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脂性肥胖(体脂肥胖是什么意思)
不仅为体形,也为健康!关于体脂你了解多少?
央视网消息:提及体脂,人们可能首先会将它划分到健身领域,体脂率低是好身材、好体形的代名词。但关注体脂不仅是为了塑造良好的体形,也是为了身体健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向《新闻 》栏目记者介绍:“总体脂肪高,内脏脂肪相对也容易增量。脂肪肝、冠心病等都是体内脂肪蓄积过多产生的不良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新闻 》记者:体脂的作用是什么?体脂含量在什么范围内是健康的?
陈伟:体内脂肪聚积过多进而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我们称之为肥胖。所以肥胖不是看体重,而是看体脂。如果用二分位的分类来看人体,可以分为脂肪和非脂肪两个部分。非脂肪成分包含蛋白质、骨质、水分等,统称为肌肉,另外一部分是脂肪,它具有保护人体的作用,但是体脂太多就会产生不良影响,也会造成肥胖。
一般来说,女性由于要为生育做保障,体内含有的脂肪比男性偏多一点。25%-30%是女性相对正常的体脂含量,20%-25%是男性正常的体脂含量,所以男性属于“油少肉多”,而女性属于“肉少油多”,是两种不同的体型。
《新闻 》记者:怎样了解自己的体脂有多少?
陈伟:第一种是体检法。最常见的方法可以通过轻捏肱三头肌处的皮褶感觉到脂肪厚度,脂肪特别多的人此处的皮褶会特别厚,脂肪特别少的人会特别薄,这里是脂肪的第一个储存地方。第二个储存地方是我们的眼眶,眼眶周围的脂肪也是表示全身体脂蓄积的地方,这里的脂肪也是非常常见的,而且在外表就可以看到。同时还可以关注自己的脐旁,人们经常说小肚子周围的小肚腩“一摸一个游泳圈”,这说明体脂增多了。
第二个方法是人体成分分析仪法。人体成分分析仪像我们的体重秤一样,但是它带有微电流的电极,目前在临床中应用较多。它是用电阻的方式进行测定的。站上分析仪不到一分钟就会看到体内总体脂肪、肌肉的多少,得到一个基本的检测。
第三种方法是在医疗机构中,用双能X线的方式判断整个人体脂肪和肌肉的多少,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辐射性。
最后一种方法是核磁。提到核磁,大家会想到它的功能是诊断疾病,但是核磁同样能够看到我们体内的肌肉和脂肪,尤其是内脏里面的脂肪和肌肉。
后两种方式在医疗机构中使用较多,大家常用的是体检法和人体成分分析仪法。通过这几种方式,大家就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体脂大约有多少。
《新闻 》记者:过高或过低的体脂率会带来什么健康隐患?
陈伟:一般来说,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体脂超过多少就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确切指标。因个体存在差异,我们通过引自韩国、日本等东亚地区做的一些研究综合评判,一般认为女性体脂超过30%,即总体脂肪超过30%-33%,为体内脂肪过多;男性超过25%-27%,为体脂过多。总体脂肪高,内脏脂肪相对也容易增量。脂肪肝、冠心病等都是体内脂肪蓄积过多产生的不良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新闻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体重低而体脂率高的现象?
陈伟:这个现象在男性中非常常见,胳膊和腿部都很纤细,肚子却很凸出,我们把这称为苹果体型,或者苹果型肥胖。这种体型与育龄期女性的梨型体型不同,她们的四肢特别是大腿和臀部会偏重一些,但是腰围不是很大,梨型体型是一种相对健康、相对安全的体型。
在临床中经常见到大肚子的脂肪,这种大肚子的脂肪主要是集中在腹部的内脏脂肪。通过检测发现,内脏脂肪高,即使体重不大,对健康的伤害也很大,仍然要进行减重。通过合理的运动,配合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并坚持行为干预的情况下彻底改变生活习惯,例如早点睡觉、减少酒局、增加锻炼等,才能够真正达到减肚子的效果。
《新闻 》记者:体脂可以作为衡量身体胖不胖的标准吗?
