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肥胖(鹧鸪天释文)
经典名中药---- 健脾安神话茯苓
茯苓饼的由来
据800年前的南宋《儒门事亲》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好吃。待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于是,后来的饼就越来越薄。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厨师们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他们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因此,茯苓饼更加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
现今北京的茯苓饼,就是继承了由清宫御膳房流传下来的传统制法,并在用料和加工上不断改进而制作出来的。如今,茯苓饼以其质佳味美,驰名全国。
药用真菌——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在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我国对茯苓这一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淮南子》中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描述;《神农本草经》也早已把它列为上品药材,并说“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就谈到了茯苓粉的提取方法和服法。杜甫写有“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的诗句。黄庭坚的《鹧鸪天》有:“汤泛冰瓷一坐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茯苓功能健脾安神
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药性和缓,既能养心健脾,又能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由于其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历来为人们所喜食。《药性论》说其:“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四百味歌括》云:“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类(β-茯苓多糖)、三萜类、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氨基酸、卵磷脂等。药理实验证明,茯苓可以明显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对镇静麻醉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茯苓多糖可以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小鼠的体液免疫机能,可使胸腺、淋巴结、末梢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增多。茯苓的抗肿瘤作用也已得到证实。茯苓多糖与抗癌化疗药物合用,可以减轻化疗药的毒性,抑制肿瘤生长。茯苓为华佗所遗方五皮饮中的主药。其提取物及复方制剂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它的利尿功能,主要是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的结果。茯苓还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治疗心绞痛时,在宽胸、通阳、活血、开窍剂中,加入茯神木15~30克,可收到止痛效果。
医家利用茯苓攻补兼施的双重性,将茯苓选入很多中成药中进行配伍,如六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十全大补膏、七宝美髯丹、参苓白术散、逍遥散、朱雀丸、茯菟丸等都配有茯苓。
食用茯苓的具体方法:
当归茯苓炖鸡汤:当归50克,茯苓20克,乌鸡一只,生姜一块,水适量,文火共炖,至肉烂汤浓时,调味装盘即可食用。功效:具有益气健脾、宁心安神的作用。
莲子茯苓糕: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茯苓、莲子、麦冬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用水和面蒸糕食用。功效:宁心健脾,适宜于心阴不足、脾气虚弱而引起的干渴、心悸、少食、神疲者。
栗子茯苓粥:茯苓15克,栗子10枚,糯米30克。将茯苓洗净入锅,加冷水,用小火煎半小时,弃渣留汤,加入栗子肉、糯米,再煮成粥食用。功效:健脾益肾,利湿止泻,适宜于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者。
山药茯苓肚:猪肚1只,茯苓100克,淮山药100克。将猪肚洗净,茯苓、淮山药装入猪肚内,淋上黄酒2匙,撒细盐适量,扎紧口,入锅内加水慢炖至肚子酥烂;将猪肚捞出剖开,倒出茯苓、山药,冷却后烘干,研末装瓶,每次服6~10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取猪肚切片,适当调味后食用。功效:补肾益胃,健脾渗湿,适宜于糖尿病患者。
荷叶茯苓粥:荷叶1张(干鲜均可),茯苓50克,粳米100克。先将荷叶煎汤后去渣,再加入茯苓、粳米煮成粥,分早晚两次食用。功效:对感受暑热所致的脑涨、胸闷、小便黄、湿热泻痢有较好的疗效,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神经衰弱都有一定的疗效。
心苓粥:桂心2克,茯苓10克,桑白皮3克,粳米100克。先煎茯苓、桂心、桑白皮,滤渣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粥。每日1剂,作早餐食之。功效:消食健胃,主治饮食停蓄胃脘、上逆犯胃胸满、咳逆、欲呕、饮食不下等症。
芡苓粥:芡实、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克,加水适量,同煎40分钟后捞出党参和白术药渣,再加入洗净粳米150克,继续煮至米烂粥稠,即可分次调糖食用,连吃数日。功效:祛湿解乏,主治体虚乏力、虚肿、泄泻等症。
茯苓鸡肉馄饨:茯苓50克,鸡肉适量,面粉200克。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煮食。此方源于《奉亲养老书》。方以茯苓补脾利湿,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
茯苓麦冬粥:茯苓、麦冬各15克,粟米100克。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此方源于《圣惠方》。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等症。
茯苓蜂蜜面膜:白茯苓粉15克与30克蜂蜜调成糊状,晚上睡前敷脸,第二天早晨用清水洗净即可。此面膜有营养肌肤,消除老年斑、黄褐斑的功效。
《大众健康》杂志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每天健康多一点!大众健康dazhongjiankangzazhi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觉得文章不错?请在底部点赞
