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性肥胖跳绳(向心性肥胖跳绳可以吗)
最“土”减肥运动,也被网红卷起来了
一度坚信,在花钱越来越多、滤镜越加越厚的健身圈,总有一个项目永远平民、永远“土里土气”。
那就是跳绳。
就算连跑步这种撒开腿就能玩的运动也已经染上了牛哄哄的中产气,跳绳也始终会是胡同口一毛钱的麦芽糖,散发着便宜的甜香;
是在年轻人被花样健身折腾得身心俱疲之后,最后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
但以上这段来自90后的抒情小作文,00后同事小野听完就愣了。
“啊?跳绳很平民吗?我连绳圈入门装都还没攒齐呢。”
着实是没有想到,如今连“跳绳”都要开始混“绳圈”了。
一开始我甚至没明白“跳绳”这俩字后面为什么能加上“入门”。
跳绳怎么会需要入门,它哪里来的门?
在我的理解中,只要不是像公园大爷一样闲得慌练花式跳,或者要冲击吉尼斯搞个大新闻,这玩意儿就是一根绳子两条腿,蹦跶起来就完事。
然而小野闻言大惊:“不不不,一根绳子算什么跳绳。”
起码要两根。一根无绳的,一根有绳的。
无绳的没有噪音还不会抽到自己身上,但据小野关注的博主说,无绳的在“刷脂”“暴汗”“月瘦三十斤”等效果上,不如有绳的。
怀揣着对“最有效的减肥运动”的崇敬之情,小野又千挑万选地买了有绳的。
之所以说“千挑万选”,是因为她关注的绳圈博主们,随便一列清单就是一把绳子。
是真的一“把”。
每一条都很有它存在的必要。
比如塑料的跳着轻盈,钢丝绳适合练速度,牛皮绳特别有质感……
再到发朋友圈必须要用带计数功能和能测心率的,夜间出去跳绳得准备一个夜光酷炫的,起码得有Katty Perry 演唱会跳绳的效果才行。
每一条绳子都有它专属的使命,而小野觉得他们说的每一个都是自己终将到达的场景。
但由于最近经济状况不佳,小野只好先忍痛仅购入一条。
听她介绍到此处,我隐隐开始明白为什么她说跳绳装备时竟然动用了一个“攒”字。
然后上社交平台搜了一下“跳绳 入门”,才发现绳子要多不过是绳圈里最不起眼的第一道门槛。
随便找了几份专为“新手”贴心整理的“入门”装备清单,上面的东西之多,放眼望去我都看不见绳子在哪里。
这份跳绳入门装备得准备十样东西
现在跳绳首先得有个专用的跳绳垫。
这一点还比较好理解,毕竟不是当年操场公园随地跳的作风了,大家都待在家里,有个垫子能起到减震和防止楼下邻居打上门来的双重作用。
运动内衣、跳绳鞋也还好说,毕竟不跳绳也是能穿的。
但图里那个“防下垂面罩”我着实没看懂,查了一下,大概是一种长这样的物体↓↓↓
价格从几十到上百不等,产品简介里说是用于术后修复塑性。
我是没想明白跳绳跟它的关系是什么。
但根据绳圈的说法,跳绳会出现法令纹增加的迹象,戴这个是为了避免“身体像年轻人脸蛋像老人”。
对比之下,有一些装备图看起来就较为清淡朴素。
但里面也至少是两根绳子起步,关节与手掌都要有贴心细致的呵护。
此前一般是在跑步圈、踢球圈看见的压缩袜,也经常在绳圈里带着“必备!”“神装!”“强推!”的标签出现。
大佬们往往会在减震、保护肌肉、省力等等推荐理由后面再加一句:“穿上还会超显腿细,简直不要太棒!”
