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脂百分数肥胖(体脂率肥胖)
你是不是「隐形肥胖人口」,这套体脂计算公式说了算
你相信下面这两张图中是同一个人,而且体重完全一样吗?
这位荷兰妹子,减肥两年后(图右)体重一斤没减,但身材看上去明显瘦多了。
这种逆天的身材变化,跟她的体脂率下降有关。《生命时报》采访专家,用一个公式评估你的体脂率,并教你练出“看着显瘦,脱衣有肉”的健康身材。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王志兴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高宏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减重门诊康复运动医师 王荣丽
一个公式测出你的体脂率体脂率又称体脂百分数,反映人体内脂肪的含量。下面这个公式,只需要一条卷尺测出腰围,就能评估体脂率。
女性体脂率公式
a=腰围(公分)×0.74,
b=体重(公斤)×0.082 34.89,
体脂率=(a-b)÷体重×100%。
男性体脂率公式
a=腰围(公分)×0.74,
b=体重(公斤)×0.082 44.74。
体脂率=(a-b)÷体重×100%。
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男性是17%~23%,女性是20%~27%。
同样的体重,体脂率越高,人就显得越臃肿。若男性体脂率在25%以上,女性在30%以上,属于肥胖。
体脂超标,内脏先遭殃比起看得见的胖,体脂率超标却仍然“显瘦”的人更危险,因为“隐形肥胖”人口更容易忽略脂肪超标的危害。
1、脂肪肝
如果脂肪细胞沉积在肝脏,加之饮食上高油高脂,就会形成脂肪肝,进而诱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2、心脏病
若沉积到心脏,会使之跳动无力,难以有效带动血液循环,很多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衰竭患者,心脏往往就被大块脂肪包裹着。
3、糖尿病
脂肪过多沉积在胰腺,可能造成胰岛细胞脂化,引发糖尿病。
4、肾衰竭
沉积到肾脏,会影响其净化血液的能力,肾脏需要更卖力地过滤多余的糖分,最终导致肾衰竭。
5、呼吸疾病
沉积到肺部会压迫肺,导致肥胖者呼吸急促,造成血流中输氧量不足,进而导致全身乏力、免疫力受损。
另外,受激素影响,男性内脏脂肪更易增加“坏胆固醇”的合成。尤其是有小肚腩的男性,更需要警惕上述疾病。
3招减掉多余体脂追求健康的体脂率,比追求体重数更有意义。
- 体重不超标,但体脂超标:需要调整饮食,并通过运动来减脂增肌。
- 体重体脂都超标:需要调整饮食,适当减少饮食热量,再加上运动健身。
下面这3个好的生活习惯,能帮你减少脂肪、增加肌肉,塑造一个表里如一的健康好身材。
1、提高食物的营养密度
营养素密度高,即同等重量下,营养丰富、热量更低的食物。吃这样的食物,能让你在有限的卡路里份额当中,纳入更多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
- 远离添加油、糖、精制淀粉较多的“低营养素密度”食物,就是俗话说的“垃圾食品”。
- 主食用粗粮、谷物、薯类代替精白米面,多吃新鲜蔬菜类和水果,适量吃些瘦肉和鱼类补充蛋白质,烹饪方式最好选择蒸、煮,尽量避免油炸、煎炒。
2、改变饮食模式
减肥期间,可改变平时的饮食模式,改用高蛋白膳食模式或轻断食膳食模式。
- 高蛋白膳食模式:把饮食中的蛋白质供给比例增加到20%以上,多吃瘦肉、蛋、禽、鱼等。
- 轻断食模式指的是1周内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摄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约500千卡/天,男性600千卡/天),并且长期坚持。
以上两种模式可间歇性混合用。
3、无氧、有氧运动结合
对于肥胖者来说,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是较好的运动方式。
- 先做15~20分钟无氧运动(如卷腹、仰卧举腿等)消耗掉体内多余的糖,后做20~4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进一步消耗体内脂肪。
- 一周至少做4~5次,最好坚持每天训练。运动前先做牵伸热身准备,运动后做舒缓的整理运动。
