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脏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我们有妙招!
在减肥过程中
跟随贾玲“热辣滚烫”的时候
要认识自己的肥胖类型
才能有针对性、高效地减肥哦
▶病例分享
潘先生是一名教练,让他最痛苦的就是腹部脂肪堆积。
•体重:82.7kg
•身高:1.71m
•计算BMI:28.3
•体脂率:22.3%
结论:属于肥胖
随后至推拿科门诊就诊,通过5次推拿治疗及饮食习惯改变后,体重:81.2kg,体脂率:19.9%。体脂率、体脂肪重量及体重均有明显下降。如下图:
▶什么是单纯性肥胖?
肥胖(Obesity,OB)是脂肪在体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体能量消耗能量小于摄入热量从而脂肪被过度堆积或脂肪分布异常导致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疾病。根据肥胖的发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肥胖又叫做单纯性肥胖。
诊断标准:
根据BMI对成人超重或肥胖进行判定,24.0kg/m2≤BMI<28.0kg/m2为超重,BMI≥28.0kg/m2为肥胖。
中心型肥胖可以用腰围判定,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为成人中心型肥胖。
图片来源:杭州健康管理个人顾问
▶肥胖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骨关节疾病
•妇科疾病
•肿瘤
▶如何预防肥胖?
1. 管住嘴、迈开腿:
(1)有氧运动: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至少 150 min,最好每天运动 30~90 min,每周运动 3~7 d,总共达到 200~300 min/周。
(2)抗阻运动:2~3 次/周,隔天进行。重量以自身承受范围之内。
(3)减少摄入高碳水食品,多摄入青菜及蛋白质。
2.避免熬夜。
3.补充足够水分。
4.减少生活压力,避免暴饮暴食。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推拿科特色治疗
“通腑泄浊推拿手法”源于我科引进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长春中医药大学王之虹教授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团队,我科学科带头人刘鹏教授为该流派第四代传承人,致力于中医药推结合治疗脏腑相关疾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认为肥胖的病位在脾胃,基本病机以腑气不通,浊邪内生为主,故对其进行治疗时,以“通腑泄浊”为基本治疗原则。
“通腑泄浊推拿手法”以 “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团队的腹部推拿手法为理论基础,主要治疗部位以腹部为主,从腹部穴位着手,从而促进腹部血液循环,增快肠道蠕动,达到健脾气,通腑气,泻浊气,使膏、脂得消。
医师简介
徐先觉
医学硕士,医师
善用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内调外治”模式配合中药、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失眠、颈肩、腰腿痛、耳鸣、面瘫等疾病。出诊时间:周六或周日上午(详询科室)
只有真正放下体重的束缚
才能体验到无拘无束的自由
加入减肥计划
从今天开始热辣滚烫
轻盈地走向未来
图片除标注外,由科室供稿,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你知道有些肥胖人士的脖子“洗不干净”吗?医生:黑棘皮病,减重可缓解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会给问题群体带来心理困扰。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罗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该院接诊的不少肥胖患者中,即有多人提出“脏”脖子的问题,它常常就会对问题群体带来心理困扰,被认为是不讲卫生,而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正是因肥胖引起的“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
病例——
15岁中学生脖子一圈黑斑纹
被学校质疑“清洁卫生没做好”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接诊的患者中,黑棘皮病算是普遍现象。
近日,中学生龙龙(化名)来到罗丹的诊室问诊。龙龙今年15岁,因为爱吃面食、肥肉等,生活习惯不规律,体重超过200斤,是一名重度肥胖患者。他还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每天晚上只能半躺着睡觉,并且夜间多尿,还有高血压等症状。然而,龙龙没注意到的是,他脖子上黑黑的一圈斑纹,也是因肥胖引起的病症表现。
罗丹介绍,因为脖子上黑黑的斑纹,学校老师曾专门找过龙龙的家长,被质疑是“清洁卫生没做好”。这加重了龙龙的自卑心理,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然而,龙龙不管怎么洗,这圈黑黑的斑纹总是洗不掉。
诊室内,罗丹为龙龙查体,发现龙龙的黑棘皮病已经很严重,他用手指着龙龙的脖子说:“典型的黑棘皮病,就像从来没洗过一样,这是肥胖引起的,无论怎么洗都洗不掉。”
解释——
不只是皮肤病的“黑棘皮病”
肥胖人群发病率74% 病因为代谢紊乱
什么是黑棘皮病?如何防治?