就很疑惑,一项足不出户的运动为什么还需要显腿细,寻思家里也没观众啊。
跳绳要穿的压缩袜↑
尽管绳圈大佬列出的入门清单有丰有俭,但无论贫穷地跳绳还是富有地跳绳,颜色鲜艳造型醒目的泡沫轴、滚轴都一定会出现在打着“必备”俩字的图片中。
不禁怀疑跳绳入门是不是可以没有绳子,但不能没有它们。
功能主要是放松肌肉。不同的大件儿放松不同的部位,还细分了软的硬的不同的材质。
我用所剩不多的理智粗略计算了一下,完整使用这一套东西的时间,多半是比我跳绳的时间长多了。
不看看小野的收藏夹,都不知道现在的网友能把跳绳这样一项极简运动搞到多么复杂的程度。
总之是从法令纹到脚底板儿,跳绳有可能用到的每块地方,都必须得到精心的呵护。
据不完全统计,小野现在已经有了两幅绳子、三块跳绳垫、全彩虹色系的压缩袜一套,以及大小不一的各种按摩工具。
每一件都“很有必要”,如果她真的能回家跳绳的话。
说来这其实也不算新鲜事,都市青年说要健身往往买定而后动,先把所有装备弄全乎了,再伺机运动。
但“跳绳”之所以从小学操场火到社畜圈,本来就是因为它足够朴素。
小野当初选择这项运动,也是冲着它“一根绳子就能减肥”“性价比最高的运动”的名头去的。
办健身卡动辄几千,跑步节食又苦又累,而#一根绳子就有好身材#的神话听起来不仅容易,还很便宜。
可如今跟着健身博主们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算一算自己在装备上花出去的钱,两行清泪不禁从小野的钱包里流了出来。
健身博主们穿着紧身衣、露着腹肌推荐的那些跳绳装备,确实每一个都不贵。
有时甚至一整场推荐下来,没有一样东西过百,但顶不住清单比绳子还长啊。
从极简到极繁,跳绳的富贵化大概能证明一件事:健身博主的内卷,终究没有任何一项运动能逃得过。
有时甚至都不是一项运动,而是某个动作、某个概念。
一位ID名为“灵魂健身杨老师”的UP主曾做过一期讽刺全网“瘦肚子”健身大法的视频。
他根据抓取统计了3个月里出现的62条瘦肚子视频,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75.8%都建议别看,要么纯炫动作完全不讲原理,要么讲了不如不讲,都是错的。
其次就是特别热衷于遣词造句,什么“内脏脂肪高”“向心性肥胖”等等大词,怎么吓人怎么来,焦虑一个算一个。
最后他总结得出,六十几条瘦肚子视频里讲完了全因素、工具和启发性指导的完美视频为0,绝大多数处于4级水平,即有点东西、但好像博主自都不知道有的是什么东西。
把“瘦肚子博主の内卷”换成瘦腿、瘦胳膊,或是已成火过了的马拉松、滑雪、冲浪等各项网红运动,和现下花样繁多的跳绳,都不违和。
它们走红、破圈、过气的轨迹,都大抵相似。
第一批发现新机会的博主兴奋安利:家人们!推荐一项超级有趣的运动/动作!请你跟我这样做!
这一阶段的常用词汇是“你知道吗”“居然是”“没错”,等等。
据我根据小野的浏览记录顺藤摸瓜观察,跳绳内卷的第一阶段大概是在去年疫情期间。
囿于场地、资金等各方面限制,健身博主们卷无可卷,齐齐把目光投向了最淳朴的跳绳。
等到知道的人多起来了,社交网络开始刷屏了,第二批博主就带着清醒和智慧闪亮登场:
最近XXX火了,很多朋友跟着他们学,但对不起我要告诉大家,他们说得不对,其实要这样那样。
常用术语,“99%的人都错了”“一个月一斤没瘦?这一点你一定不知道”。
这一阶段是方法论爆炸式增长的阶段,瘦肚子的视频三个月才62个,依我看还是少了。
搜“跳绳”随时随地99 ,看得人眼花缭乱。
以最流行的间歇性跳绳为例,号称能把脂肪一网打尽,不少网友看标题还以为这是“跳一会儿歇一会儿”。
但点开两个博主的间歇大法,一个是“跳绳100个 开合跳30个 原地小跑30秒”之后才能间歇1分钟;
一个说不对,要“跳绳100个 开合跳30秒 跳绳100个 胯下击掌30个 跳绳100个 后踢腿30个”。
你也不知道这么组合的原因是什么,看谁好像都言之凿凿,我即真理,仿佛少林和武当在比拼谁才是江湖正统。
但观众看完往往就一个感受:我已经不会跳绳了。
而且他们根本没空关心观众从灵魂深处喊出来的疑惑:
“不是跳绳就减肥吗?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多别的!”
