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肥胖吃什么药(女人产后胖要吃什么才会瘦)
聪明地吃,产后肥胖一样可“破”
“一人吃两人饭”,
妈妈们自然是要在吃上狠下功夫。
大鱼大肉少不了,汤汤水水不能停,
怎么才能让肚子上的“游泳圈”一点点缩小呢?
经历十月怀胎和难忘的分娩过程,伴随着嘹亮的啼哭声,新生命诞生了。照顾宝宝,当好宝宝的粮仓成了妈妈的第一要务。在产后这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有哺乳任务的妈妈,体重控制需要遵循科学、合理、适度的原则。
产后减重要适度
产后减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吃,二是锻炼。总的原则是在适宜的营养摄入基础上,选择健康的膳食结构,同时坚持适当的运动。
产后减重是个持久战,一般情况下,6月内体重下降5%~10%是理想的减重目标。为避免影响哺乳,保证妈妈的健康,《西尔斯怀孕百科》建议,哺乳期间的减重目标可为每月体重下降0.5~2公斤。女性产后大致需要9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孕前体重,不过也有许多妈妈的体重一直保持比孕前重2~3公斤。
哺乳妈妈减少饮食摄入,的确可以消耗身体脂肪,但摄入能量不足会带来哺乳失败的风险,同时可能导致身体内环境紊乱。包括月子在内的整个哺乳期,妈妈都应该保证适量的饮食摄入,以满足产出乳汁的生理需要,严禁过度节食。
饮食结构须合理
哺乳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以一个理想体重为60公斤的哺乳妈妈为例,每天需要摄入约2200千卡的能量,才能充分满足哺乳的需要。这相当于每日摄入谷类(生重)200~250克,同时摄入充足的肉(150~200克)、蛋(1个)、奶(500~750毫升)、豆制品、蔬菜(500克)、水果等。在充足摄入营养的前提下,按照健康的原则安排膳食结构,有助于调整身体代谢、减脂、控制体重。
主食是提供能量的主体,须定量摄入。除了常规的米面类,淀粉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土豆、萝卜、莲藕、南瓜等),以及淀粉类食品(粉丝、粉条、凉皮、藕粉等),甚至淀粉含量较高的水果(如香蕉)也都可以视为主食。如果饮食中有上述食物,那么当天的米面类主食可适当减量,以避免主食过量。同时,全谷物类食物、杂粮或粗粮应占主食的1/3以上。这些主食可提供更为丰富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饱腹感强,有利于控制食量,调节血糖、血脂,减轻体重。
到底哪些算全谷物食物呢?目前国内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为,全谷物是具有完整的或经过碾磨、压碎或压片的粮食种子,主要成分包括胚乳、胚芽和麸皮,并且和原始粮食种子有相似的比例。这样的谷物制品被认为是全谷物食品。
通俗地讲,全谷物就是指脱壳之后没有精制的粮食种子。中国全谷物理事会认为,国内全谷物食品的可选范围包括稻米、小麦、玉米、小米、黑米、薏仁米、高粱、荞麦(甜荞、苦荞)、燕麦(莜麦)、大麦、糜子、黍子、籽粒苋、麻子等。
女性产后应得到充足的动物性食物供给,包括肉、蛋、奶等。为避免过度摄入油脂,肉类应尽量选择瘦肉,避免食用肥肉、肉皮、动物内脏等。
蔬菜类也需充足摄入,种类要多样(每日4~5种)。蔬菜可为母亲提供充足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既可满足妈妈和宝宝的营养需求,又有利于减脂。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特指的是非淀粉类蔬菜,淀粉类菜品(如土豆、山药、莲藕等)应作为主食来安排。
应选择健康优质的油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植物油)作烹调油,并适当限量(25毫升/日)。避免食用不健康的油脂,如来源于氢化植物油的反式脂肪酸(常存在于烘焙点心、人造奶油中)。避免动物油(肥肉、动物油脂)的过量摄入。适当限制坚果摄入(每天不超过一把,约30克)。