本期编辑:张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你是不是“隐形肥胖人口”,这套体脂公式说了算,不说了,我去拿计算机……
这位荷兰妹子,减肥两年后(图右)体重一斤没减,但身材看上去明显瘦多了。
这种逆天的身材变化,跟她的体脂率下降有关。《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用一个公式评估你的体脂率,并教你练出“看着显瘦,脱衣有肉”的健康身材。
一个公式测出你的体脂率
体脂率又称体脂百分数,反映人体内脂肪的含量。下面这个公式,只需要一条卷尺测出腰围,就能评估体脂率。
女性体脂率公式
a=腰围(公分)×0.74,
b=体重(公斤)×0.082 34.89,
体脂率=(a-b)÷体重×100%。
男性体脂率公式
a=腰围(公分)×0.74,
b=体重(公斤)×0.082 44.74。
体脂率=(a-b)÷体重×100%。
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男性是17%~23%,女性是20%~27%。
同样的体重,体脂率越高,人就显得越臃肿。若男性体脂率在25%以上,女性在30%以上,属于肥胖。
体脂超标,内脏先遭殃
比起看得见的胖,体脂率超标却仍然“显瘦”的人更危险,因为“隐形肥胖”人口更容易忽略脂肪超标的危害。
1、脂肪肝
如果脂肪细胞沉积在肝脏,加之饮食上高油高脂,就会形成脂肪肝,进而诱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2、心脏病
若沉积到心脏,会使之跳动无力,难以有效带动血液循环,很多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衰竭患者,心脏往往就被大块脂肪包裹着。
3、糖尿病
脂肪过多沉积在胰腺,可能造成胰岛细胞脂化,引发糖尿病。
4、肾衰竭
沉积到肾脏,会影响其净化血液的能力,肾脏需要更卖力地过滤多余的糖分,最终导致肾衰竭。
5、呼吸疾病
沉积到肺部会压迫肺,导致肥胖者呼吸急促,造成血流中输氧量不足,进而导致全身乏力、免疫力受损。
另外,受激素影响,男性内脏脂肪更易增加“坏胆固醇”的合成。尤其是有小肚腩的男性,更需要警惕上述疾病。
3招减掉多余体脂
追求健康的体脂率,比追求体重数更有意义。
体重不超标,但体脂超标:需要调整饮食,并通过运动来减脂增肌。
体重体脂都超标:需要调整饮食,适当减少饮食热量,再加上运动健身。
下面这3个好的生活习惯,能帮你减少脂肪、增加肌肉,塑造一个表里如一的健康好身材。
1、提高食物的营养密度
营养素密度高,即同等重量下,营养丰富、热量更低的食物。吃这样的食物,能让你在有限的卡路里份额当中,纳入更多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
远离添加油、糖、精制淀粉较多的“低营养素密度”食物,就是俗话说的“垃圾食品”。
主食用粗粮、谷物、薯类代替精白米面,多吃新鲜蔬菜类和水果,适量吃些瘦肉和鱼类补充蛋白质,烹饪方式最好选择蒸、煮,尽量避免油炸、煎炒。
2、改变饮食模式
减肥期间,可改变平时的饮食模式,改用高蛋白膳食模式或轻断食膳食模式。
高蛋白膳食模式:把饮食中的蛋白质供给比例增加到20%以上,多吃瘦肉、蛋、禽、鱼等。
轻断食模式指的是1周内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摄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约500千卡/天,男性600千卡/天),并且长期坚持。
以上两种模式可间歇性混合用。
3、无氧、有氧运动结合
对于肥胖者来说,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是较好的运动方式。
先做15~20分钟无氧运动(如卷腹、仰卧举腿等)消耗掉体内多余的糖,后做20~4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进一步消耗体内脂肪。
一周至少做4~5次,最好坚持每天训练。运动前先做牵伸热身准备,运动后做舒缓的整理运动。
编辑:朱颖婕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综合自生命时报、网络等
想健身减脂?你的体脂率可能根本就没测准
在衡量身体状况最基本的指标中,常出现“体脂率”一词,而在健身房中,检测体脂率更是成为了锻炼前的必选项。