陈伟:实际上,定义肥胖的依据不是高体重,而是高体脂。体内脂肪蓄积过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把它称为一种肥胖症或者一种慢性疾病也不为过,所以我们用体脂来判定人是不是肥胖。
而另外一个指标叫作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BMI是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得到的一个界值。在中国,体重指数大于24被视为超重,大于等于28被视为肥胖。计算结果超过24的人不一定都是体脂多,而超过28的人可能体脂很多,就需要进行减重。
使用体重指数的原因是我们目前体脂的测量还有技术门槛,不太容易获得。而体重和身高是准确的,比较容易得到一个理想界值,所以目前全球都使用体重指数作为评价肥胖的界值点。
《新闻 》记者:我们如何科学减脂?
陈伟:第一是科学饮食,第二是积极参加合理的体育锻炼,第三是严格的行为干预,这三者缺一不可。人体的脂肪是一个脂肪库,它与人体整体连接为一体,所以当某个部位的脂肪减少之后,其他的脂肪会迅涌而来补位,因为局部产生了亏损,所以其他脂肪要进行补充。为此,在减体脂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先减总体体重,当体重达标,体脂自然相应达标。如果需要进行内脏脂肪的特别训练,希望更好的减掉内脏脂肪,就需要付诸运动。
这种运动目前有三种类型,都有减脂的作用。第一是伸展运动,俗称把肢体伸到极致,让自己能够感受到肌肉的酸胀。第二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慢慢的、持续时间长的、略微出汗但不至于大汗淋漓的带氧呼吸运动。第三是无氧运动,无氧运动也是一种抗阻运动,运动时屏着呼吸,让整个肌肉出现酸胀、酸痛感,进而产生对抗的感觉。
研究发现,将几种运动方式组合在一起,消除脂肪的效率会更高。当然,量力而行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一种运动都有它的原则和达标的方式,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在避免损伤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减脂运动,才是最好的方式。
肥胖到底能不能定义为是一种疾病?
大多数人认为肥胖就是体重超标, BM I指数增高。有些人把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有些人则认为这不是病,只是个体的差异性导致。
不论肥胖能不能被定义为一种疾病,极度肥胖确实可以引起一些疾病,使个体出现代谢或器官异常的障碍。
对于肥胖的诊断,不仅仅要测定BMI指数,BMI指数超标只是一种;还有一种肥胖属于不均质性肥胖,这类人群的BMI指数可能处于正常水平,但由于体内脂肪分布不均匀,例如典型的内脏或腹部堆积脂肪的人群,定义为腹型肥胖,这也是肥胖的一种。
对于那些长期健身的博主来说,由于肌肉含量很大,脂肪相对不多,但是这类人群的BMI指数也超标,这就不能被定义为肥胖。
基于BMI的肥胖临床定义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布了“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重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关于肥胖的定义:应考虑脂肪分布、内脏脂肪含量以及器官功能状态的评估;同时要结合其他测量指标,如腰围、腰臀比和体脂测量等,全面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临床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一、体征标准:个体体内存在过多的脂肪,至少存在一个测量指标,比如腰围或BMI指数超标,以确定患者体内存在过多的脂肪堆积。
二、临床标准:患者出现某个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和异常体征症状。例如;出现心脏、呼吸系统或者骨骼肌系统的功能障碍;患者在做某些日常活动时出现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穿衣、吃饭、洗澡、走路等等。
正视肥胖的定义,通过正确的诊断肥胖,不要简单的局限于BMI为肥胖的诊断标准。
对于临床肥胖症的诊断,不仅仅要视为一种超重状态,可能需要确定为一种慢性疾病状态。
通过确立临床肥胖症为一种疾病,可以让患者更加的重视肥胖对于身体的危害性,需要及早的给予干预治疗。
你是不是「隐形肥胖人口」,这套体脂计算公式说了算
你相信下面这两张图中是同一个人,而且体重完全一样吗?