有的妈妈会说,一家五口人吃饭,每餐4~5个菜不等,要想烹调油的使用符合每人每天不超过25毫升真是不易,也很难计算。其实,我们也不必过分纠结食物量的精确,因为饮食量从计量、摄入到吸收均会存在一定误差。我们只要坚持少油、清淡的饮食即可。避免过多食用煎、炸、炒的菜,以蒸、煮、炖等烹调方式为主,减少在外就餐,自然可以实现适量、限量用油。
小零食有大热量
核桃、杏仁、松子等坚果中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哺乳期妈妈食用坚果,可以使宝宝通过母乳获得有益于大脑及视觉发育的有益成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均建议,适量食用坚果有益健康,孕妇、乳母可适当增加摄入量。
但是另一方面,过量食用坚果会带来油脂(坚果含油量40%~70%)、热量的过多摄入,增加代谢负担,导致产后肥胖。坚果有益,适量更重要。目前国内尚缺乏具体的推荐摄入标准,部分文献建议,每日可摄入30克左右的坚果,这是去皮、去壳后的坚果果仁的重量,相当于一小把扁桃仁,或3~4个核桃。坚果生食更健康,炒制的坚果会进一步增加油脂的摄入,同时焙炒加工也易带来防腐剂、人工色素等添加剂以及盐、糖等调味品的过量摄入,对妈妈和宝宝的健康均不利。
膨化食品、油炸小吃、炒制零食、精制糖、甜食、甜饮料等,不仅会给妈妈带来额外的热量摄入,还可能会带来氢化植物油等有害脂肪、高盐、人工色素等各类化学添加剂。建议妈妈们应以合理的主食、副食为主要膳食结构,避免摄入过多零食。
适宜运动不可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应减少久坐,坚持日常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的锻炼,累计150分钟以上。
在此基础上,推荐妈妈们保持每日中等强度活动40~60分钟。所谓中等强度,即活动强度达到让人微微出汗,自觉心跳略加快的程度,相当于每日中等步速行走6000~10000步。但对于忙于照顾宝宝的妈妈们来说,运动有时是个奢侈品,因此更加建议妈妈们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保持适宜活动。散步、爬楼梯、做家务也都可以视作活动的方式。
作者 |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李融融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陈伟
策划 | 谭嘉
编辑 | 王建影
生完孩子又肥又胖,用这种方法让你快速瘦身!很多人都在用
生孩子对妈妈来说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很多女性在结婚之后就想要一个属于自己和丈夫之间的爱的结晶,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加完美,也完美的蜕变成为母亲。
在这幸福的背后,因为腹中多了一个小生命,要汲取更多的营养,再加上怀孕期间缺少锻炼,导致很多女性在怀孕期间身体发福,孕后不仅仅丈夫开始嫌弃,说一些“你的腿比我都粗”“你的脸怎么这么大”“你的腰怎么跟个水桶似的”等等话语,有时候连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身材开始走样,整个人的体重像吃了炫迈一样,一直飘升。有些甚至开始产生自卑,变得不自信,都不敢出门去逛街了,跟丈夫之间也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尽管很多宝妈都会去咨询生完宝宝怎么才能快速瘦身,但是试过很多方法,都没效果,最终只能叹息。
很多女性在经历了妊娠,哺乳之后,体重上升,整个人简直是胖了一圈。这个阶段是不适合减肥的。只有在孩子断奶以后,才是宝妈们减肥的最佳时机了。
那么,生完孩子怎么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减肥呢?1. 控制饮食
当孩子不再需要母乳的时候,妈妈的胃口自然就减少了,也不用一顿吃两个人的饭了。这时就要以“少食多餐”为主了,避免食用油炸性食物,以及膨化零食。晚餐最好控制在七分饱。
2. 做适当的家务
在妈妈断奶之后,身体大概就恢复得差不多了,这时自己没事可以做一些家务,让自己多动起来,有利于消耗脂肪。
