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腹部肥胖的原因(腹部肥胖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湘珺健康科普 0
文章目录:

医生:肚子大根本原因是小肠火不足,减肥需要强心脏。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减肥的路上,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肚子上的赘肉为什么总是最难减下去?明明吃得不多,运动也不少,但腹部的脂肪却像顽固的“黏胶”,不管怎么努力都不见成效。有人认为这是代谢变慢的自然现象,也有人归结为“喝水都长肉”的体质。

然而,肚子大并非仅仅是吃多动少的问题,健康的真相往往隐藏在表象之下。从中医的角度看,肚子大可能根源于小肠火不足,而西医学的研究也表明,这与心脏动力不足密切相关。要真正解决腹部肥胖的问题,必须从这两个“关键点”入手。

中医认为,人的消化系统是一个精密的“运化工厂”,小肠是这一工厂的核心环节之一。它的主要职责是“受盛化物”,即接收胃送来的食物,将其分解、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并将多余的糟粕排出体外。小肠正常运作需要足够的“火”,这种火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相火”。

当小肠火旺盛时,食物的消化吸收就能高效进行,身体也能及时排出多余的废物;但当小肠火不足时,消化吸收的效率下降,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容易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尤其是堆积在腹部,形成顽固的“肚腩”。

西医对此有着相应的解释。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几乎90%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在小肠完成代谢。如果小肠功能受损,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过多的糖类和脂肪得不到充分代谢,便会滞留体内,逐渐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腹部。

此外,研究表明,小肠功能紊乱还可能诱发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会导致体内血糖和脂肪代谢异常,进而使内脏脂肪大量堆积,而腹部正是内脏脂肪的“重灾区”。

小肠的健康不仅仅是它自己的问题,还与心脏密切相关。中医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小肠通心”,意思是小肠的运化功能需要心脏的支持。心火通过血液循环为小肠提供温煦和动力,一旦心脏的功能减弱,心火不足,小肠的运化能力就会随之下降。

心脏健康对小肠的影响在西医学中也有明确的体现。心脏是全身血液循环的核心动力源,如果心脏供血能力不足,肠道的血液供应就会减少,肠道的蠕动能力和代谢效率也会下降,进一步导致腹部脂肪的堆积。

很多人减肥时习惯于盲目节食或者过度运动,认为“吃得少”“动得多”就能减肥,却忽略了消化系统和心脏的健康。中医强调,小肠是气血生成的重要环节,过度节食可能会让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进一步削弱小肠的功能,导致气血生成不足。

而西医研究指出,长期低热量饮食会降低基础代谢率,使身体进入“节能模式”,不仅脂肪难以燃烧,反而容易堆积更多的脂肪。真正健康的减肥,是从改善小肠功能和增强心脏动力入手,让身体恢复正常的代谢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小肠火不足的表现并不少见。饭后容易腹胀、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舌苔厚腻、腹部冰凉等,都是小肠功能减弱的信号。很多人习惯性地忽视这些“小问题”,认为只是偶尔的身体不适,但实际上,这些症状可能是小肠功能逐渐减退的早期表现。

如果不及时调理,随着时间推移,小肠功能失调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腹部肥胖、内脏脂肪堆积,甚至进一步发展为代谢综合征。

饮食调理是改善小肠功能的第一步。中医建议多食用温热、健脾的食物,例如红枣、生姜、山药、南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为小肠提供足够的动力。

同时,需要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特别是冰镇饮料、生冷水果和凉性蔬菜等,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阳,加重小肠的“寒湿”状态。西医的观点也强调,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对小肠健康至关重要。膳食纤维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还能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帮助小肠恢复正常的吸收功能。

除了饮食,适量的运动对小肠功能的恢复也有显著效果。中医讲“动则生阳”,运动能激发身体的阳气,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从而间接改善小肠的血液供应。现代医学的研究同样指出,有氧运动不仅能燃烧脂肪,还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内脏脂肪的堆积。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的方式和强度需要因人而异。对于小肠火不足的人来说,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能适得其反,导致气血亏虚。因此,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例如快走、瑜伽、太极拳等,更有利于调理身体。

腹部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它对整体健康的威胁。科学研究表明,内脏脂肪过多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这是因为内脏脂肪会分泌大量的炎性因子,加剧全身的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和器官。相比起全身肥胖,腹部肥胖的健康风险更高,因此,减掉肚子上的赘肉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健康。

