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是肥胖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是肥胖的原因吗)

新华社 0
文章目录:

中国科学家揭示肥胖导致糖尿病原因

新华社昆明5月9日电(记者岳冉冉)中科院科学家用四年时间通过猕猴实验,揭示了肥胖导致糖尿病原因,印证了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生理学-内分泌及代谢》上。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2015年,全球有4.15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梁斌介绍,目前关于肥胖与糖尿病的研究,大部分使用啮齿类动物,并不能很好地模拟人类糖尿病。而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与人类的遗传背景和生理结构更为接近,是研究人类糖尿病的极佳动物模型。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历经四年时间,从2000多只猕猴中成功筛选出一批自发性肥胖猕猴和自发性糖尿病猕猴,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猕猴的生理生化指标和人类肥胖、糖尿病非常接近。随后,研究团队对这些筛选的猕猴肝脏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自发性肥胖猕猴肝脏出现脂肪肝,脂肪酸氧化途径和脂肪合成途径明显上调,这与人类脂肪肝的表型十分类似;而在糖尿病猕猴的肝脏上,参与氧化磷酸化途径和支链氨基酸降解途径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糖尿病猕猴出现肝损伤,可能是由于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加速了肝细胞的凋亡。

“也就是说,由肥胖转为糖尿病过程中,肝脏能量代谢出现从脂肪积累到支链氨基酸降解的转变。”梁斌说。

该项成果探讨了肥胖导致糖尿病过程中,肝脏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为肥胖导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完)

中国科学家揭示肥胖导致糖尿病原因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5月9日电(记者岳冉冉)中科院科学家用四年时间通过猕猴实验,揭示了肥胖导致糖尿病原因,印证了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生理学-内分泌及代谢》上。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2015年,全球有4.15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梁斌介绍,目前关于肥胖与糖尿病的研究,大部分使用啮齿类动物,并不能很好地模拟人类糖尿病。而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与人类的遗传背景和生理结构更为接近,是研究人类糖尿病的极佳动物模型。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历经四年时间,从2000多只猕猴中成功筛选出一批自发性肥胖猕猴和自发性糖尿病猕猴,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猕猴的生理生化指标和人类肥胖、糖尿病非常接近。随后,研究团队对这些筛选的猕猴肝脏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自发性肥胖猕猴肝脏出现脂肪肝,脂肪酸氧化途径和脂肪合成途径明显上调,这与人类脂肪肝的表型十分类似;而在糖尿病猕猴的肝脏上,参与氧化磷酸化途径和支链氨基酸降解途径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糖尿病猕猴出现肝损伤,可能是由于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加速了肝细胞的凋亡。

“也就是说,由肥胖转为糖尿病过程中,肝脏能量代谢出现从脂肪积累到支链氨基酸降解的转变。”梁斌说。

该项成果探讨了肥胖导致糖尿病过程中,肝脏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为肥胖导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腹型肥胖人群患糖尿病风险高

本报综合消息 最新发布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2.8%,据此推算,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298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延兵教授介绍,糖尿病发病年轻化,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定要早筛早诊早治,特别是腹型肥胖人群。

多饮、多尿、多食、消瘦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很多患者的症状不明显,病情不易被发现,等到出现并发症时,往往已错过治疗最佳时机。有的患者能拖就拖,或不坚持规范治疗,结果错过“治疗时间窗”。腹型肥胖的高危人群要特别小心。体重正常的人也可能是“隐形胖子”,脂肪堆积在腹部,肚子特别大,临床观察发现,这类人患糖尿病的风险特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