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脚底水泡(脚底 大水泡)

网络镖局 0
文章目录:

4月底最多人便秘、口臭、脚底水泡,煮一碗去湿气

4月末5月初,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全家人都有可能面对湿气侵袭身体的问题。

小编特搜老中医提供三个可以供全家人饮用,解决湿气问题的汤水,想预防的、改善情况的都可以用。这几个祛湿的食疗方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福音,湿疹、便秘、口臭等等体内寒湿、热湿的问题解决了很多,已经多不胜数考了。

首先,先检查自己是否湿气太重,湿气重的表现:

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

头发爱出油、小肚子胀大、排便粘稠,多便、起水泡……

有以上症状的话,就基本可以判断您湿气偏重了!体内长期有湿,会造成:肥胖、嗜睡、关节疼痛、脚底水泡、便秘……很多问题,虽然不是病,但却让人烦恼!

寒湿热湿有针对:千万不要吃反啦!

老中医说:体内有湿先分清寒热从诱因看湿分:

「外湿」(食用了过多生冷食物伤了脾胃导致;舌边有齿痕);

「内湿」(天气潮湿,湿邪入侵导致;舌红,没齿印)。

用汤之前先辨症

在饮祛湿汤前,分清湿的寒热,对症用料效果更好。

寒湿的人舌苔白、腻、厚,口淡,甚至感到甜,在同样的室温下,比别人易感到冷,喝热水会感到更舒服。

湿热者舌苔黄、厚、腻,口干苦,大便烂,小便黄。

1寒湿者

可用草豆蔻10克、扁豆30克、玉米100克、茯苓50克或高良姜15克,煲猪瘦肉或猪骨。

2湿热者

可选用高良姜、扁豆加溪黄草30克、土茯苓30克以利湿清热,或直接煮溪黄草水来饮用,其有很好的祛湿、清热的功效。

全家都可以用的祛湿汤

一般家里都是煲一锅汤,全家人来喝。因此,如果家中有的人内湿不明显,或自己无法判断,可选用药性平和的材料来煲汤。

这些材料有湿的人可以祛湿治病,没有湿的人可健脾(都可以吃,就很安全了)。

1若家有老人

老年人多气血亏虚,可选用党参30克、大枣20克、枸杞子10克、淮山30克、生苡仁30克煲粥或煲汤,可益气、健脾、利湿。

2若家有幼童

可选用淮山(山药)30克、玉米15克、芡实10克、山楂1个煲粥以消食和胃、健脾利湿。

建议大家给身边的人都看一下,这方子安全,有用,有湿疹的、便秘的、湿气不重但是想预防的,都能吃一下!

皮肤瘙痒、起小水泡?对付湿疹,中医两个妙方合用解决苦恼

湿疹,是一种多因为内外两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一种皮肤炎症。无论男女老少,南北方地区都可患湿疹。但临床上较为好发于女性及儿童。

在西医临床上由急到缓,可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三种。三者一般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但完全治愈效果较差,易反复发作,需长期激素药物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容易造成脂肪的增加,使用的患者一般会体重升高,出现肥胖。特别是脂肪多集中在面部或腰背部两方面,造成患者满月脸、水牛背的生理特征。

其次,对可能对血糖有一定的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的升高,糖尿病患者不宜过多服用。

另外长期服用还会对胃肠造成损伤,患者可能会发生胃溃疡,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内出血。中老年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严重的会出现股骨头坏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湿疹中医称为浸淫疮、血风疮、风湿疹、顽湿等。

病因多因患者血虚生风或外受风邪侵袭,充于腠理,湿热与风邪相搏结,浸淫

肌肤而发病。或因食积虫扰,饮食伤脾,脾湿健运,湿热蕴阻。中医临床一般认为湿疹多与湿、风、热,三种邪气相关甚密。

在明代,陈实功老先生著的《医学正宗》中记载:“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发则瘙痒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滑开。”

大体分为,湿热内蕴、脾虚湿蕴、血虚风燥。三种证型,但具体用药需具体辩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去年七月上旬,有一个患者,半夜觉得,脚上瘙痒,伸手去抓,抓完发现出来多出来几个淡红色的小水疱。过一阵又痒了起来,抓的用力,水疱抓烂了,却没止痒,疱疹却成片地绵延起来。最后水疱,密密麻麻遍布脚面一边出现点状糜烂,一边渗出疱液。

用西药治疗好转之后,但是形成皮癣,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患者体型偏胖,身体平素湿气重。加上他饮食多温热之物,常常熬夜生气,肝火盛、胃热旺,所以体内湿热堆积,外受风邪引动,发于脚面。发病之前天天下夜班后烧烤配啤酒,日常喜欢发脾气。

舌质红舌体肿胀,苔黄厚腻。脉数。醒来有口臭,口苦小便黄、大便溏溺,不成型,排便后肛门红肿热痛。疱疹溃烂,疼痛难忍,我就先泄热除火。我给他开了龙胆草、黄苓、栀子 黄连、生地等,加上二妙丸的苍术、黄柏。前者清泄肝胆脾胃之火,二妙丸燥湿清热。

