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肥胖
诺和盈上市受肥胖患者关注 京东等电商平台可在线预约
本报讯 (记者袁传玺)近日,诺和诺德公司旗下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盈)在国内上市。作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的GLP-1RA(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周制剂,诺和盈以其独特的减重机制,迅速吸引了肥胖患者及医疗行业的广泛关注,销售十分火爆,价格也一路看涨,最高售价达每支1700元。记者从京东平台了解到,这几天的销售量已近千支。
记者留意到,目前包括京东在内的多家电商平台,已经推出该药的在线预约服务,极大方便了患者用药。
此外,各大平台还为患者提供了多种健康服务。以京东平台为例,购买诺和盈的同时,还为患者提供了用药前12项器官功能血检服务、减重医生及营养师顾问的全程用药指导,以及相对应的耗材益生菌等。
记者从相关医护人员处了解到,诺和盈属于处方药,患者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并严格遵照医嘱服药,不建议自行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据悉,司美格鲁肽通过与GLP-1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而发挥作用。GLP-1受体存在于大脑中与食欲调节相关的几个区域。在肥胖症患者体内,诺和盈可帮助患者减少饥饿感,降低对食物的欲望,减少热量摄入从而降低体重。此外,诺和盈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在与人GLP-1同源性保持高达94%的前提下,延长半衰期至7天,实现一周一次给药。
(编辑 张钰鹏)
“减肥神药”受追捧,真能解决肥胖焦虑?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肥胖人口已经超过10亿,且呈持续增长趋势,肥胖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体重管理解决方案的关注。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人员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司美格鲁肽的潜在应用的论文,在全球引发关注。业内人士表示,与服用减肥药相比,更应重视健康饮食和运动在减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消费者对体重管理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品牌应该注重产品教育,提供透明、科学、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引导消费者以安全健康的方式进行体重管理。
全球10亿人受肥胖症影响
近年来,在体重管理领域,“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舍予等人在《柳叶刀》上发表了论文,内容是关于现有减肥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系统性回顾与评价,详细分析了各种药物的效果。研究发现,司美格鲁肽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模拟其作用,抑制食欲,减少饮食摄入,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正因为其能抑制食欲进而减少饮食摄入,也被很多人作为减肥药使用。生产商诺和诺德透露,用于减肥的司美格鲁肽注射剂Wegovy或于今年在中国获批上市。但鉴于目前司美格鲁肽的滥用现象,Wegovy上市后能否依据获批条件正规销售、减少滥用乱象,仍有待考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李昂介绍,来门诊咨询司美格鲁肽的患者越来越多。司美格鲁肽能够引发追捧,主因是全球有很大一部分群体正受肥胖症困扰。近日在《柳叶刀》发布的文章《全球体重过轻与肥胖患病率的变化趋势:1990至2022年的深入分析》显示,2022年全球有高达10亿人正在受到肥胖症的影响,肥胖症已成为多数国家最常见的营养失调问题。此前世界肥胖联盟预测,到2030年全球肥胖人口将达到10亿人,但最新数据显示,这个数字在2022年就已经被突破。
该文章分析了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超2.2亿人的身高及体重数据,对肥胖在过去33年(1990—2022年)中的全球趋势给出了详细的描述。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全球共有近8.8亿成年人及1.59亿青少年罹患肥胖,其中成年女性肥胖率增长了一倍多,成年男性增长了近2倍。在中国,女性的肥胖率从1990年的2.0%上升到2022年的7.8%,男性的肥胖率从0.8%上升到8.9%。
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全球肥胖症问题的严重性,还强调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肥胖症患病率上的差异,以及特定人群(如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男性)中肥胖问题的快速增长。
产品仅是辅助体重管理
随着消费者对体重管理意识的转变,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以健康为导向的体重管理方案。在选择体重管理产品时,消费者首先会考虑是否会对自身产生不良反应。
消费的前提是要了解产品,而当今消费者的了解渠道较为单一,根据艾媒咨询对中国国民了解健康瘦身渠道的调查,有62.4%和53.5%的受访者会通过网络广告和电视广告了解健康瘦身渠道。同时,百度大健康产业平台发布的《2023中国减重市场现状和趋势》表明,目前用户们较为关心体重管理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对体重管理的消费意愿如此之高,品牌可以通过广告投放的形式吸引消费者购买,但也要通过正确的宣传向消费者做好产品教育,促进消费者了解体重管理信息。建议通过透明准确的产品描述,使得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了解是基于信任的;通过提供权威的信息,令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背后的科学依据;向用户提供支持渠道和指导,帮助消费者在购买后正确使用产品。
如此一来,就可以在增强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的同时做到良好的产品教育,并鼓励消费者不能一味依赖于体重管理产品,而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让产品起辅助作用,而不可喧宾夺主。
此外,鉴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不同,对于体重管理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定制化的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体的需求和目标。在定制化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个体的健康状况、体重目标、饮食习惯、运动能力等因素,以设计出最适合的方案。
体重管理重点还是健康饮食
体重管理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和耐心的过程,没有任何所谓的“神器”能够在一夜之间解决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烁表示,建议肥胖患者先在正规医院评估筛查是否存在肥胖的继发病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等),同时明确肥胖对身体造成了哪些伤害,如脂肪肝、肝功能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评估是否需要相应治疗。
如果经评估仅是单纯性肥胖,接着就要制定个体化减肥方案,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选择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安全药物,做到健康减重。
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患者常常伴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据《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显示,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以增强限能量平衡膳食的减重效果。此外,消费者对蛋白粉、增肌粉、代餐奶昔等营养素补充剂的关注度也日渐增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黄瑜芳表示,对于日常饮食不够均衡的人,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对某些营养素需求较高的特殊人群,可在医师或营养医师的指导下,适当食用营养素补充剂和营养强化食品。她强调,营养素补充剂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疗疾病。营养素补充剂不能随意选择或随意加量,更不是多多益善,服用前应该咨询医师或营养医师。
张烁表示,“管住嘴、迈开腿”中的“管住嘴”绝不是简单绝食或少吃,也不是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米面等主食或糖类)。目前推荐的健康饮食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主食最好是粗粮和细粮搭配,避免高油高脂的主食。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注意食物的加工方法,推荐清蒸、水煮、白灼等少盐、少油、少糖的烹饪方式。
因此,在进行体重管理时,减重者应该以保持身体健康为目标,保持理性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品牌也应带领消费者共同成长,提供过硬产品的同时也要兼顾消费者需求。
英国研究:腹部赘肉增加心衰风险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肚子上又长一圈肉可不仅仅意味着体重上升。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腹部赘肉增加会相应提高心衰风险。
心衰指心肌力量变弱,泵出的血液含氧量不足,无法满足身体需求,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和呼吸急促。
2004年5月29日,两名英国妇女从伦敦一家快餐店门前走过。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英国《泰晤士报》29日报道,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近43万名40岁至70岁成年人13年间腰围与心脏健康的关系后发现,腰围每增加一厘米,因心衰住院的风险就提升4%。他们认为,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相比,腰围能更准确反映一个人受肥胖影响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在西班牙参加欧洲心脏病学会会议时报告上述研究结果。研究牵头人阿约迪普波·奥贡塔德说:“身体质量指数代表人的整体胖瘦程度,腰围则代表人体中段脂肪含量。它在显示体脂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更重要。”
奥贡塔德说,腹部脂肪包围在重要的内脏器官周围,它们“非常活跃,含有大量炎症因子,可以引发心血管疾病”。
当前,英国卫生健康部门建议民众将腰围数值控制在身高数值的一半以下。(荆晶)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