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霸王龙肥胖(霸王龙凶残)

SME科技故事 0
文章目录:

这种“王者之病”专门折磨人类贵族,连霸王龙都没能它的逃出魔爪

文中配图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阅读

在中国有很多疾病的名字都跟风有关,有风团、风寒、麻风、破伤风……

似乎风才是多种疾病的万恶之源,因此也诞生了很多关于风的禁忌。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这些跟风沾边的疾病大多和风并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这些疾病似乎也有那么点共性,它们多数都是由外界环境引发的。

如果以此就认为古人对疾病的机理有所了解,那未免显得有些草率。

痛风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

它的确如风一般难以捉摸,无法预测,那种疼痛就像是恶魔的叉子一样能轻易穿透灵魂。

身经百战的硬汉,身受重伤也不曾落过一滴泪,但遇上痛风却哭得像一个委屈的孩子。

痛风的恐怖远不止疼痛那么简单,它还能让人在关节处凭空长出硕大的石头。

轻者关节畸形,重者破裂溃烂直至见骨,感染后不得不截肢保命。

令人称奇的是,痛风似乎尤其偏爱王侯将相与达官显贵。

亚历山大大帝、歌德、达·芬奇、牛顿、元代开朝皇帝忽必烈都长期遭受痛风的折磨。

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一书中,提及的百位名人至少有超过10人患有痛风,远超正常比例。

讽刺痛风治疗的漫画

不仅仅是人类,甚至连恐龙当中的王者都会得痛风!

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化石霸王龙就被认为生前患有痛风。

尽管痛风的症状有些惊悚,但它并非由病原体引起的,元凶正是我们自己的身体。

痛风患者畸形的手

人类与痛风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了。

和中国的医生们一样,古希腊的医生们也认为是外界的毒素入侵人体才造成的剧痛。

英文中痛风Gout一词来源于拉丁语Gutta,意思就是滴下的,暗示痛风是毒液滴入侵害所引发的。

西医也曾被“体液说”统治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对痛风的症状有阐述。

他记录了许多病例,发现绝经前的妇女、年轻男孩和太监少有人患上痛风。

因此他给出了一个听起来很有道理的结论,痛风与欲望相关,并且多在春秋发作。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后来人们渐渐地发现,这种恐怖的疾病似乎只会缠上富贵人家,穷苦百姓很少沾染。

例如著名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尤其爱吃肉喝酒,患上痛风之后连上朝都困难。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中国元朝皇帝忽必烈晚年饱受丧妻之痛,沉迷暴食与酗酒,患上了痛风,苦不堪言。

因此,痛风也被冠以“王者之病”的响亮名号。

刘贯道画作《元世祖出猎图》*

*注:可以清楚地看出画中晚年的忽必烈因常年酗酒暴食导致的体态肥胖。

痛风之恐怖并没有能起到警示的作用,许多人反而趋之若鹜。

因为痛风者非富即贵,是身份的象征,所有人都会敬仰一个得了痛风的人。

不但如此,当时还盛传另一种说法,称患上痛风之后就不用担心患上瘫痪和中风。

这种逻辑在后来对精神病的治疗上再度体现,有人认为得癫痫者不会患精神病。

痛风因为偏爱王室贵族,可能也是间接影响世界格局最多的一种疾病。

第九任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在“七年战争”中逆转局势最终赢下战争,被誉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

他同样也没能躲开痛风这种富贵病,早在34岁时就不得不拄起了拐杖。

拄着拐的老威廉·皮特

当时英国正打算通过法令进一步约束美洲殖民地,在1767年由财政大臣提出《汤森法案》增加赋税。

老皮特本人十分不赞同,但因为被痛风折磨而卧床不起,无法出席阻止议院对《汤森法案》的投票。

老威廉·皮特

最终《汤森法案》的颁布直接引发了美洲殖民地的反抗,爆发了独立战争,继而美国诞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痛风改变了我们现在世界的格局。

痛风折磨了人类上千年的时间,权势富贵们集中了社会上最好的资源,也没能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