那么,体脂率是什么?在什么范围内才算达到健康标准?健身房和市场上常见的体脂率测试仪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哪个更为准确?带着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葛茜。
减肥是减脂不是减重
通常,我们从一个人的身形来判断其是否肥胖,似乎身材臃肿的脂肪含量就高,苗条的人体内脂肪含量就少;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发现,两个人体重相当,从外形来看肥胖程度差别却较大;还有的人明明看着很瘦,一体检竟发现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或脂肪含量偏高等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因为他们的体脂率不同。身体脂肪与肌肉含量会影响一个人的身材,体脂率是影响身材胖瘦的关键。”葛茜指出。
体脂率指的是人体内脂肪重量在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反映了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
成年人的体脂率正常范围分别是女性为20%—30%,男性为12%—20%。运动员的体脂率可随运动项目而定,一般男运动员为7%—15%,女运动员为12%—25%。
葛茜说,判断超重和肥胖的一个主要指标是体脂率,减肥也是要减掉脂肪,降低体脂率。男性体脂率高于25%、女性高于35%则属于肥胖,会影响身材,更会影响健康。如果身体的脂肪超标,体脂率在32%甚至35%以上就可算是较严重的肥胖。肥胖会提高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高体脂率的人群首先要做的就是减脂。因为,同样重量的脂肪和肌肉,脂肪的体积大大超过肌肉。可以说,减肥成功的关键,在于对体脂率的管理。”葛茜指出。
“减肥是减脂不是减重,但对于减肥塑形的运动爱好者而言,一味的追求低体脂率,也会危害健康。”葛茜表示,脂肪对我们的身体器官有着保护作用,过低的体脂率反而会使人体的正常代谢发生紊乱。
据介绍,人体的脂肪可分为两个部分,即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作为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皮下脂肪影响外观,内脏脂肪常发生在内脏器官周围,如果过多,则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一些慢性疾病的风险。
不同方法测体脂率结果差异大
一般到健身房或者医院,都会有人体成分分析仪,可测定体内肌肉、脂肪、水分的含量,但是同一个人却会在不同的地方测出不太一样的数值,哪个更为精准度呢?
葛茜介绍说,这是因为采用的技术路线不一样。健身房里普遍使用体测仪、家用型健康秤等,都是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原理是人体的不同组织生物电阻抗值不一样。具体过程是:体脂秤的秤体通过电极片发出微弱电流导入人体,微电流从一只脚进入人体,在体内传导后,将数据传回至另一只脚下的电极片,人体和秤体构成了一个闭合的交流电路,这样就得到了一个电阻抗数值,然后将电阻抗数值结合身高、体重等数据,计算出体脂率来。
但测量仪器的精确度以及测量操作方法会影响测量结果。家用型健康秤一般只是双脚站立在感应贴片上,健身房里的测试仪器多数还需要双手握住测试手柄。采用这样的测试干扰因素太多,比如双脚和双手与感应贴片接触面的大小,测试前是否吃东西或运动了,如果有尿未排出或处于脱水状态等也会有所影响。
此外,即便是一个人在两台不同的仪器上测出的结果可能也不大一样,因为可能采用不同的标准和计算公式。
专家建议,要想获得更为精准体脂率数值,可以到专门的机构,如医院的测量仪器采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的方式,能够准确分析肌肉、骨密度和脂肪分布情况。
葛茜建议,平时要控制体脂,需要多多参加运动,提高自己的代谢率;控制饮食中的热量,避免摄入高热量食物;增加饮食中的膳食纤维成分,提高饱腹感;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按时进行运动、饮食等各方面的调整,必要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