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去肥胖症(肥胖症可以通过什么治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真的会“传染”吗?试试“筷子瘦身法”,也许能帮到你

和胖人做朋友是种什么样的体验?跟他合照显脸小,站在一起让你看起来更显瘦,食物从来不浪费……虽然听起来是件好事,但你可能忽略了关键的一点:时间久了,你也可能悄悄被“传染”变胖!

许多研究发现:肥胖真的会“传染”!尤其在亲友、伴侣之间,甚至是社区中。瘦的一方很难影响胖的一方,但胖的一方对瘦的一方施加影响却很容易。

肥胖会“传染”的原因

肥胖会“传染”,主要是周围人的生活、饮食习惯等会相互影响。

1

饮食

胖不是没有原因的,吃肯定是首位。糖、油摄入过多,都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体内;而重盐、重辣等刺激会让人胃口大开,吃得更多,也就更容易肥胖了。经常一起吃饭的人,口味也会逐渐同化。

还有一个是吃饭速度,胖的人吃饭速度相对更快,有的甚至跟抢似的,而吃饭速度快的人群比吃饭慢的人群患肥胖症的风险增加2.15倍!同桌吃饭时,为了避免吃不饱或是吃不好,自然可能会加快速度吃。

2

生活习惯

除了吃吃吃以外,和“胖友”在一起,个人习惯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胖友”一般不喜欢运动,你自己也容易跟着变懒。想想你和另一半,周末是不是靠着、躺着、睡着,吃着零食看着电视,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

或者大家一起熬夜看电影、打游戏,而有研究发现,平均每天睡6小时的人比睡7小时的人更容易增加体重。

3

自我感觉越来越好

和“胖友”在一起生活,让自己产生了“我一点也不胖”的错觉!即便体重显著增加,对自己的身材要求也越来越低。

简而言之,就是觉得自己现在还不错,不想减肥了。还有一个让人难过的消息,就算你的周围没有胖友,但看个视频也可能中招!

看美食视频、图片,也会胖

现在,看吃播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解压方式。看着别人吃奶茶、炸鸡、小蛋糕,自己就能脑补味道,还不用长胖。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但你以为看别人吃就没事儿了?

1

唤起视觉饥饿,更想吃东西

一组对照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对受试者分别展示了高热量食物、低热量食物和非食物图片。

经脑部扫描发现,在展示食物图片时,受试者大脑的多个部分,包括下丘脑、前额叶皮层、枕叶等均产生了反应,且高热量食物比低热量食物引起的反应更加剧烈。

而大脑在受到刺激后,显著引起了他们对食物的渴望和进食行为。最终得出结论:进食不仅是由饥饿引起的,也可以是由看到食物引起的。

2

让人吃得不健康

即使你当时忍住不吃,看吃播也会影响你后续的食物选择,会让你更倾向于选择高热量且不健康的食物。

发表在《Appetite》上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人员将热量都是800卡路里的巧克力糖果、奶酪卷和胡萝卜提供给了受试者,并将他们分成观看烹饪节目组和自然节目组。

结果与观看自然节目组相比,观看烹饪节目的人,摄入的巧克力糖果更多。

“胖中求瘦”小技巧

肥胖是“万病之源”,三高、冠心病、脂肪肝、癌症等多种疾病都与它相关。而其实肥胖会“传染”并不是说跟胖子做朋友就一定会变胖,关键还得看你怎么做?

除了少吃多运动,小二教大家一些小技巧,让你不伤感情也能控制体重:

1

一双筷子瘦身法

你是如何使用筷子吃饭的?是夹着吃、扒着吃,还是舍弃筷子直接用勺?这其实也有讲究:

①筷子夹菜,更利于控制体重

用勺子吃饭,或用筷子扒着吃,更容易长胖,而筷子夹着吃,可以帮助减少40%的热量摄入——一方面每口摄入量更少,减慢了吃饭速度;

另一方面,夹菜过程中,菜汁会有滴落,去除了一些高脂的部分,摄入的热量相对更低。

②每吃几口,放下筷子,减慢吃饭速度

从进食开始到大脑接收到饱腹的信号,至少需要15~20分钟,如果吃太快,等感觉吃饱的时候,其实已经吃多了。

因此,建议大家可以每吃几口就放下筷子,放慢速度,延长吃饭时间。有减肥需求的人,还可以用不太擅长的手拿筷子,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进食速度。

2

上午一杯“燃脂瘦瘦水”

“瘦瘦水”其实就是黑咖啡。上午10点左右,喝一杯黑咖啡不仅能帮助提神,还有利于控制体重。

咖啡中的绿原酸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以促进葡萄糖代谢,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脂肪堆积,还能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其中的咖啡因属于强抗氧化剂,既能延缓坏胆固醇被氧化,又可以升高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加速脂肪的分解。

3

“燃脂肚”:腹式呼吸

人体的呼吸方式有两种: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其中,能辅助燃脂的是腹式呼吸法。

这是因为吸气时膈肌下移;呼气时膈肌上移,相当于我们在锻炼膈肌,可以消耗热量。同时,膈肌的上下移动,会挤压胃肠道,有利于胃肠道蠕动,可以促进排便。

【腹式呼吸动作要领】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肚子缩回去,速度放缓,每分钟6次左右。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肥胖人群怎样吃?国家卫健委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今年被确定为“健康体重管理年”。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指南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指南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肥胖人群提供了营养健康建议。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

指南介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 年,我国7岁至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

建议肥胖者吃饭八分饱 晚九点后尽量不进食

指南建议,成人肥胖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总能量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盐、糖以及酒精的摄入。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应做到吃饭八分饱;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天总能量的10%;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减重过程中,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 过快易造成损伤

指南指出,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大脑思维、体脂肪、肌肉和各个器官适应新能量状态,逐步达到新平衡。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过快的减重速度易对机体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肥胖人群怎样吃?这些误区要避免

肥胖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呢?肥胖人群如何做到合理饮食、科学运动?