这位荷兰妹子,减肥两年后(图右)体重一斤没减,但身材看上去明显瘦多了。
这种逆天的身材变化,跟她的体脂率下降有关。《生命时报》采访专家,用一个公式评估你的体脂率,并教你练出“看着显瘦,脱衣有肉”的健康身材。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王志兴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高宏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减重门诊康复运动医师 王荣丽
一个公式测出你的体脂率体脂率又称体脂百分数,反映人体内脂肪的含量。下面这个公式,只需要一条卷尺测出腰围,就能评估体脂率。
女性体脂率公式
a=腰围(公分)×0.74,
b=体重(公斤)×0.082 34.89,
体脂率=(a-b)÷体重×100%。
男性体脂率公式
a=腰围(公分)×0.74,
b=体重(公斤)×0.082 44.74。
体脂率=(a-b)÷体重×100%。
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男性是17%~23%,女性是20%~27%。
同样的体重,体脂率越高,人就显得越臃肿。若男性体脂率在25%以上,女性在30%以上,属于肥胖。
体脂超标,内脏先遭殃比起看得见的胖,体脂率超标却仍然“显瘦”的人更危险,因为“隐形肥胖”人口更容易忽略脂肪超标的危害。
1、脂肪肝
如果脂肪细胞沉积在肝脏,加之饮食上高油高脂,就会形成脂肪肝,进而诱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2、心脏病
若沉积到心脏,会使之跳动无力,难以有效带动血液循环,很多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衰竭患者,心脏往往就被大块脂肪包裹着。
3、糖尿病
脂肪过多沉积在胰腺,可能造成胰岛细胞脂化,引发糖尿病。
4、肾衰竭
沉积到肾脏,会影响其净化血液的能力,肾脏需要更卖力地过滤多余的糖分,最终导致肾衰竭。
5、呼吸疾病
沉积到肺部会压迫肺,导致肥胖者呼吸急促,造成血流中输氧量不足,进而导致全身乏力、免疫力受损。
另外,受激素影响,男性内脏脂肪更易增加“坏胆固醇”的合成。尤其是有小肚腩的男性,更需要警惕上述疾病。
3招减掉多余体脂追求健康的体脂率,比追求体重数更有意义。
- 体重不超标,但体脂超标:需要调整饮食,并通过运动来减脂增肌。
- 体重体脂都超标:需要调整饮食,适当减少饮食热量,再加上运动健身。
下面这3个好的生活习惯,能帮你减少脂肪、增加肌肉,塑造一个表里如一的健康好身材。
1、提高食物的营养密度
营养素密度高,即同等重量下,营养丰富、热量更低的食物。吃这样的食物,能让你在有限的卡路里份额当中,纳入更多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
- 远离添加油、糖、精制淀粉较多的“低营养素密度”食物,就是俗话说的“垃圾食品”。
- 主食用粗粮、谷物、薯类代替精白米面,多吃新鲜蔬菜类和水果,适量吃些瘦肉和鱼类补充蛋白质,烹饪方式最好选择蒸、煮,尽量避免油炸、煎炒。
2、改变饮食模式
减肥期间,可改变平时的饮食模式,改用高蛋白膳食模式或轻断食膳食模式。
- 高蛋白膳食模式:把饮食中的蛋白质供给比例增加到20%以上,多吃瘦肉、蛋、禽、鱼等。
- 轻断食模式指的是1周内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摄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约500千卡/天,男性600千卡/天),并且长期坚持。
以上两种模式可间歇性混合用。
3、无氧、有氧运动结合
对于肥胖者来说,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是较好的运动方式。
- 先做15~20分钟无氧运动(如卷腹、仰卧举腿等)消耗掉体内多余的糖,后做20~4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进一步消耗体内脂肪。
- 一周至少做4~5次,最好坚持每天训练。运动前先做牵伸热身准备,运动后做舒缓的整理运动。
本期编辑:张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