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人们才通过当时的高科技第一次接近了真相。

这个重要的成果来自荷兰的天才列文虎克

他凭借精湛的镜片磨制手艺制造出了当年最好的显微镜,首次向世界展示了微观世界的美妙。

著名显微学家列文虎克

当然列文虎克也好奇痛风病人关节处长出的可怕石头究竟是什么。

在显微镜下,他观察到通风石当中有大量针状的结晶体。

列文虎克的这个发现给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发。

这些针状的结晶体实际上是尿酸的结晶

尿酸盐结晶体

尿酸是由人体内的嘌呤*代谢而来,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物。

一般来源有两种,一是由体内的核酸或嘌呤物质代谢产生。

二是由食物中的嘌呤物质分解产生。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饮食条件优越的贵族王室更容易患上痛风。

*注: 嘌呤译自Purine,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

嘌呤的代谢途径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尿酸不断产生不断排出,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

而有一部分人因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体内尿酸含量骤升。

可尿酸这种物质仅仅微溶于水,在37摄氏度的体温下,溶解度仅为 412μmol/L。

可人体并不是一个精密的恒温水浴锅,不同部位的体温也会有细微的差异。

当尿酸在体液中形成的饱和溶液,便会开始结晶析出。

手脚关节处的关节滑液温度较低,溶解度下降,自然容易形成结晶体。

微小的针状结晶体被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不断吞噬,却没办法进一步将其降解。

于是一层一层的吞噬细胞尸体和尿酸结晶体包裹在一起就长出了痛风石。

高尿酸血症是引发痛风的直接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尿酸血症都是由嘌呤的代谢紊乱引的。

并非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由高蛋白高嘌呤的不合理饮食引发。

饮食问题只会让原本就潜藏着的病症以痛风的形式爆发出来。

古代的生活条件远不如今天,很多有潜在发病风险的平民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自然也没有机会患上痛风。

今天痛风的高发也确实离不开饮食结构的变化。

但不仅仅是人类,过多的营养也会让很多养殖动物患上痛风。

患痛风的鸡,鸡爪长有痛风石

商业化养殖场为了提高家禽的长肉速度,常常喂食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饲料。

这些饲料通常是人不食用的内脏制成的,嘌呤含量非常高。

有数据显示,以前几乎没有的鸭痛风病例在2000年以后逐年增多。

鸟类、爬行类患痛风的原因与人类一样,都源于体内的尿酸堆积。

爬行动物也易患痛风

近年科学家在恐龙的化石上也发现了痛风留下的痕迹。

1990年,古生物学家Sue发现了一具非常完整的霸王龙化石。

经检查,发现这头28岁的霸王龙的尾椎骨有关节炎的痕迹,有学者指出很可能是由痛风引起的。

似乎也印证了恐龙与鸟类爬行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霸王龙化石“Sue”

反观哺乳动物,只有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会患上痛风。

原因在于其余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体内都有尿酸酶,能将尿酸进一步分解为水溶性的尿囊素,更易于排出体外。

而灵长类动物在漫长的进化中,丢失了尿酸酶的活性,这大约发生在1000-2200万年前。

这个变化也被认为是一种进化优势,有研究指出尿酸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高浓度的尿酸可能降低了癌症发病率和延长了人科动物的寿命。

更有假说认为尿酸与咖啡因和可可碱的基础结构相似,可能导致智力的提高。

也许,痛风不仅仅是人类社会中的王者之病,更是自然界中的王者之病。

只不过江山易打不易守,这把让我们称王称霸的利器并不会永远朝向敌人。

龙真的存在过吗?英国科学家的寻龙之旅

考古学家正在仔细检查化石

神话传说中的龙与科学家的龙

科学家心目中的龙是什么样的?

黑脚印第安人的龙至今仍然存世?

不仅在古代中国,龙是最重要的图腾之一,而且在英国与加拿大也流传着关于龙的故事。这种神秘的动物为什么总是出现在世界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呢?

