留,进一步加重尿路感染,反过来也会诱发膀胱过度活动症。

2.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糖尿病,或者正在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诱发膀胱过度活动症。

这样做可以帮助预防和调节

所谓疾病重在预防!尤其是这种容易出其不意令人尴尬,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

罗医生介绍,膀胱过度活动症是可以通过自身的一些行为模式去干预和调节的。比如——

1.减肥。肥胖真的是万恶之源!管理好自己的体重,真的能避免很多问题;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健康饮食,少辛辣刺激食物;

3.适量控制饮水,毕竟饮水量跟排尿次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4.最好减少咖啡因、碳酸饮料的摄入量,最好的饮料就是白开水。

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也可以适当做一下针对性的训练,下面是罗老师推荐的“膀胱训练”法,大家可以跟到练起来哦~

1.延迟排尿。对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来说,每次想上厕所时,稍微多憋一会儿,其实是有好处的。如果出现尿意感,只要没有强烈的尿急,可以延迟排尿,逐渐使每次排尿量﹥300毫升,坚持下去,可看到效果……

2.定时排尿。定时排尿训练可帮助改善对排尿的时间、地点和频率的控制,可以有效减少因膀胱控制不良而导致的尿失禁。

如果光靠自己调节无效,小康妹儿建议你尽快咨询医生,寻求医生的帮助。需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给出医嘱的。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也可以将这些行为模式坚持下去,对健康是有益处的。

小康妹儿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缩屁屁运动”——“Kegel(凯格尔)运动”,这是一种专门针对肛门及阴道盆底肌肉群的收紧锻炼动作,坚持练下去,好处多多哦~

方法:排空膀胱后,可以选择仰卧位,收缩肌肉(向上、向里),保持3-5秒,然后放松3-5秒,全程正常呼吸,每次10组,每天2-3次。(站、坐、躺、走任何姿势均可)

一定要坚持下去,至少3个月就会看到效果哟。对于训练有困难的妈妈,可以借助阴道哑铃进行训练,帮助提升效果。

#今日互动#

健康无小事,事事须留心~

你关注自己的小便次数了吗?

部分内容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编辑:板栗 图片来源:123rf

尿频尿急,却不是尿路感染,患上膀胱过度活动症怎么办?一文告知

你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尴尬时刻:在重要的会议中、在热闹的聚会上,或是在安静的夜晚,突然袭来的一阵尿急让你坐立难安,频繁跑厕所却每次都只能排出一点点尿液。这不仅仅是尴尬,更是对生活质量的一种严重侵扰。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尿路感染的小毛病,吃点抗生素就能解决。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张阿姨的故事,就是千万个被这个问题困扰的中老年人的缩影。她曾一度以为这只是年龄增长的必然,或是自己身体变弱的信号。但经过医生的诊断,她才知道自己患上的是膀胱过度活动症——一个常常被忽视,却又严重影响生活的疾病。

那么,膀胱过度活动症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找上我们?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内容,将为你一一揭晓答案,带你走出尿频尿急的困扰,重拾健康与自信。

尿频尿急的真相:膀胱过度活动症全解析

认识膀胱过度活动症:不只是“水喝多了”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一个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的名词,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质量。它并非简单的“水喝多了”或“肾不好”,而是一种以尿频、尿急为核心症状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常常感到尿意频繁,甚至每小时都需要上厕所,且每次尿量并不多。尿急更是让人苦不堪言,稍有不慎就可能尿失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复杂多样,需综合考量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膀胱逼尿肌的异常收缩是核心机制之一,这可能与神经系统的调控失衡有关。其次,盆底肌功能障碍也是重要诱因,它影响了尿道的闭合能力,使得尿液更容易泄漏。此外,年龄增长、肥胖、长期憋尿、精神压力等因素也可能加剧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并非尿路感染等器质性病变的直接结果,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抗生素来解决问题。

如何诊断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结合检查,科学判断

诊断膀胱过度活动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排尿习惯、症状出现的时间及程度,并进行尿液分析、尿培养等常规检查,以排除尿路感染等其他可能。必要时,还会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通过测量膀胱压力、尿流速度等指标,来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状态。这些检查不仅有助于确诊,还能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方法:多管齐下,个性化治疗

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因人而异。行为治疗是基础,包括膀胱训练(通过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来增加膀胱容量)、盆底肌训练(增强盆底肌力量,提高尿道闭合能力)以及生活方式调整(如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药物治疗也是重要手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药物,如M受体拮抗剂、β₃受体激动剂等,以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对于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还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膀胱扩大术等。但请注意,手术治疗风险较高,需谨慎选择。

日常护理与预防:细节决定成败

除了专业治疗外,日常护理与预防同样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等,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避免长期憋尿,有尿意时及时排尿,以免加重膀胱负担。同时,学会放松,减轻精神压力,也有助于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此外,定期到医院随访,评估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总之,膀胱过度活动症虽常见却易被忽视。通过正确认识疾病、科学诊断与治疗以及日常护理与预防,我们可以有效缓解尿频尿急症状,重拾健康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