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肥胖打呼噜怎么办(肥胖者睡觉打呼噜)
睡觉时不停打呼噜?有可能是肥胖导致的
王绍绍
很多人在睡觉的时候都喜欢打呼噜,不仅仅是男性,现在女性也有不少打呼噜,而且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那么,人睡觉时为什么会打呼噜呢?
人们在呼吸时,气体进入人的身体后,通过鼻腔、鼻咽部、口咽部和喉部,一直到气管和肺部。打呼噜的响声是气体经过一个比较狭窄的通道,从而产生强烈气流变化,振动所导致的声音。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晓云表示。
其实,这条通道任何一个地方狭窄,就会有打呼噜的情况,王晓云补充,打呼噜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打几下之后突然不响了,没有呼吸最可怕。如果空气进不到肺里面,就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这在医学上叫做睡眠呼吸综合征。如果气体停留在口腔或鼻子里超过10秒钟不走,基本上就属于患有睡眠呼吸综合征,但是,也不必过度担心,在打呼噜的人群中,只有一小部分比较可怕,大部分人只是睡觉时影响到了别人。
那么,该如何预防打呼噜呢?市面上流传着很多治疗打呼噜的偏方,比如说喝花椒水,睡前使用漱口水,但是这些方法收效甚微,王晓云说,大量案例说明,造成打呼噜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肥胖,体重的增加是造成打呼噜甚至憋气的重要原因。很多年轻人不胖的时候不打呼噜,体重增加之后就开始有这个现象,肥胖容易使咽腔道的脂肪增加,其面积就会变小,在气流经过窄的地方以后就会出现打呼噜的情况。所以大家平时应该多锻炼身体,控制体重。
还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放弃不良嗜好,比如,酗酒也容易加重打呼噜。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鼻腔的清洗,很多案例表明,患者们冲洗鼻腔以后的确有很多好处,很多患有轻微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的病人通过冲洗鼻腔的方式,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王晓云表示。
责编:张阳
240斤胖小伙鼾声如雷还日夜犯困,检查发现是鼾症
楚天都市报3月21日讯(记者陈媛 通讯员邓梅莲)晚上睡不好,白天睡不醒,28岁的年轻小伙李文(化名)被困意折磨得无心工作。近日到医院就诊,才揪出了元凶,彻底获得了睡眠自由。
李文打鼾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近段时间鼾声越来越大,而且好像被什么东西憋住了一样,吵得家人都无法安睡。白天更是犯困,站着都能睡着,整天昏昏沉沉,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在家人的催促之下,李文到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耳鼻喉科就诊,查体发现,他的双侧扁桃体肿大,把整个咽腔都堵塞了,气流严重受阻。睡眠监测结果显示,他患的是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俗称“鼾症”。
这种疾病让他的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如果长期不管任其发展到最后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考虑到他的症状比较严重,医生采取了手术和减重同时进行的治疗方式,利用低温等离子切除了双侧扁桃体,施行了腭咽成形术,手术过程出血少,手术后恢复良好。目前他的“鼾症”症状已经消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作息。
汉口院区寇婷医生提醒大家,如果出现鼾声大且伴随呼吸暂停,白天犯困等明显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查体,查明病因,并在医生的建议下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建议大家,平时尽量采取侧卧式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避免浓茶、咖啡,戒烟戒酒。
睡觉老打鼾怎么办?这些方法简单又实用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被打鼾问题困扰。除了影响睡眠质量,打鼾还可能诱发高血压、心脏缺血缺氧等多种疾病,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猝死。
肥胖是打鼾的常见诱因,因此,减重是减轻打鼾症状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方法,也能帮助改善打鼾情况。
01
看似寻常的打鼾藏着多少危险?