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菲尔曼宁认为,龙与恐龙渊源颇深,龙或许也是生物进化史中未被发现的一个环节,古人或许曾发现这种古老物种的化石,根据化石而推断生物原貌,并作为集体记忆流传下来。为了证明自己的推断,曼宁展开了一次针对神话传说的考古活动。

他找到了龙曾经存在过的证据吗?

龙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早在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以龙为图腾祈福禳灾。虽然龙诞生于先民对自然的畏惧以及对勇力的神往心理,是一种虚无的象征,但时至今日,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很多方面。而且,这种富有神奇色彩的动物,还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菲尔曼宁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因为欧洲也有关于龙的传说。

在大不列颠岛,许多人都对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耳熟能详,出生于公元3世纪中期的巴勒斯坦人乔治,在任古罗马骑兵的统帅时,曾杀死一条巨龙,龙血溅地,呈十字形,并成为12世纪东征的十字军的守护神,白底红十字的“圣乔治旗”也因此被英国人永世铭记。而这条出现在英国历史上的巨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欧洲艺术家经久不衰的创作源泉。

为什么龙在人类文明早期总是出现在世界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呢?曼宁在对恐龙化石进行多年的科考后,做出大胆推测,龙与恐龙渊源颇深,龙或许也是生物进化史中未被发现的一个环节。为验证这种推测,曼宁进行了这次针对神话传说而展开的特别考古活动。

始祖鸟的某些特征像龙?

索伦霍芬,一个位于多瑙河与阿尔特米尔河之间的德国乡村小镇,在史前曾经是一个盆地,今天却因出土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而声名显赫。

1784年,此地出土了第一具翼龙化石。其后的1861年,这里又出土了轰动一时的始祖鸟化石。如今,这些珍贵的史前化石都保存在柏林亨波特史前陈列馆。曼宁整个行程的第一站就是这个陈列馆,他相信,他会在这里找到有关龙的线索。

曼宁赶到亨波特史前陈列馆时,爬行动物厅厅长大卫安维博士已经为他的来访做好了准备。安维向曼宁展示了一具与乌鸦一样大小的骨骼,骨骼如干枯的茅草根茎一样纤细枯瘦,被牢牢地“镶嵌”在岩石上。

这就是始祖鸟。曼宁仔细地观察这种“会飞的恐龙”,虽然它的样子有些“不伦不类”,但它的出土却震惊了全世界:一方面它保留了很多爬行类动物的特征,如牙齿和尾椎;另一方面它又有着初级飞羽、次级飞羽等鸟类特征。它意味着在史前存在着这么一种动物——它既是飞禽又是走兽。

不过这种推测在当年并不为大多数学者认同,直到100多年后,中国辽宁北票地区出土了孔子鸟和中华龙鸟。孔子鸟的形态和生存年代与德国发现的始祖鸟近似,而早于孔子鸟的中华龙鸟则被确认为小型食肉型恐龙。孔子鸟和中华龙鸟化石充分验证了一个事实:始祖鸟的存在绝非无稽之谈,鸟类的确由恐龙进化而来。

翼龙的小脑叶片找到“腾云驾雾”证据?

虽然始祖鸟在某些特征上与龙有些相似,不过曼宁却认为翼龙比始祖鸟更像龙。翼龙出现在中生代三叠纪,是地球上最早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型差异很大,有的仅有麻雀大小,有的则大如小型私人飞机,目前已知最大的风神翼龙,其翼展可达10米以上。

在曼宁心中,他所想象的欧洲龙虽然也腾云驾雾,但又与中国的龙有明显区别,中国龙的形象鲜见翅膀,象征吉祥如意,而欧洲龙却带有翅膀,给人一种邪恶的感觉。不过,虽然翼龙的翅膀进化得很成熟,但是,这是否就能证明它的确能腾云驾雾,的确与传说中的龙具有渊源呢?