3. 加大运动量
可以定期的做一些大幅度运动,加速体内脂肪的分解。比如产后瑜伽,快步走路,慢跑等一些有氧运动。
4. 自己带孩子
很多妈妈觉得孩子不再需要母乳之后,就开始将宝宝交给奶奶带,这样自己就可以轻松点。其实宝宝最好自己带,不仅能够促进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度,还可以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无形的运动。
5. 坚持腹部按摩
每天坚持在肚脐周围顺着顺时针方向做按摩,做3分钟,然后逆时针再做3分钟,这样反复按摩,坚持几日就会有效果。按摩时力度要适当,不要过重也不要过轻。
6. 练习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不仅可以刺激肠胃的蠕动,还可以促进体内的宿便及时排出,同时加速脂肪燃烧。每分钟做这个动作6次左右即可。在做腹式呼吸时,要集中注意力,减肥需要坚持,大概一个月左右就能够看到效果了。
7. 形体训练
可以选择一双前高后低的训练鞋,这样可以让妈妈们提臀收腹,如果在这个基础上适当的搭配一些训练操,那肯定效果会更好。
在减肥过程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笑口常开,保持良好的心情,切忌暴饮暴食。
减肥是一个过程,不可能在几天之内就瘦下来的,妈妈们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不能盲目的去使用一些减肥药物,防止伤害自己的身体。
在娱乐圈中也有很多生完孩子身材走样的明星,比如谢依霖,李湘,张歆艺等。
但是娱乐圈中也有不少明星在生完孩子跟没生孩子之前身材没有区别,例如刚生完孩子就可以投入到工作中的杨幂和杨颖,以及体重只有87斤的赵丽颖。
但是毕竟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养好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们觉得呢?
聪明地吃,产后肥胖一样可“破”
“一人吃两人饭”,
为了当好“奶牛”,
妈妈们自然是要在吃上狠下功夫。
大鱼大肉少不了,汤汤水水不能停,
怎么才能让肚子上的“游泳圈”一点点缩小呢?
经历十月怀胎和难忘的分娩过程,伴随着嘹亮的啼哭声,新生命诞生了。照顾宝宝,当好宝宝的粮仓成了妈妈的第一要务。在产后这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有哺乳任务的妈妈,体重控制需要遵循科学、合理、适度的原则。
产后减重要适度
产后减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吃,二是锻炼。总的原则是在适宜的营养摄入基础上,选择健康的膳食结构,同时坚持适当的运动。
产后减重是个持久战,一般情况下,6月内体重下降5%~10%是理想的减重目标。为避免影响哺乳,保证妈妈的健康,《西尔斯怀孕百科》建议,哺乳期间的减重目标可为每月体重下降0.5~2公斤。女性产后大致需要9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孕前体重,不过也有许多妈妈的体重一直保持比孕前重2~3公斤。
哺乳妈妈减少饮食摄入,的确可以消耗身体脂肪,但摄入能量不足会带来哺乳失败的风险,同时可能导致身体内环境紊乱。包括月子在内的整个哺乳期,妈妈都应该保证适量的饮食摄入,以满足产出乳汁的生理需要,严禁过度节食。
饮食结构须合理
哺乳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以一个理想体重为60公斤的哺乳妈妈为例,每天需要摄入约2200千卡的能量,才能充分满足哺乳的需要。这相当于每日摄入谷类(生重)200~250克,同时摄入充足的肉(150~200克)、蛋(1个)、奶(500~750毫升)、豆制品、蔬菜(500克)、水果等。在充足摄入营养的前提下,按照健康的原则安排膳食结构,有助于调整身体代谢、减脂、控制体重。
