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季节肥胖症(季节性肥胖怎么形成的)

燃学院小燃老师 0
文章目录:

有没有季节性肥胖这种事情

很多事物都有季节性这一说法,那么肥胖有没有季节性呢?冬天比较寒冷,需要囤积脂肪来制造热量对抗寒冷,同时这个慵懒的季节,适合吃,适合睡觉,当然,也适合长肉~所以肥胖也是有一定的季节性。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冬天肚子上囤起了一道道游泳圈,今天就来跟大家好好说说冬天你为什么这么容易长肉!

一、季节性肥胖的原因

1、天冷了,运动少了,冬天因为寒冷懒得动,交感神经将变得迟钝,且对能量的消耗也会衰退,身体内多余的能量转变为脂肪屯积起来,因而容易肥胖。

2、冬天吃零食,虽然你夏天也吃零食,但是零食却是冬季导致长脂肪的罪魁祸首,由于屋外寒冷一步也不跨出家门,你会抱着零食寸步不离电视、手机,零食带给你的多余热量无法消耗,自然就囤积成脂肪。零食与甜食同样热量非常高,一袋薯条的热量几乎相当于一顿正餐的热量!

3、寒冷引发的生理反应,冬天天气寒冷,人活动量减少,食欲增强。同时为了御寒人体脂肪细胞开始逐渐积聚。此时由于脂肪细胞的组织结构较好,并具有极强的化学活性,人体易趋肥胖。

4、天黑的早,冬天的时候,天黑的早很多。吃晚饭之后,七八点人们都不出去而习惯呆在床上了。这样的话晚饭后没有很好的消食,这样最容易长胖的了。

5、冬季寒冷,人们出行都会穿上厚重的外套,所以很难难察觉到身体的变化,即使发胖也不会及时察觉。寒冷的环境容易出现饥饿的情况, 这也是很多人一到冬季会食欲大增的主要原因。而且冬天睡觉时盖着很厚的被子,穿着很厚的睡衣,这样的温度和睡眠更会让人发胖。

6、冬天节假日比较多,经常都是聚会聚会聚会,所以大吃大喝的机会比较多,因为会摄入过多的食物,导致体内热量超标,因此,冬季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垃圾食品和酒精啊!

7、冬季出汗少,不爱喝水,体内缺水也会导致人发胖。并且有木有发现,冬季会喜欢高热量的饮料代替水

二、避免季节性肥胖的方法

1、多喝开水,开水喝多了可以使身体产生一定热量,有利于发汗!而且,多喝开水还可以抑制馋虫哦!不会再想要吃零食?水喝饱了,所以冬季多喝开水真是一种减肥美容的好方法。

2、多泡热水澡,当你将身体完全浸泡在热水里,毛孔就会自动扩张,让皮肤完全忘记外面的寒冷,在不易冬季大大出汗,把多余的脂肪燃烧掉,随汗水排出来,畅快淋漓。

3、吃一些巧克力,冬季吃一些巧克力。可以提供更多的热量,同时巧克力饱腹感很强。可以避免摄入更多的食物!产生脂肪的堆积。

4、穿紧身毛衣,不仅保暖效果好同时也有利于人们监督自己,一旦饮食摄入过多。容易察觉。而且,紧身毛衣因为贴近皮肤,保暖性比一般的宽松服装高了很多,稍微一运动就会让你出汗。这个时候的紧身毛衣简直就像神奇塑形腰带那样,让你用自己的热量来燃烧多余的脂肪。

5、多晒太阳帮助身体吸收钙!在冬季太阳也是懒懒的,但是对于要保持身材或者要减肥的你,可不能也懒懒的!千万不要因为太阳的吝啬而吝啬让自己晒太阳的机会。在秋冬季节,室外活动减少了,太阳也少晒到,身体的一些机能就开始偷懒,脂肪开始堆积。多晒太阳可以唤醒身体,让那些罢工的地方运动起来,这才是健康的减肥方案。

那好了这是本期节目的全部,感谢您收看,我是小燃老师,很高兴为您服务,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