更尴尬的是,有些博主自己还会跟自己打架。前一秒说“千万不要空腹跳”,读者问“别人都让空腹跳”,信仰就迅速发生动摇。
粉丝跟他聊了几层楼也没闹明白到底要不要空腹跳。
拽大词的热情也与瘦肚子界不相上下。
比如下面这条苦口婆心、恩威并施的跳绳规则,博主对粉丝跳绳事业的关切在冒火小脑门的表情里尽数体现。
然而只能说是痴心错付,粉丝看完只想知道“您的核心是什么心”。
《理想之城》里孙俪那个角色,一大特色就是下班就跳绳(小野羡慕哭了)。
但按照绳圈博主“不要这样跳”“应该那么跳”的标准来看,孙俪那个毫无装备、一跳到底的跳绳姿势,基本是把人跳废了。
水泥上跳,就穿个运动鞋,竟然不铺个垫子,膝盖卒;
不带髌骨护具跳,髌骨卒;
绳子材质看起来相当一般,健身效率卒;
就这么一直跳,也不间歇也不注意膝盖弯曲角度够不够精确,行了,开除绳圈籍吧。
进入最后一个阶段,该项目基本已被扣牢了“网红”“烂大街”的帽子。
无数人蜂拥而上,同时也有无数本来喜欢这运动的人,夹在其中无所适从。
“我从小就会跳的绳,怎么突然山头林立、怎么跳都不对了呢?”
明明挺好的一项运动,明明讲究安全、讲究热身和拉伸,变得专业都是好事,但在参差不齐的健身博主那里,反而是运动越火热,专业与科学越模糊。
清晰的往往只有评论区的带货链接。
此时多半会有一位医生或公认的大佬挺身而出,怒斥风气。
经典形象如下图,这庄严的白大褂和规整叠放的双手,致力于点化每一个打开视频的观众。
医生带来的往往不是大家期待的消息:“跳绳一个月减脂30斤,是假的。”
而且体重基数过大、BMI超过25,或是体能基础大、有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再想快速减肥也不建议跳绳。
via.@生命时报
但它比慢跑等运动燃脂效果更好倒的确是真的,只不过被卷起来的博主们渲染得太夸张。
顺道这位医生还一句话解决了上面那位薛定谔空腹博主的粉丝的疑问:“不要空腹跳。”
空腹、没有防护、姿势不对,那些被网红博主们反复提及的跳绳的风险,其实并不是假的。
就像前文中那位杨老师的总结中所说,不一定什么知识点都没有,但问题在于,疯狂内卷的浪潮中,急急忙忙抛出概念的博主们,可能自己都没来得及甄别哪个是对、哪个是错,更别说解答其中的缘由。
而当这些风险成为渲染焦虑的手段之一,真正想要获取信息的观众,只会愈发无所适从。
作为一个在操场上跳绳长大的90后,看到终于有第三阶段的医生出现聊跳绳之时,竟然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还好还好,原来搞不懂他们绳圈规矩的我,还是有资格继续跳绳的。
肚子越大,脑子越傻?这5个“胖肚子”的习惯,劝你趁早改了吧
生活节奏加快,久坐不动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
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
让很多圈友的肚子越来越大
很多人却不当回事
但是你知道吗?
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
还会给健康带来“暴击”!
有研究显示“肚子越大,脑子越傻”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肚子大还有哪些不利影响?
我们又应该如何减掉大肚腩呢?
史文丽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
副主任营养师
划重点
01
肚子越大,脑子越傻?
近日,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上刊登的研究揭示了肥胖的又一大危害——肚子越大,脑子越伤!
