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多纳心脏骤停肥胖(马拉多纳怎么会有心脏病)
马拉多纳死因曝光:从昏迷到心脏骤停12分钟
明天和意外
你永远不知道
哪一个先来
突发!传奇球星马拉多纳因“心梗”离世
阿根廷一代球王——马拉多纳,于当地时间11月25日中午13:02,突发心梗,后经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阿根廷媒体透露,马拉多纳从昏迷到最终去世,大概只有12分钟的时间。
阿根廷媒体《奥莱报》还原了马拉多纳生前最后几个小时的状况。
当地时间11月25日,马拉多纳在家中吃了早餐,然后散了会步,又重新上床睡觉。因为60岁的马拉多纳身体状态一直不好,今年11月初还接受了头部手术。有三名医生在随时监护他的身体情况,按照治疗规定,马拉多纳中午时必须起床吃药。但到了中午,马拉多纳并没有按时起床,护士想去叫醒他,却发现他昏迷不醒。
护士立即叫了救护车,先后有多达9辆救护车赶来帮忙,但都无法挽救马拉多纳的生命。马拉多纳生前对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吃完早餐后,他说:“我感觉不舒服。”为了查明死因,当地的法医还对马拉多纳的遗体进行了尸检,没有发现暴力或者谋杀的迹象。法医最后宣布,马拉多纳是自然死亡。
一代传奇球星60岁就离开人世
不禁让人惋惜
但其实
马拉多纳早先
就多次出现了健康问题
自1997年退役后,由于酗酒等不良的生活经历,马拉多纳曾经多次入院,心脏和肺部都出现过病症,甚至一度遭遇过病危的险情。
而因为暴饮暴食、严重肥胖和吸烟,他多次被医生警告。他的体重曾一度达到260斤,不得不接受胃部分流手术恢复正常体重。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2004年,他曾因肺部感染引发心脏病紧急住院,当时甚至一度出现心跳和呼吸停止。
2019年马拉多纳因健康原因,停止执教墨西哥第二级别联赛的多拉多斯队。
今年11月2日,马拉多纳再次因为健康问题入院。检测结果显示,他患有硬膜下血肿,起因有可能是头部受到了不明原因的撞击。3日,他接受了紧急手术,医生当时表示,这次脑部手术成功,马拉多纳意识清醒、状况良好。
而最后官方尸检结果显示,
马拉多纳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死因为“急性心力衰竭”。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严重的终末阶段,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
在以往的印象中,心脏骤停引发的猝死,往往在发生之前的几个月就会出现症状,甚至会因此就诊。但对于马拉多纳来说,病情的进展似乎不是常见的胸痛、胸闷这么简单。
研究显示,有冠心病、心衰、猝死既往史、心肌病等高危人群,其猝死的发生率将比一般人群增加5~10倍。而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高危因素的潜在冠心病患者,以及有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熬夜等诱因的人群亦有猝死可能增高的风险。
远离4个坏习惯,别再毁掉自己的心脏!
回顾球王的一生,也不难发现存在着很多“伤心”的行为,比如暴饮暴食、严重肥胖和吸烟酗酒等,也告诫着我们:
1.腰不要太粗
中国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大于等于85厘米,就需警惕了。这些人常被称为“甘油三酯腰”,通俗说就是“企鹅肥”。有些体重正常的患者仅表现为腰围增粗,也会出现肥胖并发症,如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2.烟不要再抽
吸烟不仅和肺癌有关,和心脏病也有关系。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约是非吸烟者的2.2倍,每天只吸一支烟也会使男性冠心病风险增加74%,女性冠心病风险增加119%,而吸烟者中风的风险则是非吸烟者的1.5倍。二手烟暴露,哪怕只是较短的时间,也会导致心脏病急性发作。
3.酒不要再贪
酒喝多了不仅伤肝,也会伤心。酒精性心肌病与长期大量摄入酒精有密切关系,多发生于30~55岁的男性,通常有10年以上过度嗜酒史,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4.夜不要再熬
改掉久坐不动、持续熬夜、不眠不休、抽烟酗酒的生活方式,这些算不上“恶习”甚至有正常理由的上述行径,往往是一系列慢性疾病累积爆发的导火索。
少一点“伤心”行为,
多一颗年轻健康的心脏。
资料:健康时报 梨视频
编辑:何婷婷
一代传奇谢幕,马拉多纳心脏骤停原因是?心血管医生为你深度解析
#学问分享官##健康科普排位赛##你离心梗有多远#当地时间25日上午,阿根廷传奇球星马拉多纳于家中突发心脏骤停去世,享年60岁。有网友发声,难道长期的运动锻炼对身体并无益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马拉多纳突发心脏骤停的呢?
