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肝胆肥胖症(肝胆肥大是怎么引起的)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专家:腹型肥胖为女性心脏病独立危险因素 医学运动治疗需遵医嘱

专家指出,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 陈静 摄

专家指出,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30日电 (记者 陈静)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心内科专家李楠博士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另一位专家和亚萍博士指出:“体力活动缺乏,也是一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亚萍强调,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

据了解,相较于男性,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疾病诊断、药物代谢和防治策略都有所不同。研究显示,女性初潮、妊娠、绝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女性情绪容易波动、被动吸烟等因素,都导致女性心血管疾病症状更隐匿、不典型,在同样的发病情况下,预后也要比男性差,危害也更严重。

李楠博士直言:“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腹型肥胖,不仅体现在形体上,如:腰围变粗,更多的是脂肪组织的异位储存,即脂肪从皮下分布转变为内脏分布,如储存在心脏心包外膜、肝脏内、胰腺内和肾窦内。这位专家表示,腹部肥胖不仅会引起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房颤、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女性在更年期后,体脂分布会更易于趋向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女性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全因死亡率风险也更高。”李楠博士强调,“需要及早干预、预防、和治疗腹型肥胖,主要为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和运动相结合。”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的活动量越来越少。“体力活动缺乏,也是一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上海德达医院心内科主诊医生和亚萍博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和亚萍表示,“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压、控制血脂、降低血糖、降低尿酸、控制体重,也可以改善心理应激、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从而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和亚萍博士同时强调,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并根据危险分层,确认运动处方是否需要在医务人员监督下执行。她对记者说:“运动处方属于医疗级别的运动方案,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能够在保证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运动能力,有针对性地调节血糖血压血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等。“

记者了解到,在第三届“德知妳心”女性心血管健康活动日直播中,哥伦比亚大学女性心血管健康中心联合主任JenniferHaythe教授、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沈立荣教授等从妊娠高血压、饮食健康、运动策略和心肺复苏等多个角度出发,就女性心血管健康管理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耐心、仔细地分析线上患者病情、解答患者疑问。据统计,数十万人次观众在线参与。

“女性心血管健康计划”随访行动同期开启,期望通过完善的随访问卷调研,深入挖掘女性在心血管健康管理中的认知现状及信息需求,加快女性心血管健康管理平台的创建,为中国女性带来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全链化、系统化的高品质医疗服务。(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肥胖者、2型糖尿病患者都要注意了!范建高教授最新解读:脂肪性肝病,诊疗有方!

说起脂肪肝,是让人咬牙切齿又有点无奈。有人完全吃素,结果居然脂肪肝的问题很严重。

胖人出现了脂肪肝可以理解;瘦人同样也会得脂肪肝吗?控制饮食了,也锻炼了,结果为什么居然还有脂肪肝?

脂肪肝已经超越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其患病率仍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低龄化。

下面要划重点了!

随着超重、肥胖和2型糖尿病在我国流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逐步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以及健康查体肝酶异常和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这些高风险人群需

进行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筛查

探索脂肪肝的科学防治之道!

2024年5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正式发表《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其后欧洲肝病学会、欧洲糖尿病学会和欧洲肥胖症学会联合发布了最新版《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临床管理实践指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范建高教授作为中国指南的主要执笔专家和通信作者之一,对中欧两部指南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解读。

什么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一项或多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且无过量酒精摄入的脂肪性肝病。

范建高教授指出,能量密集型饮食、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及其所导致的肥胖、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主要的且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致病作用几乎等同于病因。

因此,建议对肥胖者、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代谢综合征组分的人群以及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者等高风险群体进行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筛查。

诊断: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三个标准

针对疑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系统评估,范建高教授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总结。

范建高强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断要兼顾排他性 肯定性诊断标准。

中国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欧洲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标准相同,都是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标准:

一是通过影像学诊断出脂肪肝,或肝活检显示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占比≥5%;

二是存在至少一项代谢综合征的组分;

三是排除了过量饮酒、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等其他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原因。

而对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诊断,两个指南都认为,要符合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标准,并且肝活检显示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占比≥5%,并同时伴有气球样变和小叶内炎症或门管区炎症。

与欧洲指南不同的是,中国指南强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可以与其他原因的脂肪性肝病合并存在,合并肥胖或2型糖尿病、酒精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脂肪肝患者需考虑并存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也就是两种及以上病因共同导致的脂肪性肝病。

欧洲指南则沿用2023年脂肪性肝病更名的多学会声明,仅在满足酒精性肝病诊断的饮酒阈值但并非大量饮酒时才根据是否合并1项及以上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分为单纯的酒精性肝病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酒精性肝病。

此外,中国指南在国际上率先将“代谢相关肝纤维化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纤维化”作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重要临床类型,认为可以通过非侵入性试验无创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并且淡化了需要借助肝活检才能区分的代谢相关单纯性脂肪性肝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治疗:生活方式干预 现有药物或手术治疗

中国指南强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治疗需依托多学科团队的协作,要从两大方面展开:一是生活方式干预,二是现有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合理选用。

治疗策略聚焦于减轻体重和腰围、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并控制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缓解脂肪性肝炎及逆转肝纤维化。

针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同时存在的代谢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优先考虑使用那些对心血管、肾脏和肝脏均有益的药物来治疗肥胖症、血脂异常、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

