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关键期(肥胖症最常见的年龄阶段)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真的会传染!6个肥胖关键期,看看你在哪个时期

本文专家

刘殿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

胖胖的你,是不是周围有一两个朋友,也是胖乎乎的?而你们的胖真的是会“传染”的!

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之间真的是会“传染”的,尤其是在家庭成员和经常待在一起的朋友之间,这种“传染”现象更为显著。调查显示:

·如果你的体重增加了7.7公斤,而和你常在一起吃、玩的朋友,体重则会相应增加2.3公斤。

·在固定的时间段,如果调查对象变胖了,而调查对象的朋友变胖的概率则会增加57%;而调查对象的兄弟姐妹或配偶等,变胖的概率则会增加37%-40%。①

肥胖“传染”这种情况,

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肥胖“传染”的重要途径,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那些相同的饮食喜好、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等。

原因1:一起瘫在沙发上玩手机,不爱动!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就一起瘫在沙发上,看电视、刷手机,大家一起动也不动。

长时间的久坐导致运动量变小,身体消耗的热量也变少。如果是经常吃完饭就坐着,很容易影响消化,从而导致脂肪堆积在腹部。

从此刻起做出改变:饭后不要一直坐着、躺着,先站立30分钟,踮踮脚,腹式呼吸;晚上回去和朋友约着到外面散散步,大家一起运动。

原因2:一起吃甜点、喝奶茶,糖超标!

朋友们相约一起吃甜点、喝奶茶……不知不觉中,热量摄入严重超标,肥胖也就上身了。

市面上的奶茶,里面更多的是糖分和反式脂肪酸的奶精,特别容易发胖。一杯常规奶茶热量约400千卡,奶茶中可能还会加入珍珠、椰果,吃多了极容易发胖,而100克的蛋糕热量就高达348大卡。

原因3:一起熬夜,游戏、聊天、吃夜宵!

熬夜的人更容易胖,尤其是和朋友一起熬夜,可能还要一起吃夜宵,能不胖吗?

熬夜会影响人体生物钟运行,导致代谢率下降,形成易胖体质。再吃进夜宵,摄入能量过多,代谢得少,也容易发胖。②

肥胖6个关键时期,

看你在哪个时期?

关键时期1:出生前的肥胖

宝宝还未出生时,母亲因营养过剩等原因,孕前体重太大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使得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体重过大,再加上出生时的“精心喂养”,从而导致婴幼儿就过胖。这就为成年期的肥胖埋下了隐患。

关键时期2:儿童少年期的肥胖

这种多为长期错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肥胖。很多肥胖的孩子,不爱吃蔬菜,天天炸鸡、炸薯条、蛋糕、冰淇淋等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吃个不停。后果就是餐后血糖和血脂上升,长此以往就胖起来。

关键时期3:工作后压力大过劳肥

这种多为长期久坐办公室,经常熬夜加班,使身体越来越累,越来越胖,尤其是下半身特别明显,肚子、大腿部位有很多的赘肉。过劳肥多出现在压力较大的群体身上,比如工程师、装修、程序员、销售行业等。

关键时期4:胡乱减肥后的反弹

有些人选择过度节食、乱吃减肥药等减肥方式,比较急功近利,导致的后果可能就是代谢紊乱,以致减肥越来越难,很容易反弹,而反弹后却是越来越肥。

关键时期5:孕期和哺乳期的肥胖

孕期和哺乳期往往吃得比较好,而身体激素的分泌往往也会让人长胖。另外,哺乳期活动减少,经常久坐或卧床,摄入的热量也全部堆积在体内,导致发胖。

关键时期6:中年时期的发福

中年发福很常见,一不注意就会长胖,并且难以瘦回去。这种多为体内激素紊乱、基础代谢率下降、运动量减少或者一些疾病导致的。

这种时候的胖可不仅仅是体型不好看,过大的体重也会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痛风等疾病发作的风险。③

你天天做的这些事,

会让你变胖!

天天夜宵,顿顿外卖……这些好像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如此下去,给身体肠胃带来负担的同时,还会让身材变胖。

1、吃饭狼吞虎咽

经常吃饭速度过快,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短,还没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胃肠道,从而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另外,快速进食狼吞虎咽的时候,大脑根本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一直传输给你“没吃饱”的信号,一不小心就吃了太多的食物,长此以往你不胖谁胖。

2、三餐时间不规律

很多人吃饭总是饥一顿饱一顿,三餐不规律,这都会对胃部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一系列的胃病问题,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而饮食不规律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发胖!三餐不规律会引起很明显的饥饿感,再下次进食时就会食欲大大增加,很容易进食过多,吃更多高脂高盐的食物,还更容易吃宵夜,这样下去肥胖自然就找上你了。