60条读后感叹自己这辈子都写不出的好句子: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赵翼
2、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李白
3、上帝会扼住你的喉咙,但不会让你窒息。
——森山洋
4、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5、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6、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7、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觏《乡思》
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9、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徐珂《清稗类钞》
10、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1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12、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13、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有所思》
14、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15、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陶庵梦忆·金山夜戏》
16、大梦将寤,犹事雕虫。
——《陶庵梦忆》
17、你说,我们就山居于此吧,胭脂用尽时,桃花就开了。
——与谢野晶子
18、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采桑子》
19、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性德《虞美人》
20、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
——清魏宪《西湖春晓》
21、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庄子·刻意》
2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与朱元思书》
22、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春风纵有情,桃花难再寻。
——清代文学家厉鹗赠友人联
23、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天净沙·秋》
24、天上枝枝,人间树树。曾何春而何秋,亦忘朝而忘暮
——李汝珍《镜花缘·天女散花赋》
25、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 《背影》
26、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李贺
27、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李文甫
2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29、“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3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31、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纳兰性德《画堂春》
32、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
3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欧阳修《蝶恋花》
3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牡丹亭·皂罗袍》
35、于浩歌狂热之际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处希望中得救。
—— 鲁迅《野草》
36、那些没有被嘲笑与批评的黑暗所包围过的人,就永远无法在心里点起一盏长明之灯。
——林清玄
37、活着的苦和乐,与得失和好恶一样,不停的交替转换。
——泰戈尔
38、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绝望,海绵已经吸够了水,即使大海从它上面流过,也不能再给它增添一滴水了。
——雨果《巴黎圣母院》
39、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龙应台《目送》
40、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41、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浪子老了,唯山河不变。
——余光中
4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43、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恨不知所踪,一笑而泯,又岂知,爱恨情仇,终难忘,刻骨铭心。
——《牡丹亭》
44、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顾绯衣《红尘各半》
45、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法华经》
46、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黄景仁《感旧》
47、两性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旧时中国结婚证书
48、我仿佛被人迎面砍伤了眉间,无论与什么人接近,都会感到那伤口在隐隐作痛。
——太宰治《人间失格》
49、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西江月》
50、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满座衣冠胜雪。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5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5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5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54、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5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56、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57、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无题》
58、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江城子》
59、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晏几道《鹧鸪天》
