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老年人平均寿命(老年人肥胖指数应该是多少)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体重也与寿命挂钩!权威研究:超重的中老年人,寿命或会缩减5年

公园里,许久未见的老李跟刘叔偶遇,唠了几句家常话:

“呦,老李,这么久没见,你咋瘦了这么多?”

“嗐,我也不知道,最近也没怎么运动,少吃饭,结果突然就瘦了,以前死活减不下来的体重,愣是一个月给我减了12斤!”

“你这不会是生什么病了吧?哪有突然瘦这么多的?”

“你可别瞎说,你看我这精神儿不挺好的吗?千金难买老来瘦,我这是碰大运了!”

然而,没过几天,刘叔却在其他朋友那里听到了老李确诊肝癌的消息,不由后怕,跟老伴说道:“这老李,我都提醒他了,还不注意,看来人真的不能太瘦,扛不住病啊!”

一、中老年人太瘦,容易扛不住病

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老年营养研究室的研究员赵文华女士认为,“有钱难买老来瘦”并不是越瘦越好,而是要维持理想体重。

俗话说:“胖子拖痩,瘦子拖死。”太过消瘦会使机体抵抗能力下降,使人体更容易患多种感染性疾病。

肌肉是人体蛋白质的“仓库”,太过消瘦,肌肉衰退,蛋白质的储存也会随之减少。而蛋白质是人体抵抗各种疾病的核心营养素,缺乏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更易患流感等多种急慢性传染病,抗病能力大大降低。

而面对肿瘤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过于消瘦也不利于患者对抗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营养不良的可能性更大,之后出现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障碍的风险更高,出现局部压疮的概率也更大。

  • 突然消瘦要警惕是疾病信号

此外,当一个人在饮食、起居、劳作等因素基本不变,并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体重在短期内显著下降,就应高度警惕病理性消瘦。

由牛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5项研究的发现,将超过1.15千万人的数据整合在了一起,他们发现体重减轻和10种癌症相关。

这项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人群非故意的体重减轻使癌症风险增加约3%。具体而言,女性癌症风险上升至6.7%,男性至14.2%。

他们还发现非故意的体重突然减轻的患者最常罹患的癌症是结直肠癌、肺癌、胰腺癌和肾癌。毫无疑问,当出现非故意的、突然的体重减轻现象,人们应当引起注意,并及时前往医院做详细检查。

二、太瘦太胖都不好,体重有一个健康标准

太瘦了容易生病,那还是吃胖一点比较好吧?不一定,太胖了同样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的新研究发现,与体重处于健康范围的人相比,肥胖的中年人,甚至只是超重的中年人,步入老年后更容易被慢性疾病找上,而且寿命可能会因此缩短5年。

研究人员对近3万人进行长达几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体重正常的人平均死亡年龄为82.3岁,而体重指数(BMI)超过40以上的最肥胖人群,他们平均寿命只有77.7岁。即使是那些中度肥胖人群平均寿命也会减少两年,然而,体重指数25-29之间的超重人群预期寿命几乎没有差别,除了寿命,研究人员还指出肥胖人群更容易患各类慢性病使生命质量下降。

最后,研究强调,超重和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已被明确证实,包括诱发心血管疾病、某些类型的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等。此外,肥胖人群患慢性疾病的年龄也可能提前,不利于塑造良好生活质量,甚至直接影响的寿命的长短。

太瘦太胖都不好,那怎样的体重才更容易健康长寿?有科学研究调查发现,体重跟死亡率之间存在“U”形曲线的关系,这条U形曲线的最低点,是死亡率最低的体重。不过,这个数值也跟人的年龄有关,它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出现变化。

对于60岁以下的人来说,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死亡率是比较低的;60岁以后,身材微胖(稍微超重)的人,死亡率最低,更容易长寿。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体重水平呢?普通人可以用自己的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的平方(米的平方),得出来的就是自己的BMI指数,然后根据这个数值来分析。

在中国,BMI的参考标准是18.5-24,在这个范围内属于正常体重范围,是比较健康的,低于18.5或超出24,则是体重过低和超重了,超出标准越多,说明肥胖程度越高,可能出现的健康隐患也会越大。但以上的标准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就不那么适用了,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BMI在25-29.9之间,死亡率比较低,更易长寿。