入睡后,人体颈部肌肉逐渐放松,导致上呼吸道变得狭窄,无法让足够的空气进入肺部。由于气体流通受阻,当人吸气和呼气时,上呼吸道周围的软组织就会产生振动,形成鼾声,气道越窄,鼾声就越大。另外,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下颌短小,以及舌头或扁桃体肥大等都会引发打鼾。
目前已经有医学研究表明,鼾症可能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脑梗、脑出血等疾病。如果晚上表现出睡眠质量差、反复憋醒等情况,就应该提高警惕,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监测,尽快明确诊断。
眼睛险失明,竟与打呼噜有关
此前有媒体报道,山西的刘先生忽然看东西模糊,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是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再发展下去可能就要失明。
眼科的医生询问了他的病史后建议他去呼吸睡眠科就诊。经医生解释后,他才得知,是打呼噜影响到了眼睛。
发病前的四五年,刘先生一直打呼噜,晚上睡眠质量很差,经常憋醒,白天昏昏沉沉,吃了血压药血压下降也不明显。医生检查发现,刘先生入睡后每小时有70次呼吸暂停,这造成了缺氧,进而引发了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也会紊乱,进而影响到了眼睛。
专家介绍,大约每4个打呼噜的人里有1个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剩下的3个随着年龄或体重增加也可能进展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它会影响全身各个系统,比如高血压、心脏缺血缺氧、冠心病、代谢紊乱,严重的可能引起脑梗、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猝死。
儿童打呼噜,要注意腺样体肥大
小朋友睡觉打呼噜,一些家长认为是孩子睡得香,但这可能是由腺样体肥大引起的。
腺样体位于鼻咽穹后部。医生介绍,如果鼻咽腺样体肥大占位,气流会受到限制形成湍流,到软腭部位进行震动,形成鼾声。这会导致儿童白天容易嗜睡,还可能造成嘴唇上翻的腺样体面容,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医生提醒,若儿童长期打鼾,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诊。一般而言,生理性的腺样体肥大不用过度担心,若为病理性腺样体肥大,则应及时治疗。
02
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改善打鼾
睡前长时间工作或睡眠不足,都会使身体疲劳。在疲劳状态下入睡后,喉咙后部的肌肉会更松弛,发生打鼾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减轻打鼾情况。
保证规律的入睡时间
每晚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尽量不在非常疲劳的状态下入睡。虽然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同,但建议成年人每晚睡7~9小时。
准备睡觉时,可将室内光线调至昏暗,可使用遮光窗帘,防止光线透过,或者佩戴睡眠眼罩,减少光线入眼。
睡前避免各种刺激
灰尘、花粉、动物皮屑和其他空气中的颗粒物,被人吸入呼吸道后,会刺激喉咙和软腭,导致咽喉黏膜肿胀、气道变窄,人就更容易打鼾。
养成定期清洗床单和枕套、定期更换枕头的习惯。对房间进行吸尘处理,并让宠物远离卧室及床榻。有过敏问题的人(如过敏性鼻炎患者)要严格避免接触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刺激物。
侧卧睡眠
当人仰卧时,软腭更容易塌陷到舌头和上喉咙处,引起打鼾。侧卧有利于减轻气道受阻,减轻打鼾。使用抱枕有助于维持夜间侧卧姿势。
睡前清理鼻腔
如果入睡时鼻腔堵塞,在睡觉时完全依赖口呼吸,会更加容易打鼾。建议睡前清理鼻腔,比如可以洗个热水澡,热水和温暖、潮湿的空气,会使鼻腔张开,或者使用鼻扩张器,保持鼻腔通畅,这样能减轻打鼾。
03
这些练习和习惯能减轻鼾声
增强口腔和喉咙相关的肌肉力量,避免它们对空气出入人体造成阻碍,能有效预防打鼾。
尝试伸展舌头
将舌头从门牙后面向后移向喉咙后部,然后尽可能伸出,同时反复做鼓腮动作。每天多次练习,每次持续3分钟,可以增强口腔和喉咙相关肌肉的力量。
锻炼喉咙肌肉
最好的喉咙肌肉练习就是唱歌。有研究表明,经常唱歌不仅可以降低打鼾频率,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这是因为唱歌可以增强喉咙和软腭的肌肉控制力,从而防止它们在睡眠时塌陷。
此外,一些生活上的小习惯,也能有效减轻打鼾情况:
低枕睡眠
睡觉时使用较低的枕头有助于减轻打鼾症状。
睡前敷鼻子
毛巾热敷法可让鼻腔血流更通畅,增强鼻子的通气效果。也可以使用热水蒸气熏鼻子,可有效缓解鼻塞导致的打鼾。
坚持泡脚
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放松精神、提高睡眠质量,从而帮助降低打鼾的发生风险。注意泡脚时,水温不要太烫,否则可能也会引发低温烫伤。
成年人的泡脚最佳水温在38℃~43℃左右;儿童对温度极其敏感,老年人对温度感觉迟钝,二者泡脚的最佳水温在38℃~40℃左右,并应当由家人先试水温,防止发生烫伤。
避免摄入辛辣、油腻食物
过度辛辣的食物,常常会引发口腔和咽喉部的黏膜充血。而鼻腔及气道分泌物增多,会加重打鼾症状。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综合健康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