清晨,马拉多纳吃完早餐后,对侄子说自己感觉不舒服,就回房间躺下休息去了,中午12:50突发昏迷,在附近待命的救护车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依然没能阻止马拉多纳的离开,13:02,马拉多纳抢救无效,离开人世。从昏迷到最终离世,只有12分钟时间。
我们再来看看马拉多纳的既往病史和嗜好1. 多年的吸毒史
毒品毁掉的不仅仅是他的运动生涯,也让他多次命悬一线,导致他心脏受损,患上了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疾病。
徐医生在临床上碰到不少年轻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年仅20 岁,经仔细询问了解到,这些年轻人既往都有吸毒史。
扩张性心肌病是以心脏扩大伴有心脏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心肌病,具体病因不明,可能的病因包括有毒品、酗酒、病毒感染、精神创伤等,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因素。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的症状,也可以出现早搏、房速、短阵室速等心律失常的情况,严重者可突发持续性室速、室颤,导致猝死的发生。
因此,马拉多纳的心脏骤停的元凶有可能是扩张性心肌病,突发室速室颤恶性心律失常所致。
2. 酗酒不良嗜好
长期大量饮酒,同样会引起心肌损害。一般来讲,饮酒时间超过10年,平均每天饮酒量超过2两,就有发生酒精性心肌病的可能。马拉多纳就有酗酒这一不良嗜好。
酒精性心肌病属于扩张性心肌病,只是它有明确的病因:酗酒。对于酒精性心肌病的患者,预后是相对好一些的,在戒酒以后,并且进行规范化的积极治疗,心脏缩小到正常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酒精性心肌病同样有引起胸闷、气短心力衰竭症状,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风险。因此,马拉多纳心脏骤停背后的元凶也可能与酒精性心肌病有密切关系。
3. 暴饮暴食、肥胖
长期暴饮暴食导致他体型肥胖,体重曾一度达到130公斤,也引发了一系列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会导致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病变,也就是冠心病,这个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来预防急性心梗的发生。
然而,在这次发病前3周,马拉多纳因为头颅硬膜下血肿实施手术,手术前后应该是停用了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的。因此,马拉多纳的猝死原因也很有可能是急性心梗,与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有较大的关系。
除此之外,其实,马拉多纳在心脏骤停猝死发生前还是有先兆的。在他早餐后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就是一个报警信号,如果选择这个时候就医,应该还是有更多抢救机会的。
所以,有身体不适的时候千万不要硬抗,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就有可能避免病情加重以及意外的发生。我们说,急性心梗虽然凶险,但是50%~81.2%的患者是有先兆的,及时就诊和治疗,可避免心梗的发生,因此心梗是可防可治的。
一代传奇落幕,马拉多纳注定会被人所铭记!
球星马拉多纳去世,如何远离心脏骤停?
WINTER
据阿根廷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5日上午,阿根廷球星马拉多纳于家中突发心脏骤停去世,享年60岁。
心脏骤停与猝死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让人触目惊心。猝死因何频发?哪些人是高危人群?有没有预警信号?我们又该如何远离呢?
猝死频发 生还率却极低
阜外医院一项研究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总数超过50万人。这个数字可能仍然在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广泛流行,冠心病为首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长,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
二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模式的改变和心理压力增加,而自主神经失衡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诱发了心脏病乃至心源性猝死。
猝死频发,但生还率却极低。我国院外猝死生还者不足1%,远远低于美国的12%。已发生心脏骤停者的救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都是一个社会救治工程,我们称之为生存链,在救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一旦有任何一个环节脱节,生命就可能逝去。
生存链主要包括第一目击者能迅速施救,包括呼叫急救人员、现场心肺复苏和使用猝死的“灭火器”——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急救人员到达后快速转运和医院内的高级心肺复苏。
为何“正常人”也可发生意外
虽然在发生意外后,80%的人都能发现冠心病的证据。但相当一部分人在生前是“正常人”,看起来没什么问题,没有冠心病症状,也没有在医院被诊断为冠心病。
为什么这些看起来好好的人,突然就不行了呢?
