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美国肥胖度高(美国肥胖度高的国家)

译言网 0
文章目录:

严重肥胖群体在美国逐渐壮大,为什么说美国富人瘦穷人胖?

据美联社9月24日报道,肥胖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美国社会的健康问题,近期一项调查显示,近十年,严重肥胖症患者(尤其是女性)的比例一直在攀升。

根据2021年至2023年对约6000名美国人的调查,肥胖率高达为40%。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现,近十分之一的受访者患有严重肥胖。而女性患有严重肥胖的可能性几乎是男性的两倍。

然而,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整体肥胖率在十年内没有显著变化,甚至从8%上升到10%。

肥胖和严重肥胖的衡量标准是根据体重指数确定的,体重指数是基于身高和体重的计算。BMI为30的人被认为患有肥胖症;BMI为40或更高的人患有严重肥胖。

其实,美国不是在近10年才发现民众患有严重的肥胖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肥胖群体数量的激增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美国人变胖呢?

美国经济的高度发达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饮食习惯的转变。快餐文化的兴起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快餐店如雨后春笋遍布美国各大城市及小镇,它们以其便捷、快速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这些快餐食品往往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长期摄入极易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

此外,美国人的日常饮食中,加工食品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超市冷冻柜里琳琅满目的加工食品,如披萨、汉堡、炸鸡块等,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价格低廉,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然而,这些加工食品往往含有过多的添加剂、防腐剂和糖分,营养价值低,长期食用不利于健康。

那么就有人问了,难道美国人不知道这些食物的危害吗?这里就涉及了社会矛盾---贫富差距问题。不少互联网旅游博主“开玩笑”,在美国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钱,看他/她的身材就知道。

在美国文化中,苗条被视为健康、美丽和成功的象征。富人阶层往往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他们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方式来保持苗条的身材。这种审美观念在富人阶层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播,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但是高质量的健康食品,如有机蔬菜、新鲜水果、高质量肉类等,价格往往不菲。美国富人由于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能够轻松购买这些食品,从而确保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多样性。相比之下,收入较低的人群由于经济压力,往往只能选择价格更为低廉的快餐和加工食品。

除此之外,健身和锻炼也是一项需要经济投入的活动。美国富人可以轻易地加入健身房,聘请私人教练,甚至参与昂贵的体育活动,如高尔夫球、网球等。

而那些中低产阶级的人群可能更关注于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如寻找工作、支付房租等。当这些人群难得休假或者放松时,他们也很少会选择参与锻炼。肥胖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当然了,影响美国肥胖率飙升的原因不止这些。但大家也能看出政府迫切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一些政客甚至将肥胖问题列入“政绩”。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曾因为热衷汉堡、冰淇淋等快餐被抨击,最终不得不以身作则,在夫人梅拉尼娅的监督下坚持减肥。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要想彻底根除肥胖问题,可不能光靠表面功夫。在降低肥胖率这一事上,美国还任重道远。

疫情期间美军肥胖士兵猛增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新冠疫情期间,美国陆军上士丹尼尔·穆里洛增肥13.6公斤。像他一样在疫情期间受隔离、集体训练减少等因素影响而增肥的士兵不在少数,令军队本已严重的肥胖问题更加突出。

据美联社2日援引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报道,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美国陆军体重达肥胖水平的现役士兵新增1万名,使得肥胖士兵在全部调查对象中占比近四分之一。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肥胖士兵人数也只增不减。

2020年9月17日,美国士兵参加在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州举行的代号为“快速三叉戟-2020”的多国联合军事演习开幕式。新华社发

“制服变紧了”

27岁的穆里洛身高165厘米,体重87公斤。他说,早该注意到自己发胖了,“制服变紧了”。

疫情初期,穆里洛和战友们被封闭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营地,成日玩电脑,靠吃零食排解压力。那时候,军营的健身房关闭,集体训练取消,他很难坚持独自体育锻炼,体重噌噌上涨。

穆里洛不是个例。美国军队卫生服务大学研究人员以一个军队健康数据库的士兵病历为资料,按照疫情前(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和疫情期间(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两个时段调查陆军现役士兵的体重情况。

排除病历不全和怀孕的士兵后,研究范围最终锁定近20万名陆军士兵。研究人员发现,疫情前体重正常的士兵近27%在疫情期间超重,疫情前超重的士兵近16%在疫情期间体重增长至肥胖水平。疫情前,有18%的士兵肥胖;到2021年,这一比例增长至23%。

研究人员主要依据身体质量指数,即身高和体重的一定比例关系衡量士兵体重是否属于正常范围。

这是2021年1月1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区域拍摄的美国国民警卫队士兵。新华社发(沈霆摄)

军队肥胖趋势

主要研究人员特蕾西·佩雷斯·克尔莫斯说,虽然尚无近期陆军士兵体重数据,但没有迹象显示士兵肥胖的趋势已得到遏制,这令人越发担忧美军战备能力。超重或肥胖士兵更容易受伤,身体素质也不大跟得上军队需求。

虽然最新研究仅限于美国陆军,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先前数据显示,美军各军种都存在发胖趋势。该中心2020年曾警告,美军近五分之一现役人员肥胖。

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准将斯蒂芬·切尼说,美国军方高层10多年来一直警告肥胖问题会对美国军队造成影响,而疫情期间士兵增肥现象愈发表明寻找解决之道的急迫性。切尼曾参与撰写一篇关于美军肥胖问题的报告。他在去年11月的一个相关线上会议中说,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2022年财政年度,美国陆军首次未完成征兵目标,有1.5万个空缺,相当于当年征兵目标的四分之一。这是因为17至24岁美国人中多达四分之三不符合征兵标准,超重是其中首要原因,逾十分之一征兵对象受此影响。

不仅军队,美国全社会都面临疫情期间增肥的问题。

去年一项调查显示,受调查的美国成年人近半数报告在疫情第一年增重。另一项报告显示,疫情期间美国儿童的肥胖人数猛增。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美国逾40%成年人和近20%未成年人存在肥胖问题。(袁原)

来源: 新华社

巨惊人的中美印肥胖率:美国40%,穷印度28%,中国更是出乎意料

“哎,又胖了!”

