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者自汗(肥胖易出汗怎么治疗)
为什么总是大汗淋漓,自汗、多汗的中医辨证治疗
很多人有容易出汗的毛病,没有感冒,也没有慢性病,明明天气很凉快,坐在屋里不动却总是大汗淋漓,稍微一活动则出汗更为严重,这种天气不热而异常出汗的情况中医称之为自汗症。
自汗是指不因炎热、劳累、穿衣过厚、服用发汗药物等因素而时时汗出,动辄加重的病症。自汗症多见于感冒后、肥胖、久病体虚的病人。
自汗症的病因病机:自汗症有虚有实,虚证多见气虚、阳虚之后导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自汗;实证多为风热、湿热、痰饮等邪气迫汗而出。
自汗症,安静状态下出汗,运动后加重
自汗症的辨证论治:
虚证:虚证自汗,以补固为主。
1、营卫不和:
主要表现:汗出,恶风,或见头痛,发热,鼻塞流涕,肢体酸痛,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
组成:桂枝 芍药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加减:咳嗽加厚朴、杏仁,汗多加龙骨、牡蛎,心烦失眠加生地、百合、炒枣仁。
营卫不和的自汗多见于产后和感冒后
2、气虚:
主要表现:安静时汗出,微恶风,劳作后加重,平素易感冒,乏力易累,神疲倦怠,面色无华,舌苔,苔薄白,脉弱无力。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
组成:黄芪 白术 防风
加减:气虚严重,重用黄芪加党参、黄精;出汗甚,加浮小麦、糯稻根、麻黄根;舌红,脉细数,合生脉饮。
气虚自汗多见于皮肤偏白的肥胖者
3、阳虚:
主要表现:时时汗出,乏力易累怕冷,肢体倦怠;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大汗淋漓,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脉微欲绝等亡阳急症。
治法:温阳止汗
方药:轻者芪附汤,亡阳证用参附汤
组成:芪附汤:黄芪 黑附子; 参附汤:人参、黑附子
加减:汗出多加龙骨、牡蛎;口渴舌燥合生脉饮。
阳虚自汗多见于慢性病后期和垂危病人
实证:实证之汗以疏泻为主
1、风热:
主要表现:微汗,汗出频频,口渴咽痛,咳嗽,发热,微恶风,头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
组成:金银花 连翘 竹叶 荆芥穗 牛蒡子 淡豆豉 薄荷 甘草 芦根 桔梗
加减:咳嗽合桑菊饮;咽痛明显加玄参、生地、蒲公英;
风热自汗多见于热感冒
2、风湿
主要表现:自汗,恶风发热,身体酸楚,小便不利,舌苔薄腻,脉浮缓。
治法:祛湿解表
方药: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 黄芪 炙甘草 白术 生姜 大枣
加减:身体重痛加羌活、防风、白芷;恶心呕吐加藿香、佩兰、苏叶。
注:本方黄芪、白术、炙甘草、大枣补气扶正,防己行水祛邪,属扶正祛邪兼顾之剂。
风湿自汗多见身体酸痛
3、湿热:
主要表现:头颈部汗出,沾衣而黄,口中粘腻,口渴,身体困重,低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三仁汤
组成:杏仁 白蔻仁 薏苡仁 半夏 厚朴 竹叶 通草 滑石
加减:腹胀、大便不爽加苍术、大腹皮
湿热自汗,多见于皮肤偏黑偏红肥胖者
4、水饮
主要表现:自汗出,口不渴,小便不利,食少,心下悸,或心胸气满,或胃脘部按之辘辘有水声,脉弦滑。
治法:健脾化饮
方药:茯苓甘草汤合外台茯苓饮
组成:
1、茯苓甘草汤: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
2、外台茯苓饮:茯苓 人参 白术 枳实 生姜 橘皮
加减:咳喘加杏仁、厚朴;心下按之微痛,舌苔黄合小陷胸汤。
水饮自汗多见于老慢支、老哮喘
总结:多汗、自汗多见于久病体虚、体质虚弱者,西医对此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而中医的补气、温阳、固表、祛风、除湿等治疗方法,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扩展阅读:
1、风热感冒、风热咳嗽,中医治疗指南;
2、流感季节,拒绝输液抗生素,看完这篇文章人人都会治感冒;
3、震惊!感冒居然可以诱发3000多种“不治之症”。
湿性相关体质易胖?小满时节做好这2点,轻松祛湿减肥
小满已至,除了代表夏熟作物开始灌浆饱满,还包含一层意思:小满小满,江满河满,说明从这个时候开始雨水多了起来,空气潮湿明显。小满作为夏季第二个节气,阳气旺盛,气温也明显升高,万物繁茂,生长旺盛。人亦如此,生理的活动,消耗的营养都是24节气当中最多的时候,所以及时的祛湿养生更有利于减肥。
#科学养生一起来##你好,小满##头条营养家#
脂玫乐减肥专家佘义勇提醒,湿性相关易胖体质调整饮食、作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减肥效果。那么,你知道你是属于哪种体质吗?
