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低又肥胖(血糖低又肥胖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了,体重却增加了,这是为何?听听医生怎么说
作为我国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可引起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等多种靶器官损害,经合理降糖后虽然减轻了靶器官损害,但体重却有所增加,而体重增加与高血糖一样,会增加心血管与肾脏损害。那么为什么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后体重会增加,如何干预?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体重与控制血糖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体重增加一方面可增加血糖控制难度,另一方面可增加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控制血糖方面,体重增加可加重胰岛素抵抗,使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导致血葡萄糖难以被充分摄取利用,进而引起血糖升高,增加血糖控制难度。在控制慢性并发症方面,体重增加还可引起血压、血脂等多种代谢指标异常,可加速心脑血管损害,协同糖尿病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同时体重增加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逐渐恶化,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体重的控制。但部分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以后,体重却有所增加,这是为何?
糖尿病患者体重增加有多方面原因。首先,超重或肥胖本身属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且多数糖尿病患者确诊时体重已超出正常范围,统计发现糖尿病患者中超重(BMI≥24kg/㎡)占比高达41%,肥胖(BMI≥28kg/㎡)占比高达24.2%,所以不少糖尿病患者体重基数较大。其次,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糖升高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引起,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人群,为了增加血糖达标率,机体会分泌较多的胰岛素,而胰岛素不仅可控制血糖,还可抑制脂肪分解、增加脂肪合成,从而可使体重进一步增加。此外,部分降糖药也可使影响体重,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格列奈类降糖药等,它们是控制血糖的主力军,因此多数糖尿病患者不得不使用,但也可使体重不同程度增加。
与上述降糖药相反的是,部分降糖药在降血糖的同时,可不增加体重,部分降糖药甚至有助于降低体重,如二甲双胍,可降低体重正常、超重、肥胖人群的体重,且随着体重的增加,经二甲双胍治疗后体重下降越多,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16周以后体重可分别下降2.81、2.92千克;再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不仅可降低体重,还可缩小腰围,且体重基数越大、腰围越大,改善效果越明显,长期使用可使体重下降约1.0-3.2千克;再如达格列净与恩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类药物,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可使体重平均减少1.8千克。其它降糖药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α-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DDP-4抑制剂,虽然不能降低体重,但也不会增加体重,或仅轻度增加体重。
可能部分朋友会问:既然这些药物既能降血糖又能降体重,那为什么还要使用其它降糖药呢?这就和降糖强度有关。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虽然体重的控制不容小觑,但控制的重点依然为血糖。血糖大幅升高近期可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状态的发生风险,远期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虽然部分降糖药不增加体重甚至可以降低体重,但降糖幅度有限,二甲双胍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0%-2.0%,GLP-1受体激动剂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1%-1.6%,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5%-1.0%,DDP-4抑制剂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4%-1.0%,SGLT-2抑制剂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5%-1.0%。
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才能降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糖化血红蛋白高达9%及以上的患者,单用这些降糖药很难控制血糖达标。单用虽然无法控制血糖达标,多药联合则可控制血糖达标,这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是较为常用的降糖方案,一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达标,可依次递增至两种甚至三种,可增加血糖达标率。但随着年龄的进展,部分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分泌的胰岛素逐渐减少,而上述药物虽然能降低血糖,但需要依靠足够的胰岛素水平,病情进展至晚期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极差,因此即使多药联合也难以控制血糖达标,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胰岛素作为最强、最有效的降糖药物,似乎没有它无法控制的血糖,但胰岛素也易增加体重,此时该怎么办?