主食是提供能量的主体,须定量摄入。除了常规的米面类,淀粉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土豆、萝卜、莲藕、南瓜等),以及淀粉类食品(粉丝、粉条、凉皮、藕粉等),甚至淀粉含量较高的水果(如香蕉)也都可以视为主食。如果饮食中有上述食物,那么当天的米面类主食可适当减量,以避免主食过量。同时,全谷物类食物、杂粮或粗粮应占主食的1/3以上。这些主食可提供更为丰富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饱腹感强,有利于控制食量,调节血糖、血脂,减轻体重。
到底哪些算全谷物食物呢?目前国内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为,全谷物是具有完整的或经过碾磨、压碎或压片的粮食种子,主要成分包括胚乳、胚芽和麸皮,并且和原始粮食种子有相似的比例。这样的谷物制品被认为是全谷物食品。
通俗地讲,全谷物就是指脱壳之后没有精制的粮食种子。中国全谷物理事会认为,国内全谷物食品的可选范围包括稻米、小麦、玉米、小米、黑米、薏仁米、高粱、荞麦(甜荞、苦荞)、燕麦(莜麦)、大麦、糜子、黍子、籽粒苋、麻子等。
女性产后应得到充足的动物性食物供给,包括肉、蛋、奶等。为避免过度摄入油脂,肉类应尽量选择瘦肉,避免食用肥肉、肉皮、动物内脏等。
蔬菜类也需充足摄入,种类要多样(每日4~5种)。蔬菜可为母亲提供充足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既可满足妈妈和宝宝的营养需求,又有利于减脂。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特指的是非淀粉类蔬菜,淀粉类菜品(如土豆、山药、莲藕等)应作为主食来安排。
应选择健康优质的油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植物油)作烹调油,并适当限量(25毫升/日)。避免食用不健康的油脂,如来源于氢化植物油的反式脂肪酸(常存在于烘焙点心、人造奶油中)。避免动物油(肥肉、动物油脂)的过量摄入。适当限制坚果摄入(每天不超过一把,约30克)。
有的妈妈会说,一家五口人吃饭,每餐4~5个菜不等,要想烹调油的使用符合每人每天不超过25毫升真是不易,也很难计算。其实,我们也不必过分纠结食物量的精确,因为饮食量从计量、摄入到吸收均会存在一定误差。我们只要坚持少油、清淡的饮食即可。避免过多食用煎、炸、炒的菜,以蒸、煮、炖等烹调方式为主,减少在外就餐,自然可以实现适量、限量用油。
小零食有大热量
核桃、杏仁、松子等坚果中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哺乳期妈妈食用坚果,可以使宝宝通过母乳获得有益于大脑及视觉发育的有益成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均建议,适量食用坚果有益健康,孕妇、乳母可适当增加摄入量。
但是另一方面,过量食用坚果会带来油脂(坚果含油量40%~70%)、热量的过多摄入,增加代谢负担,导致产后肥胖。坚果有益,适量更重要。目前国内尚缺乏具体的推荐摄入标准,部分文献建议,每日可摄入30克左右的坚果,这是去皮、去壳后的坚果果仁的重量,相当于一小把扁桃仁,或3~4个核桃。坚果生食更健康,炒制的坚果会进一步增加油脂的摄入,同时焙炒加工也易带来防腐剂、人工色素等添加剂以及盐、糖等调味品的过量摄入,对妈妈和宝宝的健康均不利。
膨化食品、油炸小吃、炒制零食、精制糖、甜食、甜饮料等,不仅会给妈妈带来额外的热量摄入,还可能会带来氢化植物油等有害脂肪、高盐、人工色素等各类化学添加剂。建议妈妈们应以合理的主食、副食为主要膳食结构,避免摄入过多零食。
适宜运动不可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应减少久坐,坚持日常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的锻炼,累计150分钟以上。
在此基础上,推荐妈妈们保持每日中等强度活动40~60分钟。所谓中等强度,即活动强度达到让人微微出汗,自觉心跳略加快的程度,相当于每日中等步速行走6000~10000步。但对于忙于照顾宝宝的妈妈们来说,运动有时是个奢侈品,因此更加建议妈妈们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保持适宜活动。散步、爬楼梯、做家务也都可以视作活动的方式。
(来源: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