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婴儿肥胖症(婴儿肥胖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宝宝胖嘟嘟就算养的好?婴儿肥胖的这些危害你都知道吗?

在这个普遍追求骨感的时代,却对一个群体格外宽容——宝宝!

奶奶们带宝宝遛弯,晒太阳一扎堆。先不说啥,就盯着你家宝宝一通夸:“看这小脸蛋,小手手,长得可壮实,你给你家孙子一天吃的啥呀?”

宝宝的体重也就成了长辈最为得意的谈资,宝宝肉肉越多,在长辈眼里就越健康。可是,长辈眼里的这个“健康”和真正意义上的宝宝“健康”,那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肥胖,我们不做任何思考,就会给它贴上笨、懒惰、没有魅力等一系列负面标签。这种既定的偏见带给宝宝的,更戳心的是心理上的灰暗影响。宝宝的自我评价也会很消极,明显不合群,幸福感低。这一点已经得到了验证,成年肥胖者无论是在工作上,寻求爱情上都会较平均水平低。

其次在健康层面,肥胖会造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骨关节炎等一系列疾病。无奈,这些目前还没有影响到我们的疾病,我们都只是当做知识听一听。对宝宝来说,就更是远在天边了,不引起重视也是理所当然的。

小时候一直胖的人,成年后肥胖的几率也会很高,宝宝在6个月左右就有肥胖表现,成年后出现肥胖症的概率达14%;而在7岁出现肥胖的宝宝,成年后肥胖症的概率则会高达41%。

至于宝宝身体是否处于肥胖状态,就要根据这个表来衡量了。

超过2岁的宝宝,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BMI,来衡量宝宝的健康程度。

BMI(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例如,一个3岁的男宝宝,体重14kg,身高95cm,那么他的BMI=14÷(0.95)2=15.51。

具体的操作方式:1.横向对应年龄处,画垂直竖线;2.纵向找到算出的宝宝的BMI值,画线;3.检查二线相交的点,落在哪个区域。

横线代表年龄;竖线代表BMI

蓝色区域:体重过轻;

绿色区域:健康

黄色区域:即超过85%就属于超重

粉色区域:即超过95%就属于肥胖

宝妈根据以上方式,就可以判断出宝宝的健康程度。宝宝肥胖和家族遗传、内分泌疾病等也有关系,有这些原发病,我们要先积极治疗。排除了这些原发病,根本原因就是,宝宝“被吃的太多了”!

由于宝宝还不具备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对自己的饮食摄入控制能力差,这个“被吃饭”就是导致宝宝肥胖直接的元凶。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塑造宝宝正确的饮食观,预防宝宝出现肥胖。

1.尽可能地母乳喂养

建议在6个月以内,给宝宝纯母乳喂养。到宝宝添加辅食时,辅食 母乳混合喂养,逐渐至2岁。这一点很好理解,宝宝吃母乳时,饱了会自己减慢速度,或者停下来。这可以很好的帮助宝宝识别自己的饥饿信号,调节自己每顿吃母乳的量。饿了吃,饱了停的这个好习惯会影响到他的整个童年时期。

2.给他提供优质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宝宝成长活动的能量必备来源。当宝宝开始吃固体食物时,含有丰富纤维的谷物,如小麦、大麦、全麦面包等;新鲜蔬菜,白菜、萝卜、芹菜等;水果苹果、梨、香蕉等都是优质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3.吃饭时,和电视绝缘

说实话,宝宝的坏习惯,源头在于家长。我说过数次的“吃饭不开电视”,仍然有宝妈为了“这次”哄宝宝吃饭,打开电视。好了,有一就有二!

4.和宝宝一起动起来

活动还得宝妈先来,带动宝宝。在宝宝还只会爬的阶段,宝妈可以躺下来,或者蹲着和宝宝的视线齐平,鼓励宝宝多爬,多动。特别是3-4月龄期间宝宝翻身,以及7-8月龄期间爬行训练。宝宝会走了,就可以带他户外散步,把花费在电子产品的时间用到运动上来,一举两得。

宝宝小时候胖嘟嘟的,我们看着是挺可爱的。可怕的是,我们把这种肉嘟嘟当做了“宝宝健康”的标准,而实则,我们早给宝宝成年后,阳光的社交、完美体型,健康生活习惯埋下了引爆线。趁着时间还来得及,从现在开始,给他养成受益终生的饮食习惯!

