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国肥胖率增(中国肥胖占比)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最新研究综述:中国糖尿病呈复杂化流行趋势 肥胖是主要影响因素

中新网上海1月15日电(陈静 顾卓敏)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过去二十年里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记者15日获悉,中外医学专家团队携手全面总结了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趋势,深入讨论了中国人群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生理机制,并强调了糖尿病领域多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广阔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联合香港中文大学陈重娥(Juliana C. N. Chan)教授、清华大学黄天荫教授和北卡罗来纳大学埃德温.费舍尔(Edwin B. Fisher)教授在《自然-新陈代谢》( 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了相关综述。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当前,中国糖尿病呈现复杂化的流行趋势,城乡患病率差距逐渐缩小、发病年轻化、未诊断率高、并发症负担重。“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着重强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并发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在危险因素方面,肥胖是中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超重和肥胖率在过去二十年中持续上升。除肥胖外,一系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高精致碳水化合物、多盐的传统饮食模式、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减少等,均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相关综述指出:未来亟需建设更大规模的中国人群队列并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以推动精准预防与治疗,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多潜在策略。据介绍,在糖尿病遗传学方面,由于早期的基因研究多集中于欧洲人群,许多已知的糖尿病相关遗传位点在中国患者中的适用性有限。针对中国人群队列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可鉴定出新的糖尿病相关位点。这不仅为揭示中国人群糖尿病的独特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构建基因风险评分(GRS)奠定了基础。专家们认为,通过整合GRS和传统临床风险因子,有望提升对中国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预警能力。同时,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为优化药物选择和疗效预测提供了新路径,助力实现个体化治疗。

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结果。专家们研究发现,除遗传学外,中国糖尿病患者也展现出独特的肠道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特征,如:丁酸盐产生菌减少、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水平降低等。

在综述中,专家们认为,糖尿病的筛查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应持续致力于开发糖尿病及并发症预警新技术。高通量测序和多组学研究的进步为研究糖尿病的多维机制提供了机会,应在长期前瞻性队列中开展相应研究。大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诊断和分类的准确性,为个性化治疗奠定基础。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预防和管理的普及度、经济性和持续性。(完)

美媒:中国的肥胖率在10年内增长了200%

2019-10-30 05:16 辛迪雅·拉杜,丁雨晴译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0月28日文章,原题:中国的肥胖率在10年内增长了两倍中国国家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内科医学年鉴》上的一项研究显示,2004年到2014年,中国的全身性肥胖率已经增长了2倍多,中心性肥胖(腹部)肥胖的增长超过了50%。

利用来自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系统调查的数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全国和各省份成年人中的全身性及中心性肥胖率进行了估计。他们定义的全身性肥胖为身体质量指数(BMI)达到28或更高,中心性肥胖为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

在该研究分析的31个省区市中,肥胖发病率有所不同,在北京、天津和河北,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全身性及中心性肥胖比例普遍较高。

研究人员还将这些数据置于世界范围内肥胖率与日俱增的国际大背景下。相比之下,中国的肥胖率仍低于西方国家。上述报告称,中国的全身性及中心性肥胖发病率远低于美国成年人,后者2009年至2010年的这两种比例分别为35.4%和61.5%。(作者辛迪雅·拉杜,丁雨晴译)

责编:杨阳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国超50%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专家提醒→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其中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的标准是什么?过度肥胖有什么样的危害?

目前,临床上判定肥胖的标准一般有三种:体脂率、腰围、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其中腰围、BMI指数自己就能测算。

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石勇铨BMI就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到的值,大于24超重,大于28肥胖。1.75米的男性超过86公斤就是肥胖,超过76公斤可能就是超重。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于浩泳还有一个比较精确的指标是看腰围,有个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通常来说,男性的腰围如果大于等于90厘米,或者女性的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可以定义为腹型肥胖。

42岁的冯先生,属于腹型肥胖患者。由于平时工作应酬很多,没时间运动。最近出现腹背部疼痛,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血压升高引起肾上腺出血。

患者 冯先生:我的BMI指数在30左右,比较肥胖,平常就是要管住嘴、迈开腿,注重生活规律,不要熬夜或者暴饮暴食。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儿童超重或肥胖。肥胖会增加多种慢性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于浩泳:肥胖可以引起多种代谢紊乱,比如血糖、血脂、血压、尿酸等。肥胖还可引起精神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抑郁、焦虑等。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张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