这项在近万名亚洲人群中开展的流行病学分析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研究显示:内脏脂肪和BMI升高,均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具体来说,内脏脂肪每增加0.27kg,认知能力便会随之下降,相当于认知年龄衰退了0.7年。
综上,在亚洲人群中,人体脂肪含量是认知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MR分析显示,内脏脂肪和BMI的升高与认知表现下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看来,减肥再添新好处——“益脑防痴呆”!
研究者强调,全球痴呆症的负担正从西半球转移到亚太地区,每年约有400万的亚洲人罹患痴呆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40%左右。此外,亚太地区的肥胖流行率已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了7%,甚至还处于上升趋势。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在维持亚洲人群的认知功能、预防痴呆症及其他慢性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划重点
02
肚子大还容易导致哪些疾病?
一、高血压
肥胖者体内的脂肪组织大量增加,使血液循环量相应增加,心脏的输出量增多,致使每分钟排入血管的血量增加,同时也使小动脉的外周阻力增加,进而导致小动脉硬化,促使高血压发生。
二、高血脂
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也可以说是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
三、脂肪肝
肥胖者体内大多存在血脂升高,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对脂肪的摄取、合成、转运、利用等环节都处于平衡状态,人体摄取能量过量,会导致肝脏对脂肪的摄取过量,从而导致过量甘油三酯在肝脏内堆积,引起脂肪肝。
四、糖尿病
肥胖者大多会存在体内的胰岛素利用效率下降,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工作量也会加大,因此机体只能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发挥作用。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胰岛功能受损,出现不易控制的高血糖,发生2型糖尿病。
五、心脏病
肥胖的人,体内由于存在过多脂肪堆积,引起心脏负荷加重;体内脂代谢紊乱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细胞脂肪沉积,心室壁增厚,心肌顺应性降低,从而导致心脏病风险增加。
六、骨关节病
肥胖导致下肢关节负荷增加,如果承载的负担超过其负荷量,关节表面受力不均,加速软骨丢失、骨赘形成,导致关节炎的发生。同时,肥胖还会增加患手关节骨关节炎的风险。
七、痛风
由于肥胖导致的体内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内分泌紊乱等可以造成尿酸过高、诱发脚趾、腿关节等疼痛,形成痛风。有调查表明,肥胖者的痛风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50%以上。
八、增加多种癌症风险
最新研究显示,腹部肥胖和人体18个部位的癌症发病率呈正相关,如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道癌等。
划重点
03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肚子大?
腰围,可以反映人体腹部肌肉、脂肪分布的情况,是除BMI之外的另一个衡量肥胖的指标。BMI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具体的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m)²。BMI<18.5为消瘦,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但是BMI只能从大体上判定体重是否超重,却不能反映人体的脂肪分布情况。
腰围测量:被测者需持直立站势,双脚分开25~30厘米(与肩齐)。普通人群将软尺经肚脐上方0.5~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的地方水平绕一周测腰围。
对于中国人来说,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正常腰围标准,而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 cm,称为腹型肥胖(也叫中心性肥胖、向心性肥胖)。
划重点
04
哪些习惯专门胖肚子?
一、吃太咸
盐吃多了,不仅会让你“长”血压,国内外的多项研究都表明,盐是独立于能量摄入之外的肥胖风险因素,让人长胖、长肚子。
二、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顾名思义,就是那些经过复杂的工业加工制作而成的食品,通常是即食的方便食品或零食,比如碳酸饮料、乳饮料、饼干、薯片、方便面、奶油蛋糕等。
这类食品的特点是能量高而营养价值低,而且含有多种添加剂或防腐剂,摄入过多不仅容易发胖,还会造成营养不均衡。超加工食品往往随手可得,而且经常是一吃就停不下来,甚至很多人常用它来代替正餐,长此以往,很容易变胖。
三、不爱吃蔬菜
长期少吃蔬菜甚至不吃蔬菜的饮食习惯,会直接造成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长此以往会由于摄入膳食纤维过少而导致肠胃蠕动缓慢,导致肥胖、便秘等问题。
四、吃饭速度过快
吃饭速度过快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这时候身体就会开启降糖机制,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这也是吃得快容易胖的另一个原因。
五、久坐
有研究显示,每天多坐1.5小时,腰围增加0.57厘米,体脂肪也会增加0.44%。而另一项研究表示,如果每天把30分钟坐着的时间拿出来做中高强度运动,我们的体脂肪就可以减少1.3%,内脏脂肪可以减少7.8cm²。
划重点
05
如何减掉大肚腩?
