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肥大吗(肥胖是疾病吗?)
多少斤才算胖?其实肥胖有“标准”,不符合别着急减肥
近几十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上升,我国肥胖症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据2019年2月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平均肥胖率达12%左右,肥胖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不仅如此,中国还是腰围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据2012年的统计,中国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的肥胖率也达到了6.4%,比2002年足足涨了200%。
快速增长的肥胖数据,让人们不得不意识到并重视其带来的健康危害。
肥胖与癌症风险相挂钩!肥胖是癌症的高风险因素,这点已经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在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过研究文献,该研究通过检索超过1000篇研究论文,证实脂肪超标跟13种癌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在2018年,《国际癌症杂志》则通过一项4000万人的大数据研究中发现,体重超标会上升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等18种癌症患病风险。不单单只有癌症,肥胖给人体带来的健康隐患存在于方方面面。
肥胖还会导致这些疾病的出现·糖尿病
代谢综合症的主要病因就是肥胖,而糖尿病就属于代谢综合症疾病,所以肥胖也就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腹型肥胖。
肥胖人群的胰岛素抵抗很重,通常表现为内部脂肪增多,那么脂肪细胞表面对胰岛素受体的密度相对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下降。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周围组织,而过高胰岛素就产生高胰岛血症,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长期的高胰岛血症,就会产生β细胞功能的障碍,所以形成糖尿病,这也是肥胖患者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因为肥胖患者可能合并存在舌体肥大,舌根后坠,下颌后缩,小颌畸形,腭垂过长过粗等情况,所以更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痛风
痛风患者多数伴有肥胖的情况,肥胖目前已作为痛风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肥胖患者多会出现带些综合征,像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脂类代谢异常等问题,而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痛风的发作。
·冠心病
肥胖患者,身体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都要高于常人,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的形成。当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就会引起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危害。
·脂肪肝
肝脏是能量物质的代谢中心,而肥胖患者的血脂通常会异常的升高,当血脂过高时,会降低肝脏对于脂肪的处理跟转化能力。导致患者肝脏脂肪堆积过多,最终引起患者出现脂肪肝。
肥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因素。合理的控制体重,不失为保持健康的一种好方式。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状态?很多人可能对于肥胖的界限不太明确,只是通过自己的肢体或体重,主观的判断自己的胖瘦。但其实是有科学的计算方法来告诉我们,自己是否属于肥胖状态,那就是BMI指数。
BMI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这是一种身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BMI=体重(kg)÷身高^2(m))。
BMI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如果需要分析个体的体重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具体的使用方法示例:
假设一个人成年人的身高为1.70米,体重为80公斤,那他的BMI=80/(1.70^2)=27.7,属于超重范围。
对于中国成年人,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4之间为体重正常,24≤BMI<28则为超重,BMI≥28为肥胖。
但BMI因为无法考虑到身体成分构成,所以对于肥胖相关风险的评价中存在局限性,所以肥胖人群在关注BMI指数时,也要注意自身的体脂率。
体脂率就是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同样的体重,脂肪占比高看起来可能会更显胖。通常情况下,成年男性体脂率(体脂肪量/体重)≥ 25%,成年女性体脂率 ≥ 35% ,就可以判断为超重或肥胖了。
去健身房或医院体检时,用专门器械来测量,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体脂率。我们也可以通过使用体脂秤,在家里就能大概的知道自己的体脂率数值。
生活中,许多人意识到自己的体重上升时,会采取一些方法来保持身材,有些则效果甚微,可能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肥胖原因有多种,现代人肥胖,大多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例如过量饮食、久坐不动、熬夜、高糖饮食等。此外还有药物跟基因,也对身体体重有着重要的影响。
想要避免肥胖,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身属于肥胖人群的,更应该注意适当饮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清淡饮食、适当运动、按时休息。如果是由于药物影响、本身有肥胖基因或自我减重无效果的人群,则需要寻求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减重。
