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肥胖者(因肥胖而引起的疾病)
盘点肥胖容易引发的十大健康危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世界最胖男子里基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而在两年前去世。里基来自美国,生前体重超过400公斤,被评为世界上最胖的人。里基曾参加过TCL电视台拍摄的真人秀,并记录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他生前曾多次收到医生要求他减肥的最后通牒,在去世之前,他因肥胖已卧床七年。平时他连说话都很费劲,更别提是站立或者移动,甚至有时还得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肥胖在上个世纪还一直被认为是福相,而近10年来,肥胖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肥胖并发症,让不少人开始关注肥胖与疾病的关系。
胖不仅影响工作、生活、美观,而且对健康有一定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定位为继心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对人类健康威胁的第三大敌人。肥胖者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痛风及胆石症等疾病。大部分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尤其是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实验异常、性激素水平紊乱、肾上腺皮质激素偏高等等。青少年肥胖还易导致肥胖性生殖无能症。
肥胖引起的十大问题:
1、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劳动力,并易受到外伤
身体肥胖的人,往往怕热、多汗易疲劳,下肢浮肿,皮肤皱褶处易患皮炎,静脉曲张等。严重肥胖的人,会出现行动迟缓、走动困难,稍经活动就会心慌气短,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甚至导致劳动力的丧失。
人体脂肪过多,会影响到体内性激素的平衡。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低下、阳萎;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调、不孕等。
由于肥胖者行动及反应迟缓,也易遭受各种外伤、车祸,从而引起骨折或扭伤。
2、易发冠心病、高血压甚至“死亡五重奏”
肥胖者脂肪组织增多,耗氧量加大,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心肌肥厚,久而久之发生高血压。脂肪沉积在动脉壁内,致使管腔狭窄、硬化,易发生冠心病、中风。
如果一位肥胖者同时伴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及脑血管意外,则称为"死亡五重奏",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死亡很快就会来临。
3、对肺功能的不良影响
肥胖者因体重增加,需要更多的氧,但肺不能随之而增加功能。随着肥胖者腹部脂肪的堆积,腹腔内压力逐步升高,而横膈抬高又使胸腔压力增高,限制了肺的呼吸功能,故可造成嗜睡、紫绀、呼吸困难、红细胞增多、右心肥大等缺氧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肥胖者颈部周围脂肪过剩堆积,在睡眠时易引起周期性气管闭塞,形成失眠或剥夺睡眠综合症。
4、 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肥胖妇女因卵巢机能障碍可引起月经不调,糖代谢异常可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谢异常可引起高脂血症,核酸代谢异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等。
5、 易引起肝胆疾病
由于肥胖者的高胰岛素血症是其内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进,造成在肝脏内合成的甘油三酯蓄积,从而形成脂肪肝。大约50%肥胖者有肝内脂肪浸润。肥胖者与正常人相比,胆汁酸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多,超过了胆汁中的溶解度,因此肥胖者容易并发胆固醇结石。有报道称,肥胖妇女较正常体重者胆结石发病率高出6倍,患胆结石症的女性中有50%~ 80%是肥胖者。
6、 易患某些癌症
如: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子宫癌等。
7、 增加手术难度、术后易感染
8、 可引起骨关节病变
体重过度增加能使许多关节(如脊椎、肩、肘、髋、足关节)磨损或撕裂而致疼痛。
9、 并发疝气,以食道裂孔疝最常见
10、 缩短寿命
美国生命保险协会进行调查后得出:标准死亡率为100%,超重20%的肥胖者死亡率为128%,超重35% ~ 40%的死亡率为151%,表明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死亡率也相应增加。据报道成人体重如超过他应有体重的14%就有早夭的危险性。(编辑/赵丹凤)
研究:严重肥胖者感染传染病 存活率比正常人高
中新网5月31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发文章称,肥胖与多种疾病有关联,但多项研究报告显示,肥胖或严重肥胖的人感染传染病时,他们的存活率往往高于体重正常的人。
文章摘编如下:
在谈及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一些特定癌症时,医学界均把肥胖的人列为高风险群,但当地时间5月2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肥胖大会发布的3份报告,却提出肥胖悖论,称肥胖或严重肥胖者感染传染病时的存活率,比体重正常者来得高。
根据丹麦医学人员于2011年至2015年对1.8万名病患进行的一项研究,因为传染病入院的肥胖者,在住院后无法存活下来的可能性,比体重正常的病人低40%,而严重肥胖的病人更低,达到50%。
另据2013年至2014年在美国1000多家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报告,在将近170万起肺炎住院个案中,肥胖或严重肥胖患者的死亡可能性比体重正常者低了大约2至3成。
研究人员说,在不使用呼吸器(即病情较轻)的病人中,肥胖病人和严重肥胖病人的存活率,比体重正常的病人分别高出23%及29%。而在使用呼吸器的病人中,肥胖病人和严重肥胖病人的存活率也比体重正常的病人高出21%及30%。
以美国1000家医院370万起脓血症(Sepsis)住院病人的数据为依据的第3项研究报告也得出相同结论。
脓血症是身体受到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的疾病,是一种足以危及生命的症状。该报告指出,相较于体重正常的脓血症病人,体重超重或过度肥胖的病人有更大的存活机会。
当肥胖遭遇新冠病毒,风险指数急剧飙升