另外藿香、佩兰、苦参、白癣皮、加二妙散,水煎擦洗外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月下旬患者来复诊,湿疹部位看上去变化不大,但是疱疹处无红肿热痛之感。小便颜色正常,但量还是少。排便是灼热感没有了,质地还是有点稀。口苦、口臭感没有了,但有点吃不下饭,有口腹胀满之感。

说明热邪差不多散完了,痰湿盘踞中焦,剩下的只要化痰排湿就好,我就用了 窦汉卿的廿四味流气饮除去祛风,合胃芩汤健脾化湿、渗湿化痰、行气和胃。

外用药除去二妙丸,继续煎水擦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去年的八月中旬,患者患者第三次复诊基本痊愈。我又开了一周的药,巩固一下。叮嘱他饮食清淡,生冷辛辣的东西一概少吃

前段时间随访,患者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

我是中医孙强,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我!

#健康解密##头条健康##超能健康团##皮肤健康科普##湿疹#

大爷双脚真菌感染,听偏方泡成双脚皮肤溃烂

“大夫,快看看孩子这是咋回事,眼皮肿得都睁不开了……”“大夫,快看看我这脚咋了,痒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了……”天气越来越热,不少市民又到了“难熬”的季节,这是由于皮肤又出现了状况。26日,记者联系到哈医大一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郑淑云,据她介绍,近期由于患上皮肤病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

6岁娃玩了一天手背肿得像馒头,原来患上虫咬皮炎

“大夫,你快看看孩子这手是咋的了,咋肿成这样了呢?”近日,哈尔滨的刘女士带着孩子阳阳来到了哈医大一院皮肤科。据刘女士说,白天带着孩子在外边玩了一天,晚上到家后,阳阳就说自己的手背特别痒,没过一会手背就肿了起来,白白的皮肤肿得像个小馒头,这可吓坏了刘女士,她立刻带着孩子来到医院。

郑淑云主任接诊后,诊断阳阳为虫咬性皮炎。“家里也没蚊子呀,咋能被咬呢。”刘女士有些怀疑。郑淑云耐心向刘女士解释,由于孩子年龄小,好运动,很有可能是在户外运动时被蚊虫叮咬了而没有注意。果然,经过相关口服药物对症治疗,阳阳的症状有所缓解。郑淑云表示,近期由于虫咬性皮炎而就医的小患者明显增多,门诊每天都会接诊10多例这样的患者,多以儿童为主。

为什么儿童易得虫咬性皮炎呢?这是由于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夏天穿着较少,同时户外活动多,易引起蚊虫叮咬。当蚊虫叮咬儿童的额头、眼睛、手背等组织疏松的部位时,这些部位极易产生红斑、肿痛、痒、水疱等不适症状,重者甚至化脓、剧痛。而有的儿童被蚊虫叮咬后,局部组织反应钝化,往往可能到了晚上甚至第二天、第三天才出现红肿的症状,才会引起家长的重视。

郑淑云提醒家长:家长带着孩子户外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护工作,特别是当孩子在草丛中、爬上进行游玩时,一定要穿长袖衣裤。家里也要安装好纱窗、蚊帐等保护装备,以免被蚊虫“盯”上。

大爷双脚真菌感染后用醋用药泡,越泡越严重

一到夏天,哈尔滨市民王大爷的脚部就开始起了水疱、特别痒。一次和邻居聊天,王大爷听说自己这种情况是得了足癣,用醋泡能杀菌,能缓解症状。于是,王大爷在泡脚时,便在水里加了醋。用了几天症状没有什么缓解后,他又听说用中药水能泡好,于是又托人买了些中药水,结果2周过去了,王大爷的脚一点没见好,整个脚背都起了水疱,引起皮肤溃烂。在家人的陪同下,王大爷来到哈医大一院皮肤科,郑淑云接诊后,诊断王大爷为真菌感染后合并细菌感染,由于王大爷治疗足癣不当且延误了治疗,导致双脚出现感染。

“夏季天气闷热潮湿,有利于真菌生长,老年人、肥胖人群、肿瘤患者等这类人群免疫力低,更易引起脚部真菌感染,也就是足癣。”郑淑云说,有些老年群体,特别喜欢信“偏方”,比如往泡脚水里加醋、大蒜水泡脚,还有的人买一些来路不明的药水来泡脚,结果患处反而更加红肿。“门诊中,经常能碰到患者,一开始明明是脚部轻微的几处出现感染,结果由于乱治疗,导致脚背、脚底甚至小腿都出现感染,发展成了丹毒。”所以,当出现症状时,市民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这种足癣通常是可以治愈的。

郑淑云提醒市民:夏季尽量要穿透气的鞋,勤换鞋袜。要注意个人卫生,不和他人共用鞋袜、毛巾、澡盆,公共场合尤其要注意。同时,她建议市民在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提高自身免疫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龙头新闻·生活报 记者: 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