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马悦凌肥胖(马悦凌是谁)

董德春谈健康 0
文章目录:

注意:这3个养生建议都是坑人的!千万别再信了!当心越养越伤身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然而一旦过了50岁,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养生节目深受中老年人喜爱,希望从中能够学到一些有用的养生知识,让自己更加健康长寿。但是有一些错误的养生建议也混杂在其中,让人难辨真伪,从“绿豆汤包治百病的神医”张悟本,到生吃泥鳅的“健康教母”马悦凌,再到“断食排毒养生大师”林海峰我们被太多错误的养生建议所误导!如果您听从了这些错误的养生建议,不但起不到养生的作用,而且还会越养越伤身,甚至可能还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今天我给大家总结了3个常见,但是错误的养生建议,希望各位中老年朋友不要去盲目听从

第一个就是喝骨头汤可以补钙,能防治骨质疏松:其实这是错误的,虽然骨头里含有丰富的钙,但它们是以磷酸盐形式存在的,并且很难溶解于水。试验证明如果将一公斤的骨头熬成汤,不管熬多长时间,500毫升的骨头汤中,钙的含量也很难超过20毫克。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中推荐,成人每日的钙摄入量应为800毫克;孕妇、哺乳期女性、老年人钙的摄入量为是1000毫克,如果用骨头汤来补钙的话,你每天至少得喝20升的骨头汤,要喝完这么多汤,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此外经过熬制的骨头汤当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嘌呤,长期食用不仅达不到补钙的效果,而且还会增加肥胖、痛风、高血脂、高血压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第二个就是每天万步走,活到九十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走一万步,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有些人宁可不睡觉,也必须走完一万步,差一步都不行。不可否认走路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新陈代谢,而且还会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控制体重。但是过多活动,受伤最大的就是我们的膝关节。我们以身高1米7,每分钟步数在110左右的中青年人年为例,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走完1万步,而有些老年人每分钟的步数只有50~60步,走完1万步,需要不停的走三个小时以上。如果活动过多的话,就会加速磨损我们膝盖上面的关节软骨,而很多老年人本身膝关节就不好,你走的越多,膝盖就会感觉越痛

每天要走多少步才合适呢?

具体要以第2天起来以后感到精力充沛,没有哪里不舒服为标准,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来适量增减。

第三个就是吃素比吃肉更健康: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很多人担心吃肉会导致三高等心血管疾病,于是养成了只吃素食、不吃肉的习惯,然而如果长期坚持吃素不吃肉的话,就会造成营养不均衡,蛋白质摄入不足,从而导致代谢紊乱,免疫力降低,抵抗力下降等等健康问题。

所以健康长寿的关键首先就是要做到荤素搭配、均衡饮食。平时养成均衡饮食、戒烟戒酒、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不熬夜、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的好习惯,才是真正科学健康的养生之道

老百姓的养生与“大师”们的诈骗术·尹秀民

养生,是当今社会一个极其热门的话题。

健康长寿,是每一个人的向往,也是终生奋斗的目标。

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珍贵的。每个人都想健康地活着,更想能够长寿。只有健康长寿,生活才会幸福,才会富有意义。

生活,是贯穿整个人生过程的必需,人,只要生长在这个世界上,就要生存,要活命,要传宗接代,要发展事业,实现自己的志愿与理想,那么,就要生活,并伴随人生全过程。说到底,人一生所干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

当然,要想生活,首先要讲究条件,要有物质基础。就是说,生活必须有本钱。其次,生活要讲究质量,讲究品位,讲究档次,讲究水平。就是说,人要生活,就离不开衣食住行,这是能够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当然,还需要上学,工作,干事业,这是为了活得更好的基本条件。另外,生活还有高低优劣之分,即除去物质生活外,还有精神生活,如信仰、理想、信念,还有家庭、爱情、友情、爱好等等。当然,理想、信仰、信念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人生的生活质量、品位的高低和优劣。但是,无论如何,每个人终生所期盼、所追求、所为之奋斗的,那就是健康和长寿。因此,养生便成为极其关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温饱型转入富裕型,不再为迫于生计,如何才能吃饱穿暖而发愁。于是,便把健康长寿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生活富裕了,吃得好了,人的寿命大幅度提升,原来那些罕见的九旬老人已经不再稀奇,而传说中的百岁老人也不再是神话。于是,追求长寿者看到了希望,养生保健需求不断扩大,成为普遍追求和讲究的问题。全民讲养生,讲保健,形成一种共识。

