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肥胖中药(身体湿气重肥胖吃什么中药来的快)
祛湿、健脾还补肾,这味药号称“水中人参”,吃了湿气哗哗排
大家好,我是中医杜医生,祛湿吃什么好呢?大家十有八九都会想到薏米,可是薏米有寒性,脾胃虚寒的人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种性味平和,能够健脾祛湿的食物,它就是有着“水中人参”之称的芡实。
中医认为芡实,具有性平,味甘涩,归脾肾经,能够健脾止泻、固肾涩精,就是说芡实既能健脾祛湿,又能益气补肾。《神农本草》中就说芡实是上品药材。上品啊就是没有毒性,还有补养作用,可以长期服用,使人延年益寿的药物。
对于湿气,中医认为不仅要避免外湿侵袭,更要注重内在调理,消除内湿。芡实与其他药材配伍,能够促进脾胃运化,提升身体排除湿气的能力。
我曾接诊过一位来自南方的患者,她生活在江南水乡,常常感到身体沉重、容易疲劳,还有那挥之不去的水肿和食欲不振。同时,伴有早晨起床时眼皮浮肿,午后双脚好像坠着秤砣,十分沉重,晚上则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特别长期的湿气积累,让她经常感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症状,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通过望闻问切,观察到患者舌苔白腻,脉象濡缓,这些都是体内湿气重的典型表现。简单说,湿气就像是身体的“淤泥”,堵塞了人体正常的运行通道,使得脾胃功能下降,从而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病症。
我对症开了四神汤加减,其中,芡实可以强化脾胃,犹如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堤坝,防止湿气进一步侵扰脾胃;茯苓能利水渗湿,像是疏通河道的工程师,加速湿气的排出;莲子与山药,则是补养心脾的良药,帮助恢复身体的元气与活力。四味药材相互配合,共奏健脾利湿、补益气血之功。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患者惊喜地发现,身体的浮肿逐渐消退,睡眠食欲好多了,腹胀和精神萎靡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就连走路都轻松了很多。
古语说“湿气不除,百病丛生”,芡实虽小,却能和其他药材配伍,发挥祛湿的大作用。湿气去,健康来,愿朋友们都活得轻松自在。
今天,咱们就说到这里,朋友们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张仲景流传千年的“减肥方”两味药 消除大肚子,帮你解决痰湿肥胖
大家好,我是沈医生,身体肥胖,肚子大?怎么减都减不下去?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张仲景传下来的“减肥方”,专门消灭大肚腩,解决痰湿肥胖体质!
体型肥胖,并且有大肚腩,怎么减也减不下去,各种减肥方法都不管用,生活中还总觉得胸口发闷,动不动就要咳嗽吐痰,容易犯困,觉得四肢困重,不想动,伸出舌头一看,舌头胖大,周围还有齿痕,大便质地发软,总黏在马桶上冲不下去,如果你是这种情况,那想减肥很简单!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减肥不是让你直接“掉肉”,而且通过调节身体的代谢功能,让吃下去的食物充分消化、吸收、排泄。
再说简单点,就是脾虚导致痰湿大,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人都喜欢吃些肥甘油腻的食物,并且还喜欢喝酒,脾胃可以运化体内水湿,而这种行为极易伤害脾胃,就会导致水湿凝聚成痰湿,痰湿最喜欢的地方就是腹部
因此最开始出现的是大肚腩,后期久坐不动,就会发展为全身肥胖,这种人想要有效的减肥,就需要除痰湿,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张仲景所创的减肥方,只有简单两味药,就可祛湿除痰,消灭大肚腩,那就是枳术汤。
枳术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主心下坚,大如盘,而心下指的就是我们的肚子,所以此方主要针对的就是大肚腩,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方子。
首先枳实,此药入脾胃经,可以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在此方中枳实为一员猛将,可以通畅全身痰湿肿满,将身体各处,尤其是脾胃腹部中的痰湿排出体外;
白术同入脾胃经,此药可以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我们都知道,气可以推动津液流动,此药可助脾增强运化水湿的能力,使痰湿无法生成,断大肚腩生成的根本。
