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血(肥胖血糖高减肥后血糖会降下来吗)
小伙天天喝奶茶暴瘦20多斤!抽出的血里一半都是“油”
来源:羊城晚报、人民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28岁的广州小伙阿强从事IT工作,工作日熬夜加班,夜宵不断,周末宅家从不运动,日常还靠奶茶、可乐“续命”……怎么看都是要长胖的节奏,可他却在三个月内暴瘦了20几斤。
在家人的催促下,阿强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惊呆了阿强一家人。
抽的血里竟有一半是“油”
阿强告诉医生,近三个月以来,自己不仅突然消瘦,还感觉口干、多饮、多尿,容易饥饿,经常加餐,但一直没当一回事,直到近期开始看不清东西了,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生病了。
入院检查,发现阿强早已多病缠身,不仅早有三年痛风,还得了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脂肪肝等,属于有多个代谢问题的代谢综合征。
最让阿强和家人惊讶不已的是,从他身体抽出来的一管血里,有一半是“油脂”一样的液体!
广医三院内分泌科张莹主任表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是明显的高糖毒性和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这也是阿强目前最迫切需处理的病情。
2型糖尿病不再是老人病
阿强入院后,医生马上对他进行了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予积极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同时予连续动态血糖监测。
经过一轮积极治疗之后,阿强的血糖逐渐稳定,血酮体转阴, 酸中毒纠正,血脂较前降低。住院期间完善相关检查后,医生表示,阿强得了2型糖尿病。
听到这一结论时,阿强及其家人表示无法理解:传统观念里,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中老年人才会发生的疾病,而阿强才30岁不到,为何也得了这种病?
张莹主任表示,近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高达12.8%,成为名副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的发病人群也可以明显观察到肥胖化、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系。
“暴瘦”需警惕,可能是酮症酸中毒
张莹主任表示,阿强就诊初期的“暴瘦”,不是所谓的“减肥成功”,而是在高糖毒性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不能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因葡萄糖利用受阻,引起脂肪大量分解供能,导致体重过快下降,同时代谢产物堆积,引发酮症酸中毒和明显的代谢失衡。
住院期间,经过积极治疗,阿强已经血糖达标。张莹建议,日常生活方式干预还须贯穿治疗全程,即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才能促进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全面缓解。
为此,阿强戒掉了夜宵、高糖饮料,从以前的昼夜颠倒,变成了早睡早起,在饮食上遵循“早餐吃好、三餐有序,晚餐简约”的原则,开始懂得如何进行 “糖尿病饮食”了。
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更是全球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防治糖尿病,最关键的是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的认知。什么人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有哪些征兆?怎么做才能远离糖尿病?快来了解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浙江之声
几乎“每检必查”的血常规报告,应如何读懂?
血常规是临床上一项基本且极其重要的辅助检查,也是很多患友们常做的一项检查。
不过,很多人虽然对这项检查并不陌生,但拿到报告单的时候还是会对上面的各项指标一头雾水,或是看着升升降降↑↓的箭头心里开始七上八下:这都是啥意思?难道我的情况很严重?
下面,就让我们拿起血常规报告单,来聊一聊究竟该如何读懂它。
你以为的血常规VS真实的血常规
你以为的血常规:用处不大,没必要做。
真实的血常规:作为基本的血液检测,血常规的作用可大着呢:疾病的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疾病进展......
举例来说,怀疑贫血了,需要参考血常规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值;感冒了,可以通过血常规结果来分辨是细菌性的,还是病毒性的,以对症下药;血液疾病也可以通过血常规结果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异常。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常规检查的作用。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疾病的最终确诊,还需综合考虑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患者病史等因素。
你以为的血常规:抽一管血,能查所有的指标,包括血脂、血糖、肝功能......
真实的血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肾功这些检查属于生化检查,不包含在血常规检查里,是需要医生单独开单子的。
如何解读血常规报告?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均有不同反应。
作为没有医学基础的患者,我们可以重点看其中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这几项指标。
01 红细胞(RBC)
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4.0-5.5)×10/L
成年女性:(3.5-5.0)×10/L
红细胞计数异常,常见于哪些情况呢?
生理性变化
举例来说,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等刺激,以及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后均可使红细胞暂时性增多;高山地区居民和登山运动员红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妊娠中后期的孕妇因血浆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造成红细胞相对减少等。这些都是生理性变化,不用太担心。
病理性变化
减少可见于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如白血病等;
②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等;
③红细胞合成障碍,如缺乏铁、维生素B12等。
增多可见于
①当血容量减少时,红细胞会相对性的增多,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②当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时,会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以及一些肿瘤(如肾母细胞瘤、肝癌、卵巢癌等)。
③应激性红细胞增多:常见于体型肥胖的中年患者、轻度高血压等,或因使用肾上腺素后脾收缩所致。
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即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骨髓增殖性肿瘤。
02 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血红蛋白数值异常
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贫血的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血红蛋白的减低与红细胞的减少程度不一定呈正比,比如在大出血时,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基本上与红细胞减少的程度相一致,而在红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减少的程度较血红蛋白更为严重。
03 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计数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10/L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异常,常见于哪些情况呢?