你知道吗?肥胖和季节也有关系哦

在美国相关研究机构做的关于儿童出生月份和季节对身高和体重影响的研究结果认为, 学龄儿童体重依赖于出生月份和季节, 推测其影响体重主要与食物摄入、 饮食习惯和罹患疾病的季节性变化有关, 但是尚不能明确解释出生月份和季节对学龄儿童的体重的影响机制。 而对于成年人而言, 季节对体重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与假期变化有关。

相关研究机构通过对美国成年人进行体重测量,来评估假期与体重变化相关性,结果发现,受试者的平均体重在假期期间显著增加,而在节前或节后体重变化不明显; 与节前体重相比, 节后平均净增重为约0.48kg;从假期后到次年九月或十月初, 体重没有显著的变化。由于这种增重在春季或夏季是不会逆转的, 因此秋季和冬季体重净增0.48kg 可能是导致成年期体重增加的原因之一, 而当对全年的平均增重也进行测量时, 证实了假日体重是导致年度增重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每逢假期人们的体重都存在增加可能, 其相关因素主要为饮食和体力活动, 放假期间, 人们的不节制饮食, 摄入高油高糖大量高能量食物, 而且体力活动较少, 睡眠时间增加两者交互作用导致体重明显增加。 目前国内对于专门针对预防和干预假期增重的研究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今后可通过进行一些相关队列研究, 详细描述中国的假期增重现象和对中国人群肥胖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机制, 并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重干预策略和措施。

关注小编,继续为您分享肥胖背后的规律。

参考文献:[1]邢新新,孙旭,赖建强.人类体重增加的规律研究进展[J/OL].中国食物与营养:1-5[2020-08-03].https://doi.org/10.19870/j.cnki.11-3716/ts.20200723.001

“贴秋膘”就是暴饮暴食?如何科学健康度过季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今天(8月7日)进入了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常年此时,全国平均气温开始呈下降趋势。不过今年立秋仍处于“三伏天”的中伏,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依然炎热,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秋老虎”。

中央气象台今天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今天白天,安徽、江苏、浙江局地气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暑热未尽,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时令变化时,怎样科学健康度过季节交替呢?

“贴秋膘”不宜暴饮暴食

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专家介绍,立秋过后,昼夜温差开始变大,而今年末伏在立秋后才到,这一阶段大家除了要注意凉风的侵袭,还要继续防暑祛湿。

立秋“贴秋膘”也是大家特别关注的养生话题。“贴秋膘”有没有理论依据?立秋时节应该怎么调整饮食起居?来听听专家的提示。

专家介绍,在立秋这天“贴秋膘”,符合中医“秋收冬藏”的理念。立秋后自然界都开始为冬储做准备,“贴秋膘”是通过增强营养,把春夏生长阶段消耗的体能进行补充,并且为严冬积蓄能量的一种体现。在贴秋膘的过程中,要注意固护脾胃和肺肾的功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 龚燕冰: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整个营养状况都是非常充足的,甚至会出现营养过剩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也不建议盲目地“贴秋膘”。比如过度进食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所以“贴秋膘”不光是要吃肉,还是饮食要均衡、营养结构要合理。除了肉类,还包含果蔬、蛋类、奶类、谷类、豆类等。在肉类里面,除了瘦肉,一些牛肉、鸡肉、鸭肉、鱼肉、虾肉,这些都可以少量食用。

立秋过后 中老年人注意预防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秋冬季节最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就是脑卒中,也就是俗话说的中风。因此立秋开始到秋冬交际,中老年人要更加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危险因素控制。

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因温差引起的血管剧烈收缩与扩张,从而使血压产生较大波动。要特别注意良好的生活方式,进入秋季要为冬天做准备,把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尽量控制到理想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 马长生:不管是高血压、冠心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严格达标,让吃的药要吃,同时要吃够剂量,把血压、血脂、血糖都控制到一个理想的水平,这是最重要的。同时,所有的病人都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睡眠、不吸烟、限制酒,然后不要久坐等等。这些活动严格控制之后,我们的心脏就会更安全。

来源: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