一、别吃得太咸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提出,成年人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要低于5克。除此之外,选购食物时多看看食品标签和营养成分表,选择低钠食品,辨别“隐形盐”;放盐、酱油等调料时,使用量勺;没禁忌疾病的人多吃新鲜蔬果,增加钾的摄入,钾有利于钠的排出。
二、摄入更多的纤维素
膳食纤维一方面能增加饱腹感,防止过多能量摄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通便,促进有害物质和过多的胆固醇排出体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有:粗粮、豆类、薯类、蔬菜、水果等,在饮食中可以多加选择。
三、适当多运动
多动动不单指专门的体育锻炼,也可以在坚持每周有氧运动的同时,想方设法地增加活动量。比如,可以在饭后散步、空闲时间做家务、上下班途中尽量多走路等。日常运动也可以选几种自己能够完成并且感觉适合的项目,如跑步、游泳、跳绳、开合跳、瑜伽和健身操等。每天坚持做30分钟左右,就能起到很不错的减肥效果。此外,还要拒绝久坐不动,每坐1个小时,就站起来走动5~10分钟。
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饭速度快、爱吃宵夜,嗜好肉食、晚饭吃得太晚、熬夜睡眠质量差、嗜酒……这些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是造成内脏脂肪堆积的重要原因。建议做到早睡早起、三餐定时、饮食均衡,不仅能帮助内脏脂肪含量减少,还能让身体更健康。
转自:CCTV生活圈
来源: 经视健康家
今天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孩子肥胖该怎么减肥?孩子不胖该怎么预防?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
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
意味着每五个儿童青少年中
约有一个超重肥胖
儿童超重肥胖
直接威胁到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造成严重的短期和长期后果
并增加成年后肥胖及罹患相关疾病的风险
不断变化的食物环境、
方便价廉的过度加工食品
以及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
无孔不入的广告和营销活动
令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孩子肥胖有哪些隐性问题?
孩子肥胖该怎么减肥?
孩子不胖该怎么预防?
各位家长一起来看
老师请转给家长
1 孩子肥胖家长不知道的隐性问题
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
其实是隐性营养不良长期从事学生营养研究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朱文丽说,
慢病风险增加研究表明,儿童变身“小糖人”,多是肥胖惹的祸。“肥胖是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成年期高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说,有长期随访研究发现,
伤身,更伤心超重肥胖将引发社交和心理问题。马军说,除危及身体健康外,有研究发现,
2 为什么家长难以及时关注到
孩子肥胖问题?
传统上,“大胖小子”是对父母、祖辈喂养的肯定和表扬,意味着孩子营养好、长得壮。
据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介绍,除了基因遗传外,父母生活习惯的“遗传”对孩子肥胖的影响更大。“现在往往是父母点外卖,孩子也习惯吃外卖。父母吃得高油高盐,孩子的口味也变‘重’。”观察现实,不少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的确更容易拥有“大码”父母,这也容易带来父母对孩子超重肥胖问题的“习以为常”。
3 孩子怎样算超重?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BMI是不一样的:1岁时BMI值最高,随后开始下降,到6岁~7岁脂肪重聚期开始出现反弹,此后逐渐升高至接近成年人的水平。2-5岁儿童参考“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中2-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BMI筛查界值,6岁及以上儿童参考中国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界值点。
年龄<2岁婴幼儿的超重肥胖评价可应用身长的体重评价法。参考中国卫生行业标准“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WS/T 423-2022)或者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的儿童生长标准,参照同年龄、同性别和同身长的正常人群相应体重平均值,计算标准差分值或Z评分,大于参照人群1个标准差为超重(Z评分> 1),大于2个标准差为肥胖(Z评分> 2)。
点击下方蓝字查看↓
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腰围是一个简单的评估腹部囤积脂肪的指标。7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的腰围界值可参考中国卫生行业标准“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WS/T611-2018),儿童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0作为高腰围的筛查界值,提示儿童可能存在向心性肥胖。
点击下方蓝字查看↓
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
4 孩子已经超重了该怎么办?