白细胞计数增多
生理性增多
一般早晨时的白细胞计数低于下午,孕妇妊娠后期、剧烈的运动和劳动、酷热和严寒天气等也会使白细胞出现生理性的增多。
病理性增多
常见于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过敏反应、急性中毒、一些肿瘤及血液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
可见于某些感染(如伤寒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流感等病毒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辐射、长期服用氯霉素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分类中,我们主要关注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数量。
中性粒细胞
增多常见于
急性感染性化脓性炎症、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急性出血、急性溶血等。
减少常见于
某些传染病(如伤寒、疟疾等)、化学药物及放射损害、某些血液病、过敏性休克、恶病质、脾功能亢进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淋巴细胞
增多常见于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感染性疾病(如水痘、麻疹、百日咳等)、免疫排斥反应及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常见于
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及放射线损伤等。
04 血小板(PLT)
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100-300)×10/L
血小板异常,常见于哪些情况?
生理性变化
正常人血小板数会因时间和生理状态变化而变化,比如早晨比午后略低;春季比冬季低;平原居民比高原居民低;月经前减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即减低;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正常等。
病理性变化
血小板增多
①一过性增高,常见于急性大出血以及发生溶血后。
②持续性增高,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③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及许多恶性肿瘤的早期常可见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常见于造血功能受到损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
②血小板破坏增多,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血常规报告中,并不是所有的↑↓都表示一定有问题,因为血液检测结果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比如上文我们所说的一些暂时性的、正常的生理性变化,以及采血时间、血液标本储存时间等。
当然了,也不是说可以完全忽视指标异常的现象,建议拿到报告后,先不要慌,去找医生看一下,医生会在综合其他检查结果、临床症状等情况后,给出专业的建议。
封面及插图:摄图网
参考文献:
[1]仇爽.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J]. 中国医药指南,2022(10):104-106.
[2]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8(2):81-90. DOI: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4.02.004.
[3]杨诗妍. 血常规检验中数值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390-390,391. DOI:10.3969/j.issn.1671-8194.2013.18.304.
[4]丁关庆. 血常规解读[J]. 中老年保健,2021(8):20-25.
[5]宁平. 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血常规结果解读(二)[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7):1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08.07.010.
[6]宁平. 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血常规结果解读(一)[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6):14-15.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08.06.010.
[7]宁平. 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血常规结果解读(三)[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8):11-1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08.08.008.
- End -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全身血都是甜的!16岁男生急送ICU,医生一查直喊“恐怖”
“血糖124!逆天了,恐怖的数字!”不少见多识广的医生睁大眼睛,不由自主发出惊叹声。
一般血糖超过33.3常俗称爆表,而垂危少年的血糖值竟是正常人血糖值上限的20倍。
“爆糖”
少年的血液几乎成甜饮
“平时身体一向好的,怎么会这样啊!”看到鲜龙活跳的宝贝儿子躺在病床,睡着般对声声呼唤无回应,父母流着泪,十分惊恐与伤心。
据《钱江晚报》报道,小应是家中宝贝,平日里他最喜欢各种饮料、烧烤、外卖,像奶茶、冰红茶等饮品,他如数家珍,怎么喝都不过瘾,常常是一箱饮料一转眼就没了。同时,正餐再加夜宵,也总觉没吃饱,年纪不大体重却飚至近200斤。
小应的病态显现过程是这样的↓↓↓
1病态渐显
近段时间,小应胡吃海喝体重反而减轻,这让曾为其减肥大伤脑筋父母,误以为不懈催促终有收获;
2危险悄悄逼近
小应觉得格外地渴,尤其是病情总爆发的前些天,他几乎到了嗜水如命般“牛饮”,一天的进水量竟有三四个热水瓶之多还觉不够。
3一反常态的还有
以前胃口超好的小应,胃口越来越差,同时体力也一天不如一天,整天显得无精打采。再后来,他开始恶心、呕吐,终于,20多天前的一个上午,小应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血糖高一定是糖尿病吗?
“超市里卖的运动饮料,含糖量也就4.8克/分升(百毫升),也就是说,小应硬生生把自己的血变成了饮料!”一位内分泌医生解释说。
血液生化检查报告中一般表示为葡萄糖、血糖或者Glu。正常人的空腹全血血糖值在3.9~6.1毫摩尔/升之间,超过7.0毫摩尔/升称为高血糖症。
并不是所有的血糖升高都是糖尿病,高血糖和糖尿病是不同的病。
但其共性都是血糖升高,血糖高也是糖尿病的前兆。
这两个让人得糖尿病的坏习惯
很多人天天在重复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糖尿病,以为是吃糖太多导致的。的确,奶茶、冰红茶等各种饮料,升糖指数比较快,如果不加节制地喝,就有可能会诱发糖尿病。
此外,比起吃糖,糖尿病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更有关系。
习惯一 吃得“好”却不健康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餐桌上的大鱼大肉和精米细面出现次数也越来越多,但是多吃大鱼大肉、精米细面,并不代表吃得健康。
就像前文的小应一样,平时喜欢吃烧烤,正餐吃完后还要加宵夜,这种纵情大吃也是不行的。
不管营养搭配是否平衡,一次吃太多,会导致血糖负荷增大,同样会对糖代谢造成压力,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习惯二 久坐不动,运动量少
如果吃的多而运动量太少,一天内身体摄入的能量消耗不完,会转化成脂肪和糖原存在体内,导致发胖。
而肥胖就相当于直接把糖尿病领到了门口。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这是 2 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
眼下已是暑期,孩子“放飞”的时节,青少年尤其糖尿病人要管住嘴,适度运动。否则,狂吃少动,俩月下来,不仅仅是胖几斤问题,小“糖人”或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危险。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丁香医生、小大夫漫画、医学界内分泌频道等
图片来源:123rf
编辑:离离