为解答曼宁的疑惑,安维帮助他调出了2003年美国俄亥俄大学劳伦斯威特默教授的研究成果。这位教授根据化石建立了翼龙大脑的三维图像,准备从它的小脑叶片所占脑容量的百分比来断定它的“腾云驾雾”状况。结果发现,翼龙的小脑叶片相当发达,甚至占到了脑容量的7.5%,在目前已知的脊椎动物中比例最高,而生物界中最擅长飞行的鸟类的小脑叶片也只有1%~2%。这极有可能证明翼龙是当之无愧的空中霸主。这个结论让曼宁觉得自己的求证就要接近成功,也许传说中的龙就是翼龙的一种。

化石上的“龙”脚印

不顾劳顿,曼宁在安维的建议下,次日便乘飞机飞越了大西洋,又经过数次中转航班,最终抵达美国最北部的北达科他州,因为不久前,这里曾发现了令科学界震惊的“恐龙木乃伊”。

这具“恐龙木乃伊”保存良好,它的尾部、前肢、后腿上的皮肤没有完全脱落,部分皮肤组织清晰可见,在三维技术支持下,研究人员甚至能看清它的内脏。因此,有学者称它为“古生物学上的圣杯”。遗憾的是,乘兴而来的曼宁却并未如愿目睹这具“木乃伊”的真容,因为它目前正是最炙手可热的宝贝,想要与它“会面”的各国科学家已排成长龙。

但曼宁此行还是有着不少收获,他遇到一位化石发掘人员,这位年轻人告诉曼宁,在北达科他州东南方向的荒野中发现了兽脚类恐龙足印化石,说明那里是史前恐龙经常出没的地方。

经过3小时的车程,他们抵达这片美国都市化进程最迟缓的地区,在一望无垠的旷野中见到了那块化石。化石是3米多高的岩石,它直直地竖立在荒野中,上面有着三三两两的细小深邃的动物爪印。

年轻人敏捷地爬到岩石上,他指着一个凹形的弧面,说:“看见了吗?这就是兽脚恐龙的足印。这里是它的中趾,这是它两边的脚趾。”

曼宁对此感慨不已,这种双脚站立的食肉恐龙有着强健有力的爪子,数千万年前,它们在柔软的地表缓缓走过留下的脚印,竟然成为坚硬的矿物岩上永远的伤痕,清晰得像是它们还不曾走远。正是借助着这样的足印化石,人类才能够确知,兽脚恐龙的脚有抓握功能,这种结构后来被鸟类继承。

那么,传说中的龙也应该有着兽脚恐龙这样的脚爪吧?曼宁由此想到中国的龙。中国龙拥有世界上最生动、最纷繁复杂的形象,仅是龙爪就蕴藏着深刻的等级文化。自周代开始,龙爪的应用便有了细致的规定:“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

大学体育馆内的惊人发现

尽管无缘与“恐龙木乃伊”一见,但曼宁并没有很快离开美国,而是来到美国的犹他州。犹他州在远古的时候曾经是一个河床,河床盛产的侏罗纪时代恐龙化石之多,普通的博物馆根本容纳不下,于是科学家们几乎全部把目光瞄准了开阔的杨百翰大学体育馆,不约而同地都把研究室搬到体育馆来。

曼宁走进体育馆的时候,几位年轻的科学家正在拿着电钻小心翼翼地对岩石进行解剖。接待曼宁的是一位名叫布鲁克布理特的科学家,他带曼宁参观了体育馆。

曼宁对展示馆里一具高大的恐龙化石产生了兴趣,布理特抱起一块比他高出许多的恐龙骨骼,仿佛抱着一把黑色大吉他,他告诉曼宁这块巨骨属于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是陆生类动物中体形最巨大的动物,它们最长的可达40米。

不过,曼宁更感兴趣的还是这么大的蜥脚恐龙如何生存。布理特说:“第一次发现它的时候,我们也猜测它们可能生活在水里,但现在我们发现,虽然它体形笨重,一些椎骨足有两米多高,但却非常轻巧,呈中空状态,可见它应该更适应空中生活。”布理特的介绍让曼宁心跳不止,如此“肥胖”的蜥脚恐龙如果可以翱翔天空,那么龙拖着长长的身躯在天空中飞行也应该不是难事。