常见“婴幼儿肥胖症”及管理措施

小宝宝一般都是有婴儿肥的,但是有些宝宝小时候会特别胖。宝宝比较胖,家长会觉得特别可爱。其实宝宝胖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有些肥胖是不健康的,需要及早控制才行。那么,婴幼儿肥胖症的危害有哪些?如果宝宝患有肥胖症,长大以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几率是比较大的。而且肥胖还会影响到宝宝的心肺发育、性功能发育等。宝宝如果太胖,那么骨骼因为受压大,也容易发生变形的,尤其是下肢发育影响比较大,很容易出现腿弯曲、平足等状况。宝宝肥胖症胸部和肚子部位的脂肪会比较多,这样容易导致肺部不通气,心功能会受很大的影响。而且宝宝患有脂肪肝、关节炎等疾病的概率也会增加。肥胖的宝宝肢体不灵活,反应能力也会比较差,记忆力也会受其影响,所以家长必须要重视起来。


▶图片来源:360图片

科学成分检验证明,母乳是高能量密度的食物,能满足婴儿快速生长的体脂积累,并且有相对高的乳糖供能,低聚糖诱导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和抗原库的形成,促进免疫的成熟。母乳喂养能建立起有效的能量摄入自我调节机制,控制食欲和饱腹感。据研究证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超重发病率越低。所以六个月内的宝宝应当以母乳喂养。

▶图片来源:360图片

肥胖儿童管理措施有很多,如:均衡膳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运动锻炼等。

1.均衡膳食:在满足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均衡膳食,指导儿童先喝汤后进食,细嚼慢咽。控制能量摄入,避免过度喂养。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糖果、蜜饯、巧克力、冷饮、甜点心、膨化食品、西式快餐、肥肉、黄油、油炸食品以及各种含糖饮料。选择正确的进餐顺序是应该按照汤、蔬菜、荤菜、主食的顺序进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后,家长尽量不再添加主食和荤菜,可少许添加一些汤或者蔬菜。

2.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时长。减少静坐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3.加强运动锻炼:适当锻炼,加强体质。推荐一些居家亲子游戏,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亲子开合跳、萝卜蹲游戏等。

婴幼儿肥胖是常见症,家长无需过多担心,按照科学的方法喂养孩子非常重要。家长的陪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运动锻炼的时候家长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不仅可以锻炼出健康的身体,同时家长的陪伴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拥有开朗乐观的性格。



▶图片来源:360来源

宝宝胖就是养得好?婴儿肥胖的这四大危害你都知道吗?

现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了,父母们也给孩子吃得好穿的好。平常带孩子出门,如果孩子比较瘦,碰到熟人还会被打趣道,是不是没给孩子好好吃啊,你看你吃的这么好,把孩子饿得。如果孩子吃的胖胖的还会被夸赞身体这么好,父母也会觉得很光荣。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小孩子白白胖胖就是养得好,营养好才会胖啊。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也认为小孩胖是有福气的体现。可是孩子胖也要有个度,可不能一直胖下去,不然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

2018年4月份,一则新闻“江西4岁孩子睡梦中去世,过度肥胖夺走了孩子性命”,看到这则新闻很多父母都觉得很震惊,竟会因为肥胖,导致孩子去世了。前段时间,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王凯珍说了一组数据,在中国北方某些地区,3对到6岁的幼儿肥胖和超重率已经达到30%,而综合全国的情况看,我国3岁到6岁的幼儿肥胖率以及超重率,已经是全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肥胖已经成为中国孩子成长中最大的威胁之一。那么宝宝肥胖对身体而言会有哪些危害?

1.皮肤易发生感染

肥胖的孩子皮下脂肪过多,皮肤的褶皱变多,并且因为肥胖会容易出汗,平时护理上稍有不周,便可能会发生皮肤糜烂,甚至局部感染的情况。

2.抵抗力下降

肥胖使身体内脂肪过度堆积,加重孩子各脏器的负担,容易导致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而且会对孩子的肝肾造成负担。

3.心肺功能变得低下

肥胖的孩子稍微活动就会气喘吁吁、心跳加快,体质差,容易劳累。所以父母要注意控制孩子的体重。

4.引发身体多种疾病

肥胖使脂肪过多,导致脂肪代谢异常,出现脂肪肝,严重的发展为肝硬化,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发育。大量研究表明,孩子肥胖会大幅增加成年后患上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风险。

除此之外,肥胖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肥胖的孩子因为行动相对笨拙,往往成为同伴取笑、捉弄的对象,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上的问题。他们在集体活动或游戏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从而采取退缩或躲避的方式,使得其运动和行为锻炼的机会相对于体重正常的孩子要少得多。由此,既不利于体重的控制,还会影响智力的发育。

孩子胖并不等于健康,父母的最大的责任就是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孩子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