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危重症(肥胖症危险因素)
肥胖加重新冠肺炎病情?“发福”不仅有碍美观,还影响脑容量
来源:科技日报
肥胖加重新冠肺炎病情?肚子越大、脑子越小?
“发福”不仅有碍美观,还影响脑容量
“五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可能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好身材的一个说法。近日,有研究显示,肥胖更易加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而且,还有研究显示,肥胖与脑容量有关,肥胖且腰臀比例高的人,大脑灰质更少。
引起免疫反应过度
“在新冠肺炎的研究中,有研究者发现,肥胖患者转为重症的更多。”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内分泌代谢中心副主任马向华说。
据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利物浦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的教授牵头,对英国166家医院2月6日到4月18日收治的近1.7万名新冠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肥胖人士比其他人死亡率高,因为他们肺功能减弱,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组织可能有更多炎症,这可能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加剧。另据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科学家发起的一项研究显示,几乎75%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体重超标,肥胖使患者致死的风险增加了近40%。肥胖人群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免疫反应过度,也即细胞因子风暴。由此引发的剧烈并发症,导致其成为致死的重要原因。
肥胖的人脑容量变小
除了对新冠肺炎“推波助澜”外,肥胖的危害“数不胜数”。马向华说,肥胖是很多慢性病的基础,会诱发高尿酸、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肿瘤等。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显示,相比2002年,2012年我国成人肥胖率上升了67.6%。
肥胖引起的身体变化有时甚至是大脑“想不到”的。英国拉夫堡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肥胖且腰臀比高的人,脑容量平均略低。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英国9600多人的信息。参与者测量了他们的体重指数和腰臀比,并确定他们的脑容量。结果发现,体重指数高,腰臀比高的人脑容量最低。
具体而言,体重指数较高,腰臀比较高的人,平均脑灰质体积为786立方厘米;而体重指数较高,但腰臀比不高的人则为793立方厘米;健康体重的人,平均脑灰质体积为798立方厘米。
“人的大脑主要由脑灰质、脑白质和脑脊液组成。脑灰质和脑白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脑区的脑灰质决定了不同的认知功能。”南京脑科医院脑功能研究室主任陈玖表示,脑灰质的萎缩与一系列的疾病相关,例如,灰质构成的海马体萎缩,会造成记忆力下降;脑区内的杏仁核萎缩,会导致抑郁;小脑内的灰质降低,会造成运动功能障碍,走路不稳。
“不过,该研究只是发现肥胖和较低的脑容量之间存在关联,还不能证明二者的因果关系。”陈玖说。
肥胖与脑萎缩之间到底有何种“恩怨”,来自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或可揭示其中奥秘。他们在《放射学》杂志上刊文称,身体脂肪比越高,大脑形态和结构的差异就越大,进而导致大脑灰质体积越小。
减肥手术后也不能胡吃海塞
很多肥胖的人都希望能够减肥,保持身体健康。但如果总是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可咋办?
“袖状胃切除术和胃旁路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减重代谢手术。”江苏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外科主任梁辉表示,袖状胃切除术切除了约八成的胃,特别是分泌饥饿素的部位,这样饱腹感会来得更快。胃旁路手术是一种改变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的手术,通过缩小胃的面积,同时让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控制一部分肠道不吸收营养,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一个人是否肥胖,或者是否需要做减重代谢手术,可以体重指数来判断,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的平方。梁辉表示,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即为肥胖,指数在27.5就可以考虑做手术,特别是指数在32.5以上、并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建议做手术。
马向华说,做手术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有些人即使做了手术,若依然改不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身材还是会反弹。
对于想要减肥的人,该如何自律?马向华建议,从饮食控制来说,每天补充的主食的热量控制在1500—1800卡之间,相当于二两米饭和二两荤菜的量,水果每天最多摄入200克左右,蔬菜每天摄入500克,饮水1500—2500毫升。从运动量来说,每天可以快走1小时,同时加强肌肉锻炼,提高代谢率。(金 凤)
美疾控中心依据多项研究警告:超重或肥胖患新冠肺炎后重症风险大增
来源:科技日报