痰湿体质——肥胖而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额部皮肤分泌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肿眼泡,痰多,胸闷或腹部胀满;容易头晕倦怠,身重不爽,晚上打呼噜影响睡眠,白天精力不集中;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浑浊,舌体胖大,舌苔厚。
湿热体质——壮实偏胖;常见表现:三角区油光,易生痤疮、粉刺;多食易饥,容易口干口苦;皮肤容易瘙痒;大便燥结或粘厕所冲不掉,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舌苔黄腻;性格多急躁易怒,耐受不了湿热的环境。
气虚体质——形胖而肌肉不健壮;常见表现:身上经常没有力气,食量不多,面色偏白,不爱说话,说话声音小,喜静,动则气喘吁吁,自汗,常有腹泻腹胀,容易感冒。
阳虚体质——白白胖胖,肌肉松软;常见表现:皮肤松弛没有血色,总是手脚发凉,胃脘部、腰背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吃凉的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量多;舌胖嫩边上有齿痕。
温馨提示:减肥效果因人而异,因个人体质不同,会存在效果差异,请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勿攀比。
@头条健康@健康真相官@芒果医声@头条健康情报局
通讯员:刘亚舟
胖子爱出汗其实不是因为怕热,是因为气虚!
我们都知道,肥胖的人特别爱出汗,运动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天气热的时候即便是不活动,额头上的汗珠也扑簌扑簌地往下掉。这倒不是胖人有多么怕热,寻根求源是因为气虚。
气为津之主,对津液有固摄作用,能防止津液无故丢失。汗液也是人体津液的一种,汗液平常被气“封存”在人的体表之下,如果封存的力量不强,汗液就不能很好地被固摄住,自然像开闸的洪水四溢而出。
当然,除了胖人多虚外,一些大病初愈、过度劳累的人也容易气虚,自汗不止。
有个企业的老总找我看病,就是因为身体爱出虚汗。在诊室谈话的十几分钟内,他拿出纸巾不停地擦拭脖子、额头上的汗珠,而我比他多穿了一套白大褂也没觉得有多热。
观其体貌即为大腹便便,肌肤色白,容易倦怠乏力之人,当时就告诉他,这是因为身体气虚,肌表腠理不固,而致汗液肆意外泄,最根本的方法是补气。
若论补气,黄芪当属第一,同时还有敛汗的功效。明朝的医学家张景岳就称赞它:“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黄芪味甘、性微温,性味虽然温和,但效果却一点也不比人参差,而且因为价格便宜,所以是最常用的补气药。
于是,我向他推荐一个补气的小验方:黄芪20克,大枣5枚,浮小麦30克,每日煎一大碗,就像喝茶一样,渴了就喝几口,补虚止汗的效果很好。方中除了黄芪外,浮小麦味甘、性凉,也具有除虚热、止虚汗的功效。大枣味甘、性温,补虚益气、养血安神。
这三味药都是生活常用药,价格也不贵,像方中的君药黄芪,一斤也就40多块钱。这位老总服药一个星期,总共花费不到30块钱就把问题解决了,连连称赞这个方法神奇。
黄芪除了补气效果好外,还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大剂量每天用30克以上,泡黄芪茶饮,对于体质虚胖的高血压患者,还可以降血压,有效防治中风和高血压。
现在男性应酬多了,运动少了,身体逐渐发福,体力越发不足。不少人看起来五大三粗的,但爬几层楼梯、搬几箱东西就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就是气虚的表现。气主动,人不运动就不能顺应气的本性,气就得不到固养。要想让自己阳刚起来,除了用黄芪补气,关键还要多运动。
此外,黄芪性微温,补气的同时易上火,所以阴虚火旺、口腔溃疡或大便干燥者,不宜使用。普通人在服用黄芪前也应该先请医生诊断是何体质,是否适宜用黄芪。(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副主任医师 李俊涛)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