通过调理小肠功能和增强心脏动力,许多人不仅可以摆脱腹部脂肪的困扰,还能显著改善整体健康状态。

中医的理论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深刻的洞察,而西医的研究则为其提供了科学依据。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肚子大的真正原因,还能为减肥提供更科学、全面的指导。

肚子大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肥胖问题,它是身体平衡被打破的一种警示信号。小肠火不足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健康隐患,而强大的心脏则是维持身体平衡的根本动力。

在减肥的过程中,饮食、运动和心态的调整缺一不可。只有从根本上恢复身体的平衡与活力,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的瘦身目标。这不仅是为了拥有苗条的身材,更是为了让身体从内到外焕发出健康的光芒。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腰腹容易肥胖?可能是这些因素引起

生活中,部分求美者四肢纤细,然而腰腹部却脂肪堆积,那么造成腰腹部容易肥胖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该如何保持曲线美呢?今天就跟着重庆军美医疗美容医院美容外科脂肪类技术院长唐国强一起来了解一下。

为什么我们的腰腹部容易“胖”

在人体内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的脂肪:

深层皮下脂肪:多集中在胸腹部,深层皮下脂肪积聚较多,视觉效果是苹果型身材又称腹型肥胖。

浅层皮下脂肪:主要集中在臀部、大腿,浅层皮下脂肪比较多,臀部和腿会显得比较胖,呈现出梨型身材,又称臀型肥胖。

内脏脂肪:主要在内脏器官以及肠道网膜上,内脏型肥胖人群,容易出现高血压、心功能异常,冠状动脉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等疾病发病率较高。

由于人体对浅层皮下脂肪的热量吸收能力较差,被迫尽早使用深层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所以脂肪更容易堆积在腹部和内脏,从而形成“肚子大”的现象。

除此之外,作息不规律、加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导致体内激素的改变,进而增加食欲。当消耗与摄入不对等,脂肪就会不停囤积在腰腹部。

如何保持腰腹曲线?

减少久坐:久坐会在腰腹部积聚大量的脂肪,工作中尽量避免久坐,保持每小时活动,餐后半小时内保持站立或者散步,长期坚持可以有效减少腰腹部的脂肪积聚。

规律生活:规律的生活,能让人体的激素保持平稳,代谢保持正常,是所有瘦身减肥的前提。

科学运动:有氧运动很难快速彻底地消除肚子上的赘肉,但搭配力量运动能够增加肌肉量,燃烧更多体内脂肪。

吸脂塑形:虽然腹部的“小肚腩”相较容易通过运动改善,但对腰部“双C线条”的塑造帮助有限,因此,部分求美者也会选择通过吸脂的方式进行改善,例如射频溶脂、腰腹吸脂等。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正确看待吸脂,根据个人脂肪堆积的情况,以及经济情况,适度选择,切勿盲目跟风。

唐国强表示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作息习惯,适当运动,饮食注意清淡,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是可以帮求美者保持好的身材曲线的。如果想要选择吸脂的方式塑造体型线条,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的经验丰富的医生,同时结合个人脂肪堆积的情况,以及经济情况,适度选择,切勿盲目跟风。(重庆军美医疗美容医院)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肚子特别胖的人,里面到底装了什么?为什么减不下去?告诉你答案

#文章首发挑战赛#

张大叔今年52了,半年前发现自己的肚子变大,以为是中年发福,也就没放心上。身边的朋友还感慨说,张大叔现在的日子越活越滋润了。

但前段时间,张大叔发现在自己的肚子还在变大,腰围已经从80多厘米长到120多厘米,比怀胎十月的孕妇还要明显,肚子也出现腹胀腹痛的情况,意识到不对劲的他立马去了医院。

一番检查下来,报告显示张大叔得了一种叫“腹膜假性粘液瘤”的病,虽然是低恶性肿瘤,但还是需要及时切除病灶清除腹部积液。术后,张大叔后怕不已,没想到肚子竟然是身体的“晴雨表”。

一、肚子特别胖的人,里面到底装了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大腹便便”的中年男性,他们的腹部也被称之为啤酒肚、将军肚。其实这种肚子肥胖,四肢相对瘦弱的肥胖类型被称之为腹部型肥胖。