在治疗方面,新版指南更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重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心血管疾病和肝脏炎症、纤维化的治疗与管理。

欧洲指南建议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同样应调整生活方式,具体包括减轻体重、提升饮食质量、增加体育活动,并避免吸烟和饮酒,同时明确了这些干预措施的长期目标。

此外,欧洲指南还指出,应积极处理患者的合并症以及肝脏相关并发症,比如在治疗2型糖尿病或肥胖时,可考虑使用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药物,例如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对于处于非肝硬化阶段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患者,指南有条件地推荐采用新药治疗。

而欧洲指南则关注肝硬化、肝移植等复杂病症及新型药物治疗上,依然强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诊断。

范建高指出,我国指南的可操作性更强。与欧洲新版指南相比,我国新版指南融合了现有亚太指南与欧美指南的优点且去除了其不足之处,并且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定,更加简明实用。然而,基于中国的循证依据仍有待加强临床试验和前瞻性队列随访而不断提高。

审核:上海新华医院消化内科 范建高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科普】这种慢性肝病和肥胖关系大!想要有效治疗,减重是关键!(内含减重支援者招募信息)

据数学模型预测

到2030年

中国脂肪肝患者将多达3.15亿

近年来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肥胖症的流行

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迅速增长

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病

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第一大慢性肝病

今天

我们就来谈谈

脂肪肝与肥胖的话题

(文末含有志愿者招募内容)

什么是脂肪肝?

我们通常所说的脂肪肝,医学上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现已正式改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主要是指非饮酒所致的肝脏过多脂肪堆积,往往常见于超重、肥胖或罹患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的个体。

肥胖与脂肪肝的关系

导致脂肪肝发生的因素有多方面,包括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以及遗传易感性。其中,肥胖症患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高达60%-90%。

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的BMI标准:BMI≥24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

中国判断肥胖的标准:女性腰围≥85cm,男性腰围≥90cm。

脂肪肝到底要不要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害与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病相似,可以通过肝脏炎症,进而发生肝硬化、肝癌,甚至肝功能衰竭。单纯性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可能性很小,但一旦进入脂肪性肝炎阶段,其发展进程与慢性乙肝、丙肝一样。其中,合并肥胖是加速其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肥胖患者更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肝纤维化和更糟糕的临床预后。因此,脂肪肝必须治,肥必须减!

脂肪肝该怎么治?

目前尚无药物批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治疗手段是生活方式干预下的减重!研究表明,1年内减重3%-5%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组分和逆转单纯性脂肪肝,体质量下降7%-10%能显著降低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并改善脂肪性肝炎,但是体质量下降10%以上并维持1年才能逆转肝纤维化,遗憾的是肥胖症患者1年内能够减重10%以上者不到十分之一。

那么,如何提高减重成功率?

如何有效维持体重?

好消息,南方医院肝病中心针对广大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开展了两项临床研究,现招募志愿者!!!

【研究一】如果您苦恼于得不到科学、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指导而无法坚持减脂,请加入我们的“严密生活方式监督改善NAFLD”项目,为期1年的科学指导,让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影随形,从此肥胖成路人。

【研究二】如果您苦恼于工作过于繁忙无法配合调整饮食运动或想走个“捷径”,请加入我们的“胃左动脉栓塞术治疗肥胖型NAFLD”项目,免费的微创介入减肥,让您的改变轻松实现。


入选基本条件(最终入选由临床医生根据试验方案要求掌握):

1. 影像学或组织学证实的NAFLD患者

2. BMI≥28.0kg/m2;

3. 年龄≥18岁;

4. 近3月内未参与其他减重项目。

加入我们可以享受什么待遇呢?

1.免费体检,包括肝纤维化扫描、测定肝脏脂肪含量的磁共振、胃镜等检查;

2.筛查合格的志愿者加入研究后成为正式的受试者,可接受免费的胃左动脉栓塞术(微创介入手术)或长达1年免费的严密生活方式监督管理服务(含营养师一对一专业指导及医生随访跟踪);

3.免费的肝病专科医生长期咨询及随访服务(若定期随访,肝纤维化扫描免费)。

我们希望您瘦得健康,更瘦得明白,最终瘦得持久~

加入我们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呢?

1.认真对待健康管理,减重意志坚定,遵从营养师的饮食指导;

2.每天完成体重监测(饮食日记、体重曲线),积极主动反馈;配合完成方案相关的检查检验;

3.干预期及随访期内按时随诊。

两个项目的联系方式在这里:

【生活方式干预减重】

联系人:周医生13631383539,邬护士13265095249

地址:南方医院(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路1838号)门诊楼1楼肝病门诊13号诊室

【微创介入术减重】

联系人:李医生(增城分院)13119570514(微信与手机同号)

地址:南方医院增城分院综合内二病区医生办公室


参考文献: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

2.崔丽梅等,肥胖的疾病特征,《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9-09-2713:38:55)

3.EstesC et al. Modeling NAFLD disease burden in China, France, Germany,Italy, Japan, Spain, United Kingdom, and United States for the period2016-2030. J Hepatol 2018;69:896-904.


文章来源 | 感染内科 周玲

编辑 | 许诗园

主办 | 南方医院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