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人肥胖的阶段(人的肥胖是怎么形成的)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孩子在哪几个阶段易发胖?要全生命周期关注体重健康

你知道吗?

每个人平均要经历18~21年的生长发育期。

期间,

有四个容易发生肥胖的敏感期。

胎儿期

生长发育中易胖阶段

胎儿期两种极端的营养状况,均会导致以后容易发生肥胖。

第一种

营养不良导致的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这类胎儿出生时可表现为三种状态:体重不足2.5千克的低体重儿,身长不足48 厘米的矮小儿,缺乏皮下脂肪的消瘦儿。

这三种小儿以后往往个子小,但体重相对较高,容易长成大肚子的肥胖个体。

第二种

母亲孕期营养过剩,尤其妊娠最后一个月吃得过多,导致胎儿脂肪增加过快,成为超过4千克的巨大儿。患糖尿病的孕妇也极易分娩出巨大儿。

这类孩子在以后的各个阶段都是同龄人中最容易发生肥胖的个体。

婴儿期

生长发育中易胖阶段

婴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饮食方式和饮食成分发生巨变的时期,奶瓶喂养方式、过早添加辅食、过度喂养都是导致婴儿肥胖的危险因素。

脂肪重聚期

生长发育中易胖阶段

脂肪重聚期(5~7岁):是体内脂肪增速下降转为增速上升的过渡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容易肥胖的阶段之一。脂肪重聚的年龄越提前,孩子以后肥胖的可能性就越大。

青春期

生长发育中易胖阶段

青春期是继婴儿期后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肥胖导致成年以后肥胖的风险概率超过70%。

之所以将胎儿期、婴儿期、脂肪重聚期和青春期称为易肥胖的生理敏感期,是因为这四个时期本来就是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脂肪发育最活跃的时期。如果此时有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很容易使脂肪细胞数目增加过多或过大,从而导致发胖。

成人胖瘦变化受脂肪细胞的体积变化影响,而儿童长胖主要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多的结果。由于拥有更多的脂肪细胞,那些在孩童时期就已经肥胖的人与成年后才开始肥胖的人相比,日后减肥更加困难。

四个生理敏感期也是预防肥胖的“关键窗口期”。针对各期生长发育特点,采取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可获得最大健康效益。

健健

胎儿期

注意孕期母亲营养平衡,尤其妊娠晚期,保证母亲与胎儿营养供应正常,避免胎儿体重增长过快或胎儿营养不良。

婴儿期

婴儿期是出生后脂肪细胞活跃增殖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尤其是0~6个月龄,应采用科学的喂养方式,提倡纯母乳喂养,母乳对婴儿期肥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脂肪重聚期

此时期是出生后体内脂肪重新加速发育的敏感窗口期,控制体重增长过快,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有助于延后脂肪重聚年龄,降低儿童肥胖发生风险。

青春期

青春期是形成成人肥胖的关键时期,既要保证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也要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加强运动,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和正确的健康观念。

原来如此!不过其实也没事,小胖墩长着长着,青春期就会瘦啦!

哎呀,那您还真想错了!正是在这种错误认识影响下,很多孩子从小一直胖到大。

若对肥胖儿童进行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追踪调查后会发现:今天的肥胖成人,就是昨天的“小胖墩”。

青春期肥胖导致成年以后肥胖的风险概率超过70%。尽管一些长大的“小胖墩”看起来不那么胖了,只不过是脂肪细胞变小了,但已经增殖出来的、超过健康小伙伴几倍的脂肪细胞数量会伴随其终生,稍微放纵生活行为,就会很快再胖起来。

全生命周期关注健康体重,要一点一滴做起!

转自:健康中国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女性一生中有三个“易胖时期”,快看看你在哪个阶段了?

本文作者

谢燕芳,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女性一生中有三个体重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与女性生理特征和心理变化密切相关。这些阶段如果不注意控制热量摄入,很容易超重肥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青春期肥胖

孩子们吃得多,动得少,容易导致营养过剩,出现了很多小胖子。

适当增加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复合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以为生长和发育助力。但是,过量摄取与生长发育关系不大的糖类和脂肪,脂肪细胞分裂增殖会非常旺盛,这两种物质都会使身体变成“脂肪细胞增殖型肥胖症”。

青春期肥胖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发生儿童糖尿病或造成其他危害。

父母要合理控制孩子的饮食,尤其要控制汉堡、披萨、甜饮料、饼干、油炸食物等高热量食物。

规律三餐,按时吃饭,不能任由孩子吃零食,暴饮暴食,适当多吃点粗粮杂粮、植物性食物和蔬菜。

平时要加强运动和劳动,家长要起到带头作用,晚饭后与孩子出门走走、跑跑步、逛公园、爬爬山。切不可一家人晚饭后就抱着电脑或电视,在沙发 上待一晚。

闲暇时间,可以同孩子一起做家务。

孕产期肥胖

产后肥胖多是没有很好的营养指导和行为管理,导致体重增长过多。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要在孕期控制好体重。建议准妈妈可以每天称称体重,不断提醒自己注意饮食。当体重增长过快时,可适当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食物,尽量选择具有饱腹感的蔬菜 ,少吃热量较高的甜食 、肉食。

