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症原则(简述肥胖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症诊疗有了国家版指南,7种饮食方案哪个适合你?

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

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这是国内首部

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

速速收藏↓↓

我国肥胖症患病率持续上升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其中,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我国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以下特点:

①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

②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70~74岁;

③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

④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体重指数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我国成年人群的标准:

低体重状态:BMI<18.5kg/㎡

正常体重:18.5kg/㎡≤BMI<24kg/㎡

超重:24kg/㎡≤BMI<28kg/㎡

肥胖症:BMI≥28kg/㎡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85cm(男性)和<80cm(女性),腰围>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根据有关行业标准,对于7岁以下儿童,可以性别年龄别BMI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对于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可以性别年龄别BMI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

如何科学减肥?

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如何科学减肥?《指南》对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有哪些作用?一同了解↓

《指南》明确了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指出:

1

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

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2

减重过程中需关注

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建议每3~6个月,

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

3

减重目标应进行分层设定

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

可设定为在3~6个月之内,

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

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

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肥胖症的病因复杂,干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等。《指南》指出,对于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当积极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临床营养治疗是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基础疗法,可分四步,即营养筛查及评估、干预、监测、 营养教育与管理。医学减重膳食是为了满足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和减重需求而采取的调整营养素比例的膳食方式,主要包括限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方式。

医学减重膳食应注意,一种膳食方案并非适于所有肥胖症患者,应根据代谢状态和身体状况在临床营养(医)师指导和临床监测下进行。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如果体重反复波动,可能让寿命更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我们特别强调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未来可能会在一些大的医院建立体重管理中心,更方便肥胖患者诊治。

来源: 央视网

饮酒8项原则 让酒精≠肥胖

其实在饮酒习惯及方法下功夫,饮酒不会成为减肥的障碍,一起学习饮酒8原则,畅饮不肥胖。

○酒精是零卡路里×!酒精也会导致肥胖

酒精除了含有热量外,饮酒后,酒精会阻碍体内脂肪的燃烧,身体会优先选择燃烧酒精作为原料进行代谢。○饮酒不仅促进食欲,并且麻痹饱腹中枢神经饮酒导致身体摄取能量过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下酒菜。同时,由于体内肝脏忙于酒精的代谢,会导致饱腹神经的麻痹而过度饮食,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给肝脏带来负担,代谢减慢,体内脂肪堆积。○最佳饮酒量: 不超过200kcal对于女性,每次20g、大约200kcal热量的饮酒量需要大约6小时的消化时间。为了减少肝脏的负担,每次饮酒最好控制在200kcal。

○200kcal到底是怎样的概念

·红酒:120ml*2,相当于2杯份

·啤酒:500ml*1,相当于1扎份

·日本清酒:一壶

·鸡尾酒:80ml*1.2,相当于1杯份

饮酒≠肥胖 原则1 与白水一起饮用

醉酒会造成神经麻痹,导致饮酒过量、饮食过度。与水交替饮用,会减少一半的酒精摄入量,稀释体内,帮助酒精代谢,加速体内新陈代谢,将酒精及时排除体外,减少肝脏负担,并有效防止第二天的宿醉。

饮酒≠肥胖 原则2 先饮用咖啡后再赴酒宴

有许多说法建议饮酒前饮用 牛奶 ,护肝养胃。其实咖啡也是不错的选择。咖啡能促进肝脏机能,溶解中性脂肪,防止脂肪肝产生,饭前搭配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代谢能力,燃烧体内一部分脂肪。

饮酒≠肥胖 原则3 每次酌一口酒后间隔2分钟再饮用下一口酒

与进食不同,酒桌上一旦饮酒,饮酒量就很难把握,酒过三巡后,摄取热量就远远超过肝脏负荷的能力。所以要控制饮酒速度,防止不断的干杯导致饮酒过量和神经麻痹。小口饮酒,每次小酌后停留2分钟左右,再饮用下一口酒。慢慢饮酒可以感知是否饱腹,防止饮酒过量的同时可以控制食量,一石二鸟。