养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自古以来就被关注。不过,那是帝王将相和富人的事,穷苦百姓生活不得温饱,天天操持生计,能够活命就不错了,哪有闲心去讲究养生和保健呢?因此说,追求长寿,讲究养生保健,是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情况下,产生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和享受。当食不饱肚,衣不遮体,饥肠辘辘之时,哪有什么心思去想养生,去讲保健呢?当然,这是客观因素,而人人珍惜生命,盼望健康长寿则是主要因素。

在追求长寿甚至期盼能够长生不老,永远不死这个问题上,历史上,有着诸多的故事。秦始皇首当其冲,汉武帝紧步后尘,以后诸代皇帝孜孜以求。他们不是遍访江湖术士,寻找长生不老之方,就是炼丹、求神问仙,以求灵丹妙药。到了唐代,炼丹术则风靡中国,达到鼎盛之时。尤其是那些皇帝重臣,把个丹药奉若神明,极其推崇。整个唐代就有六位皇帝以求长生不老服食丹药导致死亡。就是那位贤明豁达的唐太宗也不例外,那些中毒未死者尚未计算在内。上行下效,自古如此。受宫廷影响,许多文人名士也去效仿皇帝,追求长生,忙于炼丹。白居易晚年有一首《思归诗》,生动真实地记述了当时的情景。诗云:“退之(韩愈)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元稹)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杜牧)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崔元亮)夸药力,终冬不衣棉;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

从白居易的诗中,可以看出,当时那些文人名士追求长生不老而迷恋丹药的痴迷程度,以及最终得到的后果。

期盼长生不老,依赖神仙方士,这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它似乎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因此,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影响着亿万民众,至今还有市场。

人们珍惜生命,所以养生问题最容易形成气候,这就为养生开辟了前景十分广阔宏大的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个市场,并从中获取巨额利润,这门学问具有非常深奥的艺术性。

人们都期长寿,因此特别关注祛病健身方面的信息,一旦有人借着健康长寿和养生这一话题进行忽悠,就特别容易入耳入脑入心,信以为真,三下两下,就会形成一股强势的风潮,人人如痴如狂,竞相传播效法。因此,有些人便乘机搞出各种奇门偏方,以“花小钱,办大事”的方式,诱惑人们上钩。

由于大多数人的文化素质较低,科学理念较差,遇事缺乏科学审慎地分析与研究,最容易被人忽悠欺诈,上当受骗。那些江湖术士和一些利欲熏心者,抓住此点,借忽悠之法,行诈骗坑蒙之实。虽然老百姓不明所以,但为了求得平安健康和长寿,便毫不犹豫地相信他们,相信那些奇门怪方,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曾记否,上个世纪七80年代,有人鼓吹了一种“神奇”的饮料,由于价格低廉,制作简便,曾一度风靡全国,走进千家万户。当时,人们把它说得神乎其神,吹得天花乱坠,什么防癌抗癌,可治心脑血管、高血压、肠胃萎缩性胃炎、肝肾、肥胖、便秘、斑秃等疾病,简直成了灵丹妙药。它就是人们熟知的“红茶菌”。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一家制作,家家学习,相互交流传授制作秘术方。或是从别人家捞一块儿“海绵”茶菌,放在干净的玻璃瓶里,用糖茶水浸泡、发酵后,便可饮用,而且无休止地泡下去,喝下去。那时,红茶菌成本低廉,制作简便,传说功效神奇,十分符合比较贫穷时期人们的消费观,是一种期望值与能力完美和谐地结合。所以,人们一个劲地泡,一个劲地喝,期盼用这个神奇的“药汤”打造出无数个健康的身体。

那时虽有神奇的“红茶菌”,却没有什么张悟本李悟本。到20世纪后期,科学发达了,生活富裕了,却冒出了什么张悟本等,他们把自己装扮成救世菩萨,使用卑劣笨拙的手段,弄了个“包治百病”的绿豆汤,抓住人们期盼健康长寿不生病的心理需求,大肆鼓吹其功效,把老百姓好一个戏弄和欺骗。

在许多人心里,往往藏着一个疯狂的魔鬼,其名叫做“集体无意识”。它引导人们往往不加分析,不假思索和判断地把一些普通的物品当成神物,将其人为神化,盲目信赖和崇拜。张悟本及那些养生“大师”们,正是利用人们这一弱点,制造出一种所谓的“神物”,用假象和歪理邪说蒙蔽欺骗人们,并雇佣一些丧失良心的文人、医者和媒体大肆宣传,使广大民众自觉不自觉地误入他们骗人的圈套。