这句在朋友圈里高频出现的感叹,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肥胖。曾经被戏称为“幸福肥”的现象,如今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数字触目惊心。更令人担忧的是,肥胖问题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的增长速度远超成年人,未来令人堪忧。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一、肥胖:一场没有硝烟的全球战争

打开任何一份权威医学期刊,你都能看到关于肥胖危害的报道,从高血压、糖尿病到心脏病、癌症,肥胖就像一个隐形的推手,将人们推向疾病的深渊。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9亿成年人超重,其中超过6.5亿人患有肥胖症。这意味着,全球每10个人中就有将近4个人体重超标。

肥胖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负担,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估计,美国每年因肥胖问题导致的医疗费用高达数千亿美元。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肥胖带来的生产力下降、劳动力损失等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是什么导致了这场全球性的“肥胖战争”?答案并非单一,。从经济结构、饮食习惯到生活方式,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肥胖问题产生的土壤。

二、美国的“甜蜜陷阱”:廉价食物背后的健康代价

走在美国街头,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社区,人们的体型往往更加“丰满”。这并非偶然,而是与美国的经济结构和食品工业发展密切相关。

20世纪70年代,美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导致玉米产量激增,玉米糖浆作为一种廉价的甜味剂开始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这些添加了大量玉米糖浆的加工食品价格低廉,却含有惊人的热量,成为了许多低收入家庭的首选。

然而,这种以廉价食物为代价的“甜蜜陷阱”却给美国人的健康带来了沉重打击。长期食用高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再加上缺乏运动,导致肥胖问题在美国迅速蔓延,特别是那些无力负担健康食品和健身成本的贫困人群,成为了肥胖问题最大的受害者。

三、印度的“素食悖论”:营养不良与肥胖的双重困境

提起印度,人们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素食主义”的标签。然而,这个以素食为主的国度,却也深陷肥胖问题的泥潭。

根据印度政府2022年发布的调查数据,印度成年人的肥胖率已经攀升至23%至24%。这与人们印象中的“素食=健康”相去甚远,也揭示了印度社会发展中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营养不良与肥胖并存。

一方面,印度长期存在着严重的贫困问题,许多低收入人群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导致营养不良现象普遍。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廉价的油炸食品和甜点开始充斥印度市场,成为了许多人,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零食选择。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再加上缺乏运动,导致肥胖问题在印度迅速蔓延,形成了一个“素食悖论”。

四、中国的“压力肥胖”:快节奏生活下的健康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也面临着肥胖问题日益严峻的挑战。虽然与美国、印度等国家相比,中国的整体肥胖率并不算高,但增长速度却不容小觑,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的上升趋势,已经敲响了警钟。

专家分析,中国肥胖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密切相关。

一方面,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许多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而压力过大又会引发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问题,最终导致肥胖。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中,高碳水化合物、高油脂的食品占据了很大比例,这也为肥胖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此外,中国不同地区的肥胖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北方地区的肥胖率普遍高于南方地区。这与南北方的饮食习惯、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

例如,北方人偏爱面食,而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食;北方气候寒冷,人们户外活动较少,而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更利于户外运动。

五、 从“幸福肥”到健康危机: 我们该如何应对?

肥胖问题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全球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经济结构的失衡到饮食文化的变迁,再到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肥胖问题产生的复杂背景。

面对这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将其视为个人的“私事”。只有从社会、个人、医疗等多个层面入手,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肥胖问题蔓延的趋势,守护人类的健康未来。

那些为了追求利润,在食品中添加过量糖、盐、脂肪的企业应该受到严惩。政府应该鼓励食品企业开发更加健康、营养的食品,并通过政策引导,降低健康食品的价格,让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

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普及健康饮食知识,倡导合理膳食,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饮食观念。同时,也要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肥胖问题的预防和治疗。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肥胖程度的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对于已经出现肥胖相关疾病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并提供长期跟踪服务,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这句老生常谈,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拒绝那些充满诱惑力的垃圾食品,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和优质蛋白质,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放下手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肥胖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政府、企业、医疗机构和个人,都应该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共同打赢这场“肥胖战争”。

六、 从“重量”到“重塑”:拥抱健康未来

肥胖问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负担,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许多肥胖者因为体型问题而感到自卑、焦虑,甚至抑郁,这又会反过来加剧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行为,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呼吁全社会对肥胖者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不要用言语攻击他们。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重拾自信,拥抱健康未来。

科技的进步也为我们战胜肥胖问题提供了新的武器。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被应用于营养健康领域,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例如,一些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根据用户的饮食习惯、运动量等数据,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和运动方案。一些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身体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将拥有更多战胜肥胖问题的利器。但最终决定我们能否赢得这场“战争”的,仍然是我们自己。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开始,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抱健康未来!

参考资料:

官方媒体:新华网 2023-09-22《美疾控中心:美成年人肥胖率上升》

官方媒体:BBC 2022年5月31日《印度全國健康調查:印度人越來越胖》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2023-09-21《2023中国肥胖地图发布!超40%男性超重,北方超重/肥胖率高过南方,发达地区超重/肥胖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