饮酒≠肥胖 原则4 遵循进食顺序蔬菜→主食

酒席间觥筹交错,容易受美食诱惑,不经意间饮食过量。遵循饮食规则,首先选择含有丰富植物纤维的蔬菜类,可以促进身体对酒精和糖分的分解吸收,减少醉酒的同时,防止脂肪形成。然后就是蛋白质,像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就尽量避免食用,如果需要,就在酒席最后少量摄取。

饮酒≠肥胖 原则5 啤酒饮用量控制在一杯份

啤酒中含有大量可以转化为脂肪的糖分,由于啤酒度数较低,喝起来比较容易入口,一杯接一杯,感觉不到醉酒,但是摄取糖分、热量已经极高。加上下酒菜的热量,过度饮用极易造成肥胖。一杯是适合的分量,如果不能尽兴,可以再搭配2~3杯软饮料尽兴辅助。

饮酒≠肥胖 原则6 注意主食搭配,适量而止

酒席上,控制卡路里摄取量的同时,不要忘记对肝脏的关爱,选择可以辅助肝脏消化的食谱。乌贼、鱿鱼、贝类等海鲜食物中含有牛磺酸,可以帮助肝脏进行消化运动。同时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维他命B群,对身体健康也是非常有好处的。饮食建议以清淡口味为主,可以适当少量摄取咖喱等口味较重的食物中和。

饮酒≠肥胖 原则7 偏爱鸡尾酒,注意饮用量和饮用方法

由于鸡尾酒含有较高的糖分,口感比较柔和,受到许多女性的追捧。很多人认为喝鸡尾酒不会导致醉酒,所以将其当做饮料,大量饮用。其实许多鸡尾酒是选择带有甜味而芳香的烈酒进行调制的,搭配果汁等,一杯会含有非常高的热量,在不知不觉中让你沉迷酒精的陷阱。所以为了避免过度热量的摄取及肥胖的产生,选择口味比较清淡的,保护肝脏类的鸡尾酒,慢慢的品尝,小口饮用最佳。

饮酒≠肥胖 原则8 防止“伪食欲”,食用温热汤汁调和

醉酒后,感官能力降低,感觉不到饥饱,很容易产生“伪食欲”,不断的随着饮酒而进食,造成肠胃肝脏负担,摄取热量过剩,造成脂肪堆积,产生肥胖。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可以选择低热量易饱腹的食物。与白饭和拉面相比,低卡路里的温热汤品就是非常好的选择,不仅可以饱腹,同时温热汤品使体温上升,加强促进新陈代谢。可以选择贝类等对于肝脏有保护作用的食材汤料。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胖生百病”中国式肥胖有两大特点,减肥记住三原则

(健康时报记者乔靖芳)“30年前,大家对肥胖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觉得中国离胖子国还挺远的,但现实并非这么乐观。”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学营养减重门诊主任医师陈伟说,中国在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2年分别做过营养普查,结果发现肥胖率每10年的增长速率是非常快,1982年的时候只有0.6%,到了1992年就到了1.5%,到了2002年就跃升到7.1%,到了2012年跃升到11.9%。

现状:底数大、增长快“一胖生百病”

陈伟主任表示,“底数大,增长快”是中国式肥胖最大的两个特点,不仅如此,更可怕的还有我们还是腰围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据2012年的统计,中国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的肥胖率也达到了6.4%,比2002年足足涨了200%。

我们常说“一胖百病生”,虽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但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确实不少。陈伟主任说,一旦胖了,肥胖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从儿童期开始,一直可延续到生命终结,可能从头伤到脚,累及全身几乎所有器官系统。比如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甚至已成为影响人心理健康及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而且,2018年《国际癌症杂志》有研究从4000万人的大数据中发现,肥胖会增加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等18种癌症患病风险。当BMI值每增加5个单位,这18种肿瘤的风险就会相应提高2%~48%。