老百姓日子红火了,富裕了,许多人便大吃大喝,没有节制,粗茶淡饭没有了,天天吃家宴下饭店,小酒天天醉,因此,出现了太多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三高”人群。这些富贵病使很多人与健康长寿无缘,有的过早离开人世。张悟本及其那些养生“大师”便以此为突破口,将绿色食品鼓吹成救命稻草,进行忽悠之能事。精心包装的伪科学撞上民主养生的愚昧无知,个人发狂的攫取财力心理遇到民众发烧的养生愿望,难免会衍生出一场发疯的养生保健闹剧,成为现代社会中天大的笑话。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张悟本的“绿豆汤,”还是马悦凌的“土豆茄子泥鳅理论”,都是用人们身边常用食品加上一套歪理邪说进行忽悠和欺骗。对于老百姓,绿豆、茄子、土豆等,既熟悉又常见,既便宜又好买,不用费周折,容易办得到,制作也十分简单。尤其为重要者,不论你何时吃,吃多少,都吃不出毛病,更不会死人,无有风险可担。如此,养生“大师”就与老百姓形成心理共鸣,老百姓就自觉不自觉地被他们忽悠转了向,盲目信赖听从他们,从而促使养生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火,不可遏止。

其实,老百姓的养生,有着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最让人挠头的是许多人“一边养生,一边轻生”。当然这里的“轻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草率了生,而是一种无意识或有意识而被迫的慢性自杀。

比如说,曾有一句流行语,叫做“年轻的时候用生命换钱,年老的时候用钱换生命”。此话虽有些调侃,但反映了现在绝大多数人的生存理念与方式。许许多多的人,为了挣钱,周一到周五,起早贪黑,拼死拼活,忙忙碌碌,甚至饭也顾不上吃,觉也顾不上睡,拼老本,打消耗战。一到周末,不是睡懒觉就是去酒店,大吃大喝,然后再去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把摄取超量的热量释放出来。或者再煲上一锅养生汤,以期用此填补之前身体的透支。这样的生活方式,许多人已经形成了习惯。

为了养生和健康,人们弄出许多名堂,种目繁多,轰轰烈烈,各有高招、技巧和秘诀。比如对于苹果的吃法,有着许多名目和说法。有的说削皮吃利健康,有的说带皮吃利健康,有的说做成沙拉吃有营养,等等不一。对于其他物品的吃法那就更多了,这样与苹果所形成的配套养生秘诀估计会有更多种。对于这些富有考究的吃法,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是相信还是不相信?信哪些?人们茫然无所措。因为,这种说法还是那种说法,都是出自那些“大师”“专家”之口,很难让人选择,便产生了无所适从之现象。今天带皮吃,明天削皮吃,后天切了吃,再后天蒸着吃,或是煮着吃,和着大葱吃,就着大蒜吃,甚至拌着辣椒吃,蘸着酱油吃。……

说实在的,如果每个人天天琢磨怎么吃苹果,一天三顿饭,吃什么菜能够养生?喝多少水,喝什么水才能利健康,睡多少时间才能长寿,如何才能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等等。那么,这种人活得实在太辛苦了。当然,不讲究是不行的,而过分地讲究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过分讲究者,如此操心受累,那么怎么会达到健康长寿养生保健之目的呢?相反,天天刻意辛劳地去养生,不但养不好,反而受其害,得到相反的效果。实际上,那些“大师”“专家”们,就是让你稀里糊涂地步入他们设定的陷阱和圈套,相信他们的说教,听信他们的胡言乱语,把你的钱财无休止地送入他们的腰包。

那些像张悟本之类的“大师”,各有门派,各自一说,为了一己之私,互相攻击,互相拆台,不惜互相使绊子,设障碍,甚至造谣中伤。这些人自诩为大师、专家,实则是些江湖术士,旁门左道之徒,投机钻营之类的大骗子。

当前,养生保健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市场混乱,鱼龙混杂,伪冒假劣,加上群众养生存在着较大盲目性,不科学不规范性。又加商家以赚钱盈利为目的,欺骗欺诈现象不断发生,给广大民众造成极大的危害。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各有关机构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不能使其放任自流。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使亿万民众要健康,要长寿,要保健,要活得有生气,有质量,有品位,这就十分需要有科学正确的理论来引导;就十分需要真正科学权威、实用的养生保健方法和非常负责任的服务体系;就十分需要有一套符合国情的科学的且有刚性的规范的管理措施;当然也十分需要那些符合科学又经过实践检验、富有成效的奇方秘药;更迫切需要一大批科学、权威、具有真才实学,尤其是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良心的专家、学者、大师;还需要有一个活跃且规范、不具欺骗的能够严格管理和调控的养生保健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这是老百姓真正的心理需求和盼望。