虽然此方只有两味药,但却攻补兼施,当我们脾胃好了,痰湿清除干净了,减肥自然是轻轻松松的事情了,但需要注意,此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还要配合上我们运动,这样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湿气重,高血压,肥胖,眩晕,哪些中药或有帮助?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一觉醒来,头晕目眩,像是刚从“旋转木马上”下来?或者一走路就觉得两腿像灌了铅?再一摸脉搏,心跳咚咚快得像打鼓?更别提体重秤上的数字,似乎在和你“斗气”直往上蹿。
湿气、肥胖、高血压、眩晕,这些现代都市人的常见问题,已经成为健康路上的‘拦路虎’。问题来了,难道我们只能无奈叹气?其实,中医的宝库里,或许早已藏好了答案,让你在不知不觉间找到平衡。
湿气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词有点玄乎,仿佛是某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云雾”。其实在中医里,湿气更像是一种“身体里的水泥”,它会黏在你的脾胃上,堵住你的经络,让身体变得沉重、懒散,甚至直接影响你的代谢。
《黄帝内经》里强调,湿气多因脾胃虚弱或外界环境湿重而生。简单点说,吃太多冷饮、油腻食物,再加上久坐不动、生活环境潮湿,湿气就会悄咪咪地“潜伏”在你体内,像个“跟屁虫”一样挥之不去。
高血压:身体的“高压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李阿姨,50岁,平时爱吃火锅、冷饮,运动基本为零,每天上班就坐,下班就躺。结果呢?体重飙升,整天觉得困倦无力,脚踝还莫名肿起来。医生一检查:湿气太重,连带着血压也跟着飙高了。
高血压就像是身体里的“高压锅”,一旦压力过大,随时可能“爆炸”。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更多是因为饮食不当(重盐、重油)、缺乏运动、长期压力等等。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有关。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长期情绪紧张、熬夜,肝火旺盛,肾气不足,血管里的“水力发电站”就容易出问题,血压自然跟着飙升。
肥胖:代谢的“堰塞湖”肥胖的问题不用多说,许多人都深有体会。脂肪堆积不仅拉低了颜值,还让你身体的代谢系统像堵了堰塞湖一样,血糖、血脂、血压全线崩塌。中医认为,肥胖多与脾虚湿盛、痰湿内阻有关。简单来说,脾胃的“运化工厂”出了问题,湿气和痰浊堆积在体内,脂肪也就越积越厚。
眩晕是一种非常让人崩溃的症状。你可能会觉得天旋地转,站不稳、走不直,严重时甚至恶心呕吐。中医认为,眩晕多由肝阳上亢、气血不足或痰湿阻滞引起。换句话说,肝火过旺、“电路”供血不足,或者湿气太重堵住了“电线”,都会导致大脑“短路”。
中药怎么帮忙?四个对症的“宝藏方”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下面就介绍几味经典中药,看看它们如何对症下药。
薏苡仁和茯苓是中医里祛湿的“黄金搭档”,就像清道夫一样,把体内的湿气一扫而空。薏苡仁能够“利水渗湿”,茯苓则可以“健脾祛湿”。两者搭配,不仅能缓解湿气带来的困倦和浮肿,还能帮助减肥。
一个简单的薏苡仁茯苓茶,做法也很方便: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加水煮20分钟,每天喝上一杯,湿气重的人喝了会感到身体轻松不少。不过要记住,薏苡仁性微凉,体质偏寒的人不要天天喝。
高血压患者经常会感到头晕目胀,这时候天麻和菊花是一对绝佳的“降压CP”。天麻能够平肝息风,专治头晕目眩、肝阳上亢;菊花则能清热解毒,缓解眼睛胀痛。
一个简单的菊花天麻茶,材料包括天麻5克、菊花10克、枸杞10克,用开水冲泡即可。每天一杯,血压高的人喝了可能会觉得头脑清爽不少。
肥胖患者最需要的是“减负”,而荷叶和山药正是减肥的好帮手。荷叶能够“升清降浊”,帮助体内脂肪的代谢;山药则能补脾胃,增强消化功能。
一个简单的荷叶山药粥:荷叶10克,山药50克,加入适量大米煮成粥,早晚各吃一碗。长期坚持,可能会发现体重悄悄往下掉。
半夏白术汤是中医经典名方,专治痰湿中阻导致的眩晕。半夏能燥湿化痰,白术则健脾燥湿,两者搭配,堪称眩晕患者的福音。
具体做法:半夏10克,白术10克,加上陈皮5克,用水煎煮,每天喝一剂。很多眩晕患者在喝了几天后,会觉得天不再“转”了。
除了中药的调理,生活中的一些小改变也能带来大不同。
- 管住嘴,迈开腿:少吃油腻、甜食,多吃清淡、高纤维食物。每天坚持半小时运动,比如快走、瑜伽或游泳。
- 远离湿气: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少穿湿衣服,避免久居潮湿之地。
- 学会解压: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湿气重、高血压、肥胖、眩晕,这些问题并非“一时半会”就能解决,但只要你用对了方法,调整生活习惯,坚持中药调理,身体的“水泥”“堰塞湖”迟早会被疏通。健康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持久战。与其等到问题变得不可收拾,不如早点行动起来,让身体重新回到平衡的状态。
参考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全球报告》
《黄帝内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