冠状动脉狭窄或完全堵塞后,心脏表现为心肌缺血或坏死才会有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或胸口不适。一般来讲,狭窄的严重程度要在70%以上,才会有症状。
但研究发现,在发生心肌梗死时,68%的人在发病时冠状动脉狭窄不足50%,这些人在发病之前不会有症状。
很多中青年人虽然有动脉粥样硬化,但还没有达到狭窄非常严重的地步。可是,斑块表面的纤维帽一旦破裂,此处马上会有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加重狭窄,甚至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
事实上,这种急性冠心病发作不取决于狭窄程度,而取决于纤维帽是否稳定。纤维帽就是冠状动脉狭窄处上面的那层膜,膜下面是斑块,其实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膜是否稳定,决定了患者是否发生心肌梗死或者猝死。膜越薄,就越容易破裂。
一旦纤维帽破裂,就会出现心肌坏死,之后可能发生致命性的心律失常,比如室颤。这时心脏跳动的节律完全紊乱,心脏失去了射血功能。
“现在医疗条件好了,到医院不用开刀,放个支架就好了,再严重点可以做搭桥啊。”不少人会抱着这样的想法。殊不知,很多人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放支架。
预防要趁早
发生心肌梗死并非由心肌缺血引起,而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发。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减轻心肌缺血,但未能减少心肌梗死或心脏死亡。
即使没有心肌缺血,只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就很高。
因此,认识到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病变,但还没有造成严重狭窄时,就有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风险,在此时干预,有可能预防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这是近些年的重要认识。
我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统计显示,40岁的人已有相当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是无声无息的,一旦急性冠心病发作,就会要人命。
这个年纪的人一定要戒烟、适量运动、健康饮食,如果有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就需要控制。这些对于预防心脏性猝死十分重要。
“身心疲惫”的人群要小心
为什么很多工作负荷大、生活压力大、长期劳累的人群发生猝死和心梗的风险较高?这就涉及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问题。
听起来比较复杂,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人兴奋的神经活动比较活跃,而让人休息的神经活动较弱,也就是自主神经失衡,包括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和迷走神经功能低下与障碍。其长期存在时有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
长期压力大、敌意情绪、吸烟、睡眠不足、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情况也都会增加交感神经兴奋。研究发现,与猝死有关的最主要因素为情绪激动(26%)和劳累(25%),其次为饮酒和过饱。
一般情况下,心率快、肥胖和血压高的人,存在一定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状态。有这些情况的年轻人,特别需要注意。
有研究发现,每天感到身心疲惫的人发生心梗或猝死的危险较高,其预测急性心梗的价值高于血压和吸烟等传统的危险因素。身心疲惫也包括慢性疲劳、易怒和沮丧等。
根据我们进行的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主要是劳累,其次是过度的不良生活方式(比如熬夜打麻将等)、大量饮酒、情绪激动等。
“身心疲惫”其实就是我们的身体出现了问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睡眠减少,容易过度疲劳,每个人都应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预防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积极身体活动、充足的睡眠、减肥、戒烟、减轻压力和冥想等可减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心脏猝死并非“不可预料”
以往认为,心脏猝死都是“猝不及防”的。但研究发现并非如此。
德国一项研究发现,四分之三的猝死发作前有心绞痛或呼吸困难。还有研究发现,三分之二的心脏猝死发作前,心绞痛或呼吸困难持续时间可超过1小时,发生无脉性电活动之前的症状可持续20分钟,室颤之前的症状可达30分钟。美国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半数猝死患者有先兆症状,但仅21%呼叫了救护车。
知晓心脏猝死的预警症状,就有救治的窗口,这是一个预防猝死的关键环节。
猝死前或心梗的症状常被忽视。最重要的症状是比较严重的胸痛或胸闷,并伴有大汗。胸痛的部位可能是前胸、后背、下颌、胸骨后、上腹部、剑突下、后背等部位。可以是持续性,也可能是间断性,性质可以是压榨性、烧灼样、憋闷,有时难以忍受,有濒死感或恐惧感。
如果伴有面色大汗、苍白、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更有可能是心梗或猝死前兆。
以上这些症状其实也是心脏骤停的预警症状,是救治的一个窗口,此时呼叫救护车去医院,生存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但实际上,中国心梗患者仅有15%左右呼叫救护车就诊。因此,知晓心脏猝死的预警症状,就有救治的机会,这比普及心肺复苏还要重要。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主任医师 杨进刚
审核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 王增武
策划:方彤 谭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