当肥胖遭遇新冠病毒,风险指数飙升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根据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最近发布的一项审计报告显示:在英国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新冠患者中,有60%以上的人为超重或病态肥胖。现有数据表明,抵抗力差的人更易感染新冠病毒。根据之前的研究,肥胖人群往往更容易患上流感,这是因为长期肥胖正在降低身体的免疫力,使抵抗病毒的能力逐渐变弱。
更易感染
肥胖诱发身体炎症,免疫力“压力山大”
该研究由英国重症监护国家审计和研究中心进行,研究调查了一段时间内进入ICU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的情况。在这期间,共有194位重症患者进入ICU,其中大多数为男性,占比71%。然而,在这194位重症患者中,有高达64%的患者超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其中,还有7%的患者BMI超过40,被定义为肥胖者。而且在这些超重的重症患者中,有37%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这意味着,年轻的肥胖者也处于高风险之中。
此前,据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一项全球性研究发现,肥胖已成为人们容易染上流感的一大新危险因素。美国梅奥诊所医学教授高利·波兰德也根据过往研究调查得出结论,他认为,肥胖削弱了免疫反应。免疫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当身体遭受病菌侵袭时,先天免疫系统首先反击入侵者;适应性免疫系统随后产生抗体,防止入侵者在未来攻击;同时,身体形成记忆细胞,帮助免疫系统识别未来的病原体。
在这三个层次上,肥胖者的免疫系统反应都很弱,因为他们的整个免疫系统受到了破坏和抑制。
在2009年席卷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浪潮中,肥胖就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危险因素,与BMI在正常范围的人相比,BMI>30的人死于流感病毒的可能性要高出3.1倍。人体免疫力或抵抗力往往与身体的健康程度有关,健康的身体是抵御病菌入侵的保障。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体重管理中心主任邬亦华认为,肥胖诱发的炎症促进免疫系统功能失衡。肥胖的本质是脂肪的过度增加和分布异常,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炎症,也就是说肥胖者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和过量的脂肪作斗争。这就导致身体的抵抗能力要比体重正常的时候更低,让病菌有了可乘之机。肥胖情况下,血液和组织内部正常的免疫细胞族群和数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本抗炎免疫环境演变为促炎环境,同时免疫细胞的分泌因子也会变化。
重症几率高
肥胖者带毒时长是常人2倍,抗病毒能力“力不从心”
201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发布在《传染病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的人较易得流感,且携带病毒的时间是BMI正常人的2倍,而且更具传染性。该研究团队在3个流感季节对尼加拉瓜320个家庭的成人和儿童,共计1800名志愿者进行研究,发现经诊断患流感的肥胖者,体内病毒存活时间比非肥胖者高出42%,且若肥胖者体内带有流感病毒,仅有轻微症状或是没有症状,病毒存活期依然比非肥胖者多出2倍。
不仅如此,肥胖者感染新冠肺炎还易发展为重症。上海首批赴鄂医疗救治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介绍,在工作中发现肥胖的新冠肺炎病人更容易成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或是因为肥胖者体内炎症反应强烈进而造成对肺部的损伤。
每个人都有对抗病毒的能力,人体的抗病毒免疫机制是机体针对病毒的免疫,包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机体免疫模式,能够有效对抗、遏制、消除病毒对机体的感染和破坏。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减重及糖尿病外科主任吴良平在其文章中指出,肥胖症患者通常伴随着多种代谢综合征,基础代谢率低,这样就可以给病毒提供一个天然的培养皿,让病毒在慢性、低度炎症的环境中繁殖。研究显示BMI大于30的人,与住院率、继发感染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并且,这种关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证实,肥胖的人现在被认为是流感感染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伤及全身
肥胖导致慢性病身体机能“千疮百孔”
通过刊登在《柳叶刀》上的新冠肺炎早期患者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早期病患中危重症病人比例占15%,多为基础慢病患者、老年人及肥胖者。而常见的基础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等都与肥胖密切相关。肥胖患者有比较严重的肺负担,这也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恶化的帮凶之一。这些都说明,肥胖让整个机体功能变差。
考虑到肥胖者的危险处境,上周,英国政府更新了“高危”人群名单,除了70岁以上的老人,还纳入了BMI超过40的超级肥胖者和孕妇,官方建议他们不要轻易外出,最好居家隔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研究员常翠青认为,在流感袭击时,肥胖者的确是高危人群。苍翠青解释说,肥胖者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较差,而且脂代谢紊乱。据统计,80%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70%患有血脂高,他们中还有高比例的糖尿病、高血压。所以他们更易感染病毒,复原能力也比较差。此外,胖人的心肺功能会下降,比如很多胖子动一动就会喘粗气,以致他们的呼吸系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常翠青表示,从1992年、2002年、2012年三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肥胖人群的数量在20年内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其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国人膳食的不合理,很多人一日三餐摄入高油高盐高脂的食物太多;二是现代人活动量过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静态的生活方式。因此,对肥胖人士来说最重要的是减肥;其次,为预防流感,肥胖人群要注意合理膳食,增加运动,保持日常的活动量。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燕声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