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肥胖患癌(肥胖增加癌症发病风险)
因腹痛查出患癌,琼海一男子体内肝脏肿瘤重达5斤!医生提醒→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4月21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医术精湛传四方,医德高尚暖人心。”近日,因患肝癌腹部肿痛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就医成功切除了巨大肝脏肿瘤的吴先生,术后痊愈回到医院给医护人员送锦旗表达感谢。
原来,半年前,海南琼海的吴先生腹部开始鼓胀,伴有疼痛感,起初他并没有在意。但随着肚子一天天变大,身体却不断消瘦,精神状态极差,最后连吃饭都变得困难了,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其肝部长了一颗肿瘤,影像看上去像“哈密瓜”那么大。
吴先生的女儿小吴说,为了救治父亲,家里人曾多次到上海、广州等地求医,被告知做外科手术切除,难度很高、风险极大,陆续接受了4次靶向免疫治疗和4次介入栓塞治疗,但效果不理想,肝脏肿瘤仍在一天天变大。
眼看吴先生身体日渐虚弱,家人带吴先生到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就医,该院肝胆外科主任杨广运接诊了吴先生。
“患者的肝脏肿瘤已经巨大,随时有生命危险。”杨广运主任仔细分析病情,请介入治疗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同仁会诊,最后形成了开腹切除巨大肝脏肿瘤方案。
手术当天上午8点,当吴先生被推进手术室,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待。术中,在麻醉科、输血科的支持下,杨广运主任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由于巨大的肿瘤体几乎填满了整个腹腔,手术难度大,直至当天下午3点,直径约19厘米的巨大肿瘤终于被切除,净重达5斤,手术圆满成功。
术后,吴先生在该院肝胆外科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很快恢复健康,并顺利出院。杨广运主任表示,手术后的吴先生像换了一个人,精神状况和体力改善明显,已恢复正常生活。
延伸:如何预防肝癌?医生建议注意这六点
那么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肝癌呢?海南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杨广运表示,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六点预防建议:
第一,若有肝炎(乙肝)、酒精肝、脂肪肝等基础肝病,应积极治疗,不可怠慢;
第二,不接触致癌毒物,发霉的花生、大豆、小麦等含有黄曲霉毒素食物一律不能食用;
第三,保持健康体重,特别是身体肥胖人士,要加强身体的减重管理,尽量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降低脂肪肝、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第四,戒烟戒酒,保持科学健康的作息和饮食;
第五,生活中注意个人健康防护,避免接触乙肝病毒的感染;
第六,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服药,不要随意用药,不能擅自停药。
胖出癌症!中国肥胖率已世界第一,医学大数据显示全球54万人死于超重的癌症
一说到胖,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整天吃汉堡炸鸡的欧美人。可你知道吗,世界上胖子最多的国家已经是我们中国了。
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对全球1920万成年人做了个历时40年的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肥胖人口升至6.41亿的时候,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经常听人说“一胖毁所有”,其实,肥胖不只毁了美感,还毁了健康。它不仅会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更是引起人类致命杀手“癌症”的诱因。
近日,发表于《临床肿瘤杂志》的一篇论文《体重超标与癌症负担的全球趋势》,全面总结了由于超重肥胖所导致的肿瘤发生以及由此产生的疾病负担。
这项研究指出,在2012年有超过54万例癌症病例能归咎于超重或肥胖,占所有癌症的3.9%。更可怕的是,这54万的数字背后,还有上亿超重的癌症“后备军。”
成人的体重分类标准和及其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关系
15种癌症和慢性病与肥胖有关
全球每年因肥胖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死亡达34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可预防的致死性危险因素。
癌症
早在2016年,国际癌症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体脂工作组就曾表示,存在证据表明体脂(body fatness)和13种癌症相关并且存在因果关系。这一系列的癌症包括绝经后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癌、食道腺癌、胆囊癌、肾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胃癌、甲状腺癌、脑膜瘤和多发性骨髓瘤。
2.1 IRAC在2016年发表于NEJM的特别报告
最近一项报告指出,进展期前列腺癌以及口腔、咽喉癌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肥胖的影响。
全球各地体重过重所致癌症比例
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超过标准体重15公斤的人群中,30%患高血压,大部分患高血脂,两者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肥胖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每增加5公斤体重,患冠心病几率就升高14%,中风危险率提高4%。
糖尿病
糖尿病在体重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0.7%,但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会增加4倍,严重肥胖者会增加30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大量脂肪堆积容易导致睡眠时出现打鼾、水肿甚至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能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骨关节病