三、维持健康体重,离不开饮食和运动

想拥有健康的体重,离不开饮食和运动的帮助。

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说,饮食调整的原则是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平衡膳食,严格控油、控盐、控糖,主食注意粗细搭配,同时保证蔬菜水果和牛奶的摄入充足。运动也可以帮助减重,建议超重或肥胖的人每天累计达到60~9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等。

而对于体重过轻者,首先要排除基础疾病,然后评估进食量、能量摄入水平、膳食构成、身体活动水平、身体成分构成等。再根据评估结果逐步增加能量摄入平衡膳食。可适当增加谷类、牛奶、蛋类和肉类食物摄入,同时每天适量运动。

体重正常者则要注意各类营养素如铁、钙、锌和一些维生素等。因此,对于体重正常的人,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采纳健康的饮食建议对健康是有很大益处的。

参考资料:

[1]王立勇.简论减肥的几大误区与合理减肥[J].西华大学学报,2004(S1).

[2]王杉杉,韩兰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的救治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9(06).

[3]唐婷婷,詹舒宇,魏奇.医学生对减肥与克扣晚餐的认识调查[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0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寿命与体重有关?研究发现:60岁以后,微胖的老人更长寿

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周大爷两个月内瘦了20多斤却高兴不起来。

周大爷上了年纪以后就特别注重养生,尤其重视控制体重,他认为瘦一点对身体好。前两个月,不知怎么回事,周大爷整个人瘦了一圈,从90多斤瘦到了70多斤,本来他还以为是自己控制体重起了效果,结果身体各种不舒服,呼吸困难、吃不下饭、连吞口水也难。

家里人看不下去,将他带到医院检查,经胃镜检查发现周大爷中下段食管有巨大肿物,最终确诊食管癌,并且已经发生纵膈淋巴结转移。

因为周大爷长期控制饮食,身体营养没跟上,本身还有高血压、脑梗病史,已经无法耐受手术,只能进行姑息治疗延长生命。

上了年纪,老人们总觉得瘦一点比较好,可是身体过于瘦弱,很容易就可以被疾病击倒,而且现在也有研究表明,其实微胖的老年人更健康。

一、千金难买老来瘦?究竟有没有道理?

我们先来了解下,人的体重应该如何衡量胖瘦。

一般来说,主要以BMI(身体质量指数)为判断胖瘦的标准。而根据世卫组织定义,健康成年人(18~64岁)的BMI最好是介于18.5~23.9之间。

计算方式为,BMI=体重(kg)/身高(㎡)。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测试一下,看自己属于什么范畴。一般来说,人随着年龄增长,会稍微变瘦一些,但也容易因此患上肌少症。

苏大附一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海燕介绍,正常情况下,人在25岁左右时,肌肉量达到顶峰,此后开始逐渐流失;到了40岁,骨骼肌的数量和质量开始以平均每年减少8%左右的速度衰老;到了70岁流失速度直接翻一番。

所以,人随着年龄增长,变瘦其实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变瘦很容易让老年人患上肌少症。发病后,可导致老人体能减退,出现站立困难、步履缓慢等情况,容易跌倒,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还会影响器官功能,严重时引发心脏和肺部衰竭,甚至死亡。

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要一味追求瘦,这样并不利身体健康。

二、研究证明:微胖的老年人更长寿

过去,对于胖瘦哪种状态更健康,大部分人都认为,肯定是瘦的人更健康更长寿。

权威杂志《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了一项研究显示:肥胖的人预期寿命比拥有理想体重的人群要短,男性短4.2年,女性短3.5年;而体重太轻的人预期寿命也比理想体重的人短,男性短4.3年,女性短4.5年。可见,不管是太胖还是太瘦,寿命都比理想体重的人要短。

另外,北京同仁医院营养专家张谦曾经在北京卫视上介绍过一项研究,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BMI处于超重范畴,也就是说在25~29.9之间的人群,死亡率反而最低,甚至比BMI指数标准(18.4~24.9)的人群还要低6%。

为什么微胖的老年人更长寿呢?

