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腹型肥胖(二甲双胍腹部皮下脂肪)
二甲双胍治疗儿童肥胖,效果如何?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近期,一项纳入24项RCT研究的系统回顾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对于肥胖儿童/青少年的体重指数z评分和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可产生适度的有利影响,但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更多。
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以上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美国,一些医生超说明书用药将其用于儿童肥胖症患者的减肥治疗,合理性存在争议。为了评估“二甲双胍 生活方式干预”相比“安慰剂 生活方式干预”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人员系统回顾了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数据,研究结果于《儿科学》杂志在线发表。
研究描述
研究人员着重于评估了诸如体重指数、BMI z评分、胰岛素抵抗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等结果的研究,将涉及儿童2型糖尿病治疗的有关研究排除在外。
本综述共纳入了24项RCT,研究对象为1623名儿童/青少年参与者,其中861名参与者接受了二甲双胍,762名参与者接受了安慰剂治疗。其中10项研究二甲双胍的用药指征为单纯性肥胖,9项研究为肥胖伴胰岛素抵抗,3项研究为糖尿病前期,2项研究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参与者年龄4-19岁不等,试验持续时间2个月-2年不等,二甲双胍每日总剂量为500-2000毫克。
1.BMI对比结果
在14项报告BMI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相比安慰剂(平均变化范围:-1.12~1.90),二甲双胍可普遍降低参与者BMI(平均变化范围:-2.70至1.30),虽然有3项试验中二甲双胍组BMI出现了提高。二甲双胍组和安慰剂组治疗效果的平均差异在-2.72到0.70之间。
2.BMI z评分对比结果
在报告BMI z评分的7项随机对照试验中,二甲双胍与安慰剂(平均变化范围为-0.22~0.15)相比,BMI z评分普遍下降(平均变化范围为-0.37~-0.03)。治疗组之间治疗效果的平均差异在-0.15~-0.07之间,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人群。
3.不良反应对比结果
与安慰剂相比,二甲双胍治疗组,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几乎翻了一番(二甲双胍为2%-74%,安慰剂为0%-42%),二甲双胍的依从率在60%到90%之间。
将二甲双胍用于儿童/青少年肥胖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对二甲双胍作为肥胖儿童减肥辅助用药有效性的重要综述,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二甲双胍组BMI z得分略有下降,但胃肠道副作用和退出试验的比例却升高显著。总体来看,在这一人群中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意义和长期效果“仍不确定”。
医学博士Vandana Raman和Carol M.Foster在一篇相关评论中谈道:“我们应进行更多相关的临床试验,而不是超说明书用药。”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二甲双胍治疗可能是合理的。二甲双胍是一种低成本的选择,可以提供适度的临床效益,可能会减轻体重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果人们一直坚持生活方式改变,但体重减轻的幅度很小,那么尝试二甲双胍等药物作为辅助治疗可能是合理的。”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https://www.mdedge.com/endocrinology/article/236672/obesity/metformin-pediatric-obesity-researchers-review-evidence/page/0/1
投稿邮箱:tougao@medlive.cn
哪些降糖药会增加体重,哪些会帮助减轻体重,你知道吗
体重和体型的管理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毋庸置疑。80%以上的2型糖尿病属于体重超重及肥胖体型,尤其是中心性肥胖。
超重和腹型肥胖带来的往往是整个代谢紊乱及其内脏损伤,包括血糖、血压、血脂、高尿酸血症、痛风、鼾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肿瘤性疾病、脑卒中、冠心病、脂肪肝、肥胖相关性肾病。
如果按对体重的影响归类,目前市面上的所有降糖药物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降低体重趋势的降糖药物
1.双胍类:二甲双胍(普通、肠溶、缓释)片;
2.-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
3.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
4.GLP-1RA 激动剂:利拉鲁肽、洛塞纳肽、艾塞纳肽等。
增加体重趋势的降糖药物
1.胰岛素促泌剂:格列喹酮、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
2.丙氨酸衍生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3.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
4.胰岛素:普通胰岛素及基因合成人胰岛素,如甘舒霖、诺和灵、优泌林;
5.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优泌乐、甘精胰岛素等;
对体重中性作用的降糖药物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等。
降血糖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糖尿病相关急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如血压、血脂、血尿酸、冠心病、脑卒中等)和胰岛功能、体重、体型(内脏脂肪含量)及肝、肾、心、肺、脑、肠胃等内脏功能,甚至患者家庭背景、文化素质、宗教信仰、患者经济状况等,还包括年龄、低血糖事件,有无感染、手术、妊娠等特殊时期。
血糖控制(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只是其中重要一个方面。还需了解血糖波动及飘逸幅度、血糖控制目标范围(TIR)等。
同时从安全、有效、经济、便捷四个方面全面考虑用药,医生制定的完美的治疗方案,才能让患者的身体健康获益最大化。
亲爱的患者,您目前体重指数如何?您的降糖药物选对了吗?
作者:张美彪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单位: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海南省中部区域医疗中心
用二甲双胍减肥,危险
来源:生命时报
它是常用降糖药,普通人大量吃会危害胃肠道、影响多种维生素吸收等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高血压内分泌科副主任 闫振成
二甲双胍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而部分人道听途说,认为服用二甲双胍可以让体重下降,于是用这种药物来减肥瘦身。这无疑是冒着较大风险的,因为吃二甲双胍能减肥的说法并不靠谱。
二甲双胍对于超重肥胖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确具有一定的减体重作用。现有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与运动结合有助减轻体重,这可能与该药可以增加运动中消耗的热量有关,但是单靠二甲双胍并不会明显减轻体重。而且,有减重效果的人群往往是服用二甲双胍后胃肠道反应明显者。
二甲双胍是降糖药物,主要适合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降糖机制是抑制肝糖原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种药物只适合糖尿病人用来降低血糖,健康人群服用会带来较大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不推荐作为减重药物。另外,肥胖主要是由于体内脂肪堆积所导致,二甲双胍并不能明显解决这一问题。
不按医嘱服用或者正常人服用二甲双胍危害不小,千万不可盲从。它的具体副作用主要包括: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或有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情况时,大量服用二甲双胍后容易出现乳酸堆积,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昏嗜睡以及呼吸加快等情况。部分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会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腹胀等消化道反应,有些人口腔内会有金属异味,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及深度昏迷等严重后果。此外,二甲双胍还可能影响机体对维生素B12、叶酸等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对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也有一定影响,可诱发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等病症,导致周围神经损害。
最后再次强调,二甲双胍不是减肥药,正常人不应该用它来减肥。对于普通人群来说,要想减肥可以经内分泌代谢专科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忌不要吃类似二甲双胍的药物,应当通过良好的饮食调养,通过一定的运动锻炼,真正达到减肥而又健康的效果。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