可能很多人会想,减肥而已没必要到医院看,自己节食运动就是了。其实不然,在开启减肥计划之前,有任何健康问题的超重或肥胖者最好是咨询医生。这样能根据个人的体重、身体代谢率及合并的疾病评估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来制定适合的减重方案,避免出现不合理方法带来的健康隐患。
肥胖的人群更应该注意体检许多人在体重出现超重的情况是并没有重视,当肥胖严重的影响到健康,出现代谢性疾病才选择就诊。但其实,早期的重视跟干预才是正确的方式,毕竟预防比治疗更容易,也更健康。
建议肥胖人群最好是定期体检,体检后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健康数值变化,例如血脂、血压、血糖、血尿酸、肿瘤标志物等相关数据与往次体检进行对比。在体检后积极与医生沟通,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做调整,减少潜在的健康隐患。#清风计划##真相来了##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一胖生百病”中国式肥胖有两大特点,减肥记住三原则.健康时报.2020.6.9
2、太胖真的会要命,52国肥胖负担报告出炉.健康时报.2019.10.17
3、胖子者们注意:肥胖会增加18种恶性肿瘤风险!.健康时报.2018.12.15
4、李红娟.杨柳.张楠.身体质量指数作为肥胖筛查标准的判别准确性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6):571-57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为什么说肥胖也是一种病呢
是因为肥胖啊,他看起来只是一个体型上的,肥大或者是臃肿,但实际上呢,肥胖的真正的定义是指的体内脂肪的含量过多,我们如果把一个人体分成两块部位的话,一块就叫脂肪,一块叫非脂肪。
那么正常人的脂肪平均是在百分之十到二十左右,男同志超过百分之二十五,总体脂肪就称之为肥胖了。女同志呢超过百分之三十就称之为肥胖,而这些脂肪在体内如果超过了对人体有什么坏处呢?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影响我们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比如说大家现在流行于世的像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呢我们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等。这些大家听着都和油腻有关系的事情,其实都是肥胖造成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肥胖的确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并且呢,早在一九一九年,肥胖就已经被人们列为疾病中的一种。只不过呢,在当时的时候,胖子相对少一点,人们呢还没有觉得他对人类的健康有多大的危害。
但是在二零一六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首次胖子超过了瘦子的人数。这个时候呢,就不得不引起大家的关注,那么因此,在相当多的发达国家中,是把肥胖按照一种疾病来去管理和处理的。
不明原因突然肥胖、手脚肥大、血糖波动,要谨防内分泌肿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4月15日,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内分泌外科分会成立,这一天也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第一天,内分泌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张争医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介绍了内分泌肿瘤这类特殊肿瘤的防治现状。
张争医生最近看过一位3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每天吃4种降压药,经过半年治疗,血压仍然降不下来,以致脑血管意外发生。后来患者辗转来到北大医院,经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和内分泌科等多学科会诊,终于查出原来是肾上腺肿瘤所致,后经外科微创手术切除治疗,患者不再需要服用降压药,血压基本恢复正常。张争医生强调,这类情况在自己的门诊已成为“常见病”,需要引起年轻朋友们高度警惕。
“不明原因的突然肥胖、手脚肥大,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动,不明原因的突发严重高血压,不明原因的突然浑身乏力……出现这些症状,特别是中青年人,通常认为是亚健康、劳累、熬夜造成的,休息一下就行,但往往忽略了可能是内分泌肿瘤引起的。”张争医生说,“内分泌肿瘤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例如肾上腺肿瘤、垂体瘤、胰腺肿瘤,容易漏诊、误诊。其中的恶性肿瘤是人体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治疗面临很大挑战;而其中的良性肿瘤,由于过量分泌各种激素,会对人体造成广泛伤害,引发三高、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因此,内分泌肿瘤的防治同时要关注到癌症防治和慢病防治。内分泌外科正是针对这一类特殊的肿瘤,采取多学科协作方式,对可能同时出现的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及性腺疾病,进行预防筛查和综合诊疗。
内分泌外科的概念在国外已经成熟,而在国内仍是空白。张争医生解释说,由于涉及肾上腺、垂体、胰腺、甲状腺等不同专业方向,这些肿瘤虽各有特点,但分泌的激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甚至以同时发病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依托内分泌外科这种多学科协作形式,才能使患者或家系得到最全面的遗传及预后咨询、术前评估及手术策略制定、综合诊疗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特别是在围手术期阶段,尤其需要外科与非外科的多学科(如内分泌科、心内科、麻醉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等)综合管理,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围手术期治疗、手术安全和长期预后改善。
作为内分泌外科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张争医生表示,分会汇集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天坛医院、协和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等顶尖医院的内分泌肿瘤知名专家,将通过分会这一重要学术平台,积极开展广泛的临床及科研合作,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合理防治、少走弯路。
责任编辑:姜蕾,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