3、过量摄入水果

很多人喜欢把水果当饭吃,觉得吃再多的水果,都不害怕发胖。水果虽然能帮助人体摄入维生素及部分矿物质,但同样不宜多吃,尤其本身胃就不好的人。

比如柠檬、猕猴桃、山楂等果酸丰富的水果,会使胃酸分泌过多;枣这种难消化的,则会加重胃部病变;梨、山竹这种寒凉的水果,本身胃不好的人会损伤胃功能。

还有一些热量和糖分含量高的水果,可能越吃越肥。

4、经常性的熬夜

经常熬夜会使生物钟紊乱、进食不准时,使胃排空时间和消化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胃炎等胃病的康复,甚至会加重胃病的病情。

熬夜的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水平会升高,而瘦素的分泌水平会降低,二者相互叠加,会引起熬夜时食欲亢进,促使熬夜人群进食。而夜间选择的食物大多为零食,其热量较高,且夜间进食后活动量小,能量消耗降低,自然就胖了。

转自:健康时报

来源: 济南经济广播fm90.9

【健康】肥胖真的会“传染”!6个肥胖关键期,看你在哪个时期?

胖胖的你,是不是周围有一两个朋友,也是胖乎乎的?而你们的胖真的是会“传染”的!

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之间真的是会“传染”的,尤其是在家庭成员和经常待在一起的朋友之间,这种“传染”现象更为显著。调查显示:

· 如果你的体重增加了7.7公斤,而和你常在一起吃、玩的朋友,体重则会相应增加2.3公斤。

· 在固定的时间段,如果调查对象变胖了,而调查对象的朋友变胖的概率则会增加57%;而调查对象的兄弟姐妹或配偶等,变胖的概率则会增加37%-40%。

肥胖“传染”这种情况,

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肥胖“传染”的重要途径,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那些相同的饮食喜好、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等。

原因1:一起瘫在沙发上玩手机,不爱动!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就一起瘫在沙发上,看电视、刷手机,大家一起动也不动。

长时间的久坐导致运动量变小,身体消耗的热量也变少。如果是经常吃完饭就坐着,很容易影响消化,从而导致脂肪堆积在腹部。

从此刻起做出改变:饭后不要一直坐着、躺着,先站立30分钟,踮踮脚,腹式呼吸;晚上回去和朋友约着到外面散散步,大家一起运动。

原因2:一起吃甜点、喝奶茶,糖超标!

朋友们相约一起吃甜点、喝奶茶……不知不觉中,热量摄入严重超标,肥胖也就上身了。

市面上的奶茶,里面更多的是糖分和反式脂肪酸的奶精,特别容易发胖。一杯常规奶茶热量约400千卡,奶茶中可能还会加入珍珠、椰果,吃多了极容易发胖,而100克的蛋糕热量就高达348大卡。

原因3:一起熬夜,游戏、聊天、吃宵!

熬夜的人更容易胖,尤其是和朋友一起熬夜,可能还要一起吃夜宵,能不胖吗?

熬夜会影响人体生物钟运行,导致代谢率下降,形成易胖体质。再吃进夜宵,摄入能量过多,代谢得少,也容易发胖。

肥胖6个关键时期,

看你在哪个时期?

关键时期1:出生前的肥胖

宝宝还未出生时,母亲因营养过剩等原因,孕前体重太大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使得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体重过大,再加上出生时的“精心喂养”,从而导致婴幼儿就过胖。这就为成年期的肥胖埋下了隐患。

关键时期2:儿童少年期的肥胖

这种多为长期错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肥胖。很多肥胖的孩子,不爱吃蔬菜,天天炸鸡、炸薯条、蛋糕、冰淇淋等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吃个不停。后果就是餐后血糖和血脂上升,长此以往就胖起来。

关键时期3:工作后压力大过劳肥

这种多为长期久坐办公室,经常熬夜加班,使身体越来越累,越来越胖,尤其是下半身特别明显,肚子、大腿部位有很多的赘肉。过劳肥多出现在压力较大的群体身上,比如工程师、装修、程序员、销售行业等。

关键时期4:胡乱减肥后的反弹

有些人选择过度节食、乱吃减肥药等减肥方式,比较急功近利,导致的后果可能就是代谢紊乱,以致减肥越来越难,很容易反弹,而反弹后却是越来越肥。

关键时期5:孕期和哺乳期的肥胖

孕期和哺乳期往往吃得比较好,而身体激素的分泌往往也会让人长胖。另外,哺乳期活动减少,经常久坐或卧床,摄入的热量也全部堆积在体内,导致发胖。

关键时期6:中年时期的发福

中年发福很常见,一不注意就会长胖,并且难以瘦回去。这种多为体内激素紊乱、基础代谢率下降、运动量减少或者一些疾病导致的。

这种时候的胖可不仅仅是体型不好看,过大的体重也会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痛风等疾病发作的风险。