生活中,一些体重正常的人为了追求身材苗条,盲目减肥。其实医学上对肥胖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体重指数。它是基于身高和体重而计算出的指标。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例如一位女性,体重60公斤,身高1.60米,她的体重指数是23.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体重指数正常的范围是18~24,24~28这是超重的范围内,就要增加运动,控制饮食,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28以上,就应该积极干预了,包括药物治疗。特别是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30以上的这些人,比如说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性的问题出现以后,那就应该寻求手术治疗。

误区一:光靠运动就能减肥

减肥的原理就是让吸收的热量少于消耗的热量,运动是消耗人体热量的有效手段。肥胖人群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有膝关节病变的人,可以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项目,尽量减少负重或长时间健步走。减肥80%靠饮食,20%靠运动。专家提醒,光靠“迈开腿”减不了肥,关键要“管住嘴”。比如,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在跑步机上匀速慢跑30分钟,消耗的热量只相当于喝一罐可乐。

误区二:采取吃素食或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

为了减少热量的摄入,一些人陷入了另一个误区:采取吃素食或者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这虽然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掉秤,但难以持久,同时会带来副作用。比如,长期不吃主食容易引发低血糖、肠道功能异常等症状。如果只吃素食不吃肉,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肌肉衰减等症状。另外,部分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比米饭低多少,比如土豆、芋头,山药、莲藕,可能让你越吃越胖。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陈伟:肥胖的防治是个长期行为,我们强调的是营养均衡,应该尽可能地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搭配合理,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基础能量和蛋白质基础的需求。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 张鹏:如果说超重状态了,甚至肥胖状态,我们的营养管理也是什么东西都要吃,但是对总的热量我们要进行控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食物搭配的改变,比如说我们蛋白质类食物稍微多一点,碳水少一点,肥肉这些饱和脂肪酸少一点。

(总台央视记者 龙晓勤 赵迎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肥胖人群怎样吃?国家卫健委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今年被确定为“健康体重管理年”。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指南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指南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肥胖人群提供了营养健康建议。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

指南介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 年,我国7岁至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

建议肥胖者吃饭八分饱 晚九点后尽量不进食

指南建议,成人肥胖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总能量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盐、糖以及酒精的摄入。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应做到吃饭八分饱;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天总能量的10%;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减重过程中,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 过快易造成损伤

指南指出,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大脑思维、体脂肪、肌肉和各个器官适应新能量状态,逐步达到新平衡。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过快的减重速度易对机体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肥胖人群怎样吃?这些误区要避免

肥胖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呢?肥胖人群如何做到合理饮食、科学运动?

生活中,一些体重正常的人为了追求身材苗条,盲目减肥。其实医学上对肥胖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体重指数。它是基于身高和体重而计算出的指标。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例如一位女性,体重60公斤,身高1.60米,她的体重指数是23.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体重指数正常的范围是18~24,24~28这是超重的范围内,就要增加运动,控制饮食,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28以上,就应该积极干预了,包括药物治疗。特别是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30以上的这些人,比如说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性的问题出现以后,那就应该寻求手术治疗。

误区一:光靠运动就能减肥

减肥的原理就是让吸收的热量少于消耗的热量,运动是消耗人体热量的有效手段。肥胖人群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有膝关节病变的人,可以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项目,尽量减少负重或长时间健步走。减肥80%靠饮食,20%靠运动。专家提醒,光靠“迈开腿”减不了肥,关键要“管住嘴”。比如,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在跑步机上匀速慢跑30分钟,消耗的热量只相当于喝一罐可乐。

误区二:采取吃素食或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

为了减少热量的摄入,一些人陷入了另一个误区:采取吃素食或者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这虽然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掉秤,但难以持久,同时会带来副作用。比如,长期不吃主食容易引发低血糖、肠道功能异常等症状。如果只吃素食不吃肉,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肌肉衰减等症状。另外,部分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比米饭低多少,比如土豆、芋头,山药、莲藕,可能让你越吃越胖。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肥胖的防治是个长期行为,我们强调的是营养均衡,应该尽可能地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搭配合理,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基础能量和蛋白质基础的需求。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如果说超重状态了,甚至肥胖状态,我们的营养管理也是什么东西都要吃,但是对总的热量我们要进行控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食物搭配的改变,比如说我们蛋白质类食物稍微多一点,碳水少一点,肥肉这些饱和脂肪酸少一点。

(总台央视记者 龙晓勤 赵迎晨)

来源: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