当曼宁离开体育馆时,布理特又告诉他,附近的黑山地质研究院新出土了一些恐龙化石,可能会对曼宁有所帮助。

曼宁心目中的龙悄然成形

在黑山地质研究院,曼宁见到了被科学家取名为“斯坦”的霸王龙的化石。曼宁眼前的斯坦显然还未成年,它的体形还达不到彪悍程度。一头成年的霸王龙能有十四五米那么长,最长可达20米,高可达5.5米,体重达7吨,而斯坦刚刚长12米左右,高3米多,头长1米多。

曼宁留意到,斯坦和他在杨百翰大学所看到的蛮龙长得很相似,就外表看来它们有点像孪生兄弟,不过,蛮龙有着更为强健的前肢,而霸王龙的前足却很细弱。如此纤弱的特征出现在霸王龙身上显得极其不协调,至今科学界还未能给出合理解释。

黑山地质研究院的研究员皮特拉森告诉曼宁,霸王龙身躯庞大,不少人就认为它行动迟缓,其实不然。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它奔跑的时速可达40公里以上,属于绝对的掠食性动物,再加上它的血盆大口,恐怕没有什么动物可以逃过它的追杀。尤其它那条又粗又长的尾巴,不仅是强有力的攻击武器,还能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

“这头恐龙或许可以帮得上你。”拉森指着木箱子上的一块化石说。这是一块恐龙上颌骨化石,它归“蛇发女怪龙”所有。

“别看它看似不起眼,甚至像是缩小版的霸王龙,但是它却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尤其它的嘴巴,既能上下开合,也可以左右拧动,可以一口咬断其他恐龙的骨头。如果我是你,我就会考虑借鉴这头恐龙的结构。”

无疑,它和传说中的龙也很接近。也许在200年前,欧洲人还不知道恐龙的时候错把它当成了龙。

曼宁心目中的龙已经悄悄勾勒成形:它有着风神翼龙长达10米的翼展、兽脚恐龙强悍的脚爪、霸王龙威猛无敌的尾巴和蛇发女怪龙“一口制敌”的嘴巴……但这仍然只是推测。曼宁决定,他要到与美国接壤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地区继续进行寻访,或许,他能在当地土著那里得到更多更切实的收获,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龙至今仍“鲜活”地存在着。

黑脚印第安人的考古发现

在加拿大亚伯达省中部的卡尔加里地区生活着一群神秘的人,他们居住在用长矛搭成的锥形帐篷里面,保留着最原始的酋长制度,他们会在节日时头顶羽毛,脸上涂满颜料,身穿画有神秘符号的衣服,一边咿咿呜呜地唱着我们听不懂的歌,一边双脚交叉轻快地跺着地面,好像一场原始的巫术表演。实际上,这是那些土著印第安人在向他们的神灵“因尼金”献上“跺脚舞”。人们称呼他们为“黑脚印第安人”。

因尼金是黑脚部落印第安人对自己文化中的龙的称呼。这个部落一直以来便坚持以龙为信仰,因为在他们看来,龙是确实存在的。

为了有进一步的了解,曼宁特意拜访了黑脚印第安人的部落酋长。他对曼宁说,他们都很尊重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关于龙的故事。他们之所以跳跺脚舞蹈的原因,就是出于他们对龙的理解:当龙出现在世上的时候,大地会随之颤动。

酋长还告诉曼宁,就在他们的部落中,还有人亲眼见到过因尼金。这让曼宁惊喜不已,他一路寻访过去,终于找到了这位目击证人。

这是一位印第安老人,在族群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说,十几年前,他在一次狩猎中,看见巨大的岩石后面有一个动物的影子:大概10多米长,长着一双翅膀,身上还有鳞甲。等他回过神以后,岩石后面已空无一物,但他仍能感觉到地面在隐隐震动。