对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史晓主任医师给出了答案:年龄上来后,身体各个机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也变差,再加上一些慢性疾病,所以很多老年人都有营养不良的情况;而且老年人发生各种疾病的几率也大于年轻人,和疾病抗争需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营养状况。所以,老年人稍微胖一点,可以更好的抵抗疾病,降低死亡率。

三、健康增肥,记住这几点

身体过于消瘦,对健康是不利的,所以这类人可通过科学的方式健康增肥,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给出了建议:

1、有基础慢性疾病,不要过分节食

如果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基础性慢性疾病的患者,千万不要想着通过节食来控制体重,以免诱发或加重病症,带来严重后果。

2、胃口不好,就要慢嚼细咽

胃口不好,要避免狼吞虎咽,最好是细嚼慢咽,有助于让食物得到更好的吸收,这样营养也能更好的被吸收,从而达到健康增重的目的。

3、饮食均衡,鱼、肉、蛋、奶都别少

为了健康增重,在饮食上也要多下功夫,尽量做到膳食均衡,保证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全面摄入,且在保证优质蛋白质供应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主食。同时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免导致过度肥胖。

4、坚持运动,锻炼肌肉

年龄大了,肌肉和骨骼都会明显老化流失,使人消瘦,所以我们最好进行适当锻炼,可选择步行、太极拳等全身性的体育活动,可有效锻炼我们的肌肉,减少肌肉和骨骼流失,让自己变得强壮、健康。

四、拓展阅读:体重减轻到什么程度就要开始重视?

老了之后是会变瘦一些,但是如果一下子瘦太多,就要警惕是不是健康出了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红梅医生分析了以下原因,大家一定要注意。

人到了一定岁数后,一般是在60岁之后,因肌肉逐渐减少,所以每年体重大约会下降0.5%,但如果6个月内体重下降的幅度超过5%,就是“有意义”的体重减轻。

以体重为70公斤的老人为例,每年体重下降0.35kg,属于正常范畴,但如果6个月内瘦了3.5kg,就要警惕是不是一些疾病引起的,比如功能性胃肠病、癌症(以肺癌及肠胃癌居多)、心脏病、药物副作用等,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针对性解决,以免延误病情。

对于老年人来说,稍微胖一点可能更有利身体健康,更能长寿,所以大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体重,太瘦了可通过科学方式增肥,太胖了则要适当减肥,从而维持自己的健康!#医生来辟谣##健康明星计划#

参考资料:

[1]《老年人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小心,这是身体在喊救命!》.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10-17

[2]《“千金难买老来瘦”?嗨,攒钱还得攒肌肉!》.苏大附一院老年医学科.2021-08-31

[3]《【健康】“千金难买老来瘦”?最长寿体重其实竟然是…》.河南药品监管.2019-06-24

[4]《千金难买老来“瘦”?——可能患了肌少症,得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2020-11-22

[5]《如何健康增肥?做到这几点就可以了! 》.阮光锋.2019-04-1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体重和寿命的关系被发现?新研究:80岁后,老人胖一点或更长寿

刘大爷今年刚好过80岁大寿,虽然已经进入了耄耋之年,但是他的精神状态很好,身高一米七,体重也有90多斤,眼不花,耳不聋,每天还能吃4碗饭。

就在半年前,刘大爷听说老年人瘦一点比较好,对长寿有好处,很多长寿老人都是精瘦精瘦的。于是刘大爷开始有意识地减少饭量,减肥减了小半年,刘大爷忽然在家里晕倒,随后被家人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查出了营养不良、低血糖。

一、男性/女性身高170~180cm,体重多少才正常?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的体重也随之飙升,多说人太胖容易得病。然而一米八的刘大爷,为了保持身材,刻意节食,反而还晕倒住院。老年人身材真的不能过胖吗?刘大爷算胖吗?到底多胖才算胖呢?