对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单用胰岛素可控制血糖达标,但也可与其它降糖药联用,既然胰岛素会增加体重,那么联用不增加体重或可减轻体重的降糖药,可减轻对体重的影响,如二甲双胍,相比于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联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一方面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另一方面可使体重少增加2.28-3.85千克,二甲双胍也因此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全程药。当然,生活方式在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控制方面也占据重要地位,即使已经使用降糖药,糖尿病患者也应控制每日饮食总量,在无低血糖发作、显著高血糖,无急性并发症、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情况下,应坚持运动,一方面有助于增加血糖达标,另一方面有助于减轻体重或减少体重的增加,受益颇多。
综上,部分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存在超重或肥胖,体重基数较大,糖尿病早期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水平相对较高,可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脂肪合成,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格列奈类降糖药等降糖药也可增加体重,因此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增加。在降糖药选择方面,部分降糖药如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药物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部分降糖药如α-糖苷酶抑制剂、DDP-4抑制剂等虽然不能降低体重,但也不会增加体重。糖尿病患者使用这些降糖药可减轻对体重的影响,但这些药物降糖作用有限,单药无法控制血糖达标时,可多药联合降糖,多种降糖药依然无法控制血糖达标,则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使用胰岛素的同时,联合部分降糖药如二甲双胍,不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还可减少体重增加,在药物降糖的同时,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也有助于减轻体重。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糖友”日渐消瘦?可能是这4个原因!增重要讲究科学方法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超重或者肥胖状态,部分降糖效果是以增加体重为代价的,比如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的病人,容易出现体重增加。控制体重有利于血糖控制。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甚至明显消瘦,这是什么回事呢?
01血糖控制不达标
虽然患者进行了降糖治疗,但是由于平时忽视了血糖管理,未定期监测血糖,不了解血糖状况,治疗方案未能及时调整,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甚至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葡萄糖利用不足,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出现体重下降或消瘦状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伴有多食、易饥饿,说明血糖可能又升高了。
02治疗方案不合适
有一些降糖药物有减重作用,比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选用这类药物是合适的。但是体重偏低或者是体质较差、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后,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纳差、恶心、腹泻,也会出现体重明显的减轻。
03饮食控制过于严格
还有一部分患者患病后心理压力过大,过于紧张、焦虑,为了血糖数据漂亮主食都不敢吃,什么都忌口;或者过于追求血糖正常范围,运动量过大,而能量的摄入不足。这样出现了负平衡,最终出现体重减轻甚至消瘦的情况。注意锻炼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而不是过度消耗。
04病情有变化
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合并发症,比如近期出现感染性疾病、较大的手术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原有方案不合适、血糖升高了;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反复腹泻;或者是合并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或长期的失眠,抑郁症等,也会出现体重的减轻。要注意出现体重减轻伴有相关系统的一些症状,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警惕,仔细查找原因,及时就医。
01专业指导,制定个体化方案
糖尿病患者如何增重,首先要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说高血糖状态时就应该及时用胰岛素治疗;胰岛ß细胞功能衰竭的患者在多种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也应该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体重不达标患者慎用具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达标的范围内。
02科学饮食
饮食一定是要科学,定时定量,不要担心血糖升高而过于严格的饮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要注意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是不同的,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的血糖应宽松管理,注意血糖控制达标的同时要重视生活质量。对于体重不达标人群,在医生的帮助下,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或者调整饮食结构。
03坚持运动
坚持适当的运动,运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控制餐后血糖,还能增强体质。适当进行抗阻运动,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能够增加肌肉含量,保持健美的形体。
04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
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出现合并症或者是并发症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治疗。此外,要加强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还要经常测量体重,发现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都要认真查找原因。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不胖反瘦,如何快速增重?首先从解决这4个原因入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想象一下,一位糖尿病患者站在体重秤前,看着数字不断下降,内心却充满焦虑。这似乎是一个矛盾的场景:明明体重减轻应该是件好事,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却为此忧心忡忡?这个看似荒谬的情况实际上揭示了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糖尿病患者的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健康危机。
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通常被视为一个警告信号,如同一盏亮起的红灯,提醒我们身体内部可能出现了问题。这种体重下降就像是一个隐形的小偷,悄无声息地带走了身体的能量和营养。患者可能会想:"我没有刻意节食,为什么还是瘦了下来?"这个疑问背后隐藏着多个可能的原因,需要我们仔细探究。
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的第一个原因是血糖控制不佳。当血糖持续升高时,身体就像一辆油箱漏油的汽车,无法有效利用燃料。即使摄入大量食物,能量也无法被正常吸收和利用,导致体重持续下降。这种情况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不管投入多少,都无法填满。