陈伟主任补充,“腰围每长一英寸,寿命减少一年”,也有一定的道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肥胖=贫穷”,肥胖的人越多,对健康买单越多。而且,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肥胖健康负担》报告显示,从2020年到2050年,超重和相关疾病将使各国人口预期寿命缩短约3年;夺走经合组织国家超过9000万条生命。

特点:肚子大、腰部圆跟“四高”饮食有关

“中国式肥胖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人‘肚子大’,也就是腹部肥胖。”陈伟主任说,东亚人群中腹型肥胖的人比较多,脂肪多在腹部堆积,在发展到如“半吨”的这类巨胖之前,亚洲胖友的生命健康面临的威胁,要比欧美人群要多。这种内脏脂肪的聚积可引起机体代谢的变化,对健康的危害系数要高于全身型肥胖。

2017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项研究显示,中国男性肥胖及超重的发生率均超过女性2~4倍,35~45岁的男性中,有60%内脏脂肪超标。

“究其原因,中国式肥胖的相关因素涉及遗传、认知、膳食、运动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尤其和高油、高盐、高糖的‘三高’饮食习惯和‘高GI’(GI是升糖指数,是指摄入食物后身体中血糖变化的程度,高GI食物对血糖影响较大)的膳食模式有关,成了‘四高’。”陈伟主任表示,现在我们都在大力倡导“三减三健”,就是要把导致肥胖的油、盐、糖降低下去。

至于膳食结构的影响,陈伟主任认为,这跟国人近些年动物类食物摄入过多,以及精制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精制主食的摄入量高有关。

1982~2012年,中国的营养调查数据显示,30年间,我国精制谷物摄入量减少25.5%,超过80%的人精制谷物摄入量超过最高推荐量,全谷物的摄入量减少了83.9%,达到最低推荐值的人群比例显著降低,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而这些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要强调说精制主食?”陈伟主任表示,精制糖和低纤维的白米白面都属于高GI食物。通常把GI小于55%的食物称为低GI食物,55~70%之间的称为中GI食物,高于70%的称为高GI食物。像我们平时吃的白米饭、白馒头等,GI值通常在80~90%之间,但同样的食物,芋头、全麦面条等粗粮则GI就低一些。

陈伟主任感慨,“我们常告诉糖尿病人应该低GI饮食,然而事实上在国际上低GI饮食,对所有的人群及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有益,对防治肥胖和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办法。”

方案:三原则、一平衡“三不吃”“一选择”

“很多人问我减肥有什么秘籍,其实减肥没有什么捷径,不过有三条原则供大家参考。”陈伟主任介绍,首先要有个体化的医学减重方案,然后就是生活行为的改变,因为绝大多数的肥胖是跟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的,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要慢慢改掉。最后就是要有大量循证证据来佐证的一些有效方法,比如高蛋白减重、轻断食减重(一周五天正常吃饭、不连续的两天进行适度断食的5 2轻断食)、限能量平衡膳食的方式,还可以打“组合拳”,减重效果更好。

具体来说,在保持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也应该有一些讲究。

“有三类食物是最好少吃或者不吃的,做到了这些,减重也就成功了一半。”陈伟主任说,第一个是降盐,因为盐吃多了一方面会引起水肿的发生,另一方面则是吃盐多会促进食欲,吃得就会多,肥胖也就是必然的了;“降糖”,凡和添加糖有关系的食材,就像甜饮料、点心、饼干、糯米类的食物要少吃;“降油”,不仅建议大家在烹饪时少倒油、少放沙拉酱等脂肪含量高的酱料,还得少吃肥肉、荤油、肉汤等食物,还有高脂的坚果也少吃一点。

另外,陈伟主任还提醒,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如果同样是主食,逐步用“低GI”的主食代替同样量的食物,一天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要有一半是来自“低GI”的食物,对减肥也是非常有利的,像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把“低GI”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看待。当然,光管住嘴也不够,还要“迈开腿”,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是不能少的,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减肥的重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