体重过度增加对骨骼和关节是额外负担,容易引发关节炎、肌肉劳损等问题。
脂肪肝
内脏脂肪堆积程度与体重成正比,过多脂肪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脂肪肝。
抑郁症
肥胖会引发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肥胖可使女性患抑郁症风险提高三成。
影响受孕
肥胖会导致女性体内雌激素增多,可达正常体重女性的2-5倍,继而引发月经不调等问题,影响受孕。
从基因上看,中国人更胖不起
体重指数(BMI),是目前医学界普遍使用的体型判断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体质指数在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30以上为肥胖。
东方人体质与西方人有较大差别,西方人的肥胖多是全身性肥胖,中国人的肥胖多是向心性肥胖(脂肪沉积以心脏、腹部为中心),且研究显示,中国人不需要胖到西方人那个程度,就会出现诸多健康问题。
因此,我国提出了更适合国人的肥胖标准,即体质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腰部肥胖标准。
肥胖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任何时候开始减肥都不晚。
美国布朗大学研究发现,肥胖的人只要减轻20磅(约9公斤)的重量,就能对身体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即使反弹也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能长期改善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骨关节疾病等问题。
运动可显著降低癌症风险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教研室副教授汪军表示,运动是减肥的最佳选择。
快走、游泳、跑步、骑车等是较好的方式。一般来说,每周进行3-5次户外运动,运动时间至少要持续30分钟以上,中到大强度间歇运动减肥效果较佳。
老年人、长时间不运动的人,更适合走走跑跑的运动方式,可以循序渐进开始。先走1分钟,再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慢跑1分钟,如此交替进行,每隔两周增大运动量。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医学杂志?内科》2016年5月发表了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的一项荟萃研究,该研究对144万人群进行了跨越18年的跟踪研究。
结果表明锻炼能显著降低十几种癌症的发病率,分别为食管癌(42%),肝癌(27%)、肺癌(23%)、肾癌(23%)、胃癌(22%)、子宫内膜癌(21%)、白血病(20%)、骨髓瘤(17%)、结肠癌(16%)、脑癌(13%)、直肠癌(13%)、膀胱癌(13%)、乳腺癌(10%)。
也就是说,中国发病排在前10位的癌症,有8种都可以在运动中获得显著益处。
运动可以降低中国排名前10的癌症中8种癌症的发病率
在饮食方面,避免油煎食品、快餐;严格控制饼干、糕点、糖果等含糖食物摄入量;建议用各种水果、蔬菜和谷物取代高脂食物;晚上睡前2-3个小时内,不再吃东西。
此外,一些生活细节也有助于人们减肥。比如吃饭时每口嚼15-20下,细嚼慢咽不但能帮助肠胃消化,还能产生饱腹感,让人更容易感觉到饱。
还可注意进食顺序,饭前喝汤,接着吃菜,再吃饭,尽量用热量较低食物填饱肚子,就不会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
编辑:储舒婷
为何胖人更易得癌
深圳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 强
肥胖就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一般认为,肥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易患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尿酸血症、骨关节病等。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肥胖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涉及500多万英国成年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较高的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与10种常见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当BMI超标(18.5~23.9千克/米2),每增加5,子宫肿瘤风险就会增加62%,胆囊癌增加31%,肾癌增加25%,宫颈癌增加10%,甲状腺癌和白血病风险约增加9%。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比正常女性高2~3倍,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率随体重增加而升高,胆囊和胆道癌也较为常见;肥胖男性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正常体重的男性更高。
为什么肥胖人群更易得癌?这或许可以从胰岛素抵抗来解释。由于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TNF-α及游离脂肪酸,都会导致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所以肥胖人群大多存在这一问题。他们体内的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以致身体误以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生理代谢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胰岛素分泌量就会增加,最终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胰岛素可以直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也可以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增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活性,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不仅如此,肿瘤组织还能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从这个角度说,肥胖人群应当主动减重,降低胰岛素抵抗,进而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