在他们的肚子里,积蓄着过量的脂肪,不仅仅存在于腹部的皮下,还存在于各个内脏之间。

而内脏脂肪一旦产生,内里所含的α-2受体会将其保护起来避免被燃烧,唯有通过节食、运动等方式才能很长时间缓慢消耗掉。所以这种不美观的小肚子很难减下去。

除了不美观外,小肚子过大还切实影响着身体健康。有研究发现,腰围每增加1.22cm,全因死亡风险会增加19%;腰围每增加1.32cm,心血管死亡风险更是会增加33%。腰围过大很容易引起这几种疾病的发生。

1.脂肪肝

腹部型肥胖的人体内有大量多余的脂肪会堆积在肝脏内,容易引起脂肪肝发生,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2.糖尿病

肥胖会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发生抵抗,让胰岛素不敏感性加强,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3.高血脂

腹部肥胖很容易导致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进而会让大量的脂肪进入到血液内,形成高血脂。

4.癌症

研究显示,腹部型肥胖与常见的18种癌症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包括有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等。

二、肚子出现四种症状,当心癌症来临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华肿瘤杂志》上发布的我国癌症最新数据显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前5,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7.27%。这5个癌症中,更是有3个发生在腹部内。

日常一定要多关注身体表现,发现这4个异常要引起重视,必要时及时就医。

1.持续疼痛

腹部疼痛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很快就能缓解。如果身上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钝痛、刺痛,服药后无法缓解,且持续时间>2周,需要高度警惕是癌症来袭。

2.存在肿块

正常情况下,人的腹部摸起来应该是绵软、平的,如果发现腹部内存在异常的肿块,且按压起来有疼痛感、肿块边缘不清晰,可能是胃癌、肝癌、肠癌引起。

3.青筋明显

腹部的皮下静脉血管位置比较深一些,且血管上还有脂肪组织覆盖,一般腹部上不会有明显的青筋。但一些罹患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的人群,会挤压体内脏器导致静脉血管堵塞、血液回流受阻,表现为腹部青筋显现。

4.突然变大

短期内腰围暴涨,很可能是出现了腹水所致。一旦腹腔内脏器癌变导致癌细胞向腹膜延伸,侵袭腹腔组织,就会产生腹腔积液。这种情况下,人在平躺的时候会发现腹水下沉到了腹腔两侧,肚子很扁宽,叩击肚子还会有震颤感,这很可能与胃癌、肝癌、胰腺癌等癌症相关。

三、肚子痛究竟是哪里痛?一张“腹部地图”看明白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住院医师马一可表示,导致肚子痛的原因有很多,而不同原因疼的部位也不一样。对于非专业人士,可以将腹部假设成“井”字,分成9块区域,与下面相对于识别。

1.左上腹

包含有脾脏、部分胰腺、部分胃存在,出现疼痛感可能与脏器出现炎症或是外伤导致的腹部破裂相关。

2.上腹部

包含有胃的幽门端、十二指肠以及部分横结肠,罹患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会引起该位置疼痛。

3.右上腹

包含有肝脏和部分胆囊,罹患肝炎、肝癌、肝囊肿可能会引起右上腹部疼痛。

4.左侧腹

包含有降结肠、左侧肾脏,罹患肾脏疾病、肠炎、急性胃肠炎会引起该部位疼痛。

5.中腹部

小肠处于中腹部的位置,正常情况下摸起来是绵软的,如果出现腹部疼痛且摸起来很硬,很可能与肠穿孔、胃穿孔以及肠系膜动脉栓塞等症相关。

6.右侧腹

包含有升结肠、空肠以及右侧肾脏,该部位疼痛可能提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以及结肠相关疾病。

7.左下腹

包含有乙状结肠,该位置出现疼痛可能与乙状结肠炎症。对于男性,还可能与精索炎症相关,对于女性,还可能与子宫附件炎症有关。

8.下腹部

包含有盆腔、结肠、膀胱、直肠,出现疼痛感多与这些部位出现炎症、肿瘤相关。

9.右下腹

包含有阑尾、卵巢,出现疼痛感多与阑尾炎、卵巢炎、卵巢坏死相关。

腹痛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分区的腹痛诱因不同,找到腹痛根源,才能更好对症治疗,更好守护健康。

参考资料:

[1]《别把肚子大不当病!这种类型的肥胖要注意》. 武汉协和医院 2022-11-25

[2]《体内有癌,腹部先知!肚子有这4个表现,多半是癌细胞露出了“马脚”,别以为只是肠胃小毛病》. 家庭医生 2023-12-18

[3]《“肚子疼”究竟是哪里疼?这张“地图”收好了!》.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2023-11-0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