罗丹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他解释称,黑棘皮病是一种皮肤角化过度伴局部肤色加深的疾病,病变部位出现“天鹅绒样”增厚甚至抚状突起,常常出现在颈部、腋下、腹股沟、膝盖、肘部、胭窝等区域。黑棘皮病的出现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黑棘皮病不单单是皮肤病,它意味着体内出现了代谢紊乱。
引起黑棘皮的原因很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一个字:胖。在普通人群中,黑棘皮发病率是7%;在肥胖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4%,肥胖引起的黑棘皮被称为假性黑棘皮病。
为什么说是假性黑棘皮病?因为随着体重减轻,病变可以缓解,甚至完全消失。这种假性黑棘皮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层,但最常发生在青少年群体,因为青少年时期正是脂肪组织大量储存的时期。
为什么肥胖会引起黑棘皮病呢?这跟胰岛素这个降糖激素有很大的关系。肥胖者喜爱进食高碳水食物,导致血糖升高,再加上体内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为了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胰岛素常常代偿性分泌增加,这就是胰岛素抵抗。当血液中的高浓度胰岛素穿过血管、越过层层脂肪和真皮,到达表皮层后,与表皮角化细胞、成纤维细胞结合,刺激他们过度增长,从而造成皮肤角化过度等表现。
↑罗丹医生
治疗——
肥胖引起的需要及时减重
普通人群发病的则应对症治疗
因此,黑棘皮病是胰岛素抵抗的可靠判断标准。罗丹介绍,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不用查血就能知道你有胰岛素抵抗,根据皮损的严重程度、时间长短,甚至可以判断出是否有血糖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时期的肥胖不仅容易引起黑棘皮、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还会影响生长发育,需要及时减重。
可能有人产生疑问,“我不胖,为什么也有黑棘皮”?黑棘皮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有7%,据介绍,这部分少数人出现黑棘皮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良性黑棘皮病: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主要在儿童时期发病,到了青春期后自然能缓解;
2、药物性黑棘皮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烟酸类药物的患者亦可发生此病,停药后即可消退;
3、恶性肿瘤:这种多见于中老年人,几乎与内脏肿瘤有关,需要高度重视,因此中老年人定期体检非常重要。一般恶性肿瘤得到治疗后,黑棘皮病也会相应缓解。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中西并重,享“瘦”有道——谈中西结合治疗肥胖如何“标”“本”兼治
我国居民肥胖和超重问题日益突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 ≥18岁的居民超重率达34.3%,肥胖率达16.4%1。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委联合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这标志着超重与肥胖问题已上升为国家层面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公共卫生体系已然有了成功的生动实践。那么,中西医结合减重理念引领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肥胖并采取有效的减重策略呢?
“标”“本”兼治——中西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
西医为“标”:西医认为,肥胖是体内脂肪的异常积聚,达到了影响健康的程度。这种状态是由于能量摄入和消耗出现失衡,或是机体代谢机制的根本性变化导致的。西医通常采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体重。BMI综合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个体的体重状况。BMI评价标准,包括中国成人标准、亚洲成人标准和国际成人标准等,不同评价标准存在一定差异(表1)。
中医为“本”:《黄帝内经》中,肥胖被归属为“肥人”“膏人”“脂人”等范畴,而《灵枢·卫气失常》则将人之肥瘦分为“有肥、有肉、有膏”。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证,非一脏一腑之因,病因病机多因痰湿、血瘀、气虚、饮食不节等虚实夹杂,从而导致机体出现气血阴阳素乱,其病位多在脾胃,涉及五脏。此外,先天禀赋会影响体形胖瘦。中医整体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决定了其治疗的目标是调理生病的人,而不是单纯地消除病变。这种思想在治疗肥胖时尤为明显,通过饮食、运动、情志调适,配合使用中草药和中医外治等方法,促使肥胖人士恢复生命运动平衡。
中西医饮食运动——坚持科学生活方式