国际战“疫”行动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龙云)《纽约时报》10日刊文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下简称CDC)本周发布警告,美国是世界上肥胖率和超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体重问题,大量人群罹患新冠肺炎重症的几率增加。据最新预测,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其近四分之三的患者或面临更高的重症风险。
CDC医疗官员布鲁克·贝莱博士说:“确保公众意识到这一潜在风险非常重要,应鼓励他们选择健康的食物、增加体育活动并保持充足的睡眠。”
CDC的警告依据多项研究。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巴里·波普金回顾了8月份发表的75项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超重或肥胖人士因新冠肺炎住院并接受重症监护的可能性约是前者的两倍。
另一项研究于7月份发表在《大脑、行为和免疫》杂志上,调查了387109名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方式及风险因素,其中760人为新冠肺炎患者,超重者患病的可能性大约是正常体重患者的两倍;而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超重患者住院可能性大约高出正常体重患者30%。在考察吸烟、饮酒和体育活动等因素的基础上,该论文也得出结论,适度锻炼可以降低感染者的住院几率。
一篇发表在《国际肥胖杂志》上的论文表明,在调整了年龄、糖尿病和其他类似因素后,超重或肥胖患者更容易需要机器辅助呼吸,且死亡的可能性也更大;超重者患上重症的风险甚至高于肥胖者,超重病人的死亡率比正常体重病人高40%,而肥胖病人的死亡率比正常体重病人高30%。
研究发现,肥胖虽增加了男性的死亡风险,但对女性影响甚微(其他研究也报道了这种差异)。在男性中更为常见的腹部肥胖,可能导致膈肌、肺和胸腔压迫从而限制呼吸,使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更难治愈。
即使没有感染疾病,脂肪也会加速体内慢性低度炎症生成。波普金博士也提醒,就炎症而言,超重与其他疾病有很大不同,脂肪组织生成的炎症能形成持续伤害,随着时间推移,会对免疫功能造成更大影响。
医生们在大流行初期就观察到,超重似乎会给病人带来额外的风险。但由于肥胖也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所以仍需进一步确认过量脂肪是否是导致重症的罪魁祸首。
专家面对面丨重庆新冠肺炎专家顾问组副组长:肥胖也会导致重症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述良 资料图
最近几天,重庆新冠肺炎新增确诊人数增速放缓,这是否意味着市民们可以暂时松口气了?2月8日,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述良在接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越到防控的关键阶段,我们越要持续做好“防、控、管”,目前还没有到可以放松的时刻。
还没有到决胜阶段,该隔离还是得隔离
郭述良介绍,因为管控得力,重庆的输入型病例明显减少,但接下来我们会迎来返工返学的浪潮,他们在外接触人的情况是不清楚的,所以仍然需要高度警惕,要对返渝人员进行网格化筛查,隔离疑似的病毒携带者和疑似的病例。
郭述良说:“面对新冠病毒,需要做的是‘防、控、管、治’。”他说“防、控和管”远比“治”更加重要,治疗只是针对病例的特殊手段,大家需要共同努力的事情,是防止疫情蔓延。
目前全社会的重心是防止并切断病毒的传播路径,筛查管控疑似病毒携带者,并妥善管理本地的二代病例。普通市民也要管住自己,虽然新增确诊病例增幅下降,但也没有到可以随意外出的时刻,大家还是需要在家自行隔离,没有到决胜阶段就都不要放松。
市民仍需做好防护,增强自身免疫力
郭述良表示,我们对新冠病毒还有好多不知道的地方,比如说仍不知道它真正的来源,病毒本身的出现和消除等等,也没有特效药,所以广大市民需要做的仍然是做好防护,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和消毒,同时注意粪口传播,不要与病人共用卫生间。
郭述良认为,普通人不要随意给自己开药来预防新冠病毒,市民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来消灭病毒。大家要多睡觉,熬夜会使免疫力明显下降。同时注意舒缓自己的情绪,不要紧张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情,否则也会使得免疫力下降。营养的膳食也对免疫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避免重症需要做到“五早” 肥胖也是原因之一
面对新冠病毒感染,及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郭述良打了一个比方,病毒相当于“攻城”的敌人,自身的免疫力相当于“守城”的卫士,如果一旦拖延,让体内病毒增多,战斗力增强,那么自身免疫系统排出的“兵力”也会增多。两强相遇在体内战斗,最终会伤害自己的脏器,目前很多新冠病毒致死的病例都是因为脏器遭到损伤。
郭述良表示,大家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要在病毒增多前及早就诊,等病情严重了才去治疗就容易变成重症患者。“针对新冠病毒,医院都采取了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操作模式,工作重心之一是在确诊病例中识别容易重症化的病例。”
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都是容易“重症化”的人群,这类人群在确诊后要做到早期预防,不能出现感冒等叠加疾病,否则很容易让病情加重。郭述良表示,肥胖也是导致重症的原因之一,此前一位患者身高1米7不到体重却有80公斤左右,平时就会处于一个缺氧的状态,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呼吸更加困难,脏器便容易受到影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钱也 实习生 王兴元 摄影 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