管住嘴、迈开腿,这是减重的不二法则。
推荐地中海式饮食
“地中海式饮食”是指有利于健康的,简单、清淡以及富含营养的饮食。这种特殊的饮食结构强调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其次是谷类,并且烹饪时要用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来代替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尤其提倡用橄榄油。
摄入食物量要科学
·至少250-400g主食的摄入,可以选择谷类、薯类、杂豆杂粮;
·1个鸡蛋,一小把原味坚果(约10g);
·250mL的牛奶;
·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特别是各类深色蔬菜;
·约15g豆干、75g水产品类、50g畜禽肉类,选鸡/鸭胸肉鱼虾等这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烹调方式上采用蒸、煮、烩、炖、炝拌等清淡少盐的方法。
让胰岛充分休息
为了保护孩子的代谢健康,平时要注意不喝饮料,不吃夜宵,一天三餐的营养足够孩子的生长发育了,还要晚上8点后不要吃东西,让胰岛可以休息足12个小时。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对身体机能的调控很重要。人在睡眠中,体内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儿童最好的睡眠时间是在晚上8点半到早上6点。
切忌极端节食和减肥药
孩子减肥其实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缩影。家长在帮助孩子减肥的时候,一定不能急功近利,切忌让孩子进行极端的节食和服用减肥药物。要告诉孩子追求健康体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天坚持一点点,效果会慢慢显现。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减肥,更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锻炼孩子的意志,对于孩子的学业、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专家提醒家长,极端的饮食限制会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有时也会引起孩子对减重的抵触。因此,只要合理调整肥胖儿童的饮食,配合科学运动,就能取得又减肥又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良好效果。
帮孩子找到喜欢的运动
有的家长发愁,我家孩子没有可以坚持的运动项目,老是半途而废,怎么减重呢?这就需要家长帮孩子选择一项他喜欢的运动。
在为孩子寻找合适的运动项目时,不要那么机械,你的孩子会对很多运动感兴趣,没必要为他们设定具体目标。孩子喜欢的运动就能变成玩乐,孩子就会愿意坚持。如果被父母勉强则很难长久坚持下去。
在寻找适合孩子运动的项目时,也要考虑年龄和身体特点等因素。如果孩子愿意参加社区或学校里的运动兴趣小组,也是不错的增强运动兴趣的方式,如果具备良好的硬件和技术指导就更好了。
5 孩子还没胖该怎样预防?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控制的目的不是节食,而是通过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饮食方式使体重下降。家庭膳食推荐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和全谷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儿童还应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饮料和过多零食和点心。
增强体育锻炼
6岁以下儿童每天进行至少 180分钟的身体活动,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如户外的散步、玩耍、跑、跳等,全天分布,多则更好),每次静态行为时间(如操作手机、电脑、平板,看书报、电视,画画,玩玩具,演奏器乐等)或受限时间(例如在手推童车/婴儿车、高脚椅上,缚在看护者的背上)不超过1小时。
6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跑步、打球、跳绳、游泳、跳舞等,能使儿童身上发热、呼吸急促的活动),每周至少3天安排增强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健康的活动,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重视儿童体格生长监测
儿童常规健康检查一般在婴儿期至少4次(分别在3、6、8、12月龄),1-2岁儿童至少每半年1次,3岁及以上儿童至少每年1次。家长可根据儿童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检查频次。建议家长学会BMI计算方法,能使用生长监测图(表)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趋势,尤其对体重增长过快和超重肥胖的儿童,可采取家庭监测和机构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1~3个月监测1次体重和身长(高)。
祝每个孩子都能保持健康体重
远离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