对此,曼宁有些半信半疑,他认为,所谓的地面震动,或许是土著居民对地震的一种传奇性虚构,而那个奇特动物,也可能是他们对一种曾经生存在这里的生物的模糊记忆或者再次组合。

为寻找更多的科学上的发现,曼宁决定走访离此处不远的泰瑞尔博物馆。

泰瑞尔博物馆有皇家博物馆之称,年轻的凯文克鲁格是该所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他有着丰富的田野工作经验和显赫的“政绩”——经他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已有十几具。得知曼宁的来意后,他以实战经验告诉曼宁,可以到亚伯达省考察一下恐龙化石,亚伯达省不仅化石产量大,而且也保存得很完好。值得一提的是,有时根本不用发掘就能找到化石,这些化石就躺在浅层矿表上,考古学家只要把它们捡回研究室就可以了。

这样的说法给了曼宁一些启示:看来远古时代黑脚印第安人捡回保存完好的恐龙化石应属稀松平常。或许他们在无意间发现了这样保存完好的化石,并把它看成是尚未灭绝的动物,并由此诞生了因尼金。但对于这个当地土著都无法解释清楚的文化现象,曼宁的考察也只能至此而止。

这场短暂的寻龙之旅显然未能获得被科学界认同的成果,但曼宁寄希望于世界各地正在不断进行的考古活动,希望有朝一日一种新的生物化石被发现后,他的推断会被印证为现实。(改编自《传奇天下》熊秋霞/文)

当“动漫人物”都变胖:灭霸变成蛤蟆怪,龙珠悟空肥成球!

囿于二次元事物的虚构特性,使得我们得以窥见到诸如《瑞克和莫蒂》《爱死机》等等之类的脑洞创意突破天际的动漫作品。在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中只有我们想象不出来,而没有技术条件并不能实现的事情,这也可视作为二次元比起三次元创作的优胜之处。

不过可别以为就只有这点了,不是的,对于二次元事物的优异特征不容忽视的还有“二次创作的延展性”,也就是所谓的同人作品(一种依据角色原貌进行脑洞创作的玩法),在这领域当中可同样存在着数不胜数的大神呢。

比方说隔夜君将会在这一期内容给大伙带来的“当动漫角色全都肥胖化”,相信一定能够让在座各位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哦---

日本动漫角色

【肥胖龙珠战士】

在你们的印象当中龙珠战士们的体态应当都是肌肉布满身躯,头发成怒发冲冠之态的英姿飒爽形象吧?然而这位大神却将所有这一切想象都颠覆了,包括孙悟空,魔童,贝吉塔等等在内的主角人物全都变成了大胖子。不过了嘛,动作还是相当矫健的呢,这种反差感确实带有不少的趣味哦。

【肥胖圣斗士】

俗称打不死的五小强,相信也是许许多多8090后入坑二次元的创作之一,自从1986年连载至今已经超过了30 年时间了,然而有关圣斗士的动漫仍旧在创作者,影响力可一点都不羸弱与《龙珠》呢。但是星矢变成胖子就算了哦,我们大爱的紫龙也变成了胖子这又怎们能成呢?

【肥胖街头霸王】

上述角色来自于日本capcom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推出的《街头霸王》街机游戏,这款游戏在众多游戏迷的心目中究竟具备何等崇高地位隔夜君在这里就不过多言说了,如果想重温的话也可以看看上一年七月份上映的《高分少女》新番哦,剧情重点关联上街头霸王在街机游戏中的进化历史呢。

从上图可以看到,隆,肯等四名主演主角全都变成了大胖猪,尤其是春丽,美腿都变成“金华火腿”了,简直惨不忍睹啊。

【肥胖马里奥】

世界游戏巨头之一的日本游戏公司任天堂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创作上线的经典角色,《马里奥兄弟》相信已经是无数8090后游戏迷的人生记忆了(甭管是童年还是到来最近热火朝天的《奥德赛》,马里奥仍旧能够以让人拍案叫绝的姿态出现在大伙眼前,绝对的皇牌游戏IP呢)。