当然,养生从根本上讲,应归结为人的心态问题。从中国或者全球范围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但更多的则是个性。那么,每个长寿者更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规律和方式,因此,究竟哪种生活方式或方法才是保证能够长寿的关键因素,很难甚至无法总结。对于每个长寿者的生活方式或做法,养生者不能盲目机械地不加分析研究地套用。就是说,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所以生搬硬套他人做法是不可行的。虽说共性东西很多,但更多的则是各人的特殊性。因此,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借鉴他人有益的东西,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自己养生的可行办法。

目前,尽管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生活显著提高,但物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养生保健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备,看病难,看病贵,无疑仍是面对的一大课题。要想完全解决,仍需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鉴于此情,人们一旦有病,就拿不出那么多钱去就医,有的就会倾其全部积蓄,甚至还会借贷。人们既然生不起病,看不起病,那么就要想尽办法不生病。要想不生病,除去锻炼之外,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寻求种种避免生病的偏方和秘诀,而一些小病的简单疗法,以及所谓的祖传秘方,在群众中就有了广阔的市场和需求。由此,也就派生出了养生保健市场的红火与发达。

现在,一些曾经显赫一时,欺骗民众的所谓大师、专家,已经露出了他们的真面目,从他们自己制造的神坛上跌落下来,他们欺骗人民的假面具已经被撕掉,他们忽悠、欺骗人们的卑劣手段和骗局已被彻底揭穿。什么养生“大师”张悟本,什么道士李一,什么“健康教母”马悦凌,已经被亿万民众所唾弃。

令人十分不解的是,张悟本等这些骗子,为什么能够在科学非常发达的今天,兴盛一时,兴风作浪,蒙骗百姓,并有那么大的市场?个别媒体还为他们大肆渲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联想到前些年那位的气功“大师”严新,某些媒体大肆宣扬他能够在北京发出气功扑灭大兴安岭的森林大火,并能用气功拨开云层,使宇宙火箭从云缝里发射升天的“神话”。一直到张悟本、李一、马悦凌等的养生说教到处泛滥,坑害百姓,这些问题再三出现,究竟说明什么?难道不值得深思再深思吗?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一而再地成为气候,愚弄亿万民众?当然,广大民众惜命养生的观念和健康长寿的急迫心态,则就成为他们诈骗的契机。但是,那些个别握有权力的昏庸官员和某些只为钱财,急功近利的新闻媒体的大力炒作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应从上到下制定得力的管理措施和刚性的制度。同时大力提升民众的科学理念,不给他们制造生存的机遇和条件。当百姓不再为看病问题焦虑担忧时,也就没有必要天天想着怎么不得病了,心态好了,自然也就达到了真正养生的目的。就是不能活到百岁,但也能够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愿广大民众真正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情,健康的理念和快乐养生、幸福养生的一片蓝天。

作者简介:尹秀民,山东广饶人,转业军人,副编审。爱好写作,出版著作多部,发表文章多篇,多获省市奖项。

壹点号博山区作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郝万山:健康要靠自己,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健康从何而来?世界卫生组织有明确的说法:“健康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也有明确的说法:“合理饮食、戒烟限酒、提倡运动、心理平衡。”这个说法在中国称为“健康基石”,即是健康的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决定人类健康的因素中,医疗卫生条件占 8%,遗传因素占15%,社会条件占 10%,气候环境占 7%,而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高达 60%。保护自己的身体原本是我们份内的事情,不要把它交给别人,每一天为自己的身体实实在在的做一些它所需要的事情——乐观的心情、均衡的营养(吃好每一顿饭)、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避免恶习,健康就会回到我们身边。

“保护自己的身体是每个人份内的事情,不要把它交给别人,也不要怪别人。每一天为自己的身体实实在在的做一些它所需要的事情,健康就会回到我们身边。

——马悦凌说:“维护健康要靠自己”。

生命在我不在天,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在增进健康的努力中,人们往往依赖于医生、药物和医疗设施,很少重视自身的作