每天坚持散步 30分钟,有助控制体重和分娩。缺少运动又大量进补是产后肥胖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在产后,每餐中蔬菜比例应占 2/3,肉食占 1/3。

新妈妈们喝鱼汤、肉汤时,要把汤上面的油舀出来,或者用吸管喝,避免进食过多脂肪。

此外,产后尽早运动,即使是躺在床上,也可以通过抬腿、伸手臂、转腰等来一点点增加运动量,然后进行柔软操或是走路之类较温和的运动,产后1个月,可适当增加运动量,进一步消耗体内脂肪。

更年期肥胖

更年期容易发胖首先是因为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紊乱。这种情况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使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风险增高。

身体逐渐衰老,代谢率下降随着更年期来临,人体多数组织细胞开始逐渐衰老,新生率下降或不再新生,因而基础代谢降低,所需能量减少。

体力劳动及日常活动的强度日渐降低,热量消耗减少。饮食不够节制,高脂肪类食物过多也会加剧肥胖。更年期抑郁,会让很多人用吃东西来发泄,容易造成能量过剩。

可以通过一些调整来预防。比如注意饮食结构和饮食量,减少高热量食物脂肪的摄入,多吃些蔬菜、杂粮、瘦肉和豆制品。

保持适当运动,中速度骑车、慢速度跑步等适合更年期女性,坚持每天快走一小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稳定情绪,保证睡眠,是预防更年期肥胖最重要的法宝。

来源: 健康时报

孩子在哪几个阶段易发胖?如何预防?

每个人平均要经历18~21年的生长发育期。期间,有四个容易发生肥胖的敏感期。

第一种

营养不良导致的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这类胎儿出生时可表现为三种状态:体重不足2.5千克的低体重儿,身长不足48 厘米的矮小儿,缺乏皮下脂肪的消瘦儿。

这三种小儿以后往往个子小,但体重相对较高,容易长成大肚子的肥胖个体。

第二种

母亲孕期营养过剩,尤其妊娠最后一个月吃得过多,导致胎儿脂肪增加过快,成为超过4千克的巨大儿。患糖尿病的孕妇也极易分娩出巨大儿。

这类孩子在以后的各个阶段都是同龄人中最容易发生肥胖的个体。

婴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饮食方式和饮食成分发生巨变的时期,奶瓶喂养方式、过早添加辅食、过度喂养都是导致婴儿肥胖的危险因素。

脂肪重聚期(5~7岁):是体内脂肪增速下降转为增速上升的过渡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容易肥胖的阶段之一。脂肪重聚的年龄越提前,孩子以后肥胖的可能性就越大。

青春期是继婴儿期后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肥胖导致成年以后肥胖的风险概率超过70%。

之所以将胎儿期、婴儿期、脂肪重聚期和青春期称为易肥胖的生理敏感期,是因为这四个时期本来就是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脂肪发育最活跃的时期。如果此时有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很容易使脂肪细胞数目增加过多或过大,从而导致发胖。

成人胖瘦变化受脂肪细胞的体积变化影响,而儿童长胖主要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多的结果。由于拥有更多的脂肪细胞,那些在孩童时期就已经肥胖的人与成年后才开始肥胖的人相比,日后减肥更加困难。

四个生理敏感期也是预防肥胖的“关键窗口期”。针对各期生长发育特点,采取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可获得最大健康效益。

胎儿期

胎儿期两种极端的营养状况,均会导致以后容易发生肥胖。1.营养不良导致的胎儿生长发育迟缓。2.母亲孕期营养过剩,尤其妊娠最后一个月吃得过多,导致胎儿脂肪增加过快,成为超过4千克的巨大儿。患糖尿病的孕妇也极易分娩出巨大儿。

婴儿期

婴儿期是出生后脂肪细胞活跃增殖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尤其是0~6个月龄,应采用科学的喂养方式,提倡纯母乳喂养,母乳对婴儿期肥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脂肪重聚期

青春期

青春期是形成成人肥胖的关键时期,既要保证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也要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加强运动,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和正确的健康观念。

误区:小时候胖,青春期“抽条”就会瘦的

正是在这种错误传言影响下,很多孩子从小一直胖到大。

若对肥胖儿童进行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追踪调查后会发现:今天的肥胖成人,就是昨天的“小胖墩”。

青春期肥胖导致成年以后肥胖的风险概率超过70%。尽管一些长大的“小胖墩”看起来不那么胖了,只不过是脂肪细胞变小了,但已经增殖出来的、超过健康小伙伴几倍的脂肪细胞数量会伴随其终生,稍微放纵生活行为,就会很快再胖起来。

转自:健康中国

来源: 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