其实用来衡量胖瘦有一个标准,那就是BMI体质指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体质指数 = 体重(千克)÷身高(米)²

对于中国成年人而言:

BMI<18.5为体重过低

18.5≤BMI<24为体重正常

24≤BMI<28则为超重

BMI ≥28为肥胖

按照公式,如果一个男性/女性身高170cm,体重应该在53.4kg~69kg。如果身高在180cm,体重应该在59.9kg~77.7kg。按照刘大爷的身高和体重来看,原本就已经偏瘦了。

二、重磅新研究:80岁以后,胖的老人或许更长寿

4月25日,发表在《自然·衰老》来自中国疾控中心施小明团队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对于老人而言,过瘦并不见得是好事,80岁以上老年超重或者肥胖或许更长寿。

这项研究随访时间长达20年,共纳入中国23个省,27026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随访期间,共发生了22165例死亡事件,其中2389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4681例因其他原因死亡。

通过数据总体来看,对于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死亡风险呈现反J型趋势。即随着BMI的增加,死亡风险逐步递减,当超过临界点后,随BMI增加,各种原因的死亡风险保持平稳。

具体数据分别为:

1、BMI达到29.3kg/㎡时,全因死亡率最低;

2、BMI达到26.5kg/㎡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低;

3、BMI达到30.6kg/㎡时,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低。

也就是说,对于老年人群,肥胖者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因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更低。研究作者团队认为,这可能与超重或肥胖者,往往有着更好的营养状态有关。

三、老人太瘦为啥不好?

不少老年人认为身体过胖,容易诱发高血压、高血脂,从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异常。但其实,老年人身体偏瘦,同样对健康不利。

1、营养不良

偏瘦老人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都会较低,体质相对较弱,对疲劳的耐受能力差,常常会感觉到精神不振,容易出现疲惫头晕的现象。

2、免疫力差、体质虚弱

过瘦的老人由于营养跟不上身体需求,免疫系统也会受到干扰,体质比较虚弱,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小病小痛不断,尤其是换季的时候,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较弱,易遭到病毒感染。

3、更容易疼痛

脂肪是内脏和皮下组织的保护器,起到支撑、缓震的作用。精瘦的老人没有足够的脂肪作为骨骼的缓冲物,走路或久坐时,膝盖、脊椎等器官容易磨损,感觉到疼痛。

4、生病难痊愈

身体过瘦,体内存储的能量物质较少,一旦患病,往往经不起疾病的消耗性折磨,使疾病的康复时间延长。

5、怕冷

脂肪除了是能量仓库,也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过瘦的人,对于外界寒冷耐受度,往往比胖人更低。

四、最后提醒:老年人体重迅速下降,要当心疾病

由于生理机能的改变,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加,自然而然会出现消瘦现象,尤其是在不加强营养的前提下,身体很容易变瘦的。但如果体重短期内下降幅度过大,就要考虑是否以下几种可能:

1、癌症

恶性肿瘤在早期大多无典型症状,体重减轻可能是部分恶性肿瘤的唯一症状,如果是老年患者更应警惕。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如发现以上情况,建议及时进行糖尿病相关筛查。

3、甲亢

甲亢也会引起消瘦,如果同时合并饭量增加,体重却骤减,还伴有手抖、易怒、多汗等,就要高度怀疑甲亢的可能。

4、消化系统疾病

体重下降,也与消化道疾病有关,如慢性胃炎、不完全肠梗阻、慢性结肠炎等,都可影响患者正常进食,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体重。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吴天凤主任医师表示,如果没有合理原因,体重在半年到一年间,减轻4.5——5kg,或是总体重下降5%,就属于比较反常的情况,一定要注意。

体重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学会科学管理体重,不追求过瘦,也不能不干预身材,任其发展。让自己身体舒服的体重,就是健康体重。#头号周刊##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参考资料:

[1]《自然·衰老:千金难买老来瘦?No!中国疾控中心团队发现,80岁以上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的全因死亡和非CVD死亡的风险更低》.奇点网.2022-05-28

[2]《体重不明原因下降,可能是这些疾病导致的》.重医大附三院内分泌疾病中心.2018-12-03

[3]《体重突然下降并不是什么好事 可能是这些病惹的祸!》.浙江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16-12-0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