你天天做的这些事,

会让你变胖

天天夜宵,顿顿外卖……这些好像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如此下去,给身体肠胃带来负担的同时,还会让身材变胖。

1、吃饭狼吞虎咽

经常吃饭速度过快,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短,还没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胃肠道,从而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另外,快速进食狼吞虎咽的时候,大脑根本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一直传输给你“没吃饱”的信号,一不小心就吃了太多的食物,长此以往你不胖谁胖。

2、三餐时间不规律

很多人吃饭总是饥一顿饱一顿,三餐不规律,这都会对胃部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一系列的胃病问题,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而饮食不规律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发胖!三餐不规律会引起很明显的饥饿感,再下次进食时就会食欲大大增加,很容易进食过多,吃更多高脂高盐的食物,还更容易吃宵夜,这样下去肥胖自然就找上你了。

3、过量摄入水果

很多人喜欢把水果当饭吃,觉得吃再多的水果,都不害怕发胖。水果虽然能帮助人体摄入维生素及部分矿物质,但同样不宜多吃,尤其本身胃就不好的人。

比如柠檬、猕猴桃、山楂等果酸丰富的水果,会使胃酸分泌过多;枣这种难消化的,则会加重胃部病变;梨、山竹这种寒凉的水果,本身胃不好的人会损伤胃功能。

还有一些热量和糖分含量高的水果,可能越吃越肥。

4、经常性的熬夜

经常熬夜会使生物钟紊乱、进食不准时,使胃排空时间和消化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胃炎等胃病的康复,甚至会加重胃病的病情。

熬夜的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水平会升高,而瘦素的分泌水平会降低,二者相互叠加,会引起熬夜时食欲亢进,促使熬夜人群进食。而夜间选择的食物大多为零食,其热量较高,且夜间进食后活动量小,能量消耗降低,自然就胖了。

资料:健康时报

编辑:毕扬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生命早期1000天是防控儿童肥胖的关键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根据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 》的数据,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1.1%和7.9%,加起来是19%,也就是说,几乎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

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在国家卫健委举办的“肥胖防控,从娃娃抓起”主题在线访谈中分析说,与2015年发布的报告相比,中小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都在上升,说明这么多年肥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如何防控肥胖?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在访谈中说,生命早期1000天,也就是从胚胎形成至出生后2岁,这个时期的营养是决定其一生营养和健康状况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大量研究也证明,生命早期营养状况确实和儿童肥胖密切相关,所以防控儿童肥胖关口一定要前移。

刘爱玲说,准妈妈在孕期增重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增加后代在儿童期发生肥胖的风险。许多研究显示,孕期增重过多的女性,其后代在5岁以内和5~18岁时发生肥胖的风险分别是正常增重女性后代的1.9倍和1.3倍。另一方面,孕妈妈在孕期增重不足,也会增加肥胖发生的风险,这些妈妈生出的孩子体重往往比较低,出生后会出现快速追赶体重的生长状况,有研究显示,可以使肥胖风险增加2.7倍。

因此,刘爱玲建议孕妇一定要定期监测孕期体重的变化,根据孕前体重的状况维持适宜的孕期体重增长。如果妈妈孕前的体重比较低,孕期体重增加就要多一点,基本上增重在11~16公斤;如果孕前体重比较正常,孕期总的增重大约是8~14公斤;如果孕前已经超重了,孕期体重增加就要少一点,大约在7~11公斤。

刘爱玲强调,为了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孕妈妈在孕期中要保持平衡膳食,食物多样,不要过量吃,食物选择上多吃蔬菜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高油的或者能量比较高的要适量控制。

另外一方面,孕妈妈还要保持活跃的身体活动状态。刘爱玲说:“不能说怀孕了就特别金贵,不能动了,这是不对的。对于孕前已经肥胖或者怀孕期间诊断出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更是要积极运动。”

孩子出生之后,母乳的喂养与儿童的肥胖也密切相关。刘爱玲指出,大量国内外研究数据表明,妈妈纯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的风险,还可以降低II型糖尿病的风险,所以母乳喂养的好处非常多。

刘爱玲表示,纯母乳时间喂养得越长,孩子发生肥胖的风险越低。这可能是由于母乳里含有的一些活性物质,比如和肥胖相关的瘦素、脂联素可以促进代谢,对儿童脂肪的形成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母乳中还存在一些物质抑制肥胖基因的表达。另外,母乳喂养还可以帮助孩子在后期养成比较好的、健康的饮食习惯。

刘爱玲最后说:“我们在这里建议孩子出生之后,哺乳期的妈妈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让孩子吃到的第一口奶一定是妈妈的奶。坚持纯母乳喂养要满6个月。6个月之后,在科学合理添加辅食的同时,还要继续母乳喂养到两岁。孕妈妈这些好的行为对儿童的肥胖防控是至关重要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