西医——热量总控:西医饮食运动的调节是为了实施热量总控,通过不断监测和评估热量缺口的大小,以循序渐进合理减重。热量总控需进行饮食控制,其中5:2法和16:8法是两种常见的轻断食饮食方法。5:2法即“5 2”轻断食,每周选定两天进行低热量摄入(约500-600卡路里),其余时间正常饮食;16:8法是指每天将进食时间限制在8小时内,其余16小时保持空腹状态。轻断食有助于促进脂肪燃烧,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热量总控是指对个体每日摄入的总热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热量缺口则是指人体一天中消耗的热量与摄入的热量之间形成的差值。增加运动在维持合理的热量缺口中尤为重要,建议每周累计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运动达到最大心率粗算法(220-年龄)的50-70%为中等强度。
中医——四时养生:中医的四时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来调整饮食,以达到合理减重、养生保健的目的。春季应多吃辛甘发散之品,以助阳气升发,如枸杞茶等;夏季应多吃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荷叶茶等;秋季应多吃滋阴润燥的膳食,如百合银耳羹等;冬季应多吃温阳散寒、补肾养心的膳食,如羊肉萝卜汤、红枣枸杞粥等。中医养生健身法,如八段锦和太极拳等,也是健康减肥的有效途径。八段锦可锻炼全身肌肉群特别是腰腹部和腿部肌肉群,有助于减少脂肪堆积并塑造优美身材线条。太极拳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燃烧,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为一体。
中西医结合进阶治疗
采取科学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3个月后,若仍未达到预期减肥目标,建议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进阶治疗。
代表性西药:二甲双胍并不是专门的减肥药物,但其可抑制碳水化合物吸收、调节胰岛素抵抗、降低体内瘦素浓度并提高脂肪细胞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敏感性2,进而具有减重作用。二甲双胍的服用剂量遵循“从低剂量开始,循序渐进增加”的原则,一般每日建议剂量范围在1500毫克至2000毫克之间,可分2至3次均匀服用3。司美格鲁肽通过多重机制实现减重目的,包括抑制食欲与饥饿感、降低能量摄入、增强饱腹感受、调整食物选择偏好,以及延缓胃部排空速度,从而有效促进体重的减轻4。司美格鲁肽用于减重时需每周1次皮下注射2.4mg。
中医经验方:理脾健运汤是国家级名医针对痰湿瘀阻型肥胖所创的秘验方,具有温中健脾、祛痰化湿的功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化脂汤是李玉贤教授在《李玉贤临证经验辑要》等著作中提到的经验方,具有祛痰泻浊,健脾益气的功效,可每日1剂,分2次水煎滤渣取汤汁450毫升,一日3次,每次150毫升,餐后半小时温服;亦或开水冲泡500毫升代茶饮。
中医外治
中医外治法方法多样,在减重上具有独特优势,可视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中药外敷:可将肉桂、莱菔子、神曲、山楂、茯苓、丹参、白术、人参、甘草按比例混合,烘干制成细末,并调至糊状,敷于膻中、中脘、神阙、气海,每日一次6。耳穴压豆:耳穴减肥是按压耳部穴位,并贴上药豆,以调整脏腑经络功能,达到减重消脂。常用的耳穴包括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三焦、食道、交感、贲门、饥点、大肠、脾、胃等。
拔罐疗法:可采用腹部循经拔罐法进行减重,采用火罐,涉及减重经络穴位包括神阙、脾经、胃经、胆经、肾经、带脉、任脉、水道穴、大横穴、关元、腹哀穴、天枢穴、中脘等6。
针灸疗法:针灸治疗肥胖多取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穴,辅以足少阴肾经穴位进行治疗。
总结
中西医并重,“重”在优势互补。减重困难的超重、肥胖人士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体验中西医结合疗法减重的独特魅力,或能收到不错的疗效。
作者:钱巧慧(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副院长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成人肥胖食养指南编写专家组,等.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J]. 卫生研究,2024, 53(3):347-351.
杨雄,安能,杨瑞,等. 二甲双胍在非糖尿病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9,42(2):166-170.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更新专家组.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J]. 中华内科杂志,2023,62(6):619-630.
韩美芬,赵彬,陈伟,等. 司美格鲁肽在治疗肥胖症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22,31(9):859-862.
王雁. 中药穴位外敷治疗肥胖症体会[J]. 中国民间疗法,2007,15(2):21.
周建平,陈芙蓉,钱学群,等. 腹部循经拔罐在中心性肥胖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6):788-791.
原标题《中西并重,享“瘦”有道》
来源:澎湃上海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