第二个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就像是打开细胞大门的钥匙,没有它,葡萄糖就无法进入细胞提供能量。当胰岛素功能失调时,身体就像是一座被封锁的城市,能量无法正常流通,导致体重下降。
第三个原因是代谢紊乱。糖尿病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就像是一台运转不良的机器,无法高效地处理和利用能量。这种情况下,即使摄入足够的食物,身体也无法有效地将其转化为能量和体重。
第四个原因是并发症的影响。糖尿病的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消化系统,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这就像是一个漏水的水桶,不管倒入多少水,都无法保持水量。同样,患者即使摄入足够的食物,身体也无法充分吸收所需的营养。
面对这些问题,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增重呢?首先,最重要的是控制血糖。这就像是修复漏油的油箱,只有解决了根本问题,才能开始有效地增重。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保持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其次,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摄入,但要注意控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这就像是给身体提供优质的燃料,既能补充能量,又不会加重病情。可以选择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食物,这些食物不仅热量适中,还能提供丰富的营养。
第三,适度运动也很重要。虽然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反直觉,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代谢水平。这就像是给身体安装了一个更高效的引擎,能更好地利用摄入的能量。可以选择一些轻度到中度的力量训练,如举重或弹力带练习。
第四,定期监测和调整。体重的变化就像是身体发出的信号,需要我们随时关注和解读。定期检查血糖水平、体重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就像是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过程。
在增重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沮丧。"我吃得这么多,为什么还是不长肉?"这种感觉就像是在逆流而上,付出了努力却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请记住,健康的增重是一个缓慢而稳定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
增重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整体健康的改善。想象一下,当你的体重开始稳定上升,精力逐渐充沛,这就像是重新给身体注入了活力。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值得庆祝,因为这意味着你正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糖尿病患者的增重之路可能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就一定能看到希望。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虽然过程艰难,但每一步都在接近光明。记住,健康的体重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代表着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久的健康。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至关重要。他们的鼓励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予患者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同时,也不要忘记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增重方案。
最后,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像是为身体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挑战,坚持治疗。
增重的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但每一个小进步都值得庆祝。想象一下,当你站在体重秤前,看到数字缓慢而稳定地上升,那种成就感会让所有的努力都变得值得。这不仅仅是体重的增加,更是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糖尿病患者的增重之路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它不仅仅是为了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变化,更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久的健康。每一步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让我们共同期待,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努力,糖尿病患者能够重新找回健康的体重,重新拥抱充满活力的生活。这个过程可能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就像是春天播下的种子,虽然现在看不到变化,但只要坚持浇水和照料,终会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而维护健康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增重的过程不仅是身体的重建,也是生活方式的重塑。它要求我们以更加积极和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身体,学会倾听身体的需求,给予它最适合的照顾。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遵循科学的指导。增重不是简单地多吃多喝,而是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在保证血糖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增加热量摄入。这就像是精心调配一剂良药,需要准确的配方和精细的调整。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增重的方案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就像是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一套衣服,需要根据个人的身高、体型、喜好来裁剪。同样,增重的方案也需要根据个人的病情、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等因素来制定。这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在增重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身体的变化。每一点进步都值得肯定,哪怕是体重只增加了一点点,也是向着健康迈进的一大步。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就像是给予自己的一剂强心针,能够激发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健康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饮食和运动,还包括良好的睡眠、情绪管理、社交关系等诸多方面。就像是一座复杂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因此,在关注体重的同时,我们也要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回顾整个增重的过程,我们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次身体的重塑,更是一次生命的洗礼。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学会了更多关于自己身体的知识,培养了更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收获了来自家人朋友的支持和关爱。这些无形的收获,比体重的增加更加珍贵。
让我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新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是自己健康的守护者,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 12(8): 641-648.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