用,这是非常错误的。

要相信,自己的健康,必须靠自己来做主、靠自己来实现。生命在我不在天——健康的主人是自己,而不是上天。健康管理是一项伴随每个人终身的长期“工程”,要时

刻关注健康,管理健康,储蓄健康。

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首先,持之以恒,坚持适度运动,对健康至关重要,医疗等

其他因素不能代替,只能靠自己身体力行。坚持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功能,可以强筋健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坚持每周运动,走路、打球、游泳等,持之以恒。

运动是改变体质最根本的办法。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本来就具有抵御外侵的毒物、

或疾病的能力。只是,身体的内在环境和身体外的大环境,都有过多有害的因素,使身体的这种免疫能力发生障碍,疾病才不可避免地发生。而运动,则可使身体内在环境的

细胞,促进血液循环,以带动氧气和营养,反过来,又使细胞增加活力。因此,人体的免疫力,便能增加。

运动的好处是使身体的循环顺畅,把养分及氧气带到该去的地方,对生病的细胞,

尤为重要。如果选择一、两种自己喜爱或适合的运动,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总有一天,

成绩会自然显露出来。

其次,了解自己的家族疾病谱,有助于了解自己易患疾病的倾向,指导我们有意识、

有针对性地避开或消除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健康调养。要记住,一个人的健康长寿,60%

取决于自己另外,体检有助于许多疾病的早期发现,因此健康体检对每个人而言都必不可少。

在一般情况下,每年应体检一次。

要远离亚健康,就要学会善待压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陈复平说,亚健康的第一个状态是心身轻度失调状态,处于这个状态的人群会出现

疲劳不堪、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失眠等现象,时好时坏,时轻时重。过于疲劳、压力过大、面临重大挑战或挫折等心理应激时常可引发,比较多地出现在中青年群体。

“亚健康属于非疾病状态,要摆脱亚健康状态,主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陈复平说,而是要靠自己主动自觉地去防治,摒弃不良生活习惯,进行自身生活

规律调节;加强体育锻炼、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均衡营养,保障睡眠。对亚健康状态的心理调节,陈复平也总结出三个方面:一是要善待压力。要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定向,切忌由于自我的期望值过高无法实现而导致心理压力。二是对心理刺激的预防。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到“四个良好”,即人际关系

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劳动实践良好、自我意识良好。就能将那些不利因素变为有

利因素,成为人们积极向上的动力。三是要培养兴趣。兴趣爱好可以增加你的活力和情

趣,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丰富多彩。

心理的调适,极为重要:笑、不生气、正面看、学会放松身心

除了生理因素之外,要克服疾病,还必须从心理层面下手,像笑、不生气及以正面

态度看待一切事情,还有学习放松。

学习笑是一项很特别的功课。因为我知道,笑的时候,尤其是大笑的时候,身体内的细胞是放松的。细胞只有在完全放松的时候,才能圆圆润润,充满活力,足以应付外侮。刚开始学笑时,其实不是真心想笑,而是勉强去把嘴巴拉成笑的样子,可是久而久之,心里自然会加以配合,真的变得成天都开开心心的样子。

生气是别人做错事,我惩罚自己。学习不生气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功课。

如果凡事从正面思考,事事会变得非常美好;反之,凡事都从负面思考,事事都变得相当糟糕。调整饮食习惯改善体质

调整饮食习惯是改善体质最直接而快速的方法。一般人的营养,都是从嘴巴吃进去的。这是说,制造体内负责新陈代谢的每一个细胞的材料,都是由饮食而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这么说:你就是由你吃下去的食物变成的。所以,如果饮食中充满致

癌性物质,日后又怎么可能不患上癌症?食品添加物,是另外一个使食物的品质发生改

变的因素。因为食品添加物有很多都是致癌物质,如果常吃加过工的食物,到底会同时

吃进多少致癌物质,还真没有办法知道。饮食的量,也会影响营养。过去,在贫穷的时代,吃得不够,营养不良,当然会影响体质。现在,经济情况良好,倒是吃得太多,而

造成营养不平衡,也累垮消化组织,引起所谓的文明病,像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

糖尿病等等,使体质受到影响。针对这些情形,要做的饮食习惯改变,原则上,是保持

饮食平衡,不吃添加物,不吃腐败食物,少吃肉类,多吃蔬菜、水果。

饮食如药,须先了解病况体质,需要妥善配合。

来源参考:郝万山 ,《郝万山说健康:顺应自然和生命规律的养生智慧》,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