在上面这张同人创作当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马里奥兄弟变成胖子的形象,我们还看到了那位白富美碧琪公主变成了中年大肥婆的模样,感觉这将会是马里奥同人在中年过后必须有的形象姿态呢。

好了,日本动漫看完了,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欧美动漫角色吧---

【肥胖复仇者联盟】

作为本月份最为劲爆的影视作品(绝无之一),《复仇者联盟4》能否再创票房奇迹,相信这样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了。十一年的等待,我们终究迎来了漫威宇宙的另一次重启,这对于所有漫威迷来说都会是一件期待而又不舍的事情呢。

在上面这幕海报当中,我们看到了形似癞蛤蟆的灭霸模样,也看到了奇异博士和美国队长因身躯膨胀而变得非常滑稽的体态形象。当然,作为绝对的C位角色,钢铁侠似乎一点儿都没有改变呢。

【肥胖惊奇队长】

作为逆转无限的关键性人物,又怎少得了惊奇队长的份儿呢。隔夜君是一直以来都挺欣赏布丽拉尔森的形象的,但对于这位被肥胖化的惊奇队长来说,确实不得不吐槽一下其“大妈化”的变化呢。漫威女王已经变成漫威大妈啦!

【肥胖化银河护卫队】

作为《银河护卫队》这样一部算是支线剧情的漫威电影里头的一众并不那么强大的角色人物,罗素兄弟却让他们背负上了关键性的功用---《复联4》为什么会存在?你们一定不能忘了星爵的贡献呢!

从上图创作可以看到,肥胖化的星爵仍旧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随身也携带者自己钟爱的walkman音乐器,而卡魔拉也少了一份异域的魅惑力,但凶煞的眼神依旧凌厉呀!

【肥胖死侍】

要数漫威超级英雄里头最为萌贱的人物,“死侍”敢认第二就绝对没有其他人敢认第一了。迄今为止上映的两部作品都囿于尺度问题而未能够得到引进的可能性(第二部引进了,但也作了不少的阉割)。不过作为漫威迷你们又岂能不知道死侍的无敌能力呢?可是曾屠杀了整个漫威宇宙呢,可是曾连漫威编辑部都没有放过呢。

【肥胖初代复仇者联盟】

2012年5月,国内的电影院迎来了一部集结了数位漫威超级英雄的大电影《复仇者联盟》(当然其中是没有蜘蛛侠的)。头戴A字帽套,手持圆形星标盾牌的美国队长,身穿螺钉铠甲,手持暴风战锤的雷神,以及胸口的核聚变堆仍旧为圆形的钢铁侠。这一切形象都不禁会让人回想起7年前的那个夏天呢。

【肥胖DC英雄】

隔壁家的超级英雄也没有放过凑热闹的机会,超人已经肥胖到不能靠自身的超能力飞起来了,需要用到钩机来撑起。而蝙蝠侠的肚腩也膨胀得似乎快要将衣服给撑破了。相比起来,闪电侠就更有自知之明,懂得借用平衡车来进行笨重的躯体的移动呢。当然,唯一遗憾的还得属神奇女侠的缺席,不知道肥胖化后的她是否还会是风情万种吗?

【肥胖星球大战】

美国民众的绝对国民级电影,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整整40年时间当中每逢上映新片都总会在北美地区掀起一阵现象级的票房席卷风暴。就是不知道美国影迷看到自己大爱的天行者变成大胖猪后究竟会表露出何等的情绪呢?

好了,创作上述看到的这一系列肥胖化动漫角色的大神便是墨西哥艺术家Carlos Dattoli,当然在他的作品集当中还有各色各样的肥胖化形象呢,不过碍于篇幅的原因隔夜君就不给你们过多阐述了。

借由文章最后的部分,直接给大伙放上部分图照吧,看看你们是否还能够认出某一两个哦---

今天内容就到这里,不妨在下方评论区说说最后这几位肥胖角色的名字哦。

请收藏和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