60、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古艳歌》
喜欢的话记得给我点赞 关注呀~笔芯~
经典名中药---- 健脾安神话茯苓
茯苓饼的由来
据800年前的南宋《儒门事亲》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好吃。待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于是,后来的饼就越来越薄。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厨师们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他们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因此,茯苓饼更加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
现今北京的茯苓饼,就是继承了由清宫御膳房流传下来的传统制法,并在用料和加工上不断改进而制作出来的。如今,茯苓饼以其质佳味美,驰名全国。
药用真菌——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在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我国对茯苓这一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淮南子》中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描述;《神农本草经》也早已把它列为上品药材,并说“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就谈到了茯苓粉的提取方法和服法。杜甫写有“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的诗句。黄庭坚的《鹧鸪天》有:“汤泛冰瓷一坐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茯苓功能健脾安神
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药性和缓,既能养心健脾,又能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由于其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历来为人们所喜食。《药性论》说其:“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四百味歌括》云:“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类(β-茯苓多糖)、三萜类、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氨基酸、卵磷脂等。药理实验证明,茯苓可以明显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对镇静麻醉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茯苓多糖可以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小鼠的体液免疫机能,可使胸腺、淋巴结、末梢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增多。茯苓的抗肿瘤作用也已得到证实。茯苓多糖与抗癌化疗药物合用,可以减轻化疗药的毒性,抑制肿瘤生长。茯苓为华佗所遗方五皮饮中的主药。其提取物及复方制剂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它的利尿功能,主要是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的结果。茯苓还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治疗心绞痛时,在宽胸、通阳、活血、开窍剂中,加入茯神木15~30克,可收到止痛效果。
医家利用茯苓攻补兼施的双重性,将茯苓选入很多中成药中进行配伍,如六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十全大补膏、七宝美髯丹、参苓白术散、逍遥散、朱雀丸、茯菟丸等都配有茯苓。
食用茯苓的具体方法:
当归茯苓炖鸡汤:当归50克,茯苓20克,乌鸡一只,生姜一块,水适量,文火共炖,至肉烂汤浓时,调味装盘即可食用。功效:具有益气健脾、宁心安神的作用。
莲子茯苓糕: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茯苓、莲子、麦冬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用水和面蒸糕食用。功效:宁心健脾,适宜于心阴不足、脾气虚弱而引起的干渴、心悸、少食、神疲者。
栗子茯苓粥:茯苓15克,栗子10枚,糯米30克。将茯苓洗净入锅,加冷水,用小火煎半小时,弃渣留汤,加入栗子肉、糯米,再煮成粥食用。功效:健脾益肾,利湿止泻,适宜于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者。
山药茯苓肚:猪肚1只,茯苓100克,淮山药100克。将猪肚洗净,茯苓、淮山药装入猪肚内,淋上黄酒2匙,撒细盐适量,扎紧口,入锅内加水慢炖至肚子酥烂;将猪肚捞出剖开,倒出茯苓、山药,冷却后烘干,研末装瓶,每次服6~10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取猪肚切片,适当调味后食用。功效:补肾益胃,健脾渗湿,适宜于糖尿病患者。
荷叶茯苓粥:荷叶1张(干鲜均可),茯苓50克,粳米100克。先将荷叶煎汤后去渣,再加入茯苓、粳米煮成粥,分早晚两次食用。功效:对感受暑热所致的脑涨、胸闷、小便黄、湿热泻痢有较好的疗效,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神经衰弱都有一定的疗效。
心苓粥:桂心2克,茯苓10克,桑白皮3克,粳米100克。先煎茯苓、桂心、桑白皮,滤渣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粥。每日1剂,作早餐食之。功效:消食健胃,主治饮食停蓄胃脘、上逆犯胃胸满、咳逆、欲呕、饮食不下等症。
芡苓粥:芡实、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克,加水适量,同煎40分钟后捞出党参和白术药渣,再加入洗净粳米150克,继续煮至米烂粥稠,即可分次调糖食用,连吃数日。功效:祛湿解乏,主治体虚乏力、虚肿、泄泻等症。
茯苓鸡肉馄饨:茯苓50克,鸡肉适量,面粉200克。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煮食。此方源于《奉亲养老书》。方以茯苓补脾利湿,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
茯苓麦冬粥:茯苓、麦冬各15克,粟米100克。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此方源于《圣惠方》。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等症。
茯苓蜂蜜面膜:白茯苓粉15克与30克蜂蜜调成糊状,晚上睡前敷脸,第二天早晨用清水洗净即可。此面膜有营养肌肤,消除老年斑、黄褐斑的功效。
声明:大众健康